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方亚甲蓝注射液浸润麻醉对小鼠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镇痛实验中以痛阈值作为检测麻醉效应指标的可行性及复方亚甲蓝注射液的镇痛效应.方法 10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利多卡因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将小鼠固定于掌心,两电极分别刺于小鼠尾尖1/3处及左下肢足部,开通测量仪(量程0.5~1 mA,阶程6),观察记录发生第一嘶叫反应的电流值,作为动物给药前之基础痛阈值.选用4^#针头随机区组设计注射于小鼠足跟偏内上部胫骨周围间隙内,再按照基础痛阈测定同样抓取小鼠并同部位刺激,观察记录给药后10 min、30 min、1 h、2 h、4 h、6 h、8 h、10 h、12 h、24 h、26 h之第一嘶叫反应的电流值,以电流的变化值及实际电流值为观察指标.结果利多卡因给药后10min痛阈值即显著升至最高点,其后逐步降低,其测定痛阈值与基础痛阈值及生理盐水组的同点测定痛阈值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的维持时间2~3 h左右,4 h后基本无镇痛效应;利多卡因给药后10 min、30 min、1 h、2 h痛阈相对基础痛阈的变化值与生理盐水组的同点测定痛阈相对基础痛阈的变化值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维持时间2~3 h左右,4 h后变化值无统计学的意义;药后2 h~26 h各复方亚甲蓝组动物的痛阈值与利多卡因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2%利多卡因(0.05mL/只)镇痛作用持续时间小于4 h,而0.33%、1.1%和3.3%的复方亚甲蓝镇痛作用持续10~26 h.结果证明复方亚甲蓝具有及时而持久的局部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
鼠妇水提物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鼠妇水提物(AVW)的镇痛作用及成瘾性。 方法:通过小鼠扭体法致痛、热板法致痛、大鼠辐射热照射法致痛试验、小鼠竖尾试验和小鼠跳跃试验,观察AVW的镇痛和成瘾性。 结果:小鼠醋酸扭体法镇痛实验AVW 3个剂量组均有镇痛作用,镇痛效果随注射剂量的增加呈剂量依赖关系。AVW 3个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热板法的痛阈,与给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AVW中、大剂量组能明显提高辐射热 照射大鼠的痛阈,与给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AVW 3个剂量均未出现兴奋跑动和S形竖尾反应以及跳跃现象。 结论:AVW对多种疼痛模型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不成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三黄膏主要药效学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二甲苯致炎,测定耳肿胀度;醋酸及热板致痛,测定扭体次数及舔后足次数;结扎右后肢内侧的股静脉,测定血液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复方三黄抗栓膏大、中剂量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程度(P0.05);复方三黄抗栓膏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但对镇痛潜伏期无显著影响(P0.05);给药前及给药后1.5 h,复方三黄抗栓膏各剂量对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值无显著影响(P0.05),给药后0.5 h、1 h,复方三黄抗栓膏中、小剂量对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值有显著影响(P0.05);模型组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数、血小板数;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三黄抗栓膏大、中剂量能显著降低白细胞数及血小板数;复方三黄抗栓膏大剂量能显著降低各切变速率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P0.05),对红细胞压积、血沉值、红细胞变形性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虽有降低趋势,但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复方抗栓膏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改善血液学及血液流变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祛风息痛丸的镇痛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方法 制备小鼠实验性疼痛模型,观察祛风息痛丸的镇痛作用.①扭体法:取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祛风息痛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祛风息痛丸0.36,1.08,3.24 g/kg.阳性对照组灌胃阿司匹林0.4 g/kg.每Et用药1次,10 d后观察各组动物腹腔注射醋酸后5-20 min内的扭体反应次数.②热板法将小鼠放在(55±1)℃的热板上,以小鼠舔后足为疼痛反应指标,观察小鼠的热痛阈值.选用痛觉阈值在5-30 s的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组与给药方法与①同.给药10 d后记录各组小鼠热板法痛阈值,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 ①扭体法实验结果显示,祛风息痛丸0.36,1.08,3.24 g/kg灌胃10 d使腹腔注射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扭体反应次数的抑制率分别为25.4%,30.0%和43.4%(P<0.05).②热板法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前各组小鼠热痛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10 d后祛风息痛丸各剂量组小鼠热痛阈值均较给药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祛风息痛丸组给药后热痛阈值显著延长(P<0.05). 结论 祛风息痛丸对小鼠实验性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干姜水提物的解热和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干酵母致热法,观察干姜水提物的解热作用;应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小鼠光辐射热甩尾法,观察干姜水提物的镇痛作用。