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房爱华  董云侠 《吉林医学》2010,31(9):1242-1242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早期无症状肺癌40例,对其CT影像学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CT表现为斑片状、小结节状、轻度分叶状肿块,小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大多直径在1~3cm。且临床症状不明显。结论:熟悉并掌握上述征象是提高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自新 《医学争鸣》2009,(24):3172-3172
0引言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已成为目前早期周围型肺癌最重要、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有资料表明,周围型肺癌发现越早,其救治成活的几率也越高.所以,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对临床有重要意义.我院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有详细的高分辨率CT扫描,并经增强CT扫描的周围型肺癌病例5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20例周围型肺癌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要点,进一步提高影像学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提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全部病例均做了胸片及CT检查。结果周围型肺癌主要征象:(1)分叶征;(2)毛刺征;(3)胸膜凹陷征。次要影像学表现为:血管支气管集束征、空洞征、棘突征、空气支气管征及空泡征等。结论周围型肺癌有典型影像学表现,但肺部病变表现较复杂,故要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CT的图像特征,以提高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2月周围型肺癌82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肺CT扫描,层厚10 mm,层距10 mm;病灶或可疑层面加做薄层2~5 mm CT扫描;15例增强检查.结果 左肺45例,右肺37例.肺内肿块呈圆型、类圆形肿块或不规则形结节,大小为043 cm×045 cm×054 cm~1153 cm×1332 cm×155 cm,CT值26~79 HU,平均546 HU.肿块直径大于3 cm者58例,直径小于3 cm者24例,CT征象分叶征65例;毛刺征42例、空泡征4例、细支气管充气征2例、磨玻璃征2例、钙化10例、血管聚集征8例.结论 通过周围型肺癌的CT基本征象可以反映周围型肺癌改变,是周围型肺癌CT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患者趋向年轻化。结合肺癌的组织学特点、影像学表现,将肺癌大体上分为中心型和周围型两大类。随着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提高患者早期治疗效果及5a以上生存率,十分重要。影像学上,通常将直径小于3cm的肺癌,称为小肺癌。作者收集了近几年来15例周围型小肺癌螺旋CT薄层扫描影像资料,根据病灶的形态、边缘征象、病灶内部情况等CT征象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玉民 《医学综述》2008,14(13):2055-2057
周围型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平片、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及超声波的检查。周围型肺癌早期影像学特征是肿块的形态学改变,如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扫描是以肿瘤细胞摄取显像剂多少为主要依据,而B超是以肺癌声像图表现为诊断依据。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期,最好的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因此需要客观地评价各种检查手段的价值和合理性,选择有效的检查方法,尤其需要提高周围型肺癌早期影像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伟  崔允峰  徐少华  张颖  王晖 《中国医刊》2003,38(11):45-46
目的 研究探讨周围型小肺癌高分辨CT(HRCT)影像学特征以及HR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周围型小肺癌患者112例,均行HRCT肺扫描,部分患者行强化扫描。分析周围型小肺癌HRCT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112例周围型小肺癌呈不规则形78例(70.3%);105例有分叶(84%);76例有邻近胸膜改变(67.9%);46例周边有短细毛刺(41%);支气管充气征34例(30.4%);血管集束征40例(35.7%)。结论 HRCL可显示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特征,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27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是癌症最常见的死因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肺癌的综合影像诊断中,CT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周围型小肺癌是指直径≤3.0 cm的恶性结节,由于病灶较小,且临床症状不典型,一直是肺癌诊断中的难点,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上升明显,已达城市居民死亡病因的第1位,农村居民死亡病因的第3位。一经发现,约60%的病人属晚期病变,失去有效治疗的时机。周围型小肺癌的及时发现为早期治疗带来了希望。周围型小肺癌是指发生于小支气管的肺癌,病灶直径≤3cm.多数的肺癌确诊时已属中、晚期,而周围型小肺癌(直径≤3cm)误诊率较高。对其早期诊断是影像科的难题。现将我院2000年至2003年经穿刺、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旨在寻求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周围型小肺癌(small peripheral lung cancer,SPLC)的诊断是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高分辨率CT(HRCT)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早期SPLC的研究中。作者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直径≤3cm的SPLC进行HRCT检查,并与常规螺旋CT(SCT)扫描结果对比分析,旨在探讨HRCT对SPLC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炎性假瘤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58例周围型肺癌和74例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其CT征象的差异.结果 分叶征、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象周围型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炎性假瘤,而长毛刺、切线征和尖角征周围型肺癌发生率显著低于炎性假瘤(P<0...