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8层4D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8层4DCT全脑灌注成像对急性期脑梗死的初步应用。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24h内行CT平扫及CT脑灌注成像,比较CT平扫与脑灌注图像发现缺血灶的敏感性,测量缺血区的灌注参数值,并应用灌注扫描图像重建CTA,判断颅内大血管阻断或狭窄及分支缺损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中常规CT15例未见明显异常,有5例早期脑梗死征象,其中8处表现为病变区密度轻度减低,脑灌注图像中发现14处异常灌注区。CTP均发现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降低、达峰时间和平均通过时间延迟;病灶侧与健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5例CTA显示血管异常,其中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6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右侧大脑前动脉狭窄4例。结论 128层4D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注射对比剂,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A的数据,对早期发现脑缺血、全面评价缺血范围、避免病灶漏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320排CT扫描,包括平扫、血管成像(CTA)、全脑灌注成像(CTP)。结果:11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相应的责任病灶。11例患者的CTA显示10例患者出现血管异常改变。11例患者CTP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5例出现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3例出现局部脑血容积(rCBV)轻度增加。部分全脑灌注图像显示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大脑半球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明显延长,部分CBF、CBV无变化。结论:CTP检查是目前超急性期脑梗死对急性缺血灶发现最早的影像学检查手段。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对比剂注射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A的数据,可以实现对超急性脑梗死的"一站式"CT检查,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与脑血管造影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6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应用东芝Aquilion One容积CT在发病12小时内完成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 CTP)和CT血管造影( CTA)检查,分析对比起表现,并统计对比缺血区脑血流参数CBV、CBF、MTT、TTP。结果:32例患者经平扫有早期脑梗死征象,其余28例无异常;CTP显示全部患者有灌注异常区;CTP呈现CBF、CBV降低、MTT、TTP均推迟;患侧CBF、MTT、TTP与对侧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CBV2组无差异性(P>0.05)。结论:CTP可及早并准确显示缺血位置及病变程度,定位半暗带;CTA能够确定病变血管位置及程度;2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够及早诊断急性脑缺血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2例发病在6h内临床可疑脑梗死,对其进行了CT平扫、CT脑灌注检查和CT复查住院患者资料,并对灌注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CT平扫2例脑实质密度轻微减低、脑沟变浅(17%),CT脑灌注10例显示与临床症状对应区域血流灌注异常(83%),与对侧比较CBF、CBV下降,MTT延长。24~72hCT复查血流灌注异常区域全部出现大小不等低密度脑梗塞灶。2例对于CT平扫、CT灌注及复查均未见异常(17%)。结论常规CT平扫对超早期脑梗死诊断有限,不能满足临床的要求。CT脑灌注成像技术对超早期脑梗死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疾病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从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期脑梗死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本研究病例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64排螺旋CT平扫后发现共16例患者存在早期脑梗死状况,表现为局部脑沟存在稍微变浅状况、轻度降低脑梗死部位密度;其它24例不存在异常状况,但依据疾病进一步发展,其梗死灶状况逐步加强。早期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CBV、CBF指数比健侧对应部位要低,MTT指数明显性降低,TTP指数明显性延长,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和健侧对应部位比较,TIP、MTT、CBF等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BV指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早期脑梗死疾病,可将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技术考虑作为首选检查方式,此方式检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5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缺血性脑病患者,均在症状发生后1~12 h内,首先行常规CT平扫,接着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所有病人在首次检查后3~7 d内再行CT和临床随诊.结果首次常规CT平扫上,21例显示脑梗死灶,未发现异常病灶者29例.此29例患者经复查CT和临床随诊证实大面积脑梗死者24例,腔隙性脑梗塞3例,另2例诊断为短暂缺血性发作(TIA).CTPI检查显示脑灌注异常者48例,2例未发现灌注异常.在CTPI图像上,测量感兴趣区(RO)I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的改变明显,病灶侧与健侧、病灶中心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能早期发现急性脑缺血病灶,定量分析还可区分脑梗死区和半暗带区,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尤其是早期溶栓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灌注成像(CTP)及血管成像(CTA)在早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9例患者均在就诊后24h之内行双源CT脑平扫、CTP、CTA成像。应用双源CT脑灌注软件测定梗死区和正常对照区的局部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在灌注数据中挑选动脉期数据,载入INSPCAE软件,进行脑动脉CTA成像,分析脑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9例患者中有4例CT平扫阳性,但病变范围及程度与临床表现不符。