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细胞黏附分子-1(VCAM-1)、sE-选择素水平在皮损表达及血清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和可溶性VCAM—1(sVCAM-1)的水平均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活动期ICAM-1水平较非活动期升高(P〈0.01)。SLE患者活动期皮损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E-选择素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血管内皮细胞各黏附分子表达的水平依次为VCAM-1〉ICAM-1〉E-选择素。结论:VCAM-1、ICAM-1、E-选择素等粘附分子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组织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血清S100蛋白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判断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心搏骤停(CA)后CPR成功的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A组(19例,GOS1-2分)和B组(9例,GOS3-5分)。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12、24、48、和72h测定血清S100蛋白质、NSE水平,入ICU后24h内完成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和APACHEⅢ评分,计算存活概率(Ps)。分析ROSC时间与各时间点S100、NSE水平是否相关。结果A组的心搏骤停至复苏开始时间,开始通气时间,ROSC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均P〈0.05),A组的APACHEⅡ、APACHEⅢ评分显著高于B组(均P〈0.01),而Ps显著低于B组CP〈0.01);A组的ROSC后2、12、24、48、72h血清S100水平显著高于B组、C组(均P〈0.05);B组在72h时点的S100水平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ROSC后12、24、48、72h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均P〈0.05),ROSC后2h时A组和B组的S100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B组在ROSC后24h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所有患者的ROSC后2、12hS100水平与ROSC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1,而12、24、48h时患者血清NSE水平与ROSC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S100、NSE可以作为判断CPR后缺氧性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生化标志物,且S100可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P选择素的动态变化,探讨黏附分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及再灌注治疗效果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取43例ACS患者末梢血,包括18例不稳定心绞痛(UA)和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稳定心绞痛(SA)和15例健康者,各组性别、年龄、血脂和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ACS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15例,未通1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和后3h、6h、12h血清P选择素水平。结果SA患者P选择素为(11.9±3.7)n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4.9)ng/ml,t=1.83,P〉0.05]。UA组与AMI组P选择素为(25.7±15.3)和(44.3±19.1)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88和3.21,P〈0.01),且AMI组显著高于UA组(t=3.49,P〈0.01)。溶栓3hP选择素水平冠脉再通组为(66.5±14.8)ng/ml,显著高于未通组[(50.3±10.6)ng/ml,t=2.98,P〈0.01]。再通组溶栓后6hP选择素开始下降,12h降至正常水平,而未通组呈持续增高。再通组CK—MB溶栓12h后达高峰值(928.4±86.8)μmol/L,未通组溶栓20h后达高峰值(986.4±91.7)μmol/L。结论P选择素变化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及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程度有关。检测P选择素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识别,也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否成功的间接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女性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血浆中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女性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水平升高,神经降压素水平降低,二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病情非活动期相比,病情活动期SLE患者神经肽Y水平显著升高、神经降压素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3个月后,二种物质的水平趋于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浆中炎性因子(IL-6,IL-10)、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和临床预后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开滦医院2007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严重创伤患者40例,年龄在16岁以上,进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为2组:ISS≥40分为危伤组;20分≤ISS〈40分为重伤组;另设健康对照组,每组20人。血样采集,用以检测IL-6,IL-10;进行APACHEⅡ;监测并发症和最终临床预后。结果临床并发症在危伤组为50%,重伤组为20%。病死率分别为危伤组30%,重伤组10%。