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放疗后新生龋齿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新生龋齿发生的情况及调查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 ,以探讨影响放射性龋齿发生的有关因素。方法 :选择放疗后 1a以上复查并遵医嘱到口腔科行牙齿检查的 86例患者 ,详细记录其新生龋齿发生的情况 ,并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其口腔保健知识 ,回顾其放疗病史。以患者的龋齿个数为因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龋齿。发病部位以照射野内及邻近区域严重 ;大部分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新生龋齿的发生数与牙齿的受照剂量呈正相关 ,而与每天刷牙次数呈负相关。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新生龋齿的发生率极高 ,牙齿受照剂量、每天刷牙次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牙面涂抹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与氟保护漆对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龋病患病的影响,探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放射性龋齿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鼻咽癌进行放射治疗患者40例,以自身对照分组分为CPP-ACP与氟保护漆联合使用组(实验组)和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对患者牙面依次涂抹CPP-ACP与氟保护漆,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放疗前1 d、放疗后1 d、放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共6次进行上述操作。于放疗前及放疗后第18个月复查时记录并比较两组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牙面数(DMFS)。结果患者放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DMFT、DMFS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疗前比较,两组DMFT、DMFS在放疗后18个月均明显升高(P<0.05),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的DMFT和DMFS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 CPP-ACP与氟保护漆联合应用涂抹于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牙面,能显著降低放射性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三乙醇胺软膏(比亚芬)预防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比亚芬软膏在鼻咽癌中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鼻咽癌病人随机分成2组。23例病人在第一次放疗后即给予比亚芬为用药组,20例只做常规的放疗宣教作为对照组。结果用药组皮肤反应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比亚芬能有效预防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咽癌放疗患者出院后康复锻炼对放射性张口困难的防治效果。方法患者放疗结束后给予出院指导,告知康复锻炼要坚持1至2年,并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干预。将能坚持75%的时间完成康复锻炼的患者41人纳入观察组。其余38人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和1年后门齿间距。结果观察组张口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放疗结束后坚持康复锻炼可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张口困难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唾液和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拟行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40例,于放疗剂量(DT)为0、40、70 Gy时,检测其唾液和外周血中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 6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1)在DT为0、40、70 Gy时,唾液中IFN-γ、TNF-α、IL-2、IL-4、IL-6、IL-10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唾液和血液中的IFN-γ、TNF-α、IL-2、IL-4、IL-6、IL-10在放疗剂量达40 Gy时均较放疗前明显升高(P<0.01).(3)放疗剂量达70 Gy时唾液和血液除IL-10继续明显升高外(P<0.01),IFN-γ、TNF-α、IL-2、IL-6均显著低于放疗前(P<0.01),唾液IL-4水平明显低于放疗前(P<0.001),而血液IL-4水平与放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唾液和血液中炎症因子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克喷预防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奥克喷外喷放疗野皮肤,观察两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及程度。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x2=48.652,P〈0.001)。结论奥克喷对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长期生存患者的晚期损伤情况。方法对门诊随访的5年以上120例患者进行观察,随访中位时间8年(5~12年)。鼻咽癌原发灶首程放疗中位剂量为74Gy(68~80Gy),二程放疗7例,三程放疗1例。颈部根治性放疗中位剂量65Gy(60~70Gy),预防性照射的中位剂量50Gy(40~60Gy)。结果根据1995年SOMA标准来评价鼻咽癌放疗后晚期损伤,其中12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口干,3年后缓解;102例出现放射性龋齿;113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下降;76例出现张口受限;神经系统损伤36例;放射性脑损伤1例;8例出现Lhermitte’s征;颅神经损伤35例,其中前组4例、后组29例、前后合并2例,统计分析颅神经损伤5、10年发生率为10%、24%,未发生第二肿瘤。结论Go60放疗后长期生存的鼻咽癌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晚期副反应,最常见的是口干,部分患者存在严重的生活质量问题,而颅神经的损伤也可见,可发生放疗后的任何阶段。提高放疗技术,采用个体化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预防性口腔护理对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在放射治疗中因口腔粘膜受到照射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口腔炎。放射性口腔炎是否发生和发生的严重程度不仅受口腔粘膜受照面积、照射剂量和分割方式等影响 ,而且与口腔护理、处置有着密切关系 ,本文就放疗前预防性口腔护理对口腔炎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我们将 4 4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病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男性 1 6例 ,女性 6例 ;年龄 1 8~ 73岁 ,中位年龄 4 8岁。对照组男性 1 6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0~ 6 0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射线防护剂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初87例治鼻咽癌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资料。观察组42例,每次接受放疗前使用射线防护剂外喷放疗照射区域皮肤;对照组45例,放疗前局部皮肤不给予任何处理或药物。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并评定两组患者放疗后放射性皮炎所致的皮肤损伤程度,并对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生放射性皮炎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放射性皮炎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射线防护剂能有效预防鼻咽癌放疗所致的放射性皮炎,并能减轻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预防鼻咽癌同期化放疗所致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7例II~IVA期初诊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全部患者均接受相同方案的同期化放疗及诱导化疗。放疗期间均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预防组于放疗第1天开始静脉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20 m1,每天1次,每周5天,直至放疗结束。采用NCI CTC2.0标准和VRS标准分别评价急性口腔炎和口腔疼痛程度。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Ⅰ加Ⅱ级口腔炎发生率分别为65.5%和39.3%(P﹤0.05),预防组和对照组Ⅲ加Ⅳ级口腔炎发生率为34.4%和60.7%(P﹤0.05)。预防组和对照组Ⅱ加Ⅲ级口腔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8.6%和82.2%(P﹤0.05)。预防组和对照组Ⅱ级口腔炎出现时间分别为(23.7±7.9)d和(17.5±6.7)d(P﹤0.05)。预防组和对照组≥Ⅲ级口腔炎持续时间分别为(8.1±2.1)d和(14.3±3.8)d(P﹤0.05)。结论预防性静脉滴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可明显减轻鼻咽癌同步化放疗所致的放射性口腔炎和口腔疼痛,并能延缓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1.
