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表现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AMI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预缺血组和无预缺血组,分组观察AMI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住院期间并发症(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以及住院期间心性病死率。结果:预缺血组血清CPK峰值明显低于无预缺血组(P<0.05),住院期间心源性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无预缺血组(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可减轻心肌坏死程度,缩小梗死面积,并减少AMI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方法对2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空腹血糖及近期预后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非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6.1mmol/L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升高(P<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亦升高(P<0.05)。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8.0mmol/L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近期并发症及死亡率表明,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6.1mmol/L,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8.0mmol/L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因AMI于我院行急诊PCI诊治的6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入选患者从发病相关因素、冠脉病变、开通血管时间等方面比较AMI的近期预后情况(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显著小于女性(P0.05)。冬春季AMI发病率显著高于夏秋季(χ2=6.244,P=0.012)。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患者被分为相应的疾病组和正常组,仅糖尿病组的心源性休克(37.78%比29.62%)和心律失常发生率(47.78%比38.24%)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血脂异常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血脂正常组(0.73%比3.69%),P0.05或0.01,其余发生率在正常组和疾病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不同冠脉病变组间比较,RCA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前降支(LAD)组、LCX组和多支病变组(56.36%比31.55%,37.50%,34.38%),左主干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LAD组、RCA组和LCX组(25.00%比1.79%,0.91%,0%),P0.05或0.01。不同血管开通时间组间比较,10~12h组心衰发生率显著高于0~3h组、4~6h组和7~9h组(79.46%比61.70%,66.81%,64.78%),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0~3h组、4~6h组和7~9h组(32.14%比55.32%,43.81%,44.65%),心源性休克发生率(35.27%比21.28%)显著高于0~3h组(P0.05或0.01)。结论:发病年龄、季节、糖尿病、冠脉病变、开通血管时间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变及预后。方法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被分成糖尿病组(DM\|AMI,n=21)、和非糖尿病组(NDM\|AMI,n=33)。在梗死后4周和6个月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DM\|AMI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38.10%,梗死后4周的LVEF(43.5±5.1)%,明显低于NDN\|AMI组的66.67%、(47.4±6.8)%(P均<0.05);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38.01%、23.81%,梗死后4周的LVDd58.9±7.34mm,住院病死率23.81%,分别明显高于NDN\|AMI组的9.09%、6.06%(P<0.01),53.6±8.37mm(P<0.05),3.03%(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AMI患者静脉溶栓后左心功能及临床预后较不合并DM的AMI者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的疗效。方法将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中心从1995年12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337例AMI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771例)和非老年组(<60岁,566例),于发病24h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脉造影特征、PCI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有高血压、糖尿病、典型心绞痛等病史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女性、非ST段抬高型AMI、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5);而非老年组吸烟和有高脂血症病史患者显著多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3支病变率为63.8%,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的52.5%(P<0.01)。从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PCI即刻成功率、无复流发生率、造影剂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在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心绞痛复发、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及非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是老年AMI患者很好的可供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宋丽琴 《山东医药》2008,48(16):61-62
8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C反应蛋白(CRP)及血糖水平的检测结果分为CRP及血糖水平正常或轻度增高组和明显增高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 血糖及CRP明显增高组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CRP及血糖水平正常或轻度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应激性高血糖及CRP增高可作为判断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A组)与非糖尿病AMI(B组)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A组患者86例,并以同期B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症状、主要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等。结果 A组的发病年龄略高于B组,临床症状以非典型胸痛、胃肠道反应最为明显,且显著高于B组(P<0.01)。其次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P<0.05),与B组比较并发泵衰竭多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室壁瘤无明显性差异(P>0.05)。A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B组(P<0.01),死亡原因主要是泵衰竭。结论 糖尿病AMI病人缺乏典型胸痛,并发泵衰竭明显,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将2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分成单纯AMI组、心律失常组、左心衰组、心源性休克组.分别对各组治疗前、后4周内及5~12周心电图Ptf_v(?)的动态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Ptf_v(?)异常发生率及其负值在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发现AMI早期阶段Ptf_v(?)负值大,随着病情恢复负值变小,在合并左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时更为明显.它是反映左心功能变化直观、简单、敏感的指标;也应是AMI预后指标之一.Ptf_v(?)