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的预处理对HSCT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MSCs克隆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FU-F),对比检测14例正常人和12例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9例、乳腺癌2例、小细胞肺癌1例)HSCT前后骨髓中的MSCs数量;传代培养测定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和CD45、CD34、CD44表达。结果:骨髓CFU-F正常人为(29.7±14.1)/1×106MNCs;移植前为(29.3±16.2)/1×106MNCs,移植后为(8.4±3.7)/1×106MNCs,移植前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移植后明显少于正常人和移植前(P<0.01)。MSCs免疫表型为CD34-、CD45-、CD44+;指数增长期MSCs平均倍增时间均约为30h;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正常人、移植前后MSCs的S+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8.2%、17.9%和18.7%,三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SCT前预处理对骨髓MSCs有损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使MSCs细胞数量减少,但不影响其细胞增殖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个亚群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心肌分化特异性基因。方法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CD45和CD31的磁珠分选,获得SCA-1^+/CD45^-/CD31^-、SCA-1^+/CD45^-/CD31^+、SCA-1^+/CD45^+/CD31^+及SCA-1^+/CD45^+/CD31^-4群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完成Agilent小鼠全基因4*44K芯片表达谱基因检测,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根据基因芯片中所检测的基因表达量在SCA-1^+/CD45^+/CD31^+亚群中最高,且为其他亚群表达量的两倍以上为原则,通过RT-PCR验证各亚群及未分选细胞中的差异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根据皮尔森关联算法计算4组细胞亚群之间的关联值位于0.979~0.995之间,通过RT-PCR检测发现,Rock2基因在SCA-1^+CD45^-CD31^-亚群中表达最高,而在SCA-1^+CD45^+CD31^+亚群中表达很低,Itga4在未分选群中表达最高;Cxadr在SCA-1^+CD45^-CD31^-亚群中表达最高;Epor在SCA-1^+CD45^-CD31^+亚群中表达最高;myl3在SCA-1^+CD45^+CD31^+亚群中表达最高。结论 Rock2、Cxadr、Itga4、Epor和myl3基因在干细胞亚群向心肌分化中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锶(Sr)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索其最佳作用浓度。方法抽取健康成年志愿者骨髓6ml,体外分离、培养原代h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取第4代细胞进行实验,共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培养液中仅加入骨诱导剂(地塞米松10-8mol/L、抗坏血酸50μg/m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B、C、D、E组培养液在加入骨诱导剂后分别加入3.75×10-3、3.75×10-2、3.75×10-1、3.75mmol/L的SrCl2。定期测定各组hMSCs的增殖情况(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标法)和骨钙素(OCN)含量(放免法),并观察细胞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情况,分析各组钙结节数量及面积。结果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均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显示,第7天时的细胞增殖水平,第7、14天的ALP活性,第14、21天的OCN含量以及第21天的茜素红钙结节数量和面积测定结果,B-E组均明显优于A组(P<0.05);D、E组第7天时的细胞增殖水平及第14天的ALP活性均明显高于A、B、C组(P<0.05),而D组与E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2-3年来有关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中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情况并与骨髓移植相比较。在国外自体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某些癌病症人的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迅速兴起,移植病人逾千例,尽管移植物中混入了比骨髓多10倍以上的T淋巴细胞,但急性移植物宿主病(AGVHD)(Ⅱ-Ⅳ度)发生率为35%(91/258),不高于骨髓移植的48%(187/383);其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胸段慢性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胸段慢性脊髓损伤患者27例,每位患者均接受4次干细胞悬液注射治疗,每周1次。收集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6周、6个月时的最低正常功能平面,ASIA残损分级,ASIA运动感觉评分,ASIA模拟视觉评分,Ashworth评分等资料并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6例患者左、右侧感觉最低正常功能平面出现下降(1或2个平面),5例患者两侧运动最低正常功能平面出现下降(下降1个平面2例,2个平面1例,10个平面1例,11个平面1例)。治疗后6周,ASIA残损分级由A级变为B级4例,由A级变为C级1例,由B级变为C级1例,ASIA残损分级变化率为22.2%(6/27);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ASIA残损分级由A级变为B级1例,ASIA分级总的变化率为25.9%(7/27)。治疗后6周、6个月时ASIA下肢运动评分分别为1.7±2.9、3.1±3.6,明显高于治疗前(0.5±1.5,P<0.05)。治疗后6周、6个月时ASIA感觉(轻触)评分分别为68.8±14.4、70.5±14.4,ASIA感觉(针刺)评分分别为68.4±14.7、70.2±14.4,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66.6±13.7、67.0±13.6,P<0.05)。