危伤组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危伤组、死亡组的IL-6浓度和APACHEⅡ评分分别高于重伤组、存活组(P〈0.01);危伤组和死亡组IL—10浓度分别与重伤组和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严重创伤患者中IL-6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726,P〈0.01),IL-10浓度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1=-0.0615,P〉0.05)。结论早期检测血清IL-6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对预见患者的病死率和逐渐发展的并发症,如脓毒症、急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寻常痤疮证素(辨证要素)规律及其内分泌机理。方法①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青年学生840人。②选择70例痤疮患者为对象,15名健康人为对照,以证素辨证和性激素为指标。结果①痤疮患病率86.9%;病位证素属肝比例最大,肾次之;病性证素中属热者比例最大,阴虚次之(P〈0.01)。②男、女患者的睾酮(T)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男性患者肝郁化火型的LH/FSH显著高于心火旺盛、肺经风热、肾虚火旺型(P〈0.01-P〈0.05);湿热蕴脾型的LH/FSH显著高于心火旺盛和肺经风热型(P〈0.05)。女性患者性激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痤疮病位以肝、肾为主。病性以热证多见,证候形成与性激素变化有关,其中T值升高可能是热证形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感染性疾病时病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78名单纯性肺炎患者、28名肺炎合并轻度脓毒症患者和10名肺炎合并组和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均60岁左右)接受体格检查、X-线摄片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结果单纯性肺炎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均数均显著低于轻度和重度脓毒症组(均P〈0.01),而轻度脓毒症组与重度脓毒症组间发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单纯性肺炎组的hs—CRP值和均数显著低于轻度和重度脓毒症组(均P〈0.01),轻度脓毒症组的hs—CRP值和均数亦显著低于重度脓毒症组(均P〈0.01)。单肺叶病变组57例,多肺叶病变组69例。肺炎单叶组与肺炎双叶组间,中性粒细胞计数、hs—CRP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hs—CRP是反映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水平及一氧化氮(N0)在皮损表达和血清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①应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细胞黏附分子。血清NO的检测使用NO硝酸还原酶试剂盒;②采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黏附分子和NO的表达。结果:①血清中可溶性VCAM-1(sVCAM—Ⅰ)、可溶性ICAM-1(sICAM—Ⅰ)、NO水平病例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病例组活动期较非活动期升高(P〈0.01)。②SLE活动期皮损处血管内皮细胞VCAM-1、ICAM-1、E-选择素和NO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调(P〈0.05)。③SLE患者sICAM-1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有相关性(r=0.590,P=0.026),NO水平与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r=0.777,P=0.001)。④血管内皮细胞内各黏附分子、NO表达的强度依次为VCAM-1〉ICAM—1〉NO〉E-选择素。结论:VCAM-1、ICAM-1、E-选择素和NO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组织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保护接受心肺复苏患者的重要脏器中的作用。方法131例CPR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41),在开始心肺复苏同时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8次);B组(n=46),心搏恢复后立即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9次);C组(n=44),在心肺复苏时和以后均不用乌司他丁。观察各组的存活率,住院时间,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发生率。存活≥24h的患者于24h抽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酐(Cr)。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查血液内的上述因子水平。结果3组患者外周血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患者IL-6、TNF-α的水平,以及CK、AST、AIJrr、和Cr值均明显低于B,C组(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显著低于C组(均P〈0.05)。A组的SIRS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B和C组(47%和68%,均P〈0.05),A组的住院时间为(10.60±6.67)d,显著短于B和C组f(15.62±9.47)d和(2t.33±9.77)d,均P〈0.05),A组患者的24h后死亡率为12%,显著低于B和C组(28%和47%,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24h内死亡率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抑制CPR时机体炎症反应并保护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尤其是在心肺复苏时同时应用乌司他丁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5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血必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d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CD14+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而血必净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血必净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第7d,两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血必净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d,两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血必净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纠正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起到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与血浆apelin、血管紧张素11(Ang11)等因素的关系。