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接受经皮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胃癌肝转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评价患者总体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5例(102个病灶)胃癌肝转移患者1、2、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45%、42.90%、20.32%及10.16%。RFA治疗后1个月,肿瘤灭活率94.12%(96/102),肿瘤局部复发率15.69%(16/102),肝内新生转移灶发生率52.73%(29/55)。单因素分析示年龄(P=0.015)、肿瘤数目(P=0.011)、RFA前是否有肝外转移(P=0.026)、RFA后是否化疗(P=0.03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示年龄(P=0.033)、肿瘤数目(P=0.004)、RFA后是否化疗(P=0.001)是独立预后因素。RFA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2%(1/55),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经皮超声引导下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胃癌肝转移治疗方式,年龄、肿瘤数量、RFA后联合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恶性肿瘤肝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的109例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09例肝转移癌患者中,单发31例(31/109,28.44%),多发78例(78/109,71.56%);肝转移病灶来源于结直肠、肺、乳腺、胃、胰腺、卵巢及前列腺的恶性肿瘤。共198个肝转移癌病灶中,直径3cm者151个(151/198,76.26%),直径≥3cm者47个(47/198,23.74%)。治疗后1个月,187个(187/198,94.44%)病灶完全灭活,11个(11/198,5.56%)病灶存在残余活性。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明显改善(P均0.05)。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2%(7/109)。结论对于非手术适应证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相对安全、有效,短期内可局部控制肝内转移癌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热消融治疗国际专家共识分享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然而,临床可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仅占全部肝转移瘤的10%~25%,对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瘤通常采用系统化疗和/或局部消融治疗。近年来热消融技术的治疗效率和安全性日益提高,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2013年国际消融专家组发布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热消融治疗国际专家共识,基于射频消融相关应用的长期随访文献,总结热消融治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治疗中的具体推荐及相关适应证。本文对该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与分享。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是结直肠癌治疗中的难点问题,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射频消融(RFA)作为肝肿瘤局部治疗的手段之一,被探索性地应用于CRLM的综合治疗中,显示出微创、安全、有效、可重复治疗等优势。本文将综述RFA及其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治疗不同分期CRLM的研究进展,期望为CRLM综合治疗提供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4例共70个病灶.男性1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6岁(44~78岁).所有病灶的直径均在0.8~5.0 cm,患者总共接受了30次微波消融手术.经皮穿刺微波消融19次共35个病灶;开腹消融11次共35个病灶.定期随访观察消融效果,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7%.11次开腹微波消融术术中B超发现45个病灶,多于术前B超发现的38个病灶和CT检查发现的35个病灶.11次开腹微波消融术后1个月病灶均完全坏死,19次经皮微波消融术后1个月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88.6%(P=0.122).直径≤3.0 cm的病灶坏死率为96.4%,3.1~5 cm的病灶坏死率为85.7%(P=0.212).24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8~75个月.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19例经皮消融的患者分别有3例和10例出现肝内新发转移灶,而开腹消融术后复发者分别为0例和1例(P=0.046).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4.3%、23.3%.结论 开腹微波消融术后较经皮消融早期肝内新发转移灶的发生率较低.微波消融是治疗直径≤5 cm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LM)不良事件(AE)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7例接受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的CRLM患者,共治疗614例次、1 334个病灶,统计术后AE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AE总发生率4.89%(30/614),无消融相关死亡。影响AE的危险因素包括穿刺针数(OR=1.301,P=0.005)、高危部位病灶(OR=2.829,P=0.025)、病灶数>5(OR=4.655,P=0.010)、腹腔手术史(OR=7.716,P=0.047)及肝吸虫病(OR=17.683,P=0.005)。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CRLM的AE发生率较低,AE发生与病灶数目、高危部位、穿刺针数、腹腔手术史及肝吸虫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L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LC,其中52例接受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55例(60个肿瘤)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58例(64个肿瘤)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RFA组),于治疗前后接受CEUS、CT或PET-CT、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检查,并定期接受临床随访。结果 RFA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P均<0.05);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在手术治疗组与RF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3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FP、CEA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手术治疗组与RFA组优于保守治疗组(P均<0.05);2年生存率在手术治疗组与RF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及转移性LC有效、安全、费用低,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或者不愿手术且直径<5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术中超声辅助下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根治性治疗双叶弥散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5例被2名以上专家判断失去手术时机的双叶弥散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成功实施根治性治疗.其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57岁 (44~65岁).回顾性分析其手术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术中超声发现肝脏转移病灶平均20.4个 (15~28个),围手术期死亡0例,肝功能衰竭0例.围手术并发症:腹腔感染1例,大量腹水2例,胸腔积液4例.术后1个月影像学检查和血清CEA等证实达到根治性治疗.结论 术中超声辅助下一期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是双叶弥散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提高转移性肝癌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转移癌患者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38例患者共78个结节的局部疗效、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率。结果消融术后肿瘤结节的完全消融率为93.6%(73/78),局部复发率为6.8%(5/73),未出现主要并发症。首次消融后患者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8.7%、53.6%、42.2%。