结果干姜水提物低剂量组:随着时间的推移,体温有下降的趋势(F=7.21,P〈0.01);干姜水提物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后第1小时体温显著降低(P〈0.05),但给药后第2,3,4小时体温下降不明显(F=1.28,P〉0.05);吲哚美辛组的大鼠在给药后的第1、2、3、4小时体温均明显降低(F=2.89,P〈0.05)。干姜水提物组明显减少发生醋酸扭体反应的鼠数(P〈0.05),显著提高小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痛阈(P〈0.05)。结论干姜水提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透骨香微乳新剂型进行镇痛抗炎药效研究.方法:将透骨香微乳制剂分高、中、低剂量组;以水杨酸甲酯软膏为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经皮给药.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用二甲苯造小鼠耳廓肿炎症模型,测定其药物抗炎作用.结果:实验结果提示透骨香微乳对不同方法的模型小鼠均有镇痛抗炎作用.结论:透骨香微乳性质稳定经透皮给药吸收好,具有明显的镇痛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复方利多卡因缓释贴膜并测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和中药血竭、乳香、没药、冰片组成复方,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采用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进行体外释放度、含膏量、赋形性及黏附性的测定.结果:复方盐酸利多卡因缓释贴膜剂中,利多卡因平均含量为5mg/cm2,释放曲线符合质量标准,平均含膏量为8.295±0.309g,无跑膏漏膏现象,赋形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结论:本实验研制的复方利多卡因缓释贴膜具有载药量大、黏度适宜、可长时间粘贴于皮肤任何部位、质量稳定等特点,为临床治疗各种急慢性体表疼痛、神经性疼痛等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痛宁胶囊的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小鼠热板致痛和化学致痛的痛阈值,观察消痛宁胶囊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并测定消痛宁胶囊小鼠灌服给药的急性毒性。结果热板法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消痛宁胶囊500mg/kg剂量组在240min时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反应时间,而1000、1500mg/kg剂量组在给药60min就能较明显地延长小鼠热板反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给药后时间的延长,镇痛作用更加明显,1000mg/kg剂量组给药后120~240min作用达高峰,1500mg/kg剂量组在给药后180~240min作用达高峰,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扭体法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消痛宁胶囊500、1000、1500mg/kg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小鼠扭体反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灌服消痛宁胶囊的最大耐受量为生药60g/kg。结论消痛宁胶囊具有一定的中枢性和外周性镇痛作用,小鼠灌服的最大耐受量为生药60g/kg。  相似文献   

9.
干姜水提物解热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干姜水提物的解热和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干酵母致热法,观察干姜水提物的解热作用;应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小鼠光辐射热甩尾法,观察干姜水提物的镇痛作用。结果干姜水提物低剂量组:随着时间的推移,体温有下降的趋势(F=7.21,P<0.01);干姜水提物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后第1小时体温显著降低(P<0.05),但给药后第2,3,4小时体温下降不明显(F=1.28,P>0.05);吲哚美辛组的大鼠在给药后的第1、2、3、4小时体温均明显降低(F=2.89,P<0.05)。干姜水提物组明显减少发生醋酸扭体反应的鼠数(P<0.05),显著提高小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痛阈(P<0.05)。结论干姜水提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淫羊藿胶囊的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小鼠热板致痛和化学致痛的痛阈值,观察复方淫羊藿胶囊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并测定复方淫羊藿胶囊灌服给药的急性毒性。结果热板法中复方淫羊藿胶囊500mg/kg剂量组在180min时可明显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的时间(P〈0.05),240min时效果更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1000、1500mg/kg剂量组在120min时就表现出较明显的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的作用(P〈0.05),并于180min时达高峰(P〈0.01),240min时仍维持较明显的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的作用(P〈0.05);小鼠灌服复方淫羊藿胶囊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淫羊藿胶囊最大耐受量为每公斤体质量48g生药。结论复方淫羊藿胶囊对中枢性和外周性疼痛均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且该药的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舒筋壮骨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通过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对琼脂肉芽肿的影响观察其抗炎作用;通过热板实验、扭体实验及压痛实验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 抗炎实验中药物中、高剂量组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度、抑制醋酸所致的腹腔毛细血管的渗出以及明显抑制琼脂肉芽肿(P<0.05或P<0.01);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急性渗出性炎症以及琼脂肉芽肿的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作用.3个剂量药物组给药后蛋清所致足跖肿胀度明显减轻(P<0.05或P<0.01).镇痛实验中药物3个剂量组于末次给药后30~60min耐受热痛刺激的时间明显延长;中、高剂量药物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和扭体次数明显减少;给药后30min压痛测定值明显增大(P<0.05或P<0.01).结论 该药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娇  徐雪  梁幼雅 《海南医学》2014,(15):2188-2190