方法41例心力衰竭患者,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66±12.3)岁,按BMl分为正常体重组16例、超重组13例、肥胖组12例,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Ⅲ级22列,心功能Ⅳ级1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的血浆apelin、AngⅡ水平。结果肥胖组apelin水平为(0.48±0.15)ng/ml,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0.18±0.15)ng/m1]及超重组([O.27±0.06)ng/m1],而超重组又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的apelin水平为(0.35±0.16)ng/ml,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的患者[(0.26±0.13)ng/ml,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的Ang11水平为(0.34±0.15)ng/ml,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的患者[(0.23±0.09)ng/ml,P〈0.05]。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apelin水平与BMI成正相关、而Angll水平与BMI无关;血浆apelin、Angll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肥胖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apelin水平较高,可能是其生存率提高的因素之一;心力衰竭患者测定apelin、Angll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心肺复苏(CPR)后复苏后综合征(PRS)的防治作用。方法经标准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存活期≥7d的患者41例,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22例)。血必净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静滴),每天2次,连续7d,余治疗措施两组相同。观察并记录ROSC当天和7d后的心率、血压、是否有消化道出血,测定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血小板(PLT),行格拉斯哥评分(GCS),结合上述指标进行Marshall氏评分,判断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数耳及程度,统计PRS的发生率、28d存活率等。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PRS发生率为57.9%,显著低于对照组(68.2%,P〈0.01);治疗组器官功能障碍数为(2.4±1.1),显著少于对照组(3.6±2.1,P〈0.01);治疗组Marshall氏评分为(3.5±1.7),显著低于对照组[(4.8±2.2),P〈0.01];治疗组28d存活率为63.2%,显著高于对照组(45.5%,P〈0.01)。结论血必净能有效降低CPR后PRS的发生率,减少脏器衰竭数目及程度,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时应用价值。方法将192例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原发病、性别、年龄和就诊时间等相配的两组,Thumper组(n=91)运用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进行机械心肺复苏,对照组(n=101)采用徒手标准心肺复苏。2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基本相同。结果Thumper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为25.27%,与徒手组(26.73%)无差异(P〉0.05)。Thumper组的30min内ROSC成功率为15.38%,与徒手组(24.75%)亦无显著差异义(P〉0.05);但Thumper组超过30rain的ROSC成功率为9.89%,显著高于徒手组(1.98%,P〈0.05);Thumper组复苏所需时间为(53.23±40.75)min,显著长于徒手组[(33.05±28.77)min,P〈0.0110结论Thumper心肺复苏机的效果优于人工胸外按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武警阅兵方队运动性蛋白尿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64名接受国庆60周年阅兵方队训练的武警战士,均为男性,18~26岁。留取训练前和训练6月后的尿样化验尿常规,并于训练6个月后留取血样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又随机抽取3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及30名同期进行常规训练的武警战士进行比较。结果阅兵方队组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率为78.1%,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33.3%。P〈0.05)。阅兵方队组发生运动后蛋白尿者的SOD水平为(34.13±10.571U/ml,显著低于不发生运动性蛋白尿者[(57.34±11.23)U/ml,P〈0.051,MDA水平为(41.26±15.11)nmol/ml,显著高于不发生运动性蛋白尿者『(26.79±11.45)nmol/ml,P〈0.05]。阅兵部队组的平均SOD水平为(49.37±9.42)U/ml,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62.12±14.51)U/ml,P〈0.05】,而阅兵部队组的平均MDA水平为(37.35±8.64)nmo//ml,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23.92±6.73)nmol/ml,P〈0.05]。阅兵部队组和常规训练组的平均SOD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8.35±22.32)U/ml,均P〈0.05],阅兵部队组的和常规训练组的平均MD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74±2.55)nmol/ml,P〈0.05)。结论血清SOD和MDA含量可以作为反映运动强度和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异常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13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56例有胸闷、心悸等症状,75例无症状)和70例正常人于空腹状态抽取外周静脉血,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TnI,并检测血清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进行12导联心电图(EKG)、二维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同时记录血压、临床症状。