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东省控制布鲁氏菌病的策略与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实现稳定控制布鲁氏菌病,制定一系列防治策略,方法通过对传染源实行检疫;捕杀阳性畜,口服疫苗免疫,人工受精,解散或迁移阳性场等,健康教育;强化工群监测。结果:广东省的畜间血清阳性率由1985年的4.41%,降到1995年后的0.02%以下。人间感染率也由1984-1986的0.42%,降到1997年0.0%;是阳性县数由原来的54个减少到1997年的2个,人间阳性县数由原来的45个减少到99  相似文献   

2.
海东地区布鲁氏菌病(下称布病)防治经三十多年的努力,畜间布病牛感染率已从防治前的5.45%下降到0.33%,羊感染率从5.15%下降到0.44%,抽检牛、羊、猪、流产物1257份,均未检出布鲁氏菌。人间布病感染率由防治前的2.00%下降到0.95%,患病率从0.68%下降到0.18%,血清学阳性率为0.25%,已无新发病人,慢性患全部得到治疗,防治效果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区”考核标准,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3.
伍保 《地方病通报》2001,16(2):77-77
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布鲁氏菌病(下称布病)主要疫区之一,历来人、畜间布病疫情较重。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经过全州范围内的“三普”和部分地区的“三复”工作后,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1999年9月,经省级专家考核验收证实,全州人、畜间布病防治效果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区”标准。 经过30年的防治,人间布病感染率由防治前的15.99%降至验收时的0.49%,患病率由防治前的4.58%降至1999年验收中未发现患者,分别下降了14.16%和4.5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历年来的慢性患…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50年代证实有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70年代达流行高峰。按卫生部、农业部制定的布病疫区判定标准,我省主要疫区县多集中在甘孜、阿坝自治州的大部分牧区,凉山和内地部分农区亦有少量流行。从80年代初开始,我省重点采取以畜间检疫、免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来,人畜间布病疫情均明显降低,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间布病血清阳性率基本控制在0.10%左右,目前52个布病疫区县中达控制标准的18个,稳定控制的25个,但据监测及流调资料显示,进入90年代以后,我省人间布病疫情又有明显回升,并出…  相似文献   

5.
于1990~1992年以RBPT初筛后用SAT进行复判的方法,对我省109个县(市)35722人进行布病血清学调查,检出阳性339人,感染率0.95%,患病97人,患病率0.27%。职业间感染率和患病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性别、年龄及从业年限间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1988~1991年全国30个省(区市)共调查了726个县2848个点,1477742人。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呈全国性分布,但分布不匀。全国平均感染率为0.95%(±0.04%),最低为0.01%,最高为8.12%,平均感染率超过2%的省、自治区有西藏(8.12%)、云南(2.54%)、新疆(2.37%)、贵州(2.25%)和甘肃(2.04%),所调查的726个县中,阴性者201个县(占检查县的27.69%),阳性县525个,占72.31%。感染率在1%以内的县占阳性县的66.09%,感染率高于10%者仅14个县占阳性县的2.29%。不同民族的感染率不一。感染率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至15岁以后感染率有波动,变化不大。女性感染率(0.94%)高于男性(0.84%)。新疆与河北的感染有家庭聚集性现象。感染率因温度带、干湿区域及饮用水源而异。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5-1997年省地办《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将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县疫情分析如下:1 四川省辖20个地、市、州,181个县,总人口为84299万,全部达标验收的地区有攀枝花、自贡、南充、达川和巴中地区,共36个县,当地无疟疾流行的地区为甘孜州和阿坝州,共31个县。2 疟疾发病率 基本消灭疟疾的县,1995-1997年分别为65、68、70个县,发病例数依次为863、470、269例,发病率分别为0.21/万、0.11/万、0.06/万,逐年下降。达标县中,无疟县3年分别为14、19、28…  相似文献   

8.
1990—1995年云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0-1995年对云南省17个地、州、市的109个县进行了布鲁氏菌产现重点职业人群的血清流行病调查和监测,调查人数为35722人,阳性339人,阳民生率为0.95%,监测人数为13913人,阳性一231人,阳性率为1.66%,感染年度最高为993年,各年度间感染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9~1994年横向监测69个县(市)的1096个村,血检1115302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143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13%,各年微丝蚴率依次为0.028%、0.025%、0.008%、0.006%、0.004%、0.002%。解剖致倦库蚊26725只,未发现幼丝虫,解剖中华按蚊32960只,仅1989年发现阳性蚊2只,1992年发现阳性蚊1只。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2.08%~2.70%,与非流行区抗体水平相近,表明湖北省已有效地阻止了丝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丝虫病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9~1994年横向监测69个县(市)的1096个村,血检1115302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143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13%,各年微丝蚴率依次为0.028%,0.025%,0.008%,0.006%,0.004%,0.002%,解剖致倦库蚊26725只,未发现幼丝虫,解剖中华按蚊32960只,仅1989只发现阳性蚊2只,1992年发现阳性率蚊1只,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布氏菌病基本控制阶段疫情动态,提供防治工作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疫情有奖报告制度,同时按照“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抽查3个村7~60岁与家畜密切接触900人以上进行布氏菌素皮变试验,阳性采血进行凝集试验。结果1998年、2000年分别由郯县、汝州市、鲁山县上报布氏菌病患3例,分别是占全县人口的0.14/10万、0.13/10万、0.12/10万,其中鲁山县为首次报告病人,监测点5年共皮试5019人,阳性35人,阳性率为0.70%,凝集试验阳性2人,阳性率为0.04%。结论 布氏菌病控制阶段,散发病例时有发生,非疫区县首次报告病例,由外地疫情回升地区输入传染源所致;监测点内隐性感染时隐时现,坚持畜间检疫、免疫工作是防止疫情蔓延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杨幸 《地方病通报》1998,13(1):77-78
云南省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趋势及其防治对策杨幸(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大理市671000)1流行现状和特征1.1畜间:1982~1991年兽医部门对全省112个县进行了畜间布病血清学及病原学调查,共检查各种家畜453911头,血清学阳性2926头...  相似文献   

