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小儿湿热型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经验方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小儿湿热型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湿热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均予西医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葛根芩连汤,对照组加服思密达,疗程均为3 d。结果治疗组患儿止泻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对症处理联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小儿湿热型秋季腹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王辉  李文富 《中医研究》1997,10(2):45-46
芩连止泻汤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46例———附46例对照分析新疆830000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王辉李文富主题词%芩连止泻汤/治疗应用泄泻/中医药疗法湿热(中医)/中医药疗法我们将葛根芩连汤加减化裁,自拟芩连止泻汤治疗小儿夏秋季湿热型泄泻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王雅丽  秦凤华  马庆华 《光明中医》2011,26(11):2234-2235
目的探讨醋调葛根黄芩黄连粉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5例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敷脐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醋调葛根黄芩黄连粉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表里双解理论分析葛根芩连汤辨证治疗湿热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温邪致病特点的阐述,分析轮状病毒的中医"邪气"性质,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轮状病毒的致病特点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探讨表里双解法辨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合理性。分析认为,轮状病毒性肠炎以秋冬季节多发,以婴幼儿为主要传染对象,辨证以湿热泻居多;本病为表里同病,治疗以表里双解为基本原则;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为表里双解剂的代表,是治疗湿热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主要方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葛根芩连汤方药饼脐疗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湿热型腹泻患儿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与腹泻常规治疗和脐部贴敷药饼治疗,高剂量组药饼由葛根芩连汤方药粉加水制成,低剂量组药饼由10%葛根芩连汤方药粉+90%辅料(玉米淀粉)加水制成.共治疗3 d,比较...  相似文献   

6.
王西瑛 《陕西中医》1995,16(8):346-346
采用加味葛根苓连汤,配以西药常规对症补液等,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中医辨证为湿热泻40例,总有效率97.5%。另设30例同样病例以单纯西药治疗作对照,有效率70%。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葛根岑连汤配合ORS治疗湿热型婴幼儿腹泻临县人民医院(033200)高光清关键词婴幼儿腹泻,湿热型,葛根岑连汤婴幼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我院于1986年4月~1990年8月,用葛根芩连汤配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的改良配方米粉...  相似文献   

8.
葛根芩连汤治疗婴幼儿腹泻123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芩连汤治疗婴幼儿腹泻123例临床体会刘新旗,罗世生(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343700)关键词婴幼儿腹泻,中医药治疗,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婴幼儿腹泻是夏秋季常见病,近年我们对123例湿热型婴幼儿腹泻患儿运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体会小结...  相似文献   

