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肝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30例(男18、女12)新生儿肝的形态和位置;肝的形状(前面观)分八型;Ⅰ~Ⅳ型占70.00±8.37%。肝裸区的形状分三型;Ⅰ型占56.67±9.05%。肝左右径为100.80±8.07mm,前后径为42.87±4.48mm,上下径为63.40±7.49mm,重为130.68±3.700g。新生儿肝相对地比成人大。肝右叶均大于肝左叶。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腹上区及右腰区,小部分达脐区、左季肋区及左腰区。详细地观测了肝的体表投影;新生儿肝的上下界均比成人低。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40具肝无粘连及明显病变的成年男性尸体,沿肝的韧带放置伍德合金丝拍摄X线照片。在照片上测定了肝裸区的投影面积;观察了肝裸区的位置和形态并作了分型。作者提出肝裸区不是三角形而是近似于梭形,作出了典型肝裸区位置及体表投影的图像;并找出了“绝对肝裸区”,为临床作经肝穿刺胆管造影指出安全而恰当的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短暂出肝血流阻断与短暂入肝血流阻断对大鼠肝叶的血流动力学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在同一大鼠肝脏的不同肝叶建立3个不同的区域:(1)非孤立型肝叶淤血再灌注(NIL-CR)区:分离大鼠肝右中叶肝静脉,并予无损伤血管夹夹闭肝静脉30 min后开放;(2)孤立型肝叶淤血再灌注(IL-CR)区:分离大鼠左肝叶肝静脉,并予无损伤血管夹夹闭肝静脉30 min后开放;(3)缺血再灌注(IR)区:予无损伤血管夹阻断大鼠肝右上叶入肝血流30 min后开放,于血流阻断后30 min、复流后1、3、7 d等4个时相点分别检测大鼠肝脏各区域的末梢微循环血流量、氧饱和度以及肝组织切片的Suzuki评分。结果 血流阻断后30 min,IR区的微循环流量显著高于NIL-CR区、IL-CR区(P均<0.01),IR区的氧饱和度显著高于NIL-CR区(P<0.01)、IL-CR区(P<0.05);在肝组织切片的Suzuki评分中,NIL-CR区和IL-CR区在血流阻断后30 min、复流后1 d的分值均显著高于IR区(P均<0.01)。但NIL-CR区与IL-CR区在末梢微循环血流量、氧饱和度以及Suzuki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静脉阻断能更显著地降低肝组织末梢循环的血流灌注和氧饱和度,导致CR比IR产生更显著的肝损伤效应。淤血区周边是否有正常肝组织接壤的因素并不对CR的损伤程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炎肝区疼痛的中医辨治经验韦诗云,陈宗炳(方剂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胁痛;慢性肝炎;辩证论治肝区疼痛是慢性肝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往往缠绵不愈。现代医学判断慢性肝炎疗效多注重各项检验指标,对肝区疼痛这一症状常缺乏积极有效的治疗。肝区疼痛在祖国...  相似文献   

5.
在51例(男30,女21)新生儿尸体上,观察了肝的位置、形态和大小。新生儿肝相对地比成人大。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腹上区及右腰区,小部分达脐区、在季肋区及左腰区,肝的上下界均比成人低。肝左右径为102.9±1.63mm,前后径为41.43±1.24mm,上下径为62.34±1.42mm,重为129.83±2.191g。与文献对比并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B超对肝区光点声像图的动态观察 ,提高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对 13 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声像图改变与病理改变进行对比。结果 :病理改变轻度 ,肝区光点尚均匀者占 95 .2 4% ;中度改变 ,肝区光点欠均匀者占 72 .2 2 % ;重度改变 ,肝区光点欠均匀者占 40 .0 % ,不均匀者占 5 3 .3 3 %。结论 :随着肝区光点粗细不均的加重 ,病理改变也在加重  相似文献   

