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与双侧心房的位置关系和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与双侧心房或右心房后壁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例资料,利用CT影像重建技术分析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在其前方心房层面的投影与双侧心房的位置关系。结果对27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心脏增强CT影像进行重建。将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的投影落在左心房区域称为左心房型(6例,22.22%),落在右心房区域称为右心房型(12例,44.44%),落在两侧心房中间称为中间型(9例,33.33%)。18例单纯性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病例无手术死亡,在8个月(4~45个月)的随访中未出现明显心律失常及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随访提示1例病例出现右上肺静脉左心房入口处回流梗阻。8例行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与双侧心房或右心房后壁吻合的病例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在心房层面的投影是以偏离左心房、偏向右心房为主的。术前通过CT重建判断两者的位置关系,并针对中间型和右心房型的患儿进行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和双侧心房或右心房后壁吻合是可行的新方法,对降低术后肺静脉吻合口梗阻的风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准确性.方法 分析38例术前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并与心脏CT及手术结果 对比分析,总结其诊断要点.结果 38例患者中33例为TAPVC,5例为PAPVC.其中TAPVC中的心上型22例,心内型10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0例;PAPVC中2例为右肺静脉汇入右心房;1例为右上肺静脉汇入上腔静脉;1例为右下肺静脉汇入右心房;1例有肺静脉及左下肺静脉汇入右心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特异表现为:右心扩大,左心房、左心室明显缩小.左心房内无肺静脉开口,左心房后方可见共同肺静脉腔,共同静脉腔回流的人口处及相应部位的内径扩张,房间隔缺损为右向左分流.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有1支或1支以上的肺静脉未与左心房相连.本组患者除2例术前超声诊断与CT及术中探查不符外,其余均与心脏CT及手术结果 相符.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APVC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APVC患者中的少数较难诊断的完全性及部分性病例的鉴别,应结合CT等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多与房间隔缺损并存,这在术中不少见,但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不多见。我院彩超诊断1例完全性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已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心内外联合吻合法矫治心上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方法:回顾2例心上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低流量下,经左右房联合切口应用心内外联合吻合法吻合肺静脉共干与左心房切口。结果2例均无早期并发症,远期1例并发心律失常,无吻合口狭窄及肺静脉梗阻。结论:经左右房联合切口应用心内外联合吻合法吻合肺静脉共干与左心房切口,可获得良好显露和足够大的吻合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例经手术证实的TAPV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情况。结果 首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TAPVC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为89.47%(17/19),其中心上型11例,心内型5例,心下型1例。首次超声检查漏诊2例(10.53%),其中包含1例心下型TAPVC以及将1例混合型TAPVC(心上型+心内型)诊断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心内型。这2例患者术前再次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正确诊断。19例TAPVC均伴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及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19例TAPVC超声心动图表现共同特点:右心系统扩大,以右心房为主,肺动脉增宽,右心房和(或)左心房增大,左心系统缩小,以左心房缩小显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均为房水平右向左蓝色分流束;不同分型的特征性改变:左心房内不能探及肺静脉的入口部位,左心房缩小,左心房后方可探及一管状无回声结构,即共同静脉干。心上型TAPVC者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可显示于主动脉弓前方并环绕主动脉弓的异常“静脉弓”,即共同静脉干经垂直静脉、无名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心内型TAPVC者大多数经冠状静脉窦汇入右心房,此时,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及四腔心切面可显示扩张的冠状静脉窦及其与共同静脉干沟通;心下型TAPVC者剑下主动脉短轴切面显示三条大血管,异常连接的共同静脉干位于下腔静脉左前、腹主动脉的前方,血流呈红色与腹主动脉相同,长轴追踪该共同静脉干于肝右叶后方汇入门静脉。混合型TAPVC(心上型合并心内型)者,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显示左上肺静脉与垂直静脉(相对较细)相连,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及四腔心切面可显示右肺静脉及左下肺静脉经冠状静脉窦汇入右心房。合并心内畸形:19例TAPVC患儿中,2例合并心内膜垫缺损,1例合并大动脉转位,1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经多部位、多切面、多方向的探查,对TAPVC能明确诊断及分型,为外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且检查简便易行、无创、可重复,是诊断TAPVC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区域血流追踪法在超声诊断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生殖妇产医院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胎儿41例。超声检查胎儿肺静脉时,应用区域血流追踪法,即将肺组织大致分为4个区域,左侧前上部1/2肺野、左侧后下部1/2肺野、右侧前上部1/2肺野、右侧后下部1/2肺野,应用彩色血流技术对4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胎儿4个区域内肺静脉分支进行追踪并定位,观察其近心端与左心房的关系及最终回流部位。 