治疗前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为1.8±1.5,与治疗后6周(1.6±1.2)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治疗后6个月(1.1±0.8,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胸段慢性脊髓损伤患者ASIA残损分级和运动感觉功能,并可部分促进慢性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建立并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离纯化及培养扩增的方法。方法:利用Percoll(1.073g/ml)及Ficoll-Hypaque(1.077g/ml)两种分离介质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筛选体外培养MSCs适宜的血清及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结果:经Percoll分离,应用10%筛选出的血清培养与扩增的MSCs,细胞纯度可达95%左右;相反,应用常规Ficoll-Hypaque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增加血清浓度,MSCs纯度显著下降。结论:建立了一种稳定而实用的体外分离与培养MSCs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miRNAs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miRNAs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从骨髓中分离培养的人骨髓MSC为实验对象,分离提取细胞内小片段RNA(≤200nt),经多聚腺苷酸化和5'连接子连接后进行反转录,扩增克隆到得到大约109bp的DNA片段,测序后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miRNAs的表达情况。选取部分miRNAs和新发现miRNAs,合成相应探针,与从人骨髓MSC、人成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和大鼠成骨肉瘤细胞系UMR-106中分离出的小片段RNA进行杂交验证(Northernblot)。结果成功从骨髓中分离培养出骨髓MSC,流式细胞仪检测93%以上的MSC表达CD44,但不表达CD34、CD45。从MSC中克隆测序得到194个克隆体,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52个miRNAs(27种),其中包括26种已知的miRNAs和1种Nature杂志预测的miRNAs(PRE-DICTED-miR-202)。选取4条miRNAs(miR-495、miR-34a、miR-17-5p和PREDICTED-miR-202)进行Northernblot验证,发现它们均在MSC中表达。其中miR-34a和PREDICTED-miR-202只表达于MSC,miR-495在MSC和SOSP-9607中表达,miR-17-5p在3种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筛选出了在人骨髓MSC中表达的miRNAs,为miRNAs参与调控MSC的自我更新提供了依据,同时为miRNAs在干细胞中的潜在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骨髓细胞(BMC)输注对同种异体小鼠胰岛移植嵌合状态及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作为供、受体。应用链脲佐菌素制备BALB/C小鼠糖尿病模型,将分离纯化的C57BL/6小鼠胰岛移植到上述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肾包囊下,用抗CD154单抗进行受体预处理。将接受胰岛移植的25只BALB/C受体鼠随机分为A组(单纯胰岛移植);B组(供体MSC悬液0.5ml输注);C组(供体BMC悬液0.5ml输注);D组(供体BMC和MSC各0.5ml输注);E组(供体BMC和第三品系的KM小鼠MSC各0.5ml输注),每组5只,所有细胞在胰岛移植后经尾静脉输注。比较以上各组供体细胞嵌合率(DC)和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差异。结果在胰岛移植后第30天,MSC联合BMC输注的D、E两组与单纯BMC输注的C组比较,其DC显著升高(P<0.01);胰岛存活时间亦显著延长[(77.0±7.7d)和(61.0±2.2d)vs(53.0±16.4d)(P<0.01)]。胰岛移植后第60天,D组与E组比较,DC维持在更高水平,且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更长(P<0.05)。结论MSC联合BMC输注比单纯BMC输注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混合嵌合状态,并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供体来源的MSC输注比非供体来源的MSC输注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糖皮质激素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DKK1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对BMSCs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人BMSCs,分为对照组[不含地塞米松(Dex)]、Dex8组(含10-8mol/L Dex)及Dex6组(含10-6mol/L Dex).分别用含0、10-8、10-6mol/L Dex培养液刺激BMSCs,采用Real-time PCR检测DKK1基因的表达量,并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分别用含0、10-8、10-6mol/L Dex的成骨诱导液及成脂诱导液刺激BMSCs,于3d后提取RNA,采用Real-time PCR检测DKK1基因、成骨基因(Runx2、OCN)及成脂基因(C/EBP、PPARγ)的表达量,并于3周后通过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检测其对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及Dex8组比较,Dex6组DKK1基因的表达最高,而对应的克隆形成能力最低.成骨诱导环境下,Dex8组Runx2、OCN的表达最高,而DKK1的表达最低,茜素红染色只有Dex8组出现钙化结节.成脂诱导环境下,Dex6组C/EBP、PPARγ及DKK1的表达最高,油红O染色Dex6组出现大量的脂滴.结论 高浓度糖皮质激素刺激下,DKK1表达上调,BMSCs增殖受抑.DKK1对BMSCs的骨向分化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脂向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糖皮质激素导致骨质疏松可能与其调控DKK1的表达、影响BMSCs的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携带HGF基因的腺病毒栽体转染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效率,以及转染HGF基因对MSC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果和转染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转染后HGF的表达情况;细胞增殖分析采用MTT法;MSC向成骨细胞分化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结果:转染效率与病毒滴度(MOI)具有量效关系,随着MOI的增加,转染率明显增高,当MOI=400时,转染率可达99.99%。