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樊文玲  郭立玮  李磊  林瑛  王晴 《中草药》2010,41(11):1793-1796
目的超滤精制热毒宁处方水提液的最佳预处理方法探索及工艺研究。方法考察离心、初滤、活性炭吸附、壳聚糖絮凝等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处方水提液的除杂情况以及对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3×104~5×104的聚砜膜超滤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 离心、减压抽滤对降低膜污染、提高栀子苷保留率的效果不佳。活性炭吸附严重降低了栀子苷的保留率。采用壳聚糖絮凝与微滤法处理后药液的栀子苷保留率高,固含物低;采用壳聚糖絮凝比微滤法处理后续膜过程中通量大,污染度小。结论壳聚糖絮凝法是热毒宁处方水提液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且最佳工艺为药液温度70℃,pH 6,1%壳聚糖用量70 mL/L。  相似文献   

2.
絮凝与膜分离技术联用对痛安水提液的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作为前处理方法对痛安水提液膜分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青藤碱保留率以及膜污染度为指标,考察絮凝条件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壳聚糖絮凝的药液青藤碱保留率最高,药液膜通量最大,且对后续的膜过程污染度最小。结论采用壳聚糖絮凝作为前处理方法与膜技术联用,对痛安水提液的精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作为前处理方法对痛安水提液膜分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青藤碱保留率以及膜污染度为指标,考察絮凝条件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壳聚糖絮凝的药液青藤碱保留率最高,药液膜通量最大,且对后续的膜过程污染度最小。结论采用壳聚糖絮凝作为前处理方法与膜技术联用,对痛安水提液的精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宁心合剂的最佳澄清工艺。方法比较(双层滤纸)直接过滤法、纸浆板抽滤法、高速离心法、冷藏-高速离心法、壳聚糖絮凝法、水提醇沉法、冷藏-高速离心-壳聚糖絮凝法7种澄清方法对宁心合剂中黄芪甲苷、(R,S)-告依春、丹酚酸B、总多糖含量和澄明度的影响。结果优选的最佳澄清方法是壳聚糖絮凝法,该方法处理后的提取液有效成分保留率高,澄明度和稳定性好。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作为宁心合剂的最佳澄清工艺,该工艺稳定可行,澄明度较高,有效成分损失少。  相似文献   

5.
活血通络注射液超滤工艺的膜污染及清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香  刘涛  王振中  徐海娟  萧伟 《中草药》2011,42(5):913-915
目的考察活血通络提取液在超滤时不同药液性质对超滤膜污染程度的影响及不同清洗方法对恢复被污染超滤膜纯水通量的能力。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超滤时药液温度、超滤前药液质量浓度、药液pH值对膜污染程度的影响;考察不同膜清洗方法(超声、0.1 mol/L NaOH清洗、0.1 mol/L NaClO清洗、0.1 mol/L HCl清洗)对膜通量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药液在稀释1倍且保持温度60℃,pH 2时膜污染程度较小,且指标成分苦杏仁苷转移率高。膜清洗采用0.1 mol/L NaOH、0.1 mol/L NaClO循环后1 h,浸泡2 h再循环清洗1 h对膜纯水通量恢复作用最好,0.1 mol/L HCl能恢复至80%左右,超声无明显恢复作用。结论确定药液超滤方法和膜清洗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活血通络注射液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6,(11)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祛瘀消瘿颗粒水提液的羧甲基壳聚糖絮凝工艺。方法以药液质量浓度、絮凝温度、羧甲基壳聚糖加入量为影响因素,芍药苷保留率、沉降率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絮凝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0.73 g/m L,絮凝温度53.92℃,羧甲基壳聚糖加入量14.12 m L/100 m L药液,芍药苷保留率94.54%,沉降率15.45%。结论该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该药物水提液羧甲基壳聚糖絮凝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精制工艺对葛根水提液的影响.方法:采用醇沉、离心-20 nm陶瓷膜微滤、壳聚糖絮凝澄清3种工艺对葛根水提液进行精制,测定精制后水提液中的指标成分,考察3种精制工艺葛根素保留率、总黄酮保留率、除杂率.结果:葛根水提液经醇沉、离心-20 am陶瓷膜微滤、壳聚糖絮凝澄清3种工艺处理后其葛根素的保留率分别为79.4%、91.5%、92.8%;总黄酮的保留率分别为71.9%、94.7%、92.7%;固形物除杂率分别为42.7%、36.9%、30.6%.结论:离心-20 nm陶瓷膜微滤、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优于醇沉工艺,其中离心-20 nm陶瓷膜微滤具有简化工艺、缩短操作时间的优点,可作为葛根水提液最佳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壳聚糖精制补肾养血颗粒水提液的工艺。方法以淫羊藿苷为指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提工艺的影响;以淫羊藿苷为指标,结合总多糖含量,选择药液浓度、絮凝温度、澄清剂加入量3个因素,优选壳聚糖的絮凝澄清条件。结果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A_2B_1C_3,即加入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最佳絮凝工艺为A_2B_1C_3,即药液浓度为0.4 g/m L,絮凝温度为40℃,壳聚糖加入量为0.1%。结论本研究优选的精制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黄连解毒汤膜分离前的预处理方式,该文以黄连解毒汤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预处理方式调节溶液环境及物料流变特征,分别考察不同溶液环境对膜通量、共性高分子物质去除率、指标性成分透过率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絮凝时的膜通量最高,指标性成分透过率高(>94.8%),共性高分子物质截留率较高;减压抽滤和调节pH为9时次之;调节pH和絮凝时指标性成分透过率相对较高,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为膜堵塞阻力。综合各项指标,以絮凝的预处理效果最佳,调节pH为9时次之。  相似文献   