9例脑灌注成像均有异常低灌注区,9例CTA均显示脑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结论脑灌注成像及血管成像能对早期脑梗死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及有无缺血半暗带,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联合CT灌注成像(CTP)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影像中心经医师诊断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82例患者的MRI及CTP影像学资料。分析MRI及CTP影像学图像,统计MRI、MRI联合CTP的检出率、各部位病灶检出数目。结果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MRI可见病变在DWI呈明显高信号,但T1WI、T2WI、FLAIR均无明显异常信号或T2WI呈稍高信号;CT平扫多显示正常或局部脑沟略有变窄,CTP CBF图显示异常低灌注区,且MTT均有延长。在8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MRI联合CTP检查检出率为96.34%,检出病灶数131个,明显高于MRI检查的80.94%,检出病灶数93个,且MRI联合CTP检查检出多个病灶的患者比例为39.02%,显著高于MRI检查(18.29%,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筛查脑梗死各部位病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CTP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更高,能发现更多病灶,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患者CT脑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及cT平扫检查,对其影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18例患者经头颅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4例患者经常规平扫没有异常现象发生。经cT脑灌注成像检查患者均伴有灌注区异常现象。重建CT血管造影图像显示,17例患者伴有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症状,3例患者伴有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现象,7例患者伴有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症状,5例患者伴有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症状。结论:采用CT脑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联合检查,能为急性脑梗死化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客观的病变血管及血流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对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拟诊脑梗寒的患者于发病后2-48h内行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观察分析其CT平扫表现及灌注成像的脑血流流量(CBF)、脑血流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问(TTP)图像表现;全部病例3—7d后复查CT或MRI及临床随访。结果:56例患者中34例发病24h后来检查者CT平扫和灌注成像都能清晰显示脑梗死灶;22例发病24h内来检查者CT平扫隐约可见脑梗死灶6例,灌注成像明确显示脑梗死灶17例,有5例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均未见脑梗死灶。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期、甚至超急性期显示脑梗死灶,显示病灶周围缺血半暗带,对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对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拟诊脑梗塞的患者于发病后2~48h内行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观察分析其CT平扫表现及灌注成像的脑血流流量(CBF)、脑血流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图像表现;全部病例3~7d后复查CT或MRI及临床随访。结果:56例患者中34例发病24h后来检查者CT平扫和灌注成像都能清晰显示脑梗死灶;22例发病24h内来检查者CT平扫隐约可见脑梗死灶6例,灌注成像明确显示脑梗死灶17例,有5例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均未见脑梗死灶。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期、甚至超急性期显示脑梗死灶,显示病灶周围缺血半暗带,对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CT平扫进行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进行诊断。结果: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针对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效果较为确切,且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优于采用CT平扫,值得我们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在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发病24 h内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CI)的CVD患者,同时行CT平扫、CTP、CTA检查,CI患者在发病后2~7d行头颅CT复查,对比头颅CT复查所见梗死区及脑灌注血流图缺血区,确定缺血半暗带,所有患者作灌注参数及CTA结果分析。结果 (1)10例TIA患者CT平扫未见异常,CTP表现为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达峰值时间(TTP)延长,CTA显示7例血管狭窄;(2)35例CI患者中,CT平扫见低密度灶5例,未见异常30例。发病在6 h内的22例患者中有19例存在缺血半暗带;发病6~24 h的13例患者中2例存在缺血半暗带,梗死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及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半暗带区的脑血容量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5例CTA显示有26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闭塞。结论 CT平扫、CTP、CTA三项联合检查对发病24h内的CVD患者,能够鉴别TIA及CI、预测CI患者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评价大血管情况,为实现溶栓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256层多层螺旋CT(MSCT)行全脑CT灌注成像(CTP)与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256层MSCT检查,包括全脑CTP和CTA。