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双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Z1):115-116
新生儿病房是院内感染高危区,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15%,胎龄越小或出生体重越低,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因为新生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感染的来源2%是宫内感染,10%是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感染.病原体以病毒和细菌多见.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正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细菌感染标记物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我国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占新生儿疾病首位,本文主要研究新生儿细菌性感染(以下简称感染)。新生儿感染起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很难与非感染性疾病鉴别,但进展迅速,  相似文献   

4.
宫内感染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感染的重要原因,新生儿肺部感染性疾病作为新生儿感染最常见形式,亦是此类患儿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胎肺作为最易受损的脏器之一,暴露于炎性环境,病原微生物可直接与胎儿呼吸道黏膜接触,促发局部炎症反应,甚至发生全身炎症;其后果可能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肺组织不同程度受损,发生相应的病理改变,最终导致新生儿生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甚至死亡,尤其以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为严重。目前,宫内感染在新生儿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如何进行早期预测尚不清楚。因此,明确宫内感染在新生儿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411例新生儿住院病例进行分析,其中以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最高,感染性疾病中又以呼吸系统感染占首位,其次为皮肤感染、脐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新生儿主要死因。因此预防新生儿各种感染,加强护理,及时诊治,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现状。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2004年本院收治的230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资料。结果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以肺炎居首位,占60.0%,败血症发生率达8.8%。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居首位,占42.2%,G-杆菌占34,9%。医院感染已占本组病例的37.3%。结论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仍以葡萄球菌和G-杆菌为主,要重视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医院感染已成为新生儿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综合医院中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易发生感染和感染流行 ,因此防治新生儿医院感染更有其特殊意义。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报道加以综述。1 新生儿的易感因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其易感因素有下面几种。1.1 新生儿皮肤和粘膜对外源性抗原有更高的通透性。足月新生儿生后两周以后皮肤角质层才逐渐发育完全。因此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未成熟的皮肤屏障是细菌进入体内导致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此外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也是细菌侵入的常见途径 ,除可引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外并可发生败…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时期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并且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感染性疾病认识的加深、预防措施的改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重症病例也有所减少.但目前在中国,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1].棒状杆菌中除白喉杆菌外,致病性均较弱,较少引起败血症.近期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1例早产儿母婴同时感染棒状杆菌,病情进展迅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检测95例住院新生儿血清PCT值及CRP值。结果: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PCT值及CRP值均有显著性升高。PCT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CRP。结论:PCT和CRP的测定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的意义。血清PCT可作为新生儿感染的早期检测指标,其作用优于CRP测定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通过对PCT水平的动态观察,既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又可判断感染是否被控制。  相似文献   

10.
院内感染是目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问题之一。新生儿院内感染已构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新生儿护理,对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十分重要。针对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新生儿的特点,为新生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抗感染意识,使预防感染制度化,新生儿院...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1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 了解我院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现状。②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7~2000年本院收治的115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资料。③结果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以肺炎居首位,占60.0%,败血症发生率达8.8%。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居首位,占42.2%,G杆菌占34.9%。医院感染已占本组病例的37.3%。④结论 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仍以葡萄球菌和G^-杆菌为主,要重视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医院感染已成为新生儿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李建宁  黎雪英  庞祥华  曹龙翎 《吉林医学》2012,33(17):3594-359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将儿科92例患儿分成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用酶联荧光免疫技术测定其PCT值,并与CRP和WBC计数做比较。结果: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PCT阳性率分别为93.10%、51.28%和16.66%;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以PCT≥2 ng/ml为临界值,PCT诊断新生儿全身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敏感度为75.86%,特异性为95.83%,优于CRP和WBC计数。结论:PCT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与CRP和WBC计数相比,对新生儿细菌感染引起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19例确证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按病情分为重症感染组(86例)、局部感染组(133例),以47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别PCT、CRP检测情况,另219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按病原体分为细菌组(139例)、病毒组(80例),比较两组别PCT、CRP检测情况。结果:PCT、CRP血清浓度重症感染组高于局部感染组、对照组,三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CRP、PCT随感染性疾病病情的加重,血清浓度呈升高态势。PCT重症感染组主要以>10μg/L为主,占68.6%,局部感染组主要以0.5~10μg/L为主占82%,CRP阳性率两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CT、CRP以细菌感染升高幅度大。结论:CRP、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上是良好的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4.
梁曼  冯晓慧  沈静   《四川医学》2021,42(2):109-1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评价母婴同室新生儿常见感染性疾病早期预警评估表效度,其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情变化评估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由母婴同室转入新生儿科治疗的常见感染性疾病新生儿140例为试验组,选取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138例为对照组.参考现行的新生儿早期预警评估表(NEW)设计母婴同室新生儿常见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0年来新生儿疾病构成比及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将1983~2002年住院的7 560例新生儿按疾病名称分4个年段进行分类统计,资料用统计学软件EPI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近20年来,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构成比逐年段下降,而非感染性疾病构成比有逐年段上升趋势;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各年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逐年段下降(P<0.005);病死率与日龄关系密切,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P<0.005).结论:加强围生期护理和提高对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可以降低住院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宝洁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497-249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浊法对45例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及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进行CRP测定,并比较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血清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细菌感染组血清CRP值明显降低,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同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CRP可作为判定新生儿早期感染的指标之一。并且,动态观察CRP可作为感染程度和疗效的判断标准,从而提高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率。  相似文献   

17.
医院感染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而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测部门之一。本文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 85 3例新生儿患儿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 ,旨在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 ,从而采取有效监控措施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 85 3例 (住院时间≤ 4 8h除外 ) ,其中男 5 5 0例 ,女 30 3例。感染性疾病 35 1例 ,非感染性疾病 5 0 2例。住院时间最短2 d,最长 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0年来新生儿疾病构成比及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将1983~2002年住院的7560例新生儿按疾病名称分4个年段进行分类统计,资料用统计学软件EPI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 近20年来,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构成比逐年段下降,而非感染性疾病构成比有逐年段上升趋势;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各年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逐年段下降(P<0.005);病死率与日龄关系密切,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P<0.005)。结论: 加强围生期护理和提高对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可以降低住院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浊法对45例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及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进行CRP测定,并比较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血清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细菌感染组血清CRP值明显降低,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同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CRP可作为判定新生儿早期感染的指标之一.并且,动态观察CRP可作为感染程度和疗效的判断标准,从而提高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率.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本文对近4年来在我院出生的1516例母婴同室新生儿中发生病骤变的56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归纳出本组新生儿的疾病种类,对其不典型的临床表现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情骤变的新生儿占出生婴儿总数的3.69%。发病的56例新生儿中非感染性疾病占75%,感染性疾病占25%,提示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所出现的不典型的症状、体征应严密观察,尤其在出生的第一周,大多数临床表现是新生儿疾病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