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 女,1岁。主因“右眼球上移位2个月,逐渐加重”入院。体检:视力检查不配合,右眼睑轻度肿胀,眶下部可触及肿物,质韧,不能活动,表面欠光滑,眶压正常,眼球明显向上移位,结膜充血,角膜膜、瞳孔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眼眶炎性假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眼眶炎性假瘤的MRI表现特征与类型,探讨眶内炎性假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21例患者为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证实,均行MRI普通扫描与脂肪抑制下增强扫描。结果 依据肿瘤发生部位可分为4型。(1)眼肌型,炎性假瘤主要累及眼外肌与眶壁,使眼外肌肥厚,眶壁骨质受压变形变薄;(2)肿块型,炎性假瘤呈均匀信号椭圆形肿块,位于肌锥内,常包绕视神经,但视神经清晰可见;(3)弥漫型,炎性肿块呈广泛充填球后部分,形成“眼眶铸型”外观,并使患侧眼眶增大,但视神经仍可见;(4)眶尖型,炎性肿块呈锥形充填眶尖,并使其扩大,部分肿块呈短T2等T1信号,增强压脂扫描;所有炎性肿块均明显均匀性强化。结论 MRI能够准确而清晰地显示眼眶炎性假瘤的信号特征,发生部位,与视神经,眼外肌的关系,结合病史,能够做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正>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PJ-KS-KY-2022-89。患者女,3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球突出伴视力渐进性下降2年,近半年眼球突出加重,视力下降明显。专科检查:右眼无光感,右眼球突出眼眶约2.5 cm,眼睑闭合不全,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书中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8):2149-215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椎管内神经鞘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41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41例中,3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10例硬膜外及硬膜下间隙均被累及(其中6例呈椎管内外生长).增强扫描39例.结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方法 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男7例,女5例,年龄23~55岁,平均41岁.12例均作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MR表现为T1WI低信号5例,等信号7例,T2WI等信号3例,稍高信号9例;团注GD-DTPA后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周边环状强化,3例内见线状分隔强化.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的信号变化及强化方式与其所处的病理阶段有关,动态增强扫描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毛细血管瘤多由于胚胎早期发育异常,是椎管内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胸段,根据部位可分为硬脊膜外,硬脊膜下(包括脊髓内)两种.临床正确诊断较困难,多误诊为椎管内其它肿瘤.MRI及MRA多能提示脊髓受压、水肿及其病变本身的影像特征,且在能排除脊髓AVM样改变时应考虑到本病.作者收集了近几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MRI表现的认识,探讨MRI对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6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对其MRI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6例共发现18个病灶。T1WI上13个病灶为低信号,5个为等信号;T2WI上14个病灶呈高或稍高信号,3个病灶为等信号。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显示IPL动脉期大多数病灶无明显强化,3个病灶可见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强化方式多样,常见强化形式为周边不规则环形强化或结节状强化,或呈分隔样强化,且强化持续时间较长。结论: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反映了IPL的病理学特征,对IP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病例男,12岁,主因“左眼外伤47d,突发性肿胀突出40天入院。专科检查:视力,右0.4,左0.3,左眼睑外上方肿胀突出,触之质硬,边界明显,活动性差,大小约2.0cm×3.0cm。左眼球运动:上转、下转轻度受限。眼部B超:左眼k方眶内混合型肿物.不除外血肿可能.双眼球内未见异常回声。双眼球后壁末见明显RD光带。CT示:左侧眼球上方条形软组织密度影并周围骨质改变,清结合MR检查。MRI示: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眼眶炎性假瘤的CT、MR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眼眶炎性假瘤CT、MR表现.结果:MRI诊断符合率92.3%,CT诊断符合率75.9%.其中肿块型7例,位于肌锥内,包绕视神经,但视神经清晰可见;泪腺型11例,为泪腺区软组织肿块,11例泪腺型中合并眼外肌肥大8例,合并巩膜周围炎5例;肌炎型21例,累及眼外肌与眶壁,眼外肌肥厚;弥漫型8例,呈广泛性充填球后部分,密度、信号不均,边界不清.结论:眼眶炎性假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点,CT、MRI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分型,并对眼眶炎性假瘤诊断有重要价值,而且MRI的定性诊断能力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常规MRI纹理分析在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治疗随访证实的15例眼眶淋巴瘤及17例炎性假瘤患者的MRI资料。应用MaZda软件手工勾画ROI,并提取T1WI、脂肪抑制T2WI及脂肪抑制T1WI增强扫描图像中病变的纹理特征。通过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ACC)、交互信息(MI)及三者联合(FPM)的方法选择最佳纹理参数集合。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进行纹理分类。比较最佳分类序列上两种病变的纹理特征差异。结果 T1WI及T2WI最佳纹理参数主要源于共生矩阵及游程矩阵,增强T1WI最佳纹理参数主要源于共生矩阵及直方图。T2WI纹理特征鉴别眼眶淋巴瘤及炎性假瘤能力最佳,其中FPM选择纹理特征联合NDA分类的误判率最低,为1.56%。眼眶淋巴瘤T2WI纹理特征参数中的能量及长游程补偿均高于炎性假瘤(P均<0.005),而熵及短游程补偿均低于炎性假瘤(P均<0.005)。结论 常规MR图像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  相似文献   

12.
