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射频消融治疗21例(22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房室结双径路5例;附加房室旁道16例(显性A型预激综合征12例、隐匿性左侧旁道2例、B型预激综合征2例).16例附加旁道患者中共18条旁路,其中左侧壁12,中间隔左侧3,左前壁、右前间壁及右侧壁各1例.除1例右侧壁第一次消融不成功而一个月后再次消融成功外,其余首次全部消融成功(100%).5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1例阻断快通道,其余4例成功地阻断慢通道.无严重并发症.随访4—16周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2.
以射频消蚀14例预激综合征(15例次)及2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14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共16条旁道,其中左游离壁11条,左后间隔、左中间隔、左后侧壁、右前间隔及右游离壁各1条.全部首次消蚀成功(100%).1例12小时后复发者再次消蚀成功.2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成功地阻断慢通道.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16周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3.
采用射频消融法治疗预激综合征25例(其中左前旁道5例,左前侧5例,左侧9例,左后侧5例,右侧游离壁1例),23例旁道离断,成功率92%。1例并发心包填塞。近期效果满意,远期疗效尚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4.
探讨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DRT)的临床特点。 397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术 ,2 2 (5 .5 % )例 (包括Mahaim纤维旁道 12例 )诱发出ADRT ,心动过速的周长为 30 2± 5 6 (2 30~ 4 10 )ms,2例心动过速时出现低血压伴有头晕 ,4例在心动过速时演化为心房颤动。通过与患者既往临床心电图比较 ,证实 17例有ADRT临床发作 ,常见于多旁道和年轻的患者 (15 / 2 2例 ) ,12例同时伴有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9例多旁道患者中 15例逆传经旁道 ,4例逆传经旁道和 /或房室结。 3例单旁道患者在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后诱发ADRT ,逆传经房室结。参与构成ADRT的 4 1条旁道 19条位于右侧游离壁 ,9条位于右后间隔 ,3条位于左后间隔 ,7条位于左侧游离壁。 12例前传经Mahaim纤维的ADRT ,其逆传旁道均位于后间隔。 7例普通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其前传支和逆传分别位于右侧、左侧游离壁。 3例单旁道均位于右侧游离壁。结论 :ADRT最常见于多旁道患者并有多种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外旁道定位标准结合自己经验绘出心电图导联与房室环平面关系示意图对48例预激综合征房室旁道进行定位:左侧游离壁25例(52.1%),左后游离壁7例(14.6%),后间隔7例(14.6%),前间隔6例(12.5%),右游离壁0例,双旁道3例(6.3%)。手术治疗19例,其中单旁道17例,双旁道2例,共计21条旁道;除1条靠近希氏束的前间隔旁道未切断外,20条旁道均被切断,手术总成功率为95.2%,其中左游离壁旁道(15条)均被切断,成功率为100%。手术结果说明本方法定位简单、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间隙性逆传阻滞房室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特点及射频消融术。方法6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4~58岁,其中A型预激1例,B型预激1例,采用右室心尖部和左室S1S1及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及射频消融。结果左前游离壁2例,左侧壁1例(A型预激),左后壁旁道2例,右侧三尖瓣环10点处1例(B型预激)。所有旁道具有1:1室房传导功能,6例患者均有间隙性旁道逆传阻滞,均呈2:1室房逆传阻滞。在右室起搏下或窦性心律下标测靶点,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结论不论隐匿性或显性房室旁道均可发生间隙性室房逆传阻滞,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过程中应注意分辨偶发室房逆传阻滞现象,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 (RFCA)是根治多种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1〕。少数患者可能并存 2条甚至多条旁道 ,我院共完成RFCA术 80 0余例 ,发现左前游离壁及左后间隔双旁道共 8例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8例患者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 37.8± 1 3.2 )岁 ;均有心动过速发作史 ,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发作时心电图 :QRS波呈单一室上性图形者 2例 ;图形基本一致、频率不同者 3例 ;出现两种不同图形者 3例 ,其中频率一致图形不同者 2例 ,频率和图形均不一致者 1例。 8例中有 1例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 .2 心内电生理检…  相似文献   