结果4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胎儿,4个区域内肺静脉远端分支分别引流入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36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胎儿4条肺静脉近心端均未汇入左心房,其中34例呈现左心房后方汇聚征。心上型25例肺静脉最终回流入上腔静脉;心内型7例中6例通过冠状静脉窦回流入右心房,1例直接回流入右心房;心下型2例肺静脉回流入门静脉窦;混合型2例,1例左侧肺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右侧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1例左侧肺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右侧肺静脉回流入右心房。5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胎儿,1例右上肺静脉直接回流入右心房,2例右上肺静脉回流入上腔静脉,1例右上、右下肺静脉直接回流入右心房,1例左肺静脉变异为3支,最上支经无名静脉回流入上腔静脉。 结论应用区域血流追踪法可使肺静脉分支检查更全面,定位更加精确,有助于提高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CT血管成像(CTA)和超声心动图在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接受诊疗的30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超声心动图和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齐全,其中21例患儿接受CTA检查,18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结果根据手术结果及CTA结果,30例患儿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7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分型包括:心上型15例、心内型4例、心下型6例、混合型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心上型15例,心内型4例,心下型6例,混合型1例,不确定者1例.21例患儿行CTA,其中18例与超声心动图结果一致,3例与超声诊断结果不完全一致.第1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下型),CTA提示混合型(心上型+心下型);因患儿家属放弃治疗,故未经手术证实;第2例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混合型(心内+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CTA提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最后手术证实超声诊断正确;第3例病情复杂,超声心动图及CTA检查均未分型,患儿未行手术治疗,所以也未经手术证实.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心下型及混合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联合CTA更能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302例心上型完全性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和PAPVC)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特点,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及误诊与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4例完全性和98例部分性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与CT或手术对照,分析漏、误诊原因与鉴别要点。结果(1)204例心上型TAPVC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为100.0%。引流部位方面,193例汇入头臂静脉;11例直接开口于右上腔静脉。引流支数方面,202例表现完整的4支肺静脉;仅2例显示3支肺静脉。主要合并的畸形有房间隔缺损165例(80.9%)、卵圆孔未闭34例(16.7%)等。(2)98例心上型PAPVC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74例、误诊20例(6例超声分型与外科手术不符、9例引流支数误判及5例手术正常)、漏诊4例(3例超声仅提示房缺、1例孤立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5.5%、20.4%和4.1%。引流部位方面,60例引流入头臂静脉、37例汇入右上腔静脉、1例经奇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引流支数方面,单支71例、二支21例及三支6例。合并的常见畸形有房间隔缺损67例(68.4%)、卵圆孔未闭15例(15.3%)等。结论 超声诊断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准确性弱于完全性,通过有意识加强灵活应用胸骨旁、剑突下、右锁骨上窝上腔静脉长轴等非标准切面,全面扫差异常血管走形,关注异位引流的部位、汇入支数及合并畸形,注重伪像及正常或异常心内结构的鉴别诊断,有助于降低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漏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证实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经超声检查确诊20例,诊断准确率83.3%,其中心上型15例,心内型6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符合率高,可准确给予分型,对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4岁。活动后感疲劳来我院就诊。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心脏X线平片:肺血稍多,中上纵隔增宽。心脏超声检查:右房、右室明显扩大,左房、左室相对较小;肺动脉增宽;房间隔中上段回声缺失,右心超声造影可见大量气泡进入左房;左房内未测及肺静脉开口,左房后方见一共同肺静脉干;于胸骨上窝扫查,可见异常垂直静脉入增宽的左无名静脉并汇入增宽的上腔静脉;血液动力学检测示中度肺动脉高压。超声诊断: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共同肺静脉干-垂直静脉-左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合并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脾综合征患者体、肺静脉回流特点,为超声诊断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经作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的无脾综合征患者49例,分析患者体、肺静脉回流特点及各类常见畸形引流的发生频次。结果 49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双上腔静脉30例(61.2%),均为右上腔静脉入右心房(或单心房右侧),左上腔静脉入左心房(或单心房左侧);肝静脉全部汇入下腔静脉26例(53.2%);直接汇入左心房(或单心房左侧)1例(2.1%);直接汇入右心房(或单心房右侧)3例(6.3%);分别汇入两侧心房5例(10.2%);汇入单心房中部1例(2.1%);部分汇入下腔静脉,部分直接汇入心房13例(27.7%)。下腔静脉直接汇入左心房(或单心房左侧)18例(36.2%);直接汇入右心房(或单心房右侧)25例(51.0%);引流入单心房中部1例(2.0%)。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16.3%),均为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0例(40.2%),其中心上型11例(55%);心内型7例(35%),心下型1例(5%);混合型1例(5%)。结论无脾综合征患者多伴有体静脉与肺静脉异位引流。  相似文献   

12.