9.
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拟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34例湿热型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用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对照组66例用诺氟沙星治疗,以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观察指标,用药3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丸对轮状病毒湿热型腹泻(RV-DH)小鼠模型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机制。方法 80只BLAB/C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建立大肠湿热证模型小鼠和大肠湿热证轮状病毒模型小鼠。造模成功后,除模型对照组外,余组分别用葛根芩连丸、蒙脱石散剂(思密达)、葛根芩连丸+思密达治疗。采用FITC-Dextran检测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ELISA法检测SIg A、IL-1β、IL-2、IL-6、IL-8、TNF-α,HE染色观察小鼠大肠病理情况。结果 (1)FITC-Dextran检测显示:大肠湿热证模型各组药物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芩连丸中药组、思密达西药组、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FD4均降低。以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效果最好。大肠湿热证轮状病毒模型各组的药物治疗后的趋势和大肠湿热证模型药物治疗趋势一致。(2)ELISA法检测表明:大肠湿热证模型各组药物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芩连丸组、思密达西药组、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的大肠和肺组织SIg A、IL-1β、IL-2、IL-6、IL-8、TNF-α都有降低,以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效果最好。大肠湿热证轮状病毒模型组的药物治疗后的趋势和大肠湿热证模型药物治疗趋势一致。各用药组均可改善小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3)HE染色观察提示:各用药组的急性炎症反应均减弱,黏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数量均有下降,肠黏膜损伤改善,以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效果最好。结论葛根芩连丸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调节淋巴细胞,抑制肠道匀浆中的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轮状病毒湿热型腹泻(RV-DH)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湿热型的小儿秋季腹泻(轮状病毒阳性)患者分为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每组2D例,均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门诊患者。治疗组口服葛根芩连汤中药汤剂,中药对照组使用龙胆泻肝汤中药汤剂治疗,西药对照组口服思密达治疗。治疗72小时后观察。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小时后排便周期、大便性状、发热症状及伴随症状,根据证候积分判定疾病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时各组排便周期、大便性状比较,葛根芩连汤组疗效优于抗病毒口服液组(P〈0.01);发热症状比较,葛根芩连汤组疗效优于思密达组(P〈0.01);证候总积分疗效评价比较,葛根芩连汤组疗效优于思密达组(P〈0.01),抗病毒口服液组疗效优于思密达组(P〈0.05)。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葛根芩连汤和抗病毒口服液均能显著退热,改善大便性状及伴随症状,但葛根芩连汤在治疗腹泻方面效果更好,并兼顾全身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柏琳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11):1860-1861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用葛根岑连汤加减及穴位贴敷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和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腹泻500例观察杨美华(南京市大厂区医院南京210035)关键词小儿泄泻灌肠临床报道我科自1987年6月~1991年12月应用本院制剂室配制的葛根芩连合剂灌肠或直肠点滴治疗小儿湿热腹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00例,全部为...  相似文献   

14.
泻易停糖浆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方黎明(200025)关键词:腹泻,湿热泻,中药泻易停,氟哌酸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多为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中医辨证分脾虚泻、伤食泻、湿热泻三大类,脾虚泻和伤...  相似文献   

15.
小儿泄泻是小儿常见疾患,在岭南地区尤为多见,故岭南历代医家皆重视小儿泄泻之证,并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治泄之法。罗笑容传承了岭南小儿医家治泄的思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总结了罗笑容对岭南地区小儿泄泻形成特点及辨证分型的认识,提出脾虚湿泻与湿热泻是岭南地区小儿泄泻最常见的证型,并着重介绍了罗笑容治泻三方,包括治脾虚湿泻的苍蚕止泻汤,治湿热泻热重于湿的加味葛根芩连汤,治湿热泻湿重于热的罗氏三花汤并附医案三则,解析其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刘玲 《吉林中医药》2012,32(6):640-640
马融教授认为小儿泄泻之因,未有不源于"湿"者[1].湿热泻主因湿困脾阳,运化失职,湿盛而致泻,病机重在湿热蕴结,热毒熏灼肠胃气血[2].治疗以祛湿为主,主张以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 小儿腹泻是常见病证之一,以夏秋季节为多见,延误治疗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或危及生命。本文拟就几年来中医药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加以综述介绍。一、辨证分型治疗目前小儿腹泻分型尚未有统一标准,基本上以病因病机为分型依据,多数分为伤食泻,热泻,虚泻和寒泻4型;有人认为还可分为惊吓型,积滞型和暑热泻型等。林氏等对201例小儿腹泻分为湿热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影响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腹泻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200例门诊患者服用葛根芩连汤后筛选无效病例34人分别流行病学、煎服药方法、饮食嗜好等方面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情志因素、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和服药时程的长短都会影响葛根芩连汤疗效的因素。结论在应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腹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降低这些影响因素对病情的影响,从而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系疾病,多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生所导致[1,2]。湿热泻多见于夏秋之间,暑湿内扰,或冬春时节之风温等热移大肠而泻。我科在临床中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小儿湿热泻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00例患儿均来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牡丹江市中医医院儿科就诊的小儿泄泻属湿热泻患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肠泄热、化湿止泻中药制剂泻儿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86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适当控制乳类,给予思连康改善肠道微生态,消旋卡多曲止泻,并常规口服ORS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泻儿康合剂治疗。疗程均为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74.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泻儿康合剂可提高常规西药治疗湿热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