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晶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31-132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具备溶栓适应证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50万U,配合肝素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开始后90分钟监测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临床症状演变、心肌酶学峰值和心律的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尿激酶规范化溶栓治疗,ST段抬高至少降低50%,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心肌酶学峰值前移,并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结论:在具备溶栓适应证前提下,给予尿激酶规范化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90年代后,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最为有效的措施,目前采取的方法有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在没有条件直接进行介入治疗的医院,目前仍是减少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血栓闭塞冠状动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基层医院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3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动态观察,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结果通过对3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32例中再通28例,4例溶栓失败。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预后,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为患者进一步行PCI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李世汉 《中外医疗》2011,30(9):39-40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原因和对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体表心电图分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2组,观察2组住院期间观察心肌酶、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特征、预后比较。结果 ST段抬高组单支病变高于非ST段抬高组;非ST段抬高组3支病变率高于ST段抬高组。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病死率非ST段抬高组明显低于ST段抬高组。结论由于2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不同,ST段抬高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非ST段抬高AMI患者远期预后欠佳。ST段抬高AMI溶栓治疗效果好,如有条件首选介入治疗。而非ST段抬高AMI溶栓无益。对中高危者,有条件亦可首选紧急介入治疗,以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基层医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通过对我院救治的35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规范化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中30例再通,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5例溶栓失败。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可降低AMI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善AMI病程,疗效快,效果好,为患者进一步PTCA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军 《吉林医学》2011,32(12):413-414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收治的STEMI患者2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ACC/ESC对STEMI制订的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先静脉推注8 mg,再予以静脉滴注42 mg,90 min滴完。结果:本组26例患者好转出院25例,死亡1例。其中18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69.2%;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17例,发生率为65.4%;1例出现牙龈出血,发生率为3.8%;无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平均住院10 d,随诊6个月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本组观察证实静脉溶栓疗法降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显著改变STEMI自然病程,其疗效快、效果好,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3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发病≤3h再通率为100%,发病36h再通率为76.9%,发病66h再通率为76.9%,发病612h再通率为75.0%,36例患者中总再通率为86.1%(31/36)。结论: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1日~2016年10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将44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22例/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使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有利于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瑞替普酶针溶栓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于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挑选,将100例平均分成不同疗法组:对照组(尿激酶溶栓)、研究组(瑞替普酶针溶栓),溶栓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研究组患者预后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瑞替普酶针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第五中心医院急诊内科2006~2009年收治的45例符合溶栓标准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和溶栓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动态演定、心肌酶变化、是否出现在灌注心律失常及时间,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胸痛胸闷缓解44例(97.78%),心电图ST段下降>50%43例(95.55%),酶峰值前移42例(93.33%),再灌注心律失常38例(84.44%)经治疗均恢复,临床冠脉再通40例(8 8.88%),牙龈出血2例(4.44%),死亡1例(2.22%).结论 对于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相似文献   

11.
崔玉华 《吉林医学》2014,(23):5147-5147
目的:探究瑞通立溶栓疗法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于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作用,确定两种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意义。方法:对1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尿激酶溶栓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静脉瑞通立溶栓疗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患者不良反应、溶栓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以及再通时间)。结果:瑞通立溶栓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血管开通率为71.43%,血管开通平均时间(1.08±0.35)h;尿激酶溶栓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血管开通率为51.19%,血管开通平均时间(1.89±0.43)h。瑞通立溶栓疗法与尿激酶溶栓疗法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通立溶栓疗法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于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都有积极作用,瑞通立溶栓疗法效果更好,静脉溶栓疗法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策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有关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早期治疗策略的选择存在很大争议,高危患者的早期行介入治疗未受重视,文中回顾性分析比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142例,按早期治疗策略的不同分为早期保守治疗组(60例)和早期介入治疗组(82例),早期介入治疗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造影结果选择进一步血运重建术,随访患者(至少6个月)心源性死亡率和(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主要终点),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因心绞痛再入院的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次要终点).结果在6个月的随访中,早期介入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早期保守治疗组(7%vs23%,P=0.007),病死率也显著降低(5%vs20%,P=0.005),2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终点事件(27%vs37%,P=0.21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在基层医院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75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结果 75例患者中溶栓成功67例、出血2例、病死4例;静脉溶栓时发病≤3h的患者与发病>3h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不良反应率、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时<70岁的患者与≥70岁的患者在溶栓成功率、不良反应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死率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中,如果FMC-D的时间无法达到指南要求≤90 min或因客观原因无法行急诊PCI,静脉溶栓治疗仍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最佳选择.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安全可行.对老年患者静脉溶栓仍可获益,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陈琼 《大家健康》2013,(22):12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随机分组就常规药物及静脉溶栓术治疗(对照组)与加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近期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心源性死亡1例;对照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6例,心源性死亡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应用常规方案积极治疗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应用,可显著提高近期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降低心源性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提高远期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徐辉  房志华  肖志茹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48-1048,1073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9.1%(36/92),心律失常发生率69.6%(64/92),多支血管病变占93.4%(86/92);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13.6%(6/44),心律失常发生率36.3%(16/44),多支血管病变占22.7%(10/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4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发病6 h以内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按2∶1分组,28例给予rhPro-uk 30~60 mg溶栓治疗,13例应用国产尿激酶(UK)150万U溶栓对照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rhPro-uk组溶栓后90 min冠脉开通达TIMI-3级者明显高于UK组(57% vs 23%,P<0.05).ST段回落>50%发生率rhPro-uk组高于UK组(75% vs 3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 rhPro-uk组出血6例(22%),UK组出血3例(23%),无1例发生颅内出血或大出血需输血治疗,全部无过敏反应发生.结论: AMI患者rhPro-uk溶栓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9.1%(36/92),心律失常发生率69.6%(64/92),多支血管病变占93.4%(86/92);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13.6%(6/44),心律失常发生率36.3%(16/44),多支血管病变占22.7%(10/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李绍波 《当代医学》2013,(19):25-26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接诊的160例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8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访调查中发现,试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治疗后6个月以及治疗后1年的总病死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试验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3.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一般出血、致命性的大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3.75%,1.25%)与对照组(3.75%,2.5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病死率,减少再次住院率,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电图ST段与T波变化对早期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收集初发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溶栓治疗患者7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h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溶栓治疗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分为≥50%组(49例)和ST段回落<50%组(23例);24 h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T波是否倒置分为T波倒置组(52例)和T波未倒置组(20例).观察4组患者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EVF)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住院期间4组患者LEVF分别为53.6±7.6、48.7±8.5、52.9±8.2和49.2±5.5;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30.6%、60.9%、30.8%和65.0%.ST回落≥50%组和T波倒置组LEVF明显高于未倒置组(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倒置组(P<0.05).结论 溶栓1 h ST段回落≥50%及24 h T波倒置提示较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114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探讨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ST段抬高与非ST段进行分组,抽取我院2005年1月~2009年8月114名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对其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2例为ST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22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2例;42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3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2例死亡。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