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治疗颈源性耳鸣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针刀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对照组以针刺颈3~6夹脊穴,配双侧天柱、双侧风池穴。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各项血流参数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Vs、VD及VM值极显著上升(P〈0.01),PI及RI值极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VS及VM值有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参数值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治疗组在治疗颈源性耳鸣的疗效及改善患者脑部供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用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对照组用复方香丹注射液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S、VD及VM值极显著上升,PI及RI值极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VS及VM值有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参数值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脑部供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协同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60,采用针刀松解+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n=60,采用针刺+手法整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症状、 体征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头痛、颈僵痛等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m高于对照组,PI、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刀松解协同手法整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用针刀行枕下三角松解术治疗门诊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人45例.结果 临床治愈34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结论 针刀松解枕下三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筋理论指导超声引导下运用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引导组)及对照组(盲刺组).观察组50例采用经筋理论指导超声引导下行针刀松解疗法,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盲刺下针刀松解疗法.两组各每周治疗一次,各治疗一个疗程(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颈部残障指数(NDI)及综合疗效评价量表得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和BA的血流速度Vp及Vm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部残障指数评价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理论指导超声引导下运用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对照组,其固有的可视性和独特的实时性为操作者提供了更加精准性和安全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T"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随机顺序法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组接受小"T"针刀松解病变点并配合手法理筋整骨;对照组单纯接受小"T"针刀松解病变点。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8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T"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5种常见中医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内服组、中药外敷组、针刺组、耳穴贴压组和推拿组5组,每组30例,观察每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5组中医治疗方法针刺法和推拿法效果最好.对5组中医治疗方法间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两两比较,中药外敷组与针刺组(P<0.05)、推拿组(P<0.05),耳穴贴压组与针刺组(P<0.05)、推拿组(P<0.05)在治愈率上存在差异;耳穴贴压组与针刺组(P<0.05)、推拿组与耳穴贴压组(P<0.05)在总有效率上存在差异.通过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分析,针刺法和推拿法可以对左右椎动脉的血流供应产生一定的作用(P<0.05),并且针刺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搏动(P<0.05);中药内服法可以对左右基底动脉产生影响(P<0.05);而中药外敷和耳穴按压法则会对左右椎动脉的平均流速产生作用(P<0.05).结论 针刺法和推拿法在5种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中优于其他3种方法,可以初步判定为中医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TC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颈复康颗粒。两组疗程为14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CD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能够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影响。方法将131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并同时刺激风池穴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71%,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针刀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后三角治疗VBI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求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45例、针灸组41例。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SACS)、疼痛程度标尺法(VAS)、经颅多普勒(TCD)评价治疗结果。结果:针刀组和针灸组CSA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针刀组对于CSACS评分的改善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与治疗后CSA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针刀组对于VAS评分的改善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与治疗后VA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刀组TC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VS值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针刀组TCD平均血流速度(VM)中的基底动脉(BA)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及针刀组均能改善其CSACS评分、VAS评分及TCD指标,针刀组疗效优于针灸组,TCD可以作为评价CSA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针刺结合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河北医学》2004,10(12):1080-1083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结合理疗和药物结合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理疗组和药物理疗组,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以及椎动脉(C3~C6)内径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均能提高评分结果,增大椎动脉内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针刺结合理疗能够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动脉内径,解除椎动脉的压迫,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2.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针刺以颈椎病穴为主穴,对照组针刺以颈夹脊穴为主穴;两组针刺得气后,均辨证取穴,接电针仪,中等刺激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头晕症状评分量表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愈显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50%(P<0.05);眩晕证候积分减少率,血流速度改变率,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颈椎病穴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速度,提高临床愈显率方面较颈夹脊穴组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郭健红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1127-1128
目的 探讨Maitland手法结合中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aitland手法结合中医推拿按摩,对照组则只行中医推拿手法.1次/d,10次为1个疗程,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功能及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itland手法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两种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9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并配合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比较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症状评分开始改善,VS、VD及VM值开始上升,PI及RI值开始下降(P〈0.05),对照组改变均不明显;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S、VD及VM值极显著上升,P1及RI值极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仅VS及VM值有显著上升(P〈0.05),但两组的血管内径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手法组、偏振红外线治疗组、药物组。1个疗程结束后评估治疗效果,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椎动脉的内径、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针刺+手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偏振红外线治疗组和药物组(均P0.05)。针刺+手法组治疗后D、PSV、EDV及Vm值显著上升,PI、RI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针刺配合手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甘文  刘华文  袁艳辉 《中外医疗》2010,29(26):25-26
目的 观察牵引、针灸、手法、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采用牵引、针灸、手法、针刀治疗;对照88例,采用针灸、牵引、手法治疗.比较各组治疗1个疗程(2周)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场症状及体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针灸、手法、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针刀治疗具有特异性,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火针、新医正骨综合疗法与针灸加静点川芎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别.方法 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给予"火针正骨"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加川芎嗪静点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TCD检测的血流速度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小针刀与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萍 《中原医刊》2011,(11):86-87
目的比较小针刀与针剃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局部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颈部推拿等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1%,优于对照组的77.67%(P〈0.05);治疗组经颅多普勒检查中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加推拿等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杨刺风池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风池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杨刺风池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推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的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对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杨刺风池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的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检测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双侧椎动脉,观察其治疗前后形态结构变化,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内径(D)、阻力指数(R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接受手法复位),对照组20例,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椎动脉内径、阻力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峰值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椎动脉内径、阻力指数、峰值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改良手法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彩色多普勒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辅助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