8.
报道房室旁道射频消融发生房室结损伤患者4例,其中左侧、中间隔右侧、左游离壁+右前间壁及右前间隔各1例。2例房室结损伤为一过性,1例安置起搏器,1例双旁道保留1条“旁观者”旁道。术后随访3~20个月均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对房室结损伤的X线影象原因、心电图特征及右前间隔和右中间隔旁道消融术中希氏束监测的重要性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体表标测q波对显性房室旁道定位的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房室旁道体表标测图q波分布与旁道位置的关系,采用91导联体表标测系统观察26例显性预激综合征(单旁道)患者q波分布图,并与射频消融成功靶点确定的旁道位置比较。发现旁道位置不同,q波分布有别:左室游离壁旁道(14例)q波分布于左腋中线以后背部上方及右锁骨水平(12例);左后间隔旁道(3例)q波局限于右胸背部(3例)。右侧游离壁旁道(7例)q波分布于右胸背部及肋弓下缘(7例);右前间隔旁道(1例)q波位于右胸背上方(1例);右后间隔旁道(1例)位于右胸背下方及左胸背第5肋以下(1例)。提示体表标测q波分布有助于消融术前旁道定位。  相似文献   

10.
自射频消融(RFCA)根治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开展以来,体表心电图与旁道(AP)定位的相关关系有多篇报道[1-11],尤其是对左右游离壁AP定位准确率高,左侧游离壁AP定位准确率可接近心内膜标测水平达98%[12],右游离壁AP定位准确率不及左侧游离壁高,仅达92%[13],但左右间隔AP体表心电图定位鉴别诊断难度大,定位准确率低,根据Rodriguez和Epstein等[14,15]研究结果结合我们临床研究现综述如下:全部病例均为显性预激AP患者,将右前间隔(RAS…  相似文献   

11.
徐捷  任宏生 《山东医药》1999,39(21):22-22
间隔旁道所处的间隔区域解剖结构复杂,且邻近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故其电生理现象复杂,尤其是位于后间隔部的左/右两侧旁道在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图的表现上可有重叠掩盖,难以鉴别,故致使间隔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与游离壁旁道相比定位诊断困难,消融方法特殊。现结合我们的体会对间隔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本文21例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10~56岁;病史2~26年。常规心电图呈心室预激12例,间歇性预激2例,余7例无心室预激表现。心动过速类型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逆向型房室…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0岁,反复阵发性心悸20余年。因突发心悸就诊,有预激综合征病史(附图A)。体检:心率约180次/min,心律不齐,心电图(附图B)示:P波消失,R-R间期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宽窄不一,有明显预激波,诊断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但下行Ⅱ导联中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围绕基线扭转。由于患者以往未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因此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不能排除。病人未经治疗2min后心房颤动自行终止,心律规则,心电图仍与附图A相同,此后30天患者在外院作心内膜下标测,结果在左侧冠状窦口4.5cm处找到左前侧旁道及在右侧三尖瓣环5点处找到右后间隔旁道,并先行左前侧旁道消融术。消融后体表心电图示典型的右后间隔旁道预激综合征心电图(附图C)。由此揭示本病例具有双房室旁道。重温附图B预激波明显、有手风琴效应的特征,且无诱发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Q-T间期延长,再者患者有预激综合征病史,临床无任何诱发因素,发作又未经治疗突然终止,均支持预激综合征诊断。因此心房颤动伴QRS波群主波方向围绕基线扭转是由于快速心房激动使两条旁道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而使激动经左、右旁道交替下传心室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左前游离壁及左后间隔双旁道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报道房室旁道频消融发生房室结损伤患者4例,其中左侧、中间隔右侧、左旋离壁+右前间壁及右前间隔各1例。2例房室结损伤为一过性,1例安置起搏器,1例双旁道保留1条“旁观者”旁道。术后随访3-20个月均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对房室结损伤的X线影象原因,心电图特征及右前间隔和右间隔旁道消融术中希氏监测的重要性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4例WPW间隔旁道的诊治结果。EPS定位前间隔5例,后间隔前部4例。左后间隔与右后间隔各2例,双旁道1例(右后间隔十右游离壁)。左后、右后间隔各1例采用冠状窦口电灼治疗,未能阻断旁道,但右后间隔1例随访1年无持续室上速发作。左后间隔1例改为手术治疗,前间隔中4例亦手术治疗,均获成功。其余7例根据药物试验结果服用异搏定,室上速控制满意。文中讨论了EPS和术中间隔旁道详细定位及提高电灼与手术治疗成功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匿性预激综(?)征在电生理检查中因旁道逆传(掩盖正常房室传导径路的逆传功能)和频繁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以致难以可靠地评价该类病人房室结-希浦系(AVN-HPS)的电生理特点.木文报道20例隐匿性预激综合征经射频消融完全阻断旁道消除O-AVRT后AVN-HPS的电生理特点.资料与方法 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0.2(21~68)岁.因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而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入院体检、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心脏结构和功能均正常.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均能诱发O-AVRT,心内膜标测证实为单旁道.分别位于左后(1)、左侧(13)和左前(3)游离壁消融电极经股动脉逆行送入左室,在冠状窦标测电  相似文献   

