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血压病人眼底动脉硬化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眼底动脉硬化与颈动脉硬化的相互关系,评价眼底镜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6例诊断为高血压病的病人,采用二维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双侧颈动脉、直接眼底镜观察眼底,对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34例病人进行脑动脉造影术,记录相关数据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①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呈正相关(r=0.376)。②高血压病人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明显相关(r=0.385)。③TIA病人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无TIA发作组,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脑小动脉病变相关性高于与颈动脉病变相关性(r=0.453,r=0.385)。结论:高血压病人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脑小动脉病变与高血压病有很好的相关性,眼底镜检查对判断脑动脉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眼底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是否相关。方法观察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眼底动脉硬化情况,并同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眼底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眼底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眼底动脉检查是了解冠状动脉硬化的较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诊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CAS)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临床干预和预防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年龄>18岁的初诊高血压患者51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正常组,其分别为233例和280例。应用t检验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尿蛋白定量、心脏彩超等指标,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颈动脉硬化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2组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应用χ2检验比较2组左心室肥厚和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
结果(1)颈动脉硬化组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24 h脉压、夜间脉压和白昼舒张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P<0.001;t=2.60,P=0.035;t=1.13,P=0.034;t=0.79,P=0.008;t=0.34,P<0.001)。(2)年龄是初诊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β>0,OR>1,P<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则是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β<0,OR<1,P=0.019)。(3)颈动脉硬化组左心室肥厚和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χ2=13.17,P<0.001;χ2=9.80,P=0.002)。
结论年龄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而HDL水平越高对颈动脉的保护作用越好。 相似文献
4.
探讨老年人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年龄,疾病等因素的关系。把2000例45岁以上疗养员按年龄分为老年前期组和老年期组。按所患主要疾病分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消化,呼吸,运动系统疾病及健康组。按Keith-Wagener分类标准进行眼底动脉硬化分类。对各年龄组和疾病组眼阍改变结果采用Ridit分析,秩和检验和x2检验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病变状况,分析其发生率高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体检人群30例为正常对照组;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例为高血压组;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剔除糖尿病患者)为血液透析组。测量三组人员血压,检查眼底,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含量。结果 三组人员中高血压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最高。P<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与正常组对照P<0.01。眼底检查中血液透析组病变发生率最高且重,占三组人员眼底病变的63.3%,占血液透析组检查病例数的94.4%。血脂检测中,血液透析组甘油三脂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属高脂血症Ⅳ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较低。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病变显著。除继发性高血压之外,代谢产物的堆积,脂质代谢紊乱,动脉血管硬化等都是其变化的因素,尤其是脂质代谢紊乱应给予适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眼底动脉硬化者TCD频谱改变情况,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老年人体检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体检发现眼底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群进行TCD检查,结合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对TCD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33例眼底动脉硬化者,152例TCD频谱形态正常(35.1%),146例(33.7%)呈高阻型脑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135例(31.2%)呈脑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发现49例(11.3%)脑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结论:TCD检查能发现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老年人眼底动脉硬化后应加作TCD检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健康人和轻、重型脑动脉硬化患者颅内主要动脉的时相(S_1、S_2峰α角),搏动指数(PⅠ).并与临床特点和眼底动脉硬化改变作对比研究。发现脑动脉硬化组同期TCD各项观察指标与健康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重型与轻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老年期与老年前期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伴有高血压者主要为PⅠ增大与眼底动脉硬化,而不伴高血压者主要为S_1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PWV)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共入选179例,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使用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其双侧肱踝PWV(BaPWV),并测定血脂各项,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及晨尿尿微量白蛋白。比较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PWV及尿微量白蛋白。并将各因素与PWV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右侧PWV(RPWV)均值为(1568±250)cm/s,左侧PWV(LPWV)均值为(1572±261)cm/s;非高血压组PWV均值分别为(1440±193)cm/s和(1440±202)cm/s。高血压组的PWV和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与PWV独立相关。结论年龄、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高血压是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的相互关系,评价眼底镜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为高血压痛的预防、诊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样本,选择当地社区35-60岁居民118例为调查对象,运用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二维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双侧颈动脉、直接眼底镜观察眼底,记录相关数据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1)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高血压时限的延长而加重(P〈0.05)。2)眼底动脉硬化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压呈正相关(r=0.261~0.302,P〈0.05)。