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验证肾综合征出血絷(HFRS)病毒在人体内存在垂直传播的途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病毒分离技术对一位临产前患HFRS的孕妇及其早产儿进行了HFRS病毒垂直传播的探讨。结果从早产儿脐带血中分离出一株HFRS病毒,并且从孕妇血、早产儿脐带血和早产儿血中都测到IgM和IgG抗体。由于血标本的采集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可排除其他传播途径,从而认为早产儿感染HFRS病毒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  相似文献   

2.
从一头孕猪体内及其所产全部乳猪均检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孕猪分娩有死胎,且乳猪多在产后1周发病死亡,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烦躁不安、喜卧、行动缓慢。用EHF病毒抗原阳性标本接种乳鼠,可检出特异性荧光物质。该孕猪感染发生在10月,以发病季节可基本排除乙脑感染。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乳猪全部感染与发病均在EHF最短潜伏期内;可排除水平传播的可能,故推测此孕猪系怀孕后期自然感染EHF病毒后,经胎盘传播而导致乳猪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3.
用Vero—E_6细胞直接从陕西汉中地区EHF 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到89-L 株病毒。分离的病毒能在Vero-E_6细胞连续稳定传代,检测10份EHF 病人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均有4倍以上升高,兔抗KHFV-76-118株免疫血清能阻断89-L 株抗原同EHF McAb 4E_7的免疫反应,抗呼肠弧病毒Ⅰ~Ⅲ型免疫血清、抗类环状病毒免疫血清、抗CMV 免疫血清和抗HSV 免疫血清均无此阻断作用;McAb 型别鉴定试验证实为EHF 野鼠型毒株。从陕西汉中地区EHF 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EHF 病毒,表明该地区是EHF 的又一流行区。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疫区黑线姬鼠中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用Balb/c鼠在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证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存在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气溶胶在实验动物中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感染EHFV的动物和未感染EHFV的观察动物在同一室内分别饲养,结果在感染动物检出EHFV抗原后的第15天,原未感染的动物亦检出EHFV抗原,并分离到EHFV。在实验期间,从实验室内气溶胶中分离到两株EHFV。结果表明EHFV在动物可经气溶胶传播。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经伤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和现场相结合的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经伤口传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感染鼠的EHFV通过尿、粪排出体外后在外界环境中(4-15℃)可存活24h;5ID5/ml的EHFV悬液可通过不显性破损的表皮使正常鼠感染,家鼠型及野鼠型疫区调查结果均表明:在鼠间EHFV经皮肤破损传播为重要途径,鼠间密切接触和鼠体寄生昆虫叮咬亦可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7.
8.
我们用长爪沙鼠从流行性出血热(EHF)住院病人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到5株EHF病毒;其中4株是野鼠型EHFV,1株是家鼠型E-HFV。为了分析不同患者分离到不同型别病毒株的毒力情况,探讨病毒毒力与临床病型的关系,我们将5株病毒在乳小白鼠脑内进行了连续传代和半数致死量(LD_(50))等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株来源:见参考文献,5株病毒在长爪沙鼠体内分别传1—3代后,取肺用20%小牛血清Eagle's液研磨制成10%肺悬液作为乳小白鼠脑内接种用病毒标本。  相似文献   

9.
对4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应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原再次攻击后观察IgE,嗜酸粒细胞和临床变化以及EHFV抗原的皮试反应和皮窗试验中细菌渗出情况。结果发现EHFV抗原注射前后嗜酸粒细胞和血压等无明显变化;抗原注射前IgE正常的13例,注射后7例(53.83%)超出正常范围。皮试结果15min阳性14.8%,6h阳性57.44%,24~48h阳性8O.89%。皮窗试验淋巴细胞渗出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外单核细胞增高例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原组有3例嗜酸粒细胞增高。以上结果说明EHFV抗原再次攻击后可以出现Ⅰ、Ⅲ、Ⅳ型变态反应,但绝大多数为Ⅳ型变态反应。对以上各型变态反应在EHF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吉林省延边地区的家兔的脏器组织分离出了13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其中对乳鼠脑腔接种分离出的3株病毒进行了系统的鉴定。这些病毒株的抗原与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双份血清和病兔的恢复期血清进行试验时,血清的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增长,而不能对正常人和呼肠弧病毒Ⅰ~Ⅲ型血清发生反应。毒株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时证明,从家兔分离出的JR_1、JR_2、和JR_3株病毒是姬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相似文献   