<-O.03mm·s强烈提示左心功能不全,<-O.04mm·s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与应激性高血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94例AMI患者入院时的血糖进行测定 ,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 ,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 ,观察 2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  94例AMI患者急性期有 32例出现高血糖 ,发生率为 34 0 % ,应激性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高 ,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AMI有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 ,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AMI患者206例,分为单纯AMI、合并高血压(HT)、合并2型糖尿病(DM)以及DM合并HT组.观察其心功能(Killip)、恶性心律失常及病死率差别.结果 (1)无DM的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出现率为48.2%,多见于女性病人,梗死部位多为前壁;(2)合并显著血糖应激反应的单纯AMI患者其预后较无应者差(住院死亡率25% vs 3.44%,P<0.05),而与AMI+DM+HT或AMI+DM者相近(住院死亡率25% vs 30.77% vs 31.25%, P>0.05 );(3)AMI患者预后与早期血糖水平、心功能和恶性心律失常成正相关(血糖r=0.19,心功能r=0.14,恶性心律失常r=0.40,P均<0.01).结论 AMI早期血糖增高,提示预后差,尤其对合并DM、HT及显著血糖增高者,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时白细胞增多与近期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AMI早期白细胞计数增高与其近期预后关系。结果表明,AMI患者早期白细胞>15×10~9/L者其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住院病死率均较白细胞4×10~9~8.999×10~9/L为高(P<0.05~P<0.01),白细胞>15×10~9/L者较9×10~9~14.999×10~9/L者心衰、心源性休克、住院病死率高(P<0.01)。因此AMI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是估计近期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PCI的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9例、替罗非班组(B组)48例;另选择同期急诊PCI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的非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C组)129例。对3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心肌灌注3级明显升高(P<0.01),心肌灌注0~1级、2级、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P<0.01)。3组单支、双支和3支病变、入院到球囊扩张平均时间、住院期间再梗死、支架内血栓、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30d病死率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的TIMI血流和心肌灌注分级,降低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AMI患者 2 0 6例 ,分为单纯AMI、合并高血压 (HT)、合并 2型糖尿病 (DM )以及DM合并HT组。观察其心功能 (Killip)、恶性心律失常及病死率差别。 结果  ( 1)无DM的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出现率为 4 8 2 % ,多见于女性病人 ,梗死部位多为前壁 ;( 2 )合并显著血糖应激反应的单纯AMI患者其预后较无应者差 (住院死亡率 :2 5 %vs 3 4 4 % ,P <0 0 5 ) ,而与AMI DM HT或AMI DM者相近 (住院死亡率 :2 5 %vs 30 77%vs 31 2 5 % ,P >0 0 5 ) ;( 3)AMI患者预后与早期血糖水平、心功能和恶性心律失常成正相关 (血糖r =0 19,心功能r =0 14 ,恶性心律失常r =0 4 0 ,P均 <0 0 1)。结论 AMI早期血糖增高 ,提示预后差 ,尤其对合并DM、HT及显著血糖增高者 ,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非糖尿病AMI患者Q T离散度 (QTd)的改变及临床预后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对 60岁以上的 42例糖尿病AMI(A组 )和 5 0例非糖尿病AMI(B组 )患者QTd及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 A组QTd明显长于B组 (P <0 0 1) ,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二者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老年糖尿病AMI者的QTd明显延长 ,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高 ,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DM合并AMI者43例和非DM合并AMI者60例,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高于非DM组,DM组患者无痛性AMI发生率高,DM组发生AM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结论 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改善DM合并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耐量异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随机分为糖耐量正常组(21例)和糖耐量异常组(25例),在入院第4周统计两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发生率的差异,观察1年内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结果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患者在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糖耐量异常患者较之糖耐量正常者预后较差,控制AMI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近期和中期疗效。方法206例ST抬高AMI患者,伴心衰和(或)休克90例。对心衰和(或)心源性休克患者行PCI58例、药物溶栓20例、一般治疗12例(未行再灌注组);比较PCI组和溶栓组的住院时间、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恢复情况,观察PCI组血管开通时间、TIMI血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CI组、溶栓组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8.3%和65.0%(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3天±3.5天和20.5天±4.4天,住院及随访期间死亡率PCI组6.9%,溶栓组25%(P<0.05)。PCI组两亚组术后心功能恢复均好于溶栓组(P<0.01和P<0.05)。结论PCI与溶栓相比,能及时开通血管且开通率高,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好,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谭勇明  杨立华 《内科》2009,4(3):366-36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空腹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根据人院时的空腹血糖分为血糖正常组38例,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组33例和血糖升高无糖尿病组37例。比较发病时症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泵衰竭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人院时高血糖且合并糖尿病组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泵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于其余两组。结论早期空腹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者心律失常、泵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高。有糖尿病病史者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心肌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1〕。研究发现AMI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与预后情况存在关联性。FPG水平越高,系统治疗期间和病情控制后出院1年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大,提示预后越差。ST段抬高AMI(ST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高血糖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6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AMI合并糖尿病(A)组;应激性高血糖(B)组;血糖正常(C)组3组。所有病例均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各组胸痛、CK-MB的峰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感染及病死率指标,并做x^2检验。结果;A组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高于C组(P<0.01)。A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与糖尿病有相关性,其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