结论微波消融是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热消融用于治疗肝脏肿瘤,可在破坏原位肿瘤细胞同时诱导机体免疫反应,增强免疫效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不良反应少,效果强且持久,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选择性地增强宿主对恶性肿瘤的免疫反应。本文就超声引导下热消融联合ICI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军  李洁  刘进德  李志霞 《腹部外科》2007,20(3):150-15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e ablation,RFA)治疗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liver cancer)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彩色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转移性肝癌.1月后行CT增强扫描,评价其治疗效果.所有病人均随访2年,计算其半年、1年、2年生存率.结果 本组37例,病灶总数76个,肿瘤直径4.8~12 cm,平均(7.1±3.2)cm.肿瘤直径<5 cm、10cm>直径≥5 cm、≥10 cm的病灶数目分别为43、27和6个.经消融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5.34%、60.92%和0;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75%、81.38%和63.62%.结论 RFA作为局部微创治疗方法,是肝转移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经皮射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3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B超引导经皮射频(P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应用P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31例共55个病灶,肿瘤直径1.5~8.5cm。应用RF2000射频仪和10电极LeVeen针,病灶〉2.5cm者予分层多点叠合毁损,〉5.0cm或多发者配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及无水酒精注射疗法(PEI),随访观察病灶影像形态表现、血清CEA变化和患者生存率。结果 PRFA后反应期3~7d,包括局部疼痛不适、发热、ALT升高等;并发肝曲结肠穿孔和腹壁穿刺道转移各1例;小肿瘤(〈3.0cm)完全坏死率达92.9%(26/28),3.1~5.0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73.3%(11/15),病灶〉5cm者均未完全坏死;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1%、77.5%和54.8%。结论 PRFA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一种微创疗法,对〈3.0cm肿瘤疗效显著,对大肿瘤可联合TACE、PEI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术中射频联合门静脉置化疗泵治疗结直肠肝转移的疗效、生存期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10例患者术中切除结直肠原发肿瘤,并术中行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及门静脉置化疗泵化疗,对照组既往20例除姑息切除原发肿瘤,术中未行其它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70.0%,而对照组有效率1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3、6、12和18个月生存率,治疗组为100%,100%,80.0%,60.0%和60.0%,对照组为70.0%,50.0%,30.0%,5.0%和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中射频联合门静脉置化疗泵可有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  相似文献   

14.
任大伟  何胤  贾涛  余利民  施建党 《骨科》2017,8(3):167-172
目的 初步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于广元市中心医院骨科行RFA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18例(24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术前、术后1 d、1周及1、2、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罗兰-莫里斯生活障碍问卷(Rolando-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同时通过术后随访复查的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全部病人术后24 h内疼痛明显缓解,技术成功率为100%,均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2个月.术后3个月,9例(50.0%)疼痛完全缓解,7例(38.9%)止痛药用量减少或止痛药级别降低,2例(11.1%)止痛药维持原量.治疗后(术后1 d、1周及1、2、3、6个月)的VAS、JOA、RMDQ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FA联合PKP可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手术方式安全,对脊柱转移癌病人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与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就诊的57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29例和射频消融组28例,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于直径在5~10 cm的肝血管瘤,射频消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31、47.868,P=0.000);治疗后疼痛评分两组均明显改善,且腹腔镜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射频消融组(t=7.918,P=0.000)。射频消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8%(4/28),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957 3);对于直径在10 cm以上的肝血管瘤,射频消融组所有患者均需进行2次的射频消融术,其中1例患者因首次手术后发生溶血性黄疸未进行第2次手术,腹腔镜组患者1例出现大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较小的肝血管瘤方面疗效相当,但腹腔镜手术较射频消融术术后疼痛明显轻,对于较大的肝血管瘤腹腔镜手术相对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同期RFA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6年7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对22例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同期RFA治疗肝转移癌,术后通过增强CT检查评价消融灶固化效果.采用X2检验分析疗效.结果 本组22例患者中8例肝转移癌为多发,16例有合并症.对31个肝转移癌进行RFA治疗,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5)d,无手术死亡.5例因消融不完全进行重复RFA,4例消融灶复发(2例重复RFA);6例死亡(2例死于消融灶复发).消融灶复发率为18%(4/22),病死率为27%(6/22).肝转移癌直径≥2.0 cm者RFA后消融灶复发率高于直径<2.0 cm者(x2=5.867,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同期RFA治疗肝转移癌,为多发性肝转移癌、合并基础疾病、高龄、手术耐受差和肿瘤切除困难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EUS引导射频消融(RFA)联合瘤体内血液抽吸治疗肝血管瘤(HCH)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CEUS引导RFA联合瘤体内血液抽吸治疗的55例HCH患者(共77个病灶)的资料。治疗前均经常规超声及CEUS明确瘤体大小及血供情况,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常规超声及CEUS,计算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瘤体容积、瘤体缩小率及治疗后3个月瘤体血供完全消失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治疗时间(31.53±15.89)min,平均瘤体内血液抽吸量(135.36±68.13)ml。术中瘤体内血液抽吸量与治疗前瘤体容积呈正相关(r=0.722,P0.05)。55例HCH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9例(9/55,16.36%)发生轻微并发症。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个月瘤体容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均0.05),平均瘤体缩小率分别为(48.76±32.58)%及(22.37±35.73)%。治疗后3个月瘤体血供完全消失率为96.10%(74/77)。结论 CEUS引导RFA联合瘤体内血液抽吸治疗HC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可能成为治疗HCH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