11.
1992—1996年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年来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病特点、趋势及规律,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FoxPro建立数据库,采用EpiInfo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992~1996年全军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596例,各年度报告病例数依次为67例、124例、122例、142例和141例。所有病例中干部151例占25.4%,战士422例占70.8%,职工及其他人员23例占3.8%。除1992年秋冬季高峰不明显外,其余各年度均呈现一定程度的春夏和秋冬两个季节发病高峰,以春夏高峰为主。5年中共报告暴发疫情5起,发病93例,占总报告发病数的15.6%;因流行性出血热死亡6例,病死率1%。结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时间具有特殊的时间分布规律,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已给部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建议进一步加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工作,包括制定规划、加强疫情监测、防鼠灭鼠及疫苗接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在实验动物中的传播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和重视流行性出血热在实验动物中的感染和传播,制定预防措施、保护实验人员健康。方法:对我省两起由实验室大白鼠感染、传播流行性出血热致使饲育人员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抽查大白鼠130只,血清抗体阳性61只,阳性率47.2%,饲育人员15人,8人血清抗体阳性,阳性率53.3%,褐家鼠58只,血清抗体阳性3只,阳性率5.2%,饲育人员2人发病住院医治。结论:大白鼠对汉坦病毒敏感,一旦获得感染极易在大白鼠中传播,可成为实验工作人员感染本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丹阳湖农场是1966年冬季围湖造田而成的一座大型农场,至1981年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296例,死亡8人,EHF发病率最高达8.90‰(1968)。经过长期坚持以大面积药物灭鼠为主的综合防制,农场EHF疫源地得到有效控制,自1982年至今15年未再发生EHF。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天津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监测资料,评价防治效果,提出合理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EHF疫情资料,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检测宿主动物EHF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定人群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结果]天津市2005年报告发病率较2004年下降39.23%,与创历史最高的2002年(发病率4.05/10万,死亡率0.08/10万)相比,发病率下降了68.64%,死亡率下降了62.5%。重点人群中废品收购人员隐性感染率最高,经统计学检验明显高于民工、农民、食品加工人员和疫点周围人群(χ2值分别为4.64、8.946、5.580、16.208,P值均﹤0.01)。2004和2005年监测点平均鼠密度0.55%,与2002年相比下降了77.91%。[结论]天津市EHF疫情下降显著,与创建卫生城区,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密不可分。废品收购人员EHF隐性感染率最高,为我市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HBV感染状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校2006~2009年入学新生于报到7日内进行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新生平均阳性率为4.13%,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生感染率高于女生感染率;HBV感染模式中以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阳性)和大三阳(HBsAg,HBeAg和HBcAb阳性)居多。[结论]为了很好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加强乙肝疫苗注射,加强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尹永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351-1352
目的:探讨巴戟天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用StemSpanTMSFEM无血清液体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巴戟天,进行液体扩增,计数总细胞数并检测CD34+细胞。收获扩增后的细胞用MethoCultTMH14435半固体培养基培养,计数CFU2E、BFU2E、CFU2GM集落。结果:巴戟天具有刺激CD34+细胞液体培养的作用。巴戟天的最佳浓度是50mg/L,Rg1最佳浓度是5mg/L,Rb1最佳浓度是5mg/L。细胞总数分别扩增20.4、24.5、24.1倍,CD34+细胞数分别扩增4.22、5.19、4.12倍。在液体培养后仍可刺激扩增后脐血细胞集落形成,CFU2E集落形成能力分别比对照组高90.1%、70.8%、72.8%;BFU2E集落形成能力分别比对照组高53.4%、68.0%、67.0%;CFU2GM集落形成能力分别比对照组高67.0%、29.8%、39.4%。结论:巴戟天能促进造血干棚细胞增殖,并且能诱导定向分化,具有类似生长因子和协同生长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杰  孟巧玲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38-2740
[目的]了解安阳市1984~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方法,对1984~2005年HFRS疫情监测资料与宿主动物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年全市HFRS累计发病2621例,年平均发病率2.44/10万,死亡24例,病死率0.92%。1984年出现首例病例,1986年出现第1次流行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994年出现第2次流行高峰,持续3年,随后下降,2001年出现第3次流行小高峰。发病季节为每年的3~6月份;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20~49岁的青壮年农民发病最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疫区平均鼠密度为7.35%;优势鼠种带毒率以褐家鼠为主,带毒率为68.52%。[结论]该市应开展大面积灭鼠工作,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重点人群进行HFRS疫苗的接种,以控制HF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视黄酸对人脐血淋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毅  王卫平  苏贻新 《营养学报》2000,22(2):124-126
目的 探讨维生素 A促进免疫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分析视黄酸 (RA)对体外培养的脐血淋巴细胞 (CB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GF- )及两类受体 (IGF- R,- R)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结果 在加入生理浓度 RA培养 6~ 2 4 h CBLIGF- ,IGF- R和 IGF- R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在 RA对免疫细胞的作用中 IGFs的调节可能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致血液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介导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Microscan WalkAway40和纸片扩散法,对16株大肠埃希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PCR扩增细菌总DNA上的Ⅰ类整合子,对扩增产物测序并分析其中的基因盒。结果:8株细菌含有Ⅰ类整合子,整合子大小分别为600bp、1700bp和2500bp,600bp整合子含基因盒dfr2d,1700bp整合子含基因盒dfr17-aadm5。结论:整合子在介导细菌耐药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西安市区不同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及时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市内两个区,选定5个年龄组的15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家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采血.国家疾控中心统一用血凝抑制方法对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抗体效价1:40判为阳性.[结果]实际共调查1508人,其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29.3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5.29,6~15与16~24岁组抗体阳性率最高.男性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χ2=6.90,P<0.05).接种甲流疫苗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2.90%,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22.78%(χ2=168.01,P<0.001).[结论]我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不到30%,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显著提高人群的保护率.接种疫苗对于防控可能造成新的暴发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