比较梗死区与对侧镜像区脑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局部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记录头颈部动脉狭窄和闭塞情况。结果 CTP检查发现48例患者均存在与临床症状相符的脑灌注异常区,梗死区CBF、CBV水平低于对侧镜像区,MTT、TTP长于对侧镜像区(P﹤0.05);CTA检查发现48例患者存在血管病变56处,其中轻度狭窄11处(19.64%),中度狭窄21处(37.50%),重度狭窄18处(32.14%),完全闭塞6处(10.71%)。结论 256层MSCT全脑CTP联合CTA检查可准确判断脑梗死区域和对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对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64排螺旋CT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中的临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已经确诊的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和12名正常成年人行头颅螺旋CT平扫、CTP(CT脑容积灌注成像)和CTA(CT血管成像)检查.以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 (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P)等参数值,判定脑动脉狭窄所致缺血状况.结果:临床64例患者,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36例,其中8例CTP正常,另外2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脑CTP灌注延迟.双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28例,为双侧脑缺血.结论:脑CTP检查所显示的MTT和TP图能准确显示MCA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灌注损伤,是脑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早期脑梗死应用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25例疑似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平扫、螺旋CT脑灌注检查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CT复查,观察并分析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客观评价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CT平扫诊断准确率为16.00%,21例误诊;螺旋CT脑灌注检出脑梗死21例(84.00%),与CT复查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CT脑灌注成像技术可明确诊断超早期脑梗死,相较于常规CT平扫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更能适应临床诊疗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差值在急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别对其进行CT平扫和脑CT灌注成像检查,评价CT灌注成像的达峰时间(TI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测量两侧对称部位CT值的差值。此外,另选36例无脑部疾病,神经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分析CT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的差值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6患者经CT平扫,肉眼发现可疑病灶为17例,敏感度47.2%,测量CT值差值发现可疑病灶28例。经CT灌注成像检查发现3例CTP正常,最终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余异常,其r CBF、r CBV、r TTP明显改变,病灶中心与病灶周边、对照侧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的差值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在早期鉴别诊断脑梗死,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分辨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为临床判断梗死灶的存在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脑灌注成像对脑梗死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而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的患者进行脑灌注成像检查,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并根据脑梗死前期的分期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脑灌注异常34例,其中Ⅰ1期5例、Ⅰ2期12例、Ⅱ1期11例、Ⅱ2期6例。4例同时有2个部位发现异常灌注区,分别处于Ⅰ2期和Ⅱ1期。有2例未发现异常灌注区。患侧TTP、MTT较对侧明显延长(分别P〈0.01和P〈0.05)。结论64层容积CT脑灌注成像能清楚显示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头颈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时处理脑卒中患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神经内科诊治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已完成64层CT平扫和CTA、CTP检查。30 d后复查头颅CT或MRI平扫。结果与对侧正常对照区相比,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CBF明显降低,MTT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区CBV及CBF明显低于缺血半暗带区,MTT显著长于缺血半暗带区(P0.05);CTA共显示14例患者存在脑动脉局限性狭窄。结论 CTP能够快速直观区分梗死区与半暗带区,对于较大的闭塞血管,CTA能找到梗死责任血管,为不能溶栓的患者介入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脑缺血性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常规头颅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其中6例在发病后进行了MRI检查,3例加做了DSA检查.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随诊、复查CT资料.结果:3例患者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均可显示脑梗死灶;6例CT平扫未发现脑缺血灶,灌注成像检查可见病灶,随诊MR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结论:结合多层螺旋CT平扫,CT灌注成像可在急性期、甚至超急性期显示脑缺血病灶,以CBF、MTT及TP最为敏感.而且还可观察慢性脑缺血性病灶的血流灌注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