刘尚贤  张春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168-169,172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放疗中预防放射性口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治疗组收治的64例鼻咽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放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口腔喷雾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放疗基础上加用复方漱口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口咽炎发生情况以及发生放射性口咽炎时平均放射剂量。结果实验组患者Ⅱ级+Ⅲ级放射性口咽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Ⅰ级、Ⅱ级和Ⅲ级放射性口咽炎时平均放射剂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够有效预防鼻咽癌放疗中放射性口咽炎的发生,提高患者放疗剂量的耐受性,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郑毅 《中国处方药》2014,(8):143-144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7例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中与治疗后采取系统性的预防和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后,放射治疗顺利进行,在87例鼻咽癌患者中,有7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有50例患者出现口腔、口咽黏膜炎,有2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有5例患者出现放射性肺炎,有3例患者出现食管炎。计划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所有患者都能如期出院。结论系统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有效减轻放疗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米福汀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及涎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对照组予多贝氏漱口液,每天漱口4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注射阿米福汀;观察两组对放射性口腔黏膜及涎腺损伤的防治效果。结果阿米福汀可明显延缓或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及口干的发生,对照组0~2级口腔黏膜反应、口干发生率分别为30.8%(8/26)和34.6%(9/26),而阿米福汀观察组则为86.7%(26/30)和83.3%(25/30);同时对照组的3级以上口腔黏膜反应与口干发生率为69.2%和65.4%,观察组则为13.3%和16.7%,两组口腔黏膜反应与口干程度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阿米福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放疗反应保护剂,它可减缓和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与口干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新净界口腔消毒喷雾剂"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效果。实验方法:选择我2018年1月-10月6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为33例,从放疗开始使用新界净口腔消毒喷雾剂;对照组33例,在放疗过程中使用普通漱口液。3级口腔黏膜炎视为终结指标,发生者给予其他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放射技术和剂量无明显差异。通过放疗后,两组患口腔黏膜炎人数的对比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新净界"口腔消毒喷雾剂能延缓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5.
周华  杨红波等 《云南医药》2001,22(2):126-127
目的:评价鼻咽癌咽旁受侵时不同射野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鼻咽癌咽旁受侵55例,分为双耳前野和面颈联合野为主野的两个不同照射组,放疗后复查1年。结果:放疗后半年内两组咽旁间隙肿物消退率无明显差异,而放疗后1年显示面颈联合野组咽旁间隙肿物消退率明显高于耳前野组。结论:对咽旁间隙受侵的鼻咽癌病人,而颈联合野照射可提高鼻咽癌放疗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疗法。在放射治疗中照射野皮肤受到不同剂量的照射,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由于照射野皮肤瘙痒、疼痛、糜烂,给病人带来不适,使病人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严重者将暂停放疗,以致延长治疗时间,并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如何防治鼻咽癌病人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难题。我科于2003年1~8月在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照射野皮肤采用富林蜜凝胶涂擦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艾丽娟  马胤 《北方药学》2011,8(10):66-67
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的新生龋齿的主要原因并探讨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将近年来我科接诊的33例鼻咽癌患者出现新生龋齿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放射性龋齿的发生率极高。结论:牙齿受照射剂量是放射性龋齿发生的主要原因,每天刷牙次数-是次要原因。主要治疗以充填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减轻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减轻鼻咽癌放疗期间急性放疗反应口腔黏膜炎和慢性放疗反应张口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鼻咽癌首次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轻于对照组,比较第4周、第6周两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显著(P〈0.01);随着放射剂量的累加,观察组张口困难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程度轻于对照组,比较第4周、第6周两组张口困难发生情况差异显著(P〈0.01)。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曹鼓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410-3410
目的:探讨鼻咽癌诱导化疗加放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咽癌诱导化疗加放疗组及单纯放疗组的疗效。诱导化疗加放疗组21例,单纯放疗组17例,均为鼻咽癌Ⅲ~Ⅳ期病人,诱导化疗加放疗组放疗前行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氟尿嘧啶500mg/m2,顺铂30mg/日,连续5天静脉输入),后行鼻咽部放疗,面颈联合野剂量35GY/19Fx/27d,改为耳前野或小面颈联合野避脊髓放疗,肿瘤区剂量至70GY/38Fx/52d,单纯放疗组鼻咽部放疗同化疗组,面颈联合野剂量35GY/19Fx/27d,改为耳前野或小面颈联合野避脊髓放疗,肿瘤区剂量至70GY/38Fx/52d。结果:诱导化疗加放疗组治疗后局控率96%,单纯放疗组症状局控率81%,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和53.6%。结论: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局控率加诱导化疗组有所提高,但口腔黏膜反应轻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伤速愈治疗放射性皮炎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镇 《江苏医药》1997,23(9):653-653
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即发皮肤放射反应,鼻咽癌颈部照射区和乳腺癌胸壁、腋下照射区皮肤尤为多见。一旦发生湿性皮炎,将不得不暂停放疗,以致延长治疗时间,并影响疗效。我科1994年10月~1995年8月用伤速愈喷雾剂治疗25例放射性皮炎,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治疗组25例,其中鼻咽癌13例,乳腺癌术后放疗7例,鼻腔恶性淋巴瘤、皮肤癌、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外阴癌及直肠癌术后放疗各1例。同期对照组25例,其中鼻咽癌17例,乳腺癌术后放疗7例,直肠癌术后放疗1例。鼻咽癌采用60Co或6MV—X线面颈联合野照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