转染HGF后,MSC表达HGF明显增高,48h可达128ng/ml,随后逐渐下降并维持2周以上;转染HGF对MSC的增殖以及向成骨分化没有影响。结论:MSC是一种理想的基因载体细胞,可用于HGF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1.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不同分离与培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贤华  仝青英  白晓东 《武警医学》2012,23(10):836-83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理想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人骨髓干细胞,并将其分别置于普通培养瓶6、0Co培养瓶中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和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结果人骨髓干细胞呈均一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成集落样生长。60Co培养瓶细胞贴壁情况明显好于普通培养瓶,且费用低;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显示CD34、CD45表达为阴性,CD29、CD44表达为阳性。60Co照射处理的培养瓶结合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法获得的骨髓干细胞活性高,增殖力强,克隆形成早,传代时间短。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均可获得高纯度贴壁生长的骨髓干细胞,其中60Co照射处理的培养瓶结合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简单易行,骨髓干细胞增殖快,活性好,传代力持久。可以收获大量、高纯度的MSCs;本实验为MSCs进一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方法及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和表面分子特征、体外成骨定向分化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并初步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SEC2)对体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以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得rBMSCs并通过激光共聚焦对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定后传代培养,分别应用1、10、100、500μM SEC2处理细胞,检测各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骨桥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基因表达。结果 rBMSCs在应用SEC2诱导时,随着浓度的增加,rBMSCs的增殖逐渐被抑制,其中100μM SEC2共培养细胞增殖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应用100μM SEC2诱导rBMSCs 16d后,成骨诱导检测茜素红染色可见矿化和钙沉积;同时进行RT-PCR检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骨桥蛋白(Osteopontin)和胶原蛋白-1(Collagen I)有明显上调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C2能够使rBMSCs成骨分化,分化的效果与肠毒素剂量及诱导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联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HSC)移植治疗辐射重度造血损伤小鼠的效果。方法 60只C57BL/6(H-2b)与BALB/c(H-2d)杂交第1代[CB6F1(H-2b×d)]小鼠用60Co γ射线8.0 Gy全身照射后,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照射对照、HSC单移植和BMSC+HSC共移植3组,每组20只。检测移植后各组小鼠存活率、外周血象、骨髓病理、骨髓细胞集落形成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评分等指标。结果 照射对照组小鼠辐照后第10天全部死于造血衰竭,平均活存时间为(7.13±0.31) d。与单移植组相比,共移植组小鼠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表现和病理改变均明显减轻,GVHD评分明显降低(t=3.677、4.330、5.303、3.578,P<0.05);共移植组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单移植组(t=3.317、5.183,P<0.05)。单移植组小鼠移植后第28天WBC(6.51±1.38)×109/L、PLT(749.56±190.72)×109/L、RBC(8.15±0.74)×1012/L、Hb(115±10.44) g/L,回升程度低于正常水平。共移植组小鼠移植后第28天WBC(12.50±2.07)×109/L、PLT(968.25±216.62)×109/L、RBC(9.22±1.04)×1012/L、Hb(137.57±14.89) g/L,回升程度接近正常水平。单移植组小鼠外周血象的回升速度和恢复水平明显低于共移植组小鼠(t=6.665、3.164、3.011、2.520,P<0.05)。移植后第7天共移植组小鼠骨髓抑制程度较单移植组轻,第28天共移植组小鼠骨髓新生造血灶多于单移植组。共移植组小鼠骨髓CFU-E、BFU-E、CFU-GM、CFU-GEMM集落计数在辐照后第7和28天均明显多于单移植组(t=3.625、2.966、3.020、3.536,P<0.05;t=4.369、4.849、5.044、4.243,P<0.05)。结论 BMSC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促进急性骨髓型放射病造血重建及植入,降低GVHD的发生,提高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丹参素和克伦特罗为干预药物,观察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梯度密度法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8只兔子随机被分到空白组、丹参素和克伦特罗组。观察形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样集落数目。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法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流式分析法鉴定。