7.
1 资料与手术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自述肝区偶有不适,查体肝区有轻度叩击痛,肝肋缘下2cm,无腹水;CT检查:肝右叶巨大低密度灶,中心见不规则的更低密度区,增强后密度明显增高,病灶最大断面约152mm×121mm,右前缘已达肝门;B超检查:肝右叶可见一141mm×157mm的类圆形实性病灶,病灶与门静脉右支粘连;肝、肾功全项在正常范围内;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甲胎球蛋白检测阴性,包虫病8项免疫试验阴性;心肺无异常发现。手术前患者自家备血2次共800ml,准备手术中自家输血。12 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肝区病灶部位热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治疗组(A)41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时联合肝区病灶部位热疗;对照组(B)42例,单纯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比较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70.72%,B组有效率33.33%(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肝区病灶部位热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其机理与增强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和诱导调亡有关[1]。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9岁。无诱因渐感肝区胀痛不适发现肝区肿块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营养中等 ,心肺无异常。右上腹明显膨隆 ,肝右肋下 4cm可触及 ,腹软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 ,肝区无叩痛。化验甲胎蛋白AFP、CEA未见明显异常 ,HBsAg(- )。CT扫描肝右叶显示一类圆形低密度灶 ,12 .1cm× 14 .9cm× 19cm大小 ,肝门及腹膜后间隙清楚 ,无肿大淋巴结 ,增强扫描示病灶比较均匀性强化 ,病灶边缘与正常肝组织界限清楚 ,门脉及肝左叶受压左移 ,未见门脉瘤栓。CT诊断 :肝右叶巨大占位病变 ,考虑良性肝肿瘤。超声检查 :肝右叶体积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山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于1978年4月~11月确诊肝癌患者599例,其中非选择性做肝区血管检查200例。男18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8.8岁。均为Ⅱ~Ⅲ期肝癌患者。采用国产双耳鼓膜式听诊器,常规听诊全肝区。检查结果:可闻收缩期肝区动脉杂音者83例,1例在上股闻及静脉杂音,杂  相似文献   

11.
聚肌胞注射液为广谱抗病毒药物.我科在1989年用来治疗原发性肝癌10例,用量每日6~10mg,一次静脉滴注,发现有较快地完全缓解肝区疼痛作用(排除用其它镇痛药物),未见任何不良反应。例一、刘××,男,50岁。肝区疼痛,消1月,于1989年11月6日入院,诊断原发性肝癌。入院前需杜冷丁缓解肝区剧痛.入院后用聚肌胞6mg 静滴,24小时内肝区疼痛完全缓解。连续两天滴注,未再发生肝区疼痛,一度精神好转,食欲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积累年龄解剖学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固定的 1 0 0例新生儿尸体对肝的位置及体表投影作了观测。结果 :90 0 %的新生儿肝的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腹上区、右腰区 ,小部分可达左季肋区、脐区。肝上界多数分别投影于右锁骨中线 5~ 6肋间、前正中线平剑胸结合、左锁骨中线 5~ 6肋间。肝下界分别位于右锁骨中线肋弓下2 7 1± 6 .5mm、剑突下 2 8 2± 6 .2mm和左锁骨中线肋弓下 1 8 4± 5 .0mm。结论 :新生儿肝相对较大 ,肝下缘在右肋弓下 1 3~ 40mm、剑突下 1 6~ 46mm可触及 ,与文献报道活体触诊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正> 女性,45岁。乏力、腹胀、肝区痛8年,反复指间关节肿痛4年。于1986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于1979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消瘦,时有肝区疼痛,劳累后双下肢有可凹性水肿,无心慌气短。1982年,明显乏力、肝区痛,腹胀,虚恭多,大便稀溏。查体发现肝大右肋下2.0cm,肝功能正常,经休息和一般保肝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1983年右手中指、小指、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7例胆石性肝脓肿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特点:均有胆道结石,多有胆道手术、胆管炎病史;初期均为胆管炎表现,临床容易忽略;均有肝区疼痛,不同程度肝肿大;辅助诊断以B超和肝区X线检查较准确。由于本病存在肝胆管结石和梗阻,多数病情严重,死亡率高。一经确诊应当及时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5.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肪堆积过多,病变累积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某种原因致使肝内脂肪酸的摄取、合成、运转与利用失去平衡.造成肝内脂质逐渐蓄积,并且超过肝湿重的5%;或者在组织学上50%以上的肝实质已脂肪化,这种临床现象即称为FLD。倘若肝内脂质的重量占肝湿重10%~24%,即为中度FLD;占肝湿重25%~50%及其以上者,即为重度FLD。临床上轻度患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肝区闷胀感;中重度患者肝区感觉闷胀或疼痛、疲乏无力、消化不良,并出现肝脏肿大、腹部饱满、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10%CCl_4橄榄油灌胃造成家兔急性肝损害,探讨耳针对急性肝损害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针刺耳穴“肝区”能持异性地降低SGPT活性;缩短巴比妥睡眠时间;肝组织镜检见肝组织损害减轻,促进肝功的恢复,对急性肝损害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磁性化疗纳米粒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目的:通过对移植性肝癌模型大鼠肝动脉注射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并在肝肿瘤区加磁场,观察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对移植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将肿瘤模型大鼠分为4组。肝动脉注射生理盐水6只;肝动脉注射游离阿霉素0.5mg/kg6只;肝动脉注射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相当于0.5mg/kg阿霉素)6只;肝动脉注射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相当于0.5mg/kg阿霉素),肝肿瘤区加磁场6只,各组动物肝动脉注药后,生存超过1周者,记录生存天数,生存期满60d者则处死,取肿瘤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动物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生理盐水治疗组:生存期平均为23.5d;游离阿霉素治疗组,生存期为22.5d;纳米粒不加磁场治疗组,生存期平均为36.2d;纳米粒加磁场治疗组有3只动物到60d仍存活,最短存活期为48d。对各组动物进行生存率分析,并作Logrank检验发现,生理盐水治疗组与游离阿霉素治疗组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磁性阿霉素蛋白纳米粒治疗,肿瘤区不加磁场组动物较生理盐水治疗组和游离阿霉素组肿瘤组织无明显变化,生存60d大鼠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发现肿瘤已完全由纤维和无结构的组织所代替。结论:肝动脉注射游离阿霉素对移植性肝肿瘤大鼠生存无明显改善,肝动脉注射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肿瘤区不加磁场,可以延长动物生存期(P<0.05),肝动脉注射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肿瘤区加磁场治疗组较瘤区不加磁场治疗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  相似文献   

