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鼠胚玻璃化冷冻的存活率以及发育为囊胚的成功率。方法:采用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的方式得到小鼠的2、4、8细胞期胚胎,对其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观察胚胎的存活与囊胚形成,以未冷冻的胚胎作为对照组。结果:由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获得的2细胞期胚胎在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70.67%、72.06%,囊胚形成率分别为65.33%、67.62%;4细胞期胚胎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8%、89.71%,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1.33%、83.82%;8细胞期胚胎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3.33%、94.12%,囊胚形成率分别为92%、94.12%。和对照组相比,2细胞和4细胞期胚胎冷冻复苏后囊胚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细胞期的胚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胚胎冷冻复苏后囊胚形成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方式对处于同一时期的胚胎在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玻璃化冷冻可以作为小鼠胚胎保存的有效方法,相对2、4细胞期胚胎,冷冻效果最好的是8细胞期胚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卵子玻璃化冷冻的原因及其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 2018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卵子玻璃化冷冻的26例患者共27个取卵周期,分析卵子玻璃化冷冻原 因、卵子解冻后受精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26例患者27个取卵周期共冷冻卵子274枚,卵子冷冻原因主要包括取卵日男 方精子数量及质量差无可用精子、男方处于各种疾病急性期不适宜取精及男方因各种原因未能到场取精等。共19个周期行卵 子解冻,该19个周期共冻存卵子217枚,解冻后存活176枚,卵子解冻存活率81.11%,其中131枚卵子解冻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 注射,正常受精98枚,正常受精率74.81%;卵裂88枚,卵裂率89.80%(88/98);共形成可移植胚胎53枚,其中优质胚胎36枚,优 质胚胎率36.73%(36/98)。15个移植周期共移植胚胎27枚,临床妊娠率为53.33%(8/15),活产率为33.33%(5/15)。随患者年龄 增加,与<35岁组相比,≥35岁组患者卵子复苏率(82.76% vs 74.42%,P=0.211)、临床妊娠率(77.78% vs 16.67%,P=0.041)及活 产率(55.56% vs 0,P=0.044)均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卵子玻璃化冷冻可作为不孕夫妻取卵当日因男方因素不能提供精子患者 的临床补救措施;卵子玻璃化冻融后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结局良好,卵子复苏率与年龄存在相关性,女性≤35岁者冻卵能够获 得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技术在人类胚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做试管婴儿的264例不孕不育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将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患者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符合冷冻标准的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根据患者情况解冻胚胎移植,观察胚胎复苏后的临床妊娠效果。结果玻璃化冷冻74个周期,解冻胚胎149枚,解冻后存活胚胎147枚,存活率98.66%;种植胚胎56枚,种植率38.10%;临床妊娠42例(单胎27例,双胎14例,宫外孕1例),临床妊娠率为56.76%。结论玻璃化冷冻法是人类胚胎保存的优选方法,获得了理想的复苏率、种植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麦管玻璃化法冷冻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麦管玻璃化法冷冻技术保存17例患者的116枚4~8细胞期胚胎。结果复苏了7例患者的37枚胚胎,存活25枚,胚胎存活率为67.56%,其中完整胚胎24枚,移植23枚,种植2枚,种植率为8.69%(2/23),1例获得妊娠,妊娠率为12.5%(1/8),并足月剖宫产一健康女活婴。结论麦管玻璃化法是一种可应用于临床的冷冻保存人早期卵裂期胚胎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小鼠成熟卵母细胞(MⅡ期)为试验对象,应用3种不同载体对其行玻璃化冷冻,旨在分析载体对冷冻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冻存昆明种小鼠成熟卵母细胞,设新鲜对照组和玻璃化冷冻组,玻璃化冷冻组又分为开放式脉管(OPS)组、自制麦管组和Cryoleaf组.