目的:观察5、8、12、15年不同年份沉香药材镇痛作用的差异,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作为镇痛实验模型,通过测定小鼠热板致痛的痛阈值和醋酸致痛的扭体次数,比较各年份沉香药材的镇痛作用。结果实验数据显示,阳性药(罗通定)及5、8、12、15年沉香药材组均可显著延长小鼠热板痛阈值,减少扭体次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年份药材组在给药120 min后可显著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的时间(P〈0.01)。其中8年沉香药材组对小鼠热板致痛和醋酸致痛的镇痛效果明显高于5年、15年组(P〈0.05)及12年、罗通定组(P〉0.05)。结论沉香药材镇痛药效与年份有关,但并不是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增强,并且对内脏痉挛性疼痛的镇痛作用较敏感,而对于体表物理性疼痛发挥镇痛作用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3.
郁金提取物对小鼠镇痛作用的行为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郁金提取物β-榄香烯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痛阈值在5~30s的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郁金提取物β-榄香烯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各10只。各组以相应试药按0.2ml/10g腹腔内注射,1天2次,连续7天,于给药前、给药后30、60、90、120min测各组小鼠的痛阈值。结果:郁金提取物β-榄香烯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郁金提取物对小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通络颗粒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筛选合格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葛根通络颗粒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g·kg-1,以生药计,以下简称GG低组、GG中组、GG高组),模型组仅给予0.5%CMC-Na混悬液(0.2m L/10g),采用热板法观察各组小鼠痛阈值变化情况;将50只筛选合格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G低组、GG中组、GG高组和阿司匹林组(0.2g/kg),模型组仅给予0.5%CMC-Na混悬液(0.2m L/10g),各组小鼠均在给药后1小时按0.1m L/10g腹腔注射0.6%冰醋酸(HAC),观察15min后各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记录次数并计算抑制率;将50只筛选合格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G低组、GG中组、GG高组和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各鼠均皮下注射利血平1.0mg/kg,连续注射10天,观察葛根通络颗粒对小鼠脑内5-HT含量的影响。结果痛阈值:给药前及给药0.5h后四组小鼠痛阈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GG高组给药后1h、1.5h、2h与模型组相比,痛阈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1,P0.05);GG中组给药后1.5h、2h与模型组相比,痛阈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低组给药后各个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扭体次数:GG低、中、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与模型组相比,都能显著减少冰醋酸导致小鼠扭体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内5-HT含量:模型组小鼠脑内递质5-HT较正常小鼠明显降低(P0.05),GG高组对小鼠脑内的递质5-HT有明显的升高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中、GG低组5-HT的含量较模型组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通络颗粒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脑内5-羟色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牙痛贴膜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以解痉镇痛酊为对照药物,采用热板致痛法、醋酸扭体法、二甲苯致炎法,观察复方牙痛贴膜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复方牙痛贴膜高、中、低剂量组与解痉镇痛酊组相比,给药后30mi。到90min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mill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剂量增加,膜剂各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剂中、高剂量组和解痉镇痛酊组的扭体抑制率,分别为44.33%、68.22%、71.86%。