18.
余祖江 《肝博士》2015,(2):35-37
长期在门诊坐诊,经常有很多患者叙述右肝区不适,尤其是那些有乙肝或者丙肝的患者,以为是肝癌的表现,经常紧张得受不了,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而真实情况又如何呢,怎么样正确看待右肝区不适和相关的疾病呢?下面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肝区疼痛和相关疾病。为什么会形成肝区疼痛肝区疼痛是肝区有炎症等刺激神经系统的一种预警机制。众所周知,肝脏内并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肝内血管瘤、囊肿、钙化灶、肝内结节等都不会诱发疼痛的表  相似文献   

19.
一、一般资料本组手术62例,男41例,女21例;年龄2.5岁~71岁,多数为20~50岁。右肝39例,左肝23例;一次手术治疗59例,二次手术3例,治愈56例。死亡6例,病死率9.7%。二、临床表现寒战、高热,上腹疼痛为主征;肝大、肝区触痛。本组发热62例,寒战3例,上腹痛62例,肝大60例,肝区触痛62例,白细胞升高61例,严重者有核左移。超声检查均阳性;X线膈肌升高、反应性胸膜炎共2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球囊导管阻断肝动脉高热灌注生理盐水行肝段热凝固CT表现。方法实验猪6头,选用球囊导管阻断肝段动脉血流进行热灌注,导管流出温度设置50~60℃之间。热灌注结束后即刻、14天,行肝动脉DSA检查和肝脏螺旋CT扫描,14天将实验猪全部处死,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热灌注后14天,6头实验猪均存活。DSA检查见靶段动脉闭塞,肝组织热灌注区显示充盈缺损。肝脏热灌注区CT影像学表现:热灌注结束后即刻,热灌注区显示大片状低密度改变,无明显强化,边缘显示模糊;热灌注后14天,CT平扫示肝脏热灌注区呈典型楔形低密度改变;CT增强示热灌注区显示"三环征",由内向外分为低密度无增强区、边缘强化带和移行区透明带。病理上取得6个热凝固灶,CT上低密度无增强区、边缘强化带和移行区透明带分别代表病理的凝固性坏死区、炎性充血带和纤维化带。结论增强CT能准确反映经动脉导管肝段介入性热毁损的病理改变,DSA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