比较冻融后鼠卵的存活率、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 新鲜对照组和玻璃化冷冻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囊胚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S组与自制麦管组的鼠卵存活率、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PS组与Cryoleaf组比较,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制麦管组与Cryoleaf组比较,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载体的不同会对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效果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小鼠成熟卵母细胞(MⅡ期)为试验对象,应用3种不同载体对其行玻璃化冷冻,旨在分析载体对冷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冻存昆明种小鼠成熟卵母细胞,设新鲜对照组和玻璃化冷冻组,玻璃化冷冻组又分为开放式脉管(OPS)组、自制麦管组和Cryoleaf组。比较冻融后鼠卵的存活率、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新鲜对照组和玻璃化冷冻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囊胚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S组与自制麦管组的鼠卵存活率、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PS组与Cryoleaf组比较,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制麦管组与Cryoleaf组比较,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载体的不同会对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效果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胚胎玻璃化冷冻与慢速冷冻对小鼠分裂期胚胎损伤和体外发育的影响,探讨使用玻璃化冷冻保存大量胚胎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细胞胚胎随机进行改良的玻璃化和慢速冷冻,复苏后培养至囊胚孵出,计数胚胎复苏率、卵裂球死亡率、囊胚形成率、细胞团数、孵出率,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玻璃化冷冻组复苏率、卵裂球死亡率、囊胚形成率、孵出率、细胞团数分别为100%、12.7%、75.7%、66.4%、112,慢速冷冻组分别为87.1%、31.0%、35.5%、58.7%、78,除囊胚孵出率其余各指标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胚胎玻璃化法冻存小鼠分裂期胚胎复苏后细胞成活率高,结构完整,更好的保持了胚胎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7):623-625
目的比较玻璃化冷冻囊胚复苏后移植与玻璃化冷冻胚胎复苏后继续培养至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玻璃化冷冻复苏后移植囊胚的不孕症患者134例(134个周期)的妊娠情况,其中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冷冻复苏后移植者79个周期(A组),卵裂期胚胎冷冻复苏后继续培养至囊胚再移植者55个周期(B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 A组79个周期,复苏囊胚数151个,存活囊胚数133个,复苏率88.08%(133/151);获得可移植囊胚72个周期,妊娠周期46个,妊娠率为63.89%(46/72),着床率51.56%(66/128),早期流产率为15.21%(7/46)。B组55个周期227个胚胎,复苏存活170个胚胎,复苏率74.89%(170/227);其中45个周期共形成可移植囊胚93个,囊胚形成率为54.70%(93/170);获得妊娠周期23个,妊娠率为51.11%(23/45),着床率为36.56%(34/93),早期流产率13.04%(3/23)。A组囊胚复苏率高于B组卵裂期胚胎复苏率(P<0.05),且A组着床率显著高于B组(P<0.05),但2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囊胚复苏移植能获得较高的着床率和妊娠率,囊胚可能是玻璃化冷冻胚胎的较好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两种冷冻方法对人类卵子冻融结果的影响。方法:分为程序化冷冻卵子与玻璃化冷冻卵子两组,对于卵子冻融后的复苏率、受精率以及优质胚胎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程序化冷冻组卵子的复苏率(71.05%,108/152)显著低于(P<0.05)玻璃化冷冻组(81.75%,103/126),但优质胚胎率(41.07%,23/56)显著高于(P<0.05)玻璃化冷冻组(30.23%,13/53),而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玻璃化冷冻卵子可以获得较高的复苏率,但使用改良程序化冷冻试剂盒冻融卵子,可能较玻璃化冷冻获得更好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IVF-ET 治疗、因取卵日男方因素无法进行受精的患者9例,对其成熟卵子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解冻后进行卵胞浆内显微授精(ICSI),记录卵子复苏、受精、卵裂及移植后妊娠情况。结果9例患者共解冻复苏58枚卵子,复苏率68.2%(58/85);复苏后进行ICSI的成熟卵子中,受精40枚,形成胚胎34枚,受精率69.0%,卵裂率85.0%。7个移植周期共移植胚胎15枚,临床妊娠3例,临床妊娠率42.9%。结论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可以获得一定的临床妊娠率,在IVF-ET中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利用废弃胚胎进行人原核移植的方案?【方法】 收集废弃多原核受精卵117个?用显微操作-电融合的方法构建原核移植重构胚胎?