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84-86+169
目的探讨冷圈套切除抗凝治疗患者结肠小息肉的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接受抗凝治疗的结肠小息肉(直径3~8 mm)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观察组采取冷圈套息肉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肠息肉完整切除率、息肉回收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内镜操作时间、息肉切除时间、术中出血率、术后2周出血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结肠息肉完整切除率、回收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对照组出现消化道出血7例,术后穿孔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圈套切除抗凝治疗患者结肠小息肉具有操作时间短、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及经皮内镜胆囊息肉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85例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内镜胆囊息肉切除术,先在胆囊底部作皮肤小切口,插入胆镜到胆囊内,用自制微波电极加热凝固息肉蒂部或基底部,切除息肉并作病理检查,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全部病人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1.5h。67例平均随访5.5年(2-9年)。结果无任何症状,B超检查64例示病人胆囊功能得到完好保留,无结石或息肉复发。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的微创外科新技术,对胆囊良性息肉且胆囊功能良好者是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孙宏  吴蕾 《安徽医学》2019,40(2):115-118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与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加电凝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EMP患者112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加电凝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术后1年妊娠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减少量和VEGF降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治疗EMP患者,能够减少患者月经量,降低VEGF水平及复发率,并提高患者妊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安全有效地分片切除大肠无蒂大息肉的方法。方法:在内镜下用圈套器将无蒂大息肉分片电切摘除,必要时应用黏膜切除法。结果:对148例患者共162枚大肠无蒂大息肉采用该种治疗方法,病变直径均大于2cm,其中5例术中创面渗血,3例迟发性出血,予以止血夹闭合止血,其余患者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4例示腺瘤癌变。所有患者复查1~5次后全部经内镜根治。结论:结肠镜下无蒂大息肉分片电切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对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消化道息肉样病变145例行内镜下APC治疗。结果对于直径〈10mm的息肉仅用APC即可清除,〉10mm的亚蒂和有蒂息肉先行圈套器切除后再用APC处理残端组织后全部治愈。结论APC对于各种消化道息肉样病变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610例结肠息肉内镜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疗效、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针对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组织学不同,采取恰当的息肉切除方法.结果 结肠息肉610例,均全部切除.镜下分类:有蒂134例(21.97%)、无蒂356例(58.36%)、广基70例(11.47%)、扁平状50例(8.20%);组织学分类:腺瘤性息肉385例(63.11%)、炎症性息肉132例(21.64%)、错构瘤型息肉46例(7.54%)、增生性息肉47例(7.71%).术后出血15例,均为广基和扁平状息肉.8例患者出血自行停止,7例需内镜下止血.2例发生穿孔,也发生广基和扁平状息肉患者,需行手术治疗.结论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选择切除方法,对保证切除成功及预防出血、穿孔、烧伤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结肠镜高频电切小儿大肠息肉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树养  王爱莲  李玉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65-1466,1472
目的:探讨结肠镜高频电切在小儿大肠息肉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清洁肠道后应用结肠镜对54例小儿大肠息肉行镜下高频圈套器电凝切除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54例大肠息肉患儿共摘除息肉71颗,其中单发息肉45例,2颗或2颗以上息肉9例。病理结果:幼年性息肉71.7%(43/60),炎性息肉11.7%(7/60),腺瘤性息肉16.7%(10/60)。结论:结肠镜高频电切在小儿大肠息肉治疗中具有安全可靠、创伤性小、方法简便、小儿可耐受的优点,为小儿大肠息肉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正>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 is one of the endoscopic resection technologies and has been recommended for the removal of diminutive polyps (<5 mm) or noncancerous polyps up to 10 mm in size to redu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常规结肠镜发现88例110个直结肠息肉样病变,应用窄带及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研究其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NBI放大内镜对结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1.8%,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2.0%,准确性优于普通内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窄带及放大内镜观察结肠息肉的腺管开口类型,对息肉样病变的肿瘤性、非肿瘤性可更好地鉴别,接近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经结肠镜检出的 1 2 9例老年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青中年组的 3 5 0例患者相对照。结果 :老年人大肠息肉的检出率、癌变率分别为 2 9.9%及 2 3 .3 %,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 1 0 .0 %及 7.4 %(P<0 .0 1 ) ,随年龄增长检出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便秘。