17.
特快型心室率的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或房颤伴预激综合征与其他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一直是心电图的诊断难点.降低心率使心房波和δ波显现有助于诊断,电生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本文报告1例房扑、预激综合征、伪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同时存在的病例.左侧旁道可致伪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阻断旁道后QRS波群恢复正常形态.左侧旁道伴...  相似文献   

18.
预激综合征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预激综合征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和终末向量改变的临床意义 ,选择经射频消融 (RFCA)术治愈的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 12 9例 ,据旁道部位分 9组 :左前壁 (LA)、左侧壁 (LL)、左后壁 (LP)、右前壁 (RA)、右侧壁(RL)、右后壁 (RP)、右前间隔 (RAS)、右中间隔 (RMS)、右后间隔 (RPS) ,对比分析RFCA术前、后心电图。结果 :①与消融旁道后心电图对比 ,12 9例显性预激综合征均影响终末向量。②终末向量改变与旁道位置有关 :aVL(和Ⅰ )导联 :终末负向波振幅增加 ,或终末正向波变为负向波主要出现在LA、LL旁道 ;终末正向波振幅增加 ,或负向波振幅减小或变为正向波主要出现在LP、RA、RL、RP、RAS、RMS、RPS旁道。Ⅲ (和aVF)导联 :终末正向波振幅增加 ,或负向波变为正向波 ,或终末无变化主要出现在LA、LL、RA、RAS旁道 ;终末正向波变为负向波 ,或正向波振幅减小 ,或负向波振幅增加主要出现在LP、RL、RP、RMS、RPS旁道。V1导联 :终末负向波振幅减小或消失主要出现在LA、LL、LP旁道 ;终末负向波振幅增加主要出现在RA、RL、RP、RAS、RMS、RPS旁道。③终末向量改变与预激波有关 :aVL、Ⅰ、Ⅱ、aVF、Ⅲ、V1导联QRS波终末向量的变化与预激向量方向基本一致 (P <0 .0 1)。结论 :观察终末向量的改变可能有助于delta波不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8岁,术前诊断B型预激综合征并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射频消融阻断右侧游离壁显性旁道后,发作另外一种频率较慢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呈无休止性,电生理特性和射频消融证实右侧游离壁尚存一条隐匿性慢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0.
与高压直流电击相比,射频流通过阻抗产热造成组织损伤,不伴有爆炸气体形成,不对儿童心脏造成气压伤,因此特别有希望用于儿童的旁道消蚀。本文报告作者使用射频导管消蚀术治疗儿童持续性、有症状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初步经验。治疗对象为17例儿童患者,年龄10个月至17岁,均因恶性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而给予射频导管消蚀术治疗。其中1例为交界性异位性心动过速,4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为经旁道传导的心动过速。后12例的旁道部位如下:左外侧4例,后间隔3例,左后侧2例,右后外侧1例,右后间隔旁1例,右中间隔1例,右前1例。旁道消蚀:对左侧旁道者,由股动脉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