炎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导致肠道狭窄、甚至恶变。对于IBD的治疗策略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相关。MR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诊断IBD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常规MRI及其新技术在IBD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CT及MRI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SFT的CT及MRI资料.结果 7例SFT均为单发,边缘界限清晰,病灶最大直径17~4 5 mm;跨肌锥内、外生长1例,肌锥外2例,肌锥内4例. 6例接受CT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内未见出血、囊变及钙化. 4例接受MR平扫,其中3例T1WI呈等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3例T2WI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于T2Wl可见小囊样高信号囊变区;4例于T1WI或T2WI可见管状或分支状的血管流空信号. 6例CT或MRI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3例CT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结论 增强后病灶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及MR见流空信号是眼眶SFT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6岁,因"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全身皮肤瘙痒、尿色深黄,疑为黄疸性肝炎"入院.查体:体温36.4~38.3℃,皮肤、巩膜黄疸,肝脏未触及,脾脏略增大,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122.4 μmol/L,直接胆红素102.1 μmol/L,间接胆红素20.3 μmol/L,谷丙转氨酶251.0 U/L,谷草转氨酶158.2 U/L,碱性磷酸酶574.5 U/L;肿瘤标记物:CA19-9 41.27 kμ/L,AFP、CE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内脱髓鞘性假瘤(DPT)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或病理学证实的DPT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并与其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5例中共检出20个病灶,呈单发(12例)或多发(3例)肿块样病变。19个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其中8个病灶中心可见囊变、坏死区。DWI像上12个病灶呈不均匀高或略高信号。16个病灶呈不同形态明显强化,4个病灶未见强化。3个病灶呈闭环状强化,6个呈典型开环状强化,5个呈“爆裂样”强化,2个呈垂直于侧脑室的“火焰状”强化。结论 DPT的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相似,但仍具一定特征性,如“开环状”、“爆裂样”或“火焰状”强化。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大鼠炎性肠病模型的MRI表现以及应用MRI监测柳氮磺胺吡啶(SASP)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20只炎性肠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SASP或对照剂灌肠.在诱导结肠炎前、后不同时间点对两组大鼠进行腹部MRI扫描,测量相近层面结肠壁厚度.最后一次MRI检查后处死大鼠并对结肠炎病理分级.比较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结肠壁厚度比例及两组大鼠结肠炎病理分级.结果 非治疗组大鼠各时间点肠壁均明显厚于诱导前,而诱导后各时间点的肠壁厚度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各时间点的肠壁厚度显著减低.治疗组炎症分级高于非治疗组,但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SASP治疗大鼠炎性肠病的疗效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接受CT平扫,其中7例接受增强CT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IMT均为单发,发生于上颌骨、颌面部软组织、上颌窦及颈部软组织各2例,下颌骨、眼眶、颧骨及腮腺各1例,肿瘤体积1.0 cm×1.0 cm×1.0 cm~5.0 cm×3.8 cm×4.8 cm。CT平扫7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CT值30~85 HU,增强扫描6例轻至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6例可见骨质被吸收破坏,呈压迫性或膨胀性溶骨改变,周围无硬化边和骨膜反应。MRI示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等略高信号;增强后3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可清晰显示IMT部位、大小及周围改变,但无特异性,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PNF)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85侧眶部PNF的MRI表现。79例均接受眼眶MR检查,其中71例接受增强MR扫描。结果眶部PNF均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位于眼睑及眶周表浅部位的病变呈弥漫性生长并穿透筋膜和肌层,与肌肉相比,76侧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9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侧可见靶征。眶腔和(或)颞下窝等深层部位病变呈多发边界清楚的小结节或束状病变,主要沿神经干生长并压迫周围结构,77侧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7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4侧可见靶征。结论眶部PNF多呈侵袭性生长,MRI可清晰显示PNF累及范围,眼眶表浅部及深部病变有着不同的形态及信号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