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率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高分辨率CT(HRCT)对3.0 c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直径<3.0 cm的周围型小肺癌进行HRCT扫描.结果 支气管气像、空泡征、磨玻璃样改变出现率较高,而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出现率较低.结论 HRCT对显示病灶的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明显优于SCT,对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总结高州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235例Ⅰ/Ⅱ期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类型、并发症、术后病理分期、生存率。结果电视胸腔镜手术成功222例,13例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分期Ⅰ期185例,Ⅱ期50例,术后3年生存率为85.7%。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根治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可行、安全的,更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CT征象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5例肺部疾病患者,其中肺炎性假瘤41例,周围型肺癌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对患者所得CT图像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征象主要有:病灶位置(右肺、左肺)、病灶大小、CT征象(空泡征、支气管征、空洞...  相似文献   

15.
周围型肺癌瘤体边缘的CT征象(附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周围型肺癌边缘征象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癌瘤边缘CT征象可分为瘤周边缘光滑情况,分叶、毛刺和小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锯齿征、瘤旁脉管影和邻近胸膜有无侵犯等8个方面。结论瘤体边缘的CT征象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可靠依据,尤其是当这些征象大部或集中发生时,具有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48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CT、X线检查,所有患者均为≤2em的周围型小肺癌表现,对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并与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X线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2.9%(35/48),CT检查的符合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进行CT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使用HRCT可清楚地显示患者病灶内部的结构和边缘形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特征对临床组织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2010年经手术、支气管镜检及痰检等病理证实的8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对其中30例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并与横断薄层扫描对比分析,统计CT边缘有毛刺征的例数。结果短细毛刺多见于周围型肺癌的组织学类型-腺癌,毛刺以背离肺门方向分布为特点。MPR显示病灶内的微小钙化及小空泡征明显高于薄层扫描。结论多层螺旋薄层扫描及MPR图像可清楚地显示肺内小病灶影象特征,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为临床病理分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I期周围型肺癌的MDCT特征并分析误诊情况及鉴别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GE Light Speed VCT 64排CT扫描机进行CT检查,统计患者病灶形态、瘤肺界面、边缘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改变,总结I期周围型肺癌的MDCT典型征象。结果 I期周围型肺癌的T1a期、T1b期、T2a期患者均以圆/类圆形为主、边界多清晰,部分可见空泡征、支气管截断胸膜凹陷与血管集束征。T1a期、T1b期多见分叶与毛刺,少见棘状突起,T2a期患者均可见分叶,少见毛刺与棘状突起。结论 I期周围型肺癌的MDCT具有明显特征性,利于定位及定性诊断。此外,I期周围型肺癌易被误诊为结核球、球形肺炎、炎性假瘤、错构瘤,为提高临床检出率,需把握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9.
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周围型小肺癌胸部平片特征,探讨早期发现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检查方法。方法搜集15例均由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所有病例均采用低千伏感蓝片X线摄影与高千伏感绿片X线摄影,并采用体层摄影进行观察相对照。结果低千伏感蓝片X线摄影发现病灶率平均为55%,诊断正确率平均为30%,采用高千伏感绿片摄影技术病灶平均发现率平均为80%,诊断正确率平均为42%,结合体层摄影观察诊断正确率平均为67%。结论采用高千伏感绿片摄影结合体层摄影技术,明显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发现率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刘丽伟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07+1309
目的:探究螺旋CT与X线检查在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其效果,为临床实践中适宜检查手段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并经CT及X线检查的32位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CT及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检查中所得的肿瘤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毛刺征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两种检查方法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检查时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但是由于其分辨率及受组织密度影响较大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诊断阳性率不及螺旋CT,CT在周围型小肺癌的检查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