膜剂高、中、低剂量组与解痉镇痛酊组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56.52%、36.96%、13.04%、45.65%,肿胀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剂各剂量组小鼠耳廓染料渗出液吸光度值与解痉镇痛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牙痛贴膜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是一种疗效较好的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给药或静脉注射抑制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9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气管内给药组(A组)、利多卡因静脉给药组(B组)、盐水对照组(C组).A组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注射2%利多卡因1mg/kg,静脉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B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mg/kg,经连表麻气管导管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C组经气管导管和静脉均按0.05ml/kg(相当于2%利多卡因1mg/kg容量)注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拔管前、拔管后0、1、3、5、10分钟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 A组拔管后各时点HR、MAP较给药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分钟、10分钟B组HR较A组快(P<0.05);C组拔管后各时点MAP、HR明显升高,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后各时点HR、MAP均比C组高(P<0.05).结论 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气管内给予利多卡因能有效抑制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呛咳反应,较利多卡因静脉给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两头尖醇提物抗炎镇痛作用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胀、热板法疼痛模型观察两头尖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以确定两头尖抗炎镇痛作用的活性部位。结果两头尖提取物正丁醇组(P0.O1)和水层组(P0.05)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与给药前比较,正丁醇组痛阈值明显延长(P0.01)。结论两头尖醇提物抗炎镇痛的活性部位为正丁醇组。  相似文献   

18.
乳舒安胶囊抗乳腺增生和镇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乳舒安胶囊抗乳腺增生和镇痛作用 ,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抗乳腺增生实验中采用肌肉注射苯甲醇雌二醇加肌注黄体酮造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 ,观察乳舒胺胶囊灌胃给药后对其治疗作用 ;在镇痛实验中 ,采用小鼠扭体法及电刺激法 ,观察乳舒安胶囊灌胃给药后的镇痛作用。结果 乳舒安胶囊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雌二醇而升高孕酮的含量 ,恢复失衡的雌激素水平 ;明显升高血清SOD活力、降低MDA的含量 ,具有抗氧化作用 ;明显降低大鼠的乳头高度 ,并能减小增生的乳腺腺泡体积 ,减轻导管扩张程度 ,减少分泌现象 ,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0 .0 1)。乳舒安 7g/kg、14g/kg、2 8g/kg 3个剂量组能减轻由乙酸刺激所致的小鼠疼痛反应 (扭体反应 )和由电刺激致小鼠足跖疼痛反应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乳舒安具有较明显的抗乳腺增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满药赤雹果水溶性提取物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观察赤雹果水溶性提取物(WEFTD)的镇痛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观察WEFTD的镇痛作用.结果:WEFTD 2.0、4.0和8.0g/kg对腹腔注射酒石酸锑钾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使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与盐水组比较:P<0.05~0.01).在55℃热板实验中WEFTD 8.0g/kg可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与盐水组比较:P<0.05);在48℃热板实验中WEFTD的3个剂量对痛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痛阈显著提高(与盐水组比较:P<0.01).结论:WEFTD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延胡索总生物碱的小鼠急性毒性及镇痛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ICR小鼠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观察延胡索总生物碱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和致死性,以Bliss法测定延胡索总生物碱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采用醋酸扭体法考察延胡索总生物碱对外周的镇痛作用,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延胡索乙素组、更高剂量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更低剂量组,各组小鼠灌胃给药后1h,经腹腔注射0.6%冰醋酸0.2mL·20g-1,记录15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计算扭体次数抑制率;采用热板致痛试验考察延胡索总生物碱对中枢的镇痛作用,将筛选出的合格KM雌性小鼠80只随机分成8组,分组同上,各组于给药前重复测量痛阈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小鼠给药前痛阈值,给药后30、90、180min各测定1次痛阈值。[结果]延胡索总生物碱灌胃给药对小鼠的LD50值为473.36mg·kg-1,95%置信区间为422.34~532.58mg·kg-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延胡索总生物碱各剂量组对小鼠扭体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更低剂量组外,延胡索总生物碱各剂量组镇痛作用均优于延胡索乙素(P<0.01,P<0.05);除更低剂量组外,延胡索总生物碱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P<0.01,P<0.05),各组痛阈值随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给药剂量达到120mg·kg-1后,痛阈值基本不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结论]延胡索总生物碱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