13.
我们按照《全国布病监测方案》要求,在中卫县开展工作,现将1990~1997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监测内容选景庄乡、常乐乡、新北乡和中卫山羊场为固定监测点。红泉乡、三井乡、甘塘镇、县农贸市场、冷库为流动监测点。人间监测与畜间同步,对城镇等与畜产品接触的...  相似文献   

14.
布氏菌病发病趋势的对数曲线拟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自治区是布氏菌病的历史疫区,早在1920年即有疑似布病的记载,1953年有临床诊断病例的报道。50年代是流行最严重的时期,41%的旗(县)证实有人间布病的发生和流行。自治区布病防治工作始于1953年,经过30多年基础疫情调查,人畜免疫及综合防治,取得了控制人间发病和畜间流行的成绩,人间布病的发病率由1959年的47.18%/10万下降到1988年的0.06/10万。其间不同时期发病率下降的速度不问,与不同时期采取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布鲁氏菌病防治效果评价严泽民徐立青(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西宁市811602)罗松达卫(青海省地方病办公室,西宁市810000)青海省畜间布病以羊种菌感染为主。先后对127个县的牛、羊、猪、马及犬进行血清学调查,阳性率为0.80%;收检85个...  相似文献   

16.
自70年代后期,由于广泛开展以畜间免疫和检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我省布病疫情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为了继续掌握布病疫情动态,预测发展趋势,按《四川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1995~1999)》,1995年在两个固定监测点和两个非固定监测点开展了人间市病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1995年四川省人间布病血检阳性数较近年来有明显增多,固定监测点血检阳性率有升高趋势,现报告如下。互监测点及监测对象呈.互监测点选择:按《四川省人间布病监测方案(1995~1999)}),分别选择了牧区、半农半牧区的阿坝州若尔盖县和甘孜州的道…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测及流行病学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7-1991年横向监测46个县(市)的408个村,血检287864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4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01%,各年微蚴率依次为0.004%、0.003%、0.002%和0.001%。解剖致倦库蚊26852只,仅1988年发现阳性蚊13只;解剖中华按蚊5771只,未发现幼丝虫,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76%,与非流行区抗体水平相近。4个纵向监测点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7~1991年横向监测46个县(市)的408个村,血检287864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4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01%,各年微丝蚴率依次为0.004%、0.003%、0、0.002%和0.001%。解剖致倦库蚊26852只,仅1988年发现阳性蚊13只;解剖中华按蚊5771只,未发现幼丝虫。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76%,与非流行区抗体水平相近。4个纵向监测点的观察结果表明,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能自然转阴。6个县(市)的晚期丝虫病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不再出现新的象皮肿病人,鞘膜积液的新发病例显著减少,但仍继续出现新的乳糜尿病人。  相似文献   

19.
1990—2001年对宝鸡市2区10县46049人进行了布鲁氏菌病调查,其中做皮变反应43877人,阳性573例,阳性率1.24%;血检2033例,阳性92例,阳性率4.53%;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诊慢性布病35例,其中感染率最高为陇县,发病。以陇县、麟游、渭滨和金台为主;在职业分布中以兽医、屠宰和乳品加工业为主;畜间共监测牛21466头,感染率为0.06%,羊:109947头,感染率为0.03%,猪5788口,其它动物189头(只)均为阴性,对检出的阳性病畜全部捕杀。  相似文献   

20.
1991—1993年在该县柏林、钱宝、西大滩乡和打柴沟镇开展了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3950人,感染率为5.82%,患病率1.44%;同时在柏林、钱宝乡和打柴沟镇进行了畜间包虫病调查,绵羊感染率76.90%,牦牛感染率58.33%,屠宰厂解剖淘汰畜1058头(只),带虫率97.23%;解剖家犬66条,带虫率36.33%。包虫病造成人间经济损失手术治疗费等900余万元,丧失劳动力损失60万元。畜间减肉、减毛、内脏损失三项合计675万余元。2001—2002年在松山乡调查1558人,查出包虫病人31例,患病率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