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试图从理论上提出辐射生物效应多样性的辐射剂量生物效应理论,建立统一的全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理论模型,定量描述和解释辐射生物效应的多样性。方法 总结提出辐射剂量生物效应理论的6个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统一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理论模型。结果 提出辐射生物效应多样性的辐射剂量生物效应理论,建立了8个辐射剂量生物效应方程,可以定量描述和解释辐射生物效应的多样性。结论 建立的辐射剂量生物效应理论和理论模型,定量描述和解释辐射剂量生物效应:一般损伤效应、低剂量兴奋性效应、旁效应和超敏效应。该理论和理论模型适用于其它广义刺激: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心理、药物、毒物、信息等剂量生物效应关系,可称为广义刺激剂量生物效应理论模型,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X射线生物辐照仪的射野剂量和周围环境辐射剂量。方法 用PTW UNIDOS电离室剂量仪测量X射线生物辐照仪正常工作状态时有效射野80%范围内的多对对称点的剂量,测量射野中心点剂量且每周重复测量一次;用451P环境剂量巡测仪测量X射线生物辐照仪正常工作状态和停机状态时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和顶部各方向的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结果 X射线生物辐照仪剂量输出连续7周测量稳定性< 1%,射野对称性为2%,射野平坦度为9.8%;X射线生物辐照仪正常工作状态的周围环境辐射剂量均值为0.194 μSv,属于本底辐射,最大值为辐照仪前面的0.308 μSv略高于且接近本底辐射最高标准。结论 X射线生物辐照仪正常工作状态时射野剂量输出稳定,射野对称性较好,射野平坦度存在瑕疵;环境辐射剂量除前面接近本底辐射最高标准,其余均属于本底辐射,建议操作者在X射线生物辐照仪出束时,远离辐照仪,尽可能减少接受辐射。  相似文献   

3.
低剂量辐射(low-dose radiation,LDR)生物效应仍然是放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对LDR产生的各种生物效应及其机制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DR诱导的生物效应和高剂量辐射不同,这些研究对"线性无阈"模型提出质疑.本文从LDR诱导的旁效应、兴奋效应、适应性反应以及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辐射灭菌剂量设定方法,为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辐射灭菌提供参考。通过研习辐射灭菌标准,对辐射剂量设定的三种方法及原理进行介绍,并以利用产品生物负载信息来进行剂量设定方法为例,对辐射剂量设定具体过程进行详细说明。结果认为,合理设定灭菌剂量是辐射灭菌的关键环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根据产品特性及所需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宜剂量设定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并确定最终灭菌剂量。  相似文献   

5.
在辐射防护研究领域里,生物剂量学所研究的主要是利用机体受电离辐射作用后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以准确地确定个体辐射剂量。 早在1928年ICRP第一个建议书就以“皮肤红斑量”规定耐受剂量,直到1934年ICRP将红斑量表示的耐受剂量转换为伦琴(物理量),可见生物剂量早于物理剂量被用于医疗和防护实践。但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剂量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核能的开发和利用,适应事故应急、临床诊治、事故远期效应评价和辐射流行病学剂量重建等客观的需要,在放射生物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迅速发  相似文献   

6.
γ-H2AX对受照人员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利用γ-H2AX焦点计数可以估算照射剂量,因其检测周期短、特异性与灵敏度相对较高,近几年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辐射剂量生物估算研究。本文对γ-H2AX在生物剂量估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对其在核与辐射事故批量受照人员的快速剂量估算以及伤员分类的应用前景上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自1962年Bender,M.A用染色体畸变作为生物剂量计的研究以来,各国已广泛开展,重点是研究各种射线离体照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析畸变与辐射剂量的关系。其中以研究X、γ射线为多。近年来随着核动力工业的发展以及中子在工、农、医中的应用日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剂量效应和性别效应两方面对电离辐射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6名(3男、3女)健康人体取血后,用~(60)Coγ射线辐照剂量0.01-6.0 Gy后4 h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方法测定GADD45和p21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剂量、性别的关系。结果在较高剂量的辐照下,GADD45和p21基因对辐射均较为敏感,其表达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具有作为生物剂量计的潜力。此外,虽然在0.5 Gy时,辐射诱导GADD45基因的表达在男性和女性淋巴细胞样品中都不明显,但是在其余的剂量范围内,女性样品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男性样品。而对于p21基因,在1 Gy和2 Gy时,辐射诱导女性样品基因表达低于男性样品,但在0.5 Gy和4 Gy时,女性样品基因表达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男性样品。结论相较于p21基因,研究GADD45在低剂量情况下作为辐射生物指示剂将更为可行;当放射事故发生后,为避免剂量估算结果的阳性或阴性误差,需要考虑测试样品的性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源CT设备在自动管电流调节下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双源CT对胸部、腹部扫描时进行剂量测量,探讨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协调关系,在二者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结果:双源CT设备在自动管电流调节下扫描,可平均降低15%的辐射剂量。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双源CT设备既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诊断信息,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电离辐射会对人体造成损伤,根据受照剂量、时间等因素的不同可诱发多种生物效应.目前对于低剂量辐射产生的健康效应仍有争议,筛选对低剂量敏感的辐射响应生物标志物,对于完善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机制、拓宽低剂量辐射在临床中的应用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综述探讨各核糖核酸(RNA)在低剂量辐射反应中的变化及其对辐射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