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8例临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总结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11年4月68例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7 d内新生几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期因素和ABO溶血病为主,7d后则以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因素为主.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其病因较前有所变迁,对其病因分析有利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广建 《安徽医学》2008,29(1):58-60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其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儿科近五年来收治的8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分析,比较各种病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结果病因以感染因素占首位(40.70%),发病日龄〉7日的居多,高胆红素血症以中重度为主。其次是围产因素占32.56%,发病日龄以〈7日居多,高胆红素血症以轻中度为主。结论注重围产期保健,减少母婴感染机会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下简称高胆)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重点分析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的病因.方法:收集该院近期8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加以分析.结果:经蓝光照射、静滴白蛋白、口服药物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愈82例,治愈率为96.47%.高胆的病因为感染性因素46例(54.11%),非感染因素35例(41.18%),原因不明4例(4.71%).结论:新生儿高胆经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预后良好.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原因以感染为主,围生期因素及母乳性黄疸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137例(43.4%),感染因素89例(28.1%),新生儿溶血病47例(14.9%),原因不明43例(13.6%)。治愈292例,占92.4%,好转24例,占7.6%。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种,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采用以蓝光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治疗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47例治愈,治愈率94.27%,感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共29例(占58%),非感染因素17例(占38%),原因不明2例(占4%).结论: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感染为主,也有围产期因素,母乳性黄疸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治疗时机等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病因、治疗措施及时机等分析。结果60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围产因素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常见病因。(41.7%),其次为感染因素(30%),溶血(13.3%),其它因素(15%)。结论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高,占新生儿科同期住院病人的45.3%。本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探讨,结果示病因广泛,本组病例已知病因10余种,部分病例不明原因,分析可能与四种因素相关。深圳是移民城市,高胆红素血症仍以G—6—PO缺陷为首发因素,围产因素后次。治疗方面提倡以无创性光疗为主,必要时及时换血。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14例病因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治疗时机等临床特点。方法对21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病因、治疗措施及时机等分析。结果214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感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常见病因(47.20%),其次为围产因素(25.70%),还有16.82%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病因不明。结论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可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李名荣  戴晖  陈新霞 《河北医学》2012,18(3):395-397
目的 回顾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并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科诊治的4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探讨诊治疗效并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4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后黄疸平均消退时间4.3±2.5d,治愈率98.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有围产期因素(50.5%)、感染性因素(34.8%)、母乳性黄疸(6.9%)、红细胞增多症(4.5%)和ABO血型不合(3.2%).早产、低体重、孕母妊高症、孕母先兆子痫、宫内窘迫、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腹泻、母乳性黄疸、红细胞增多症和ABO血型不合均为新生儿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OR>1,P<0.05),而脐带异常和新生儿脐炎不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危险因素为围产期因素和感染性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为进行相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8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母乳性黄疸48例(54.54%),感染21例(23.86%),围产因素17例(19.32%),原因不明2例(2.27%).结论: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母乳性黄疸为主,感染及围产因素占重要地位,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7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4例,其中围产因素引起37例(68.5%)占首位;晚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1例,其中晚发型母乳性黄疸14例(66.7%)占首位。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应及早诊断、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方法对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前三位病因是:感染性黄疸85例(40.5%),围产因素55例(26.2%),母乳性黄疸47例(22.4%)。结论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0例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芳 《海南医学》2010,21(23):78-8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早防早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胆红素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根据实验室检查尽可能地确认病因;同时详细收集所有病例围生信息,对于多项病因混合的病例,采取归入主要病因的分类原则,并对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围生期因素占首位(42.73%),其次为感染因素(26.36%),其他因素有母乳性黄疸(10%)、红细胞增多症(8.18%)等。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病例,其病因治疗效果显著,黄疸消退较快。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及时干预治疗非常重要,对高危儿出生后进行胆红素监测,可及时诊断和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从而降低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为进行相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00例中非感染因素所致黄疸占70例,非感染性黄疸占发病率70%,包括因溶血致黄疸10例,围产因素致黄疸45例,母乳性黄疸10例,不明原因5例;感染因素致黄疸30例,占黄疸发病率30%,感染因素包括新生儿脐炎、肺炎、脓疱疹、败血症、肝炎综合征。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结果本组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由围产期因素(主要有早产、剖宫产、围产期缺氧、母亲和新生儿用药影响等)所致者76例,占63.3%;13例病因为新生儿自身疾病,占10.8%,其中先天性甲减1例,红细胞增多症3例,新生儿溶血4例,G-6-PD缺乏症5例;其他因素20例,占16.7%;病因不明者11例,占9.2%。结论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为围产期因素,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关键是加强围产期保健。  相似文献   

16.
郭少丽 《海南医学》2004,15(6):116-117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8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围生因素引起占首位42.5%;其次为感染占31.0%;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占12.6%;ABO血型溶血占5.8%;消化道畸形占2.3%,其它占9.2%。结论 海南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经围生因素为主,其次感染因素,第三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其他因素占极少比例。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相关因素,及对其并发症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分析和换血治疗的疗效。方法统计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 0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回顾性分析各病例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检查化验结果数据。结果在1 082例高胆红素血症中,最主要是由于早发母乳性黄疸30.3%、晚发母乳性黄疸25.1%和感染因素占17.4%。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的病因中,感染性黄疸易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42.4%),其次是溶血性及其他因素性(均24.2%),母乳性黄疸不易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对符合换血疗法的2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治疗前后TSB及B/A值为(582.3±220.5)μmol/L,(294.6±82.1)μmol/L;(9.61±2.69)×10-3,(5.32±1.31)×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中,母乳性黄疸占主要部分,其次是感染性黄疸。换血疗法能迅速降低间接胆红素和减低间接胆红素对脑组织的损伤,可作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和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状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所选60例患儿经过治疗,58例获得治愈,治愈率达96.6%,另2例应家长要求转院治疗.形成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围产因素18例,占总数的30.0%;母乳性黄疸27例,占总数的45.0%;感染因素8例占总数的13.3%;溶血因素5例,占总数的8.3%;其他2例,占总数的3.3%,在上述病因中,母乳性黄疸因素和围产因素占较大比例.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治愈且预后良好,应重视新生儿护理和围产期护理工作,密切观注新生儿是否出现黄疸等异常症状,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控制并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方法对钟祥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10月产科出生资料完整的1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的病因、治疗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67例(40.12%),感染因素40例(23.95%),母乳性黄疸36例(21.56%),溶血因素23例(13.77),其他1例(0.60%).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因素占首位,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处理孕期疾病,加强围产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和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虹 《海南医学》2011,22(14):72-7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中围产因素占40.1%(65/162),新生儿自身疾病占53.1%(86/162),不明病因(含遗传等)占6.8%(11/162)。临床治愈为80.2%(130/162),好转11.7%(19/162),其他8.0%(13/162)。结论早预防、早诊断与早治疗可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进展,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