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耿稚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4,(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是应用数字计算机程序产生图像的X线检查方法。可用动脉插管注入造影剂或静脉注入造影剂进行数字血管造影。 减影技术是首先将组织图像转变成数字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储存,然后将造影剂注入血流获得第二次组织图像也输入计算机,两者数字相减清除了相同结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报告了3200例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应用经验。本组病例中静脉法DSA(IVDSA)为2986例,动脉法DSA(IADSA)214例。共查出18病种,临床符合率为92.8%,手术符合率为98.2%。与常规动脉造影相比,IVDSA操作简便,安全易行,无并发症,基本上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IADSA影像分辨力高,对小血管的观察满意,由于实时显像,造影剂用量仅为常规血管造影的20~30%,对多种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颅内血肿,脑肿瘤亦能作出诊断。作者认为IVDSA是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1927年Moniz发明脑血管造影技术以来,此项技术迅速发展。1972年Cornelis等发明了旋转脑血管造影机,随后Voigt、Thron和Hoff等将其应用于临床,利用一次注射10~12ml造影剂,可得 相似文献
5.
6.
贺能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4(1):26-2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曾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使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作用有所降低,适用范围有所缩小。但是由于神经介入治疗学的普遍应用,DSA检查仍然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7.
8.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在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原发病因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25例患者中检出AVM8例,MoyaMoya病3例,颅内动脉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造影阴性10例。结论DSA检查对甄别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有条件的PIVH病例均应行DSA检查以明确病因,作进一步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9.
黄怡兴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3,(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通常的血管造影不同.典型的DSA机采用脉冲式曝光,其荧光X线管安装在检查台下方.通过病人的光子流由影象增强器检测.由电视照象机阅读增强器输出的影象.经过放大后的图象信号即被迅速数字化而存入计算机的记忆系统.后者为直线构成的矩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09-08—2011-04神经内科行DSA检查的384例患者,对检查结果及DSA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84例患者DSA检查共发现672处异常或病变,226例脑梗死患者共发现490处,52例TIA患者共发现80处,160例VBI患者共发现102处;行DSA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并发症率4.4%,其中皮下血肿发生率最高,为47.1%,其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获得缓解;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0.3)a,无并发症后遗症及DSA致病死患者。结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能够有效诊断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脑血管疾病,但由于穿刺诊断属于有创操作,医师应在操作中谨慎、仔细,避免由于动脉血管受损导致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同时也是进一步行神经介入治疗的基础[1],目前已在广大基层医院逐渐开展起来,但此项检查属于有创性,有一定的操作风险。我科自2009年以来共开展此项检查病例60例,现将总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同时也是进一步行神经介入治疗的基础,目前已在广大基层医院逐渐开展起来,但此项检查属于有创性,有一定的操作风险。我科自2009年以来共开展此项检查病例60例,现将总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疑诊或确诊恼动脉瘤病例,在常规数字减影(2D DSA)的基础上,行3D DSA检查,并对其结果对比分析,结果49例中,经3D DSA证实共检出47例53个动脉瘤,与2D DSA相比,3D DSA能更准确地显示动脉瘤形态、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精确计算动脉瘤的瘤领,体大小,对微小或复杂动脉瘤的诊断亦明显优于2D DSA结论3D DSA可提供很多2D DSA不能提供的有价值信息,提高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因"理解障碍、视物模糊6 d"于2008年2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 d醉酒后被他人多次拉扯,出现言语理解障碍,MRI示左颞顶枕叶梗死灶(图1),收入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实现对脑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序列的自动化判读,探索在DSA影像中目标检测算法Faster-RCNN对复杂血管结构鉴别的应用性.方法 收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DSA影像库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正常颈内动脉正位造影图像共计388例,其中350例作为模型训练测试集(测试集)数据,38例作为独立... 相似文献
17.
谢成仁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9,19(10)
目的 分析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与鉴别中
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室 80 例疑似脑血
管疾病患者,均采取常规 DSA、旋转 DSA 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脑血管病变
显示结果与脑血管疾病检出率,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显示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结果 常规 DSA
检查发现 59 例颅内动脉瘤(共 59 个动脉瘤),6 例大脑中动脉梗死,4 例动静脉畸形,11 例疑似脑血管病;
经旋转 DSA 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发现 61 例颅内动脉瘤(包括 2 例多发动脉瘤,共 65 个动脉瘤,分布为:颈
内与后交通动脉 25 个,大脑中动脉 6 个,大脑前与前交通动脉 23 个,基底动脉 7 个,椎动脉 4 个),8 例大
脑中动脉梗死,6 例动静脉畸形(包括顶叶脑动静脉畸形 3 例,枕叶脑动静脉畸形 1 例,颞叶脑动静脉畸
形1例,小脑动静脉畸形1例),3例烟雾病(清晰显示血管异常),海绵窦瘘(清晰显示瘘口部位与回流静脉)
2例;旋转DSA三维重建对脑血管疾病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DSA的91.25%(χ2
=5.378,P<0.05);
对于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旋转 DSA 三维重建显示清楚率为 100%,明显高于常规 DSA 显示清楚
率 49.15%(χ2
=43.040,P< 0.05)。结论 旋转 DSA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直观、立体并且清晰地显示脑部
病变血管情况,为脑血管疾病鉴别及临床诊治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19.
脑血管造影术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病最准确的方法。它是采用介入的方法,应用在X线显影的造影剂,对脑部血管进行检查。适用于疑有颅内外血管性病变,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1〕。现将我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对24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脑动脉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结果在243例缺血性脑卒中180例(74.07%)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82例(45.46%),后循环52例(28.89%),前后循环均有46例(25.56%)。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8例(26.67%),颅外动脉86例(47.78%),颅内、外动脉均有46例(25.56%)。180例中共发现狭窄血管356支,单支血管病变82例,多支血管病变98例。颅外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颅内血管狭窄以椎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为多。结论脑血管造影可以准确地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及其程度,为临床提供了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