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红兵  杨金奎  冯建萍  谢荣荣 《临床荟萃》2009,24(15):1357-1358
罗格列酮钠(太罗)属于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 TZD) 口服降糖药物,l临床上主要是作为胰岛素增敏剂用于控制血糖治疗。二甲双胍作为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代表,在临床已应用多年,是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的一线用药,也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我们选择上述两种药物分别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旨在观察罗格列酮钠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除降血糖以外是否具有其他优势。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除了胰岛素,还有双胍类、磺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氯茴苯酸(胰岛素促泌剂),其降糖机制、投药方法及副作用各有不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单独或联合使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其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控制并发症的效果差别较大,为2型糖尿病患者更理想的控制血糖提供了多渠道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Ⅱ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如果血糖不得到有效控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Ⅱ型糖尿病的根本病因是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衰竭,UKPDS研究表明传统治疗和药物都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即使使用胰岛素治疗,有一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仍不理想,罗格列酮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可能会改善这些患者的血糖控制,试验结果表明罗格列酮可改善使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国糖尿病(DM)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病数已达4000多万,而2型糖尿病约占总数的85%。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的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部分病人的胰岛素水平不低,但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存在胰岛素抵抗。目前我们所用的口服降糖药改善胰岛素效果不佳,马来酸罗格列酮(商品名:文迪雅)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口服胰岛素增敏剂,属噻唑烷二酮类。  相似文献   

5.
对我们近年来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片(商品名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已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流行趋势.目前,抗糖尿病药物成为各国研究开发的热点,特别是在胰岛素增敏剂领域开发了一批新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如噻唑烷二酮类药(Thiazolidinedione derivatives,TZDs),又称为格列酮类药物,作为胰岛素增敏剂之一,是新近开发出来的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在人们对2型糖尿病重新认识后,格列酮类药物被公认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其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恩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格列酮属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增加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发挥降低血糖的疗效,可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和C肽水平,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也有降低作用,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本科应用罗格列酮治疗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68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文迪雅 (马来酸罗格列酮 )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 ,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与其它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比较 ,其特点是高效、用药量小、副作用少。从 2 0 0 1- 10~ 2 0 0 2 - 0 7我院通过对文迪雅单用、文迪雅联合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进行了临床效果观察。现将观察效果报告如下。1 对  相似文献   

9.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荷淋  吴艳 《华西医学》2011,(1):125-128
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为有效的核转录因子过氧化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的高选择性激动剂,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除了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外,还具有胰岛素增敏之外的作用如降低炎性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尿蛋白的排泄等.现仅就TZD对糖尿病肾病的直接肾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抵抗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张辉 《临床荟萃》2010,25(9):821-823
抵抗素是Steppan等在2001年研究抗糖尿病新药噻唑烷二酮(TZDs)作用机制时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抵抗胰岛素、升高血糖的作用,故命名为抵抗素。自抵抗素发现以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与胰岛素抵抗、肥胖之间的关系,认为抵抗素可能是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吡格列酮是继曲格列酮之后新的一种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该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胰岛素抵抗 ,从而降低血糖 ,而不刺激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我们对盐酸吡格列酮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1 对象和方法1.1 对 象 按ADA标准 (1997年 )入选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4 8例 ,平均年龄 5 9.0 8± 7.31岁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30例。入选者在入选前均接受磺酰脲类和双胍类降血糖药物治疗 3个月以上 ,且联合用药稳定剂量至少 1个月以上 ;入选时空腹血糖在 7.0~13.0mmol/L ;体重…  相似文献   

12.
药物对胰岛素抵抗、PPARγ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类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近年来在中国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胰岛素抵抗是2裂糖尿病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表现出的异常状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属于核转录因子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它在脂肪分化及2型糖尿病发展中起关键作用。随着对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作用机制的深人研究,发现PARγ是该类药物的主要功能受体。因此,关于PPAR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的研究日趋热门化。文章就近年来胰岛素抵抗与PPARγ以及约物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糖尿病(DM)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病人数己达4000万,而Ⅱ型DM约占总数的85%,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障碍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抵抗导致的代谢异常,马来酸罗格列酮(商品名迪雅)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口服胰岛素增敏剂,属噻唑烷二酮类。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噻哗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各项指标,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前后对比,FBG、PBG甘油三酯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NS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后对比,餐后2h胰岛素、体重改变不明显,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改善胰岛索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部分改善,减缓并发症出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或/和相对缺乏(包括β细胞衰变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葡萄糖清除能力下降),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病.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发病前已存在胰岛素抵抗[1].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使血糖控制状况持续恶化,与之有关的多种血管并发症亦随之发生.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解决胰岛素抵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奥洛华,即盐酸罗格列酮胶囊,属噻唑烷二酮类药,是一类直接针对2型糖尿病的根本病理生理缺陷--胰岛素抵抗的新药.本文就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新药奥洛华和传统药物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了探讨比较.  相似文献   

16.
卢德成  罗佐杰  刘红  戴霞 《临床荟萃》2005,20(9):525-526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是一种新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功能.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吡格列酮国产制剂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降糖新药罗格列酮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霜  杨正国 《临床荟萃》2002,17(7):432-433
胰岛素抵抗是 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致病机制 ,同时也是某些代谢及心血管疾病的参与因素 ,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对纠正这些患者存在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类新的胰岛素增敏剂 ,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曲格列酮 (troglitazone)、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 (pioglitazone)、噻格列酮 (ciglitazone)、恩格列酮 (en-glitazone)等。欧美及日本 1997年最早开始应用曲格列酮 ,发现具有明显的肝毒性 ,甚至出现肝衰竭而死亡 ,现已禁止使用。另一…  相似文献   

18.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机制,而这些又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和脂毒性密切相关。目前认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的毒性作用,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可随之改善,以后的血糖控制可更为容易。本研究对江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观察其对β细胞早期相及延迟相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9.
噻唑烷二酮衍生物 (或称格列酮类药物 )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并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唯一可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抗高血糖药物。最近不少临床研究显示 ,该类药物在有效降低 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同时 ,相对有效地改善 /或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 ,同时明显降低其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如降低血压、改善脂代谢和纤溶系统等 ,从而使糖尿病得到比较全面的代谢控制。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盐酸罗格列酮 (文迪雅 )和盐酸吡格列酮等 ,本文主要就罗格列酮在 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简要综述。1 作用机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降血糖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它…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病和病程中的重要环节,而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糖尿病发病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是可逆的,解除高血糖毒性,改善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保护胰岛功能成为糖尿病治疗重点。近年的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并进而发展为糖尿病有关。罗格列酮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已广泛地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