10.
正交试验优选蜂病康合剂壳聚糖纯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壳聚糖澄清剂用于蜂病康提取液的纯化工艺.方法:以纯化后药液中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絮凝澄清条件,并与传统醇沉工艺比较.结果:正交优选工艺优于醇沉工艺,最佳絮凝澄清条件为水提液浓缩到1∶8,壳聚糖用量15%,温度50℃.结论:壳聚糖澄清剂可用于蜂病康合剂的精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开窍通络针刺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58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气活血通络方组(n=79)、联合组(n=79).益气活血通络方组予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联合组在益气活血通络方组的基础上采用开窍通络针刺法干预.比较两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活血通络颗粒对SD大鼠动脉-静脉旁路血栓形成、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缺血性眼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活血通络颗粒小、中、大剂量组,阿司匹林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将含有内置丝线的套管连通左颈外静脉与右颈总动脉,通过测定丝线上血栓的重量,观察活血通络颗粒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另取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活血通络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复方丹参片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采用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刺激及皮下注射射盐酸肾上腺素复加冰水浴等方法制作大鼠气滞血瘀模型,观察活血通络颗粒对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活血通络颗粒对SD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可降低气滞血瘀SD大鼠全血黏度值,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结论活血通络颗粒能够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李博  张连军  郭立玮  付廷明 《中草药》2013,44(22):3147-3153
目的 优化中药水提液膜分离前的预处理方式。方法 以黄连解毒汤水提液中4种共性高分子物质和小分子药效物质(小檗碱、栀子苷)组成的综合模拟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预处理方式调节溶液环境,分别考察不同溶液环境对膜通量、共性高分子物质去除率、小分子药效物质透过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调节pH值对膜通量的改善较为明显,共性高分子物质截留率较高;调节pH值和离子强度(加入0.05 mol/L NaCl)时小分子药效物质透过率相对理想。研究发现,膜堵塞阻力是膜污染的主要因素。结论 综合各项指标,黄连解毒汤以调节离子强度和调节pH值为6.5时的预处理效果较为理想;对于中药水提液的膜分离前预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络方。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cy、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在改善患者Hcy、hs-CR P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ve(SAQ)评分比较,2组在治疗满意度及疾病认识程度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及总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优于西医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分析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前CRP,IL-6以及TNF-α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以及TNF-α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CRP,IL-6以及TNF-α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能够有效地疏通经络、缓解患者的脑部缺氧,对患者由于中风而造成的行动不便以及神经损伤起到很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处理4周,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5.9%o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中药汤剂。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临床大样本基因芯片数据,确定补气活血通络方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 基于TCMSP数据库确定补气活血通络方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l(GEO)数据库的肺纤维化基因表达谱数据,构建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确定肺纤维化发病的相关基因.将补气活血通络方的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