结果和其它浓度相比,浓度为10ug/ml的丹参素和浓度为1.0ug/ml的克伦特罗有较大生成成纤维样集落数目能力。结论丹参素和克伦特罗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摸索分离和鉴定高纯度的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含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人胚胎骨髓细胞悬液,获得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获得的细胞中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结果:获得的细胞中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达85%。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的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完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扩增培养体系并观测其特性。方法:兔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核细胞后贴壁培养,光镜、透射电镜观察所获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体外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分化并鉴定。结果:原代及传代MSCs为漩涡状贴壁生长的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传代细胞具有类似的生长规律;透射电镜示所获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细胞周期分析显示87%以上细胞处于G0/G1期;MSCs经体外诱导可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分化。结论:利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可分离、纯化MSCs,所获细胞具备成体干细胞特性,于体外可大量扩增,做为种子细胞和载体细胞满足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腱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通过电穿孔法将外源基因BMP12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腱细胞;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诱导后的细胞加以鉴定。结果光镜下,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RT-PCR结果表明,诱导后的细胞有BMP12和Collagen Ⅰ的mRNA表达,而没有Coilagen Ⅲ的mRNA表达;诱导后98.39%的细胞呈CD44^ 、HLA-DR^-。结论BMP12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腱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有可能成为肌腱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并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特性,建立一套简单、高效的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MTT法测定其增殖水平并绘制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第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结果 细胞培养第5d,镜下见细胞呈小集落生长,形态呈多边形;7~8 d小集落融合成大集落,10d左右可传代.第二代细胞镜下呈梭形成纤维样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生长曲线成S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CD 73、CD 90、CD 105、不表达CD 34、CD 45.结论 改良直接贴壁法可获得大量、纯化、稳定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转化神经干细胞治疗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06至2011-06期间, GMFCS级别III~Ⅴ级,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脑瘫患儿11例为移植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及疾病严重程度相仿的11例脑瘫患儿为对照组。移植组采用hMSCs转化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和运动功能锻炼为主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仅给予运动锻炼为主的康复治疗。采用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量表评价移植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18、24个月的GMFM得分。结果 (1)移植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GMFM较GMFM0上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5);移植组治疗后3个月GMFM3较1个月GMFM1的上升率比较有明显差异,而治疗后6个月GMFM6较3个月GMFM3的上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移植组运动能力在移植后2~3个月时快速显示明显的康复效果。对照组GMFM上升率无此特征;(2)随访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发现移植组和对照组的GMFM12、GMFM18、GMFM24较之前6个月的GMFM的上升率无差异,而较治疗之前的GMFM0的上升率有显著差异(P<0.01)。(3)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语言商与治疗前语言商比较,上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移植组语言商较治疗前上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18个月及24个月随访提示语言商上升率较对照组无增快显现,但较治疗前语言商上升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hMSCs转化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安全,有效,对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改善明显,在移植后3个月明显显效。6个月以后运动康复效果逐渐消失,但患儿运动能力无倒退现象。语言功能的改善显效较晚,在移植治疗后6个月后显效,12个月后语言快速改善效果消失,但没有语言能力的倒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