分布以左半结肠多见 ,但升结肠的癌变率明显高于其他结肠段 (P <0 .0 5 ) ,且直肠、降结肠、横结肠及升结肠的癌变率也显著高于青中年组的同一部位 (P <0 .0 1 )。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多 ,占 76.4 %,也明显高于青中年组的同一病理类型 (P <0 .0 1 )。 3 0例癌变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 ,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 (5 7.4 %)显著高于管状腺瘤 (3 .2 %,P <0 .0 1 )。息肉体积大 (>2cm)、基底宽、数量多 ,癌变率高。结论 :老年人大肠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及病理类型是其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老年人应尽量行全结肠检查 ,不管大小完整切除 ,定期随访 ,减少癌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邓桃枝  王文文 《海南医学》2012,23(18):49-50
目的探讨小儿结肠息肉内镜下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小儿结肠息肉病例的内镜、病理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大肠息肉分布主要集中于远端结肠,其中直肠占43.20%,乙状结肠占29.60%,降结肠占9.60%、横结肠占9.60%、升结肠占4.80%、盲肠占3.20%。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中最常见为幼年性息肉,占70.48%,其他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分别占24.76%、4.76%。结论小儿大肠息肉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分布主要集中于远端结肠,但对于疑诊大肠息肉的病例应进行全结肠检查,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T结肠镜(CTC)用于结肠息肉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16/64)扫描及专业图像处理技术,以结肠镜检查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了42例行CTC并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怀疑结肠息肉或要求行结肠疾病筛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诊断性试验统计学方法,分为息肉组和患者组,其中息肉组再按直径分为≤5mm、5~10mm和≥10mm3组,统计CTC对全部息肉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度。结果CTC与结肠镜诊断息肉数分别为90和61。息肉组总体敏感度及PPV分别为80.3%和55.6%,其中,≤5mm、5~10mm和≥10mm3组分别为68.8%/41.5%、93.8%/65.2%和100%/92.9%。患者组的敏感度、PPV、特异度、NPV及准确度分别为97.1%、89.5%、42.9%、75.0%和88.1%。结论CTC图像能清晰显示出息肉形态,可作为临床息肉筛选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顾分析北京友谊医院884例普通内镜下不同病理类型的结直肠息肉表现。结果示,所有息肉中管状腺瘤418例(47.3%),绒毛管状腺瘤92例(10.4%),炎症性息肉334例(37.8%),增生性息肉40例(4.5%)。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年龄、发生部位、息肉表面形态、息肉山田分型存在差异(均P〈0.05)。绒毛管状腺瘤组患者平均年龄最大[(64±12)岁],息肉的平均直径最大[(1.38±1.09)cm],息肉形态中分叶状及桑葚样比例明显增多,以山田Ⅲ、Ⅳ型居多。绒毛管状腺瘤与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大小、形态及山田分型之间有相关性(P〈0.05)。提示患者的年龄越大,息肉直径越大,表面形态为分叶状或桑葚样,山田Ⅲ、Ⅳ型者,为绒毛管状腺瘤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郭奕霞 《当代医学》2021,27(9):113-115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与手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将其中接受传统刮宫术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50例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子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6个月息肉残留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息肉残留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显著,可减少息肉残留;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92-98
目的观察结肠息肉和结肠管状腺瘤应用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内镜治疗的980例结肠息肉和结肠管状腺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息肉的直径、息肉的部位及镜下息肉的形态、病理类型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980例患者共切除1216枚息肉,一次性切除无残留,平均手术时间15~20 min,息肉切除率为100%,镜下息肉形态分型:隆起型516枚,平坦型700枚。病理类型:腺瘤644枚,炎性息肉347枚,增生性息肉151枚,癌变息肉74枚。治疗后980例患者的腹痛腹胀、便血、大便性状改变、腹泻、便秘、贫血、消瘦的临床表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和缓解。结论内镜治疗结肠息肉和结肠管状腺瘤的临床效果好,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诊肠镜下止血对大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月3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行大肠息肉EMR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且经药物保守治疗仍有活动性出血而行急诊肠镜下止血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后患者的即刻止血率、有效止血率、彻底止血率和再出血率,评价急诊肠镜对迟发性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共发现18处息肉切除术后创面或裸露血管出血。出血部位无特异性;18处出血的息肉中,11处为直径≥10mm的息肉,占61.1%;息肉类型大部分为腺瘤性息肉,共16处,占88.9%;出血多发生在术后1~4d,中位天数1d。所有患者均在出血病灶处或钛夹边缘增加钛夹进行加固止血,即刻止血率100%。其中14例患者术后1~7d均未观察到再出血表现,有效止血率93.3%,1例患者治疗后2d再次发生活动性出血,再出血率为6.7%。再次行急诊肠镜下钛夹止血,术后观察1~7d无再出血。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30d,均未发生再次出血及并发症,彻底止血率为100%。结论 对于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患者,若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尽早行急诊肠镜下止血,术中使用金属钛夹或增加钛夹个数进行止血可达到满意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