全肺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是指全部肺静脉未与左心房连接,而集中到一个共同静脉干,引流到体静脉系统或右心房,使右心房容量负荷加大,引起右心房、右心室不同程度地肥大,导致心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肺静脉堵塞或肺动脉高压。因此,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24例TAPV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50d至14岁,其中6个月以下10例,占41.7% (10/24);体质量(9.30±3.96)kg,10.00 kg以下8例,占33.3% (8/24).心上型16例(66.7%,16/24):经右心房、房间隔切开径路矫治5例,经左心房顶部径路吻合11例;心内型6例(25.0%)采用右心房切口切除冠状静脉窦隔,用心包补片将冠状静脉窦开口隔入左心房侧.心下型2例(8.30%):将心脏往右上抬起,将左房后壁和汇总静脉吻合,垂直静脉结扎.结果 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2d因肺静脉梗阻导致肺水肿不能脱机再次手术,发现吻合口狭窄,将吻合口向左心房侧延伸后改善;术后心律失常7例(29.2%,7/24),其中结性心律失常3例(12.5%,3/24),房性心律失常4例(16.7%,4/24).术后随访4~24个月,所有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活动耐力较前明显改善,X线胸片示肺纹理清晰,无充血.结论 对TAPVC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和手术方法,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防止术后并发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PAPVC患者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图像表现并与心血管造影、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其诊断特点,找出漏诊的原因。结果术前确诊25例,漏诊3例,1例提示诊断。右上肺静脉引流入右心房19例;右上肺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2例;右上肺静脉及右下肺静脉均引流入右心房2例;右下肺静脉引流入右心房2例;右上肺静脉及右下肺静脉引流入冠状静脉窦1例;左上及左下肺静脉通过垂直静脉引流入左无名静脉3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7例,其中静脉窦型ASD 20例,继发孔ASD 7例,1例房间隔完整,1例合并卵圆孔未闭。25例超声诊断与心血管造影、手术结果符合。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PAPVC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在成人时期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15.
肺静脉畸形引流的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静脉畸形引流的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朱式娟,张运,张薇,胡燕燕,黎莉,张梅,季晓平,钟明肺静脉畸形引流指肺静脉未与左心房相通而与右心房或体循环静脉连接。4支肺静脉均不入左心房称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1~3支肺静脉不入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UCG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证实的TAPVC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TAPVC中,6例为心上型,5例为心内型,1例为心下型,均有房间右向左分流,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UCG诊断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UCG完全能准确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及类型,并可能取代心导管检查而于诊断后直接手术。  相似文献   

17.
婴儿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维光  夏园生  刘威  杨盛春  梁建华 《新医学》2002,33(11):677-677,681
目的:总结婴儿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最佳时机。方法:对行外科治疗的8例婴儿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年龄为4个月-14个月,6例为心内型、2例为心上型,均有少量心房浃发流式肺静脉回流受阻。8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修补术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及后遗症,无手术死亡,全部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3年,病人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婴儿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一经确诊要尽快手术,危重病例要行急诊手术。手术效果良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红  刘淑华  饶莉  曾静  黄承孝 《华西医学》2002,17(2):174-17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的价值。方法:应用HP2500、Angilet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7例TAPVC患者,常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主要观察心腔大小、肺静脉左房开口、房间隔缺损部位、大小及分流方向,跟踪扫查共同静脉干的走行及开口部位。结果:7例TAPVC患者中,心上型5例(IA1例,IB1例),心内型2例(ⅡA1例,ⅡB1例),检查发现本组患者均有右房、右室明显增大,左房、左室较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左房内不能探及肺静脉开口,在心脏后方探及一粗大管道(CPV),其结果与手术完全一致,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确显示TAPVC部位。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确定TAPVC的诊断和分型,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超声心动图对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特征。方法搜集因紫绀而就诊超声心动图疑诊为完全性肺静脉移位引流的患儿17例,其中8例经手术证实,4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5例失去随访,超声采用剑突下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及胸骨上窝切面。结果12例肺静脉畸形引流的患儿中,心上型6例,心内型6例。伴Ⅱ孔型房间隔缺损11例,伴三房心3例,伴动脉导管未闭2例,伴室间隔缺损1例,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安全无创伤,可重复检查,为外科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手术证实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情况。结果 19例TAPVC患儿首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为89.5%(17/19),其中心上型11例,心内型5例,心下型1例。首次超声检查漏诊2例(2/19),其中包含1例心下型TAPVC以及将1例混合型TAPVC(心上型+心内型)诊断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心内型)。这两例患者术前再次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做出了正确诊断。19例TAPVC均伴有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及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TAPVC能明确诊断及分型,为制定外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