分别比较钙离子浓度0.05 mmol/L(n=39)和0.1 mmol/L(n=58)的两种电融合液以及电压分别为1 800 V/cm(n=58)和2 000 V/cm(n=20)的两种电场条件对重构合子融合率和发育的影响?【结果】 操作成功率70.1%,融合成功率59.8%,得到43个卵裂胚胎,其中23个(53.5%)6细胞以上胚胎?共14个重构胚发育至8细胞或以上,得到3个囊胚?将电压由2 000 V/cm下降到1 800 V/cm,重构胚胎融合率?卵裂率和囊胚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6-细胞率明显上升(22.2% vs. 60.9%, P < 0.05)?和钙离子浓度为0.05 mmol/L的融合液比较,0.1 mmol/L的融合液融合率明显上升(39.3% vs. 69.0%,P < 0.05),卵裂率?6-细胞率和囊胚率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通过显微操作-电融合的方法,用废弃胚胎重构人核-质异质的胚胎模型,是可行的?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Embryos with a poor morphological score at cleavage stage are usually discarded because they are considered unsuitable for transfer and cryopreserva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 vitro blastocyst development after extended culture of these embryos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transfer of these blastocysts in warming cycles. A total of 597 blastocysts (24.7%) were obtained from 2421 embryos with low morphological scores after extended culture. One hundred and sixty blastocysts (6.6%) with optimal morphology were vitrified. Embryo utilization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30.8% to 32.6%. After warming, 61 out of 92 blastocysts (66.3%) survived and were transferred in 44 cycles.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and the implantation rate were 40.9% (18/44) and 32.8% (20/61) respectively. Thirteen healthy babies were born, and 5 pregnancies aborted spontaneously.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some blastocysts derived from embryos with a poor morphological score can be successfully vitrified and give rise to live births. Selection and vitrification of viable embryos after extended culture of embryos with a poor morphological score may constitute a proposal to avoid embryo wastag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松弛素B和解冻程序对玻璃微细管法(GMP)玻璃化冷冻小鼠卵母细胞的影响。【方法】以小鼠MII期卵母细胞为模型,研究冷冻前细胞松弛素B预处理、不同解冻程序对小鼠卵母细胞冷冻效果的影响;随后对经GMP玻璃化冷冻的卵母细胞直接进行培养以检测冷冻是否诱发孤雌发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松弛素B预处理的卵母细胞存活率、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率没有显著差异(89.3%vs91.3%.44.0%vs40.4%,30.0%vs27.7%,4.0%vs6.4%;P〉0.05);采用连续浓度梯度递减解冻法的受精率明显高于间断浓度梯度递减解冻法(57.4%vs40.4%;P〈0.05),且前者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也相对较高f40,2%vs27,7%,14.5%vs6.4%;P〉0.05)。冷冻复苏后卵母细胞的孤雌发育率稍高于未经冷冻的卵母细胞(17.1%vs3.2%;P〉0.05)。【结论】细胞松弛素B预处理对MII期小鼠卵母细胞的GMP玻璃化冷冻保存效果没有影响:采用连续浓度梯度递减解冻法能明显提高复苏后卵母细胞的体外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4.
改良程序化慢冻提高活检人胚胎的冻存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及Jericho改良方案用于冷冻活检后胚胎的效能.[方法]将92个质量相对较好的废弃人胚胎随机分配到单纯冷冻组(n=30),胚胎活检后标准程序化慢冻组(n=32)及胚胎活检后Jericho改良程序化慢冻组(n=30).将活检后的胚胎继续培养6~10 h,3组胚胎同时进行冷冻.观察各组胚胎冷冻解冻后的冻存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活检胚胎采用Jericho改良方案冷冻后,胚胎存活率、完整率及囊胚率分别为73%,40%和23%,较活检后标准冷冻组(16%,13%和3%)显著提高(P值分别<0.001,0.05,0.05),达到单纯冷冻组的水平(P均>0.05).[结论]采用Jericho改良方案冷冻活检人胚胎优于目前的标准化慢冻方案,Jericho方案冷冻后的胚胎具备良好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5.