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组的cTnI水平为(0.103±0.451)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016±0.062)ng/ml,P〈0.05]。慢性肾衰患有症状组的cTnI水平为(0.382±1.610)ng/ml,显著高于无症状组[(0.073±0.158)ng/ml,P〈0.05]。有症状组cTnI异常率分别为33.9%,显著高于无症状组(8.0%,P〈0.05);有症状组、EKG、UCG异常率分别为87.5%和69.64,与无症状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76.0%和56.0%,均P〉0.05)。cTnI升高与肌酐水平、血压、血糖、透析方式均无相关性。结论CRF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心肌损伤发生率极高,cTnI可作为心肌损伤的更特异的预测指标并用以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适时机械通气策略在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所致急性呼吸衰竭(AR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7年8月使用适时机械通气策略治疗重度AOPP所致ARF患者21例为治疗组,以适时机械通气为治疗重点,在维持阿托品化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氯磷定。选择1998年5月至2002年10月采用常规方法治疗重度AOPP所致AHF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氯磷定剂量、阿托品用量、中间综合征(IMS)发生率、救治成功率。结果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15.3±86.2)h,显著短于对照组[(168.4±110.7)h,P〈0.051。治疗组住ICU时间为(12.1±4.5)d,显著短于对照组[(18.3±9.6)d,P〈0.05]。治疗组3d内氯磷定总量(20.2±2.0)g,显著大于对照组[(8.0±3.0)g,P〈0.01]。治疗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23.8%,5/21),显著少于对照组[52.6%(10/19),P〈0.05]。治疗组阿托品用量为(292.5±115.7)mg,显著低于对照组[(570.3±150.2)mg,P〈0.011。治疗组抢救成功率为85.7%(18/21),显著高于对照组[47.4%(9/19),P〈0.01]。结论适时机械通气策略并大剂量氯磷定治疗AOPP所致ARF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脓毒血症时血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手术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予盲肠结扎穿刺法制作脓毒血症模型。三组术前15min及术后3h各皮下注射乳酸左氧氟沙星20mg/kg,治疗组于术前15min及术后3h各皮下注射依达拉奉5mg/kg。各组术后18h采血和取心肌组织测SOD、XOD,并对心肌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手术对照组血SOD活力(8.25±3.11)U/ml,显著低于治疗组[(13.20±6.43)U/ml,P〈0.051,两组的血清SOD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8.21±3.94)U/ml,分别P〈0.01和P〈0.05]。3组间血XOD活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手术对照组心肌细胞SOD活力为(15.22±5.15)U/ml,显著低于假手术组[(21.57±5.82)U/ml,P〈0.05],治疗组SOD活力为(22.62±7.81)u/ml,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对照组心肌细胞XOD活力为(12.86±4.64)U/mg蛋白质,显著高于假手术组[(9.11±2.99)U/mg蛋白质,P〈0.05]);治疗组心肌细胞XOD活为(8.97±1.22)U/mg蛋白质,显著低于手术对照组(P〈0.05)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手术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浊肿,肌束间毛细血管扩张,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肌膜轻度水肿,局灶肌丝疏松;光镜下依达拉奉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病变较轻,电镜下心肌细胞肌膜、肌浆网正常。结论依达拉奉能升高血和心肌组织SOD活力及降低心肌组织XOD活力,提高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具有保护心肌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术(CPR)后多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ICU急性心肌梗死CPR后的5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干预组(25例)和综合治疗对照组(25例),对两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CPR后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为(257.81±97.65)h,显著短于对照组[(425.33±81.57)h,P=0.000];因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患者干预组6/25(24%)例,对照组15/25(60%)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第1天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值为(185.13±13.36)U/L,与对照组(183.12±12.57)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3);干预组治疗第3和第5天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值为(110.56±12.14)U/L和(39.73±10.37)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7.35±11.49)U/L和(73.52±10.18)U/L.P〈0.05);治疗前后MODS评分结果显示对照组无明显改善,干预组明显降低,治疗第5天干预组MODS评分为(1.59±1.36),明显低于对照组(2.96±0.23,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改善其心肌酶学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CPR后多脏器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