结论: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有很好的相关性,眼底镜厦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诊断以及明确高血压分期、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眼底动脉硬化时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诊断眼血管性疾病以及脑血管性疾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我们采用Acuson-128型电脑声像仪,5MHz钱阵探头,对老年人眼底动脉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老年人眼底动脉硬化与眼底正常者相比,收缩期流速峰值升高(P<0.01),舒张末期流速下降(P<0.01),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增加(P<0.01)。老年人眼底动脉硬化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诊断眼动脉硬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眼底动脉硬化的滑车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位于眼眶内上缘的眼动脉终末支 -滑车上动脉 (STCA)的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检测 ,分析眼底动脉硬化(OF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对正常对照组 37例和 4 4例 OFA患者眼动脉的出颅段 STCA行 CDFI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两组 STCA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率为 10 0 %。对照组频谱特征与眼动脉相似 ,为正向三峰型 :SP1峰、 SP2峰、 DP峰 ,SP1>SP2 ;其最高血流速度为 38.11cm/ s,与眼动脉相似。OFA患者 STCA的 SP2增高 ,部分 SP2 >SP1,部分 SP1与 SP2融合 ;其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略低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SP2、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0 1)。结论 OFA患者 STCA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符合经颅多普勒 (TCD)脑动脉硬化诊断标准 ,证明 STCA的 CDFI检测是一种方法简便、易于掌握、结果准确、无损伤性的诊断脑动脉硬化的新方法 ,并将脑动脉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 ,由颅前段的颈动脉检测、颅内段的 TCD检测 ,发展到颅后段的 STCA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产后动脉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85例HD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是否发生动脉硬化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所有HDP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HDP患者产后发生动脉硬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闫怀芝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1):2988-298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和血尿酸(UA)水平之间的联系。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高血压中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抽取血压正常中老年5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UA进行检查分析。结果研究组U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血压越高其UA就会越高。结论患者UA的增高是造成颈动脉硬化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7.
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指数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纯高血压与合并高脂血症和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及单纯糖尿病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问动脉硬化指数差异,并与健康者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影响动脉硬化指数的因素。方法:①选择2004-04/2004—09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内科患者226例。按照患者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5组:单纯高血压组51例(男25例,女26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组53例(男23例,女3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和/或脑血管病组53例(男22例,女31例),单纯糖尿病组21例(男14例,女7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48例(男27例,女21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0人为健康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采用Cardio Vision MS2000动脉硬化测量仪在上午8:00/11:00检测受试对象的动脉硬化指数、血压、脉压和心率。受试者安静休息5~10min,坐位取右上臂测量,由指定的专业人员操作,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定结果。并测量受试对象的身高、体质量,记录一般情况。(3)所有参数经正态性检验,动脉硬化指数不符合正态分布,余参数均为正态性分布。动脉硬化指数经倒数转换,即动脉硬化指数的倒数,转变为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单纯高血压患者51例,高血压伴高血脂症患者53例,高血压伴冠心病和/或脑血管病患者5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21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48例,健康体检者5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伴冠心病和/或脑血管病组和糖尿病伴高血压组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组以及糖尿病组的动脉硬化指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②动脉硬化指数的倒数与年龄、收缩压和脉压呈显著负相关(r=-0,534,-0,544,-0.768,P〈0.01);与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r=0.185,P〈0.01),与体质量指数和心率无明显相关性(r=-0.011,0,088,P〉0.05)。结论:①动脉硬化指数越高,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越大。②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明显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3)年龄、收缩压、脉压、舒张压大小与动脉硬化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收治的44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行下肢动脉栓塞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HbAlc、TC、TG、LDL-e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糖尿并合并高血压时,要警惕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患者进行及时、全面的检查,对早期发现、早期行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1]。 相似文献
19.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眼底改变及其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的眼底变化及动态观察对判断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的意义。方法对480例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80例妊高征患者眼底改变达90.4%。②眼底改变及严重程度与妊高征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视网膜病变越严重,早产、产后出血及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也越高,孕产妇并发症也越多,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发病率越高。结论眼底动态观察,对早期诊断妊高征,适时终止妊娠,判断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指数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在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医院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235例,按照诊断结果分为5组:A组52例(单纯高血压组),男25例,女27例;B组53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男25例,女28例;C组58例[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和(或)冠心病组],男27例,女31例;D组27例(单纯糖尿病组),男15例,女12例;E组4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男24例,女21例。选取同期来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所有对象均在安静状态下接受动脉硬化指数、脉压、血压及心率测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C组和E组的动脉硬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及D组的动脉硬化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年龄与动脉硬化指数倒数之间、脉压与收缩压之间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6、-0.547、0.766,P<0.05);与舒张压之间呈正相关(r=0.584,P<0.01),与心率及体质量指数相关性不明显(r值分别为-0.012,0.087,P>0.05)。结论随着动脉硬化指数的提升,高血压患者并发脑血管疾病或冠心病的概率也不断增加。动脉硬化指数与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