杜红姿  黄玉玲  龙晓林  范勇  张文红  石宇  李莉 《广东医学》2011,32(14):1822-1824
目的 探讨在玻璃化冷冻液中添加大分子物质PVP(polyvinyl pyrrolidone)对人卵母细胞冻融效果的影响.方法 玻璃化液中添加6% PVP者为A组,不添加者B组,未冻融者为对照组(C组),冻融后存活及对照组卵母细胞固定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然后用Nikon CISI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纺锤体、染色体形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玻璃化冷冻技术在人类早期胚胎冻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822个冷冻胚胎复苏周期,依据胚胎冷冻方法的不同分为玻璃化冷冻组(490个周期)和程序化冷冻组(332个周期),比较两组胚胎复苏率、复苏胚胎完整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数据.结果 玻璃化冷冻复苏组与程序化冷冻复苏组胚胎复苏率分别为98.8%和82.9%,复苏胚胎完整率分别为96.8%和63.1%,胚胎种植率分别为32.0%和18.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3.9%和33.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化冷冻法比程序化冷冻法更适合于人类早期胚胎的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17.
颗粒细胞在玻璃化冷冻中对卵母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开放式拉细麦管(open pulled straws,OPS)法玻璃化冷冻技术,探讨卵丘颗粒细胞对未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存活率及其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小鼠生殖泡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OC)或完全去颗粒细胞后的裸卵(DO)用OPS法玻璃化冻存,复苏后行体外成熟培养(IVM);COC直接行IVM作为对照组。结果 COC及裸卵冻融后存活率(分别为69.49%、77.90%)、成熟率(分别为56.10%、56.74%)无显著性差异,但成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2.28%)。结论 在未成熟卵的玻璃化冷冻中颗粒细胞对卵母细胞冻存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内、体外产生的小鼠桑葚胚玻璃化冻存后的发育能力。方法体内、体外产生的小鼠桑葚胚分别被含有乙烯甘醇、Ficoll和蔗糖的玻璃化溶液处理后冻存。结果体内产生的小鼠桑葚胚单纯暴露于玻璃化溶液中 ,而未冻存时其发育到胚泡期的百分率为 97 3% (一步法 )和 98 4% (二步法 ) ,与对照组 (98 1% )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体外产生的小鼠桑葚胚单纯被玻璃化溶液处理后发育到胚泡期的百分率分别为 81 8% (一步法 )、82 4% (二步法 )和 83 6 % (对照组 ) ,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但是 ,体外产生的小鼠桑葚胚经玻璃化冻存融解后 ,发育到胚泡期的百分率为 70 6 % (一步法 )、81 3%(二步法 )和 83 6 % (对照组 ) ,一步法玻璃化组明显低于二步法玻璃化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而在体内产生的小鼠桑葚胚玻璃化冻存融解后 ,发育到胚泡期的百分率为 93 1% (一步法 )和 95 7% (二步法 ) ,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所有玻璃化冻存的小鼠桑葚胚融解后 ,显微镜下观察均未见透明带破裂。结论体内、体外产生小鼠桑葚胚胎经玻璃化冻存融解后 ,可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和发育能力 ,二步法玻璃化更适合冻存体外产生的小鼠桑葚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不同培养方式下促排小鼠体外受精卵发育能力的比较研究和分析,为新建生殖医学实验室培养环境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相同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下,将获得的小鼠卵母细胞随机分为两组,体外受精后,分别以四孔培养法(群体培养)和微滴培养法(单独培养)进行培养,观察记录并计算双原核卵率、24h≥4细胞率、48h融合胚胎率以及96h囊胚率。结果:四孔培养法体外培养后24h≥4细胞数胚胎率明显高于微滴培养法,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融合胚发育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胚形成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显示,四孔培养法(群体培养)更利于体外受精小鼠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