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亚洲地区约有1000万人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总体流行率在0.1%~1.1%[1].中国最常见的基因分型(GT)为1b型(约占57%),3b型相对罕见(约占7%),4型、5型未见报道[2].基于上述流行病学特征及GT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与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比较,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CHC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观察组予以SOF/VEL。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疗程48周,观察组疗程3月,疗程结束后立刻观察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两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变化,记录治疗后两组病毒学应答阴性率[快速病毒答应阴性率(RVR)、持续病毒答应阴性率(SVR)、早期病毒答应阴性率(EVR)]、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病毒学答应阴性率(RVR阴性率、SVR阴性率、EVR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失眠、乏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对丙肝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抗肝纤维化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未合并肝硬化的慢性丙肝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40例使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一40例单独服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另外纳入服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的合并代偿期肝硬化的慢性丙肝患者18例为观察组二进行对比观察。对比治疗前后HCV-RNA、生化学指标、肝脏瞬时弹力成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末病毒学应答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5%、95%,高于对照组的80%(P=0.043)、72.5%(P=0.006)。对比治疗前的观察组一及对照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治疗后2组AST、ALT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停药12周后,合并肝硬化代偿期的观察组二Ⅲ型前胶原(typeⅢprocollagen,PCⅢ)(125.616±14.683vs.25.783±14.006,t=22.091,P=0.000)、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329.927±66.372vs.163.883±55.623,t=8.066,P=0.000)、肝硬度值(19.627±3.594vs.15.300±3.645,t=3.456,P=0.003)较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字2=6.373,P=0.012)。结论: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相较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其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同时有改善肝脏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索磷布韦、达拉他韦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对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HCV RNA)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2例基因1b型C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36例)给予达拉他韦+索磷布韦+利巴韦林治疗,B组(46例)给予达拉他韦+索磷布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CV RNA转阴率,治疗结束后第4、12周HCV RNA不可测(SVR4、SVR1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 在治疗4、8周时,两组患者HCV RNA转阴率有所增加;但治疗后12周时,两组患者HCV RNA转阴率并未继续升高,与治疗后8周时的转阴率持平。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4、8、12周时HCV RNA转阴率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SVR4、SVR12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期间出现贫血、皮疹、头痛、疲劳、恶心及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达拉他韦、索磷布韦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对基因1b型CHC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均具有较高的HCV RNA转阴率,但联合利巴韦林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增加的风险,且达拉他韦+索磷布韦联合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可尝试将疗程缩短为8周。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观察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0例C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病毒应答率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且观察组EVR率为94.29%、ETVR率为97.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82.86%(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ALT、AST、TBIL的下调及ALB的上调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29%(P<0.05)。结论: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26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5例)和对照组(133例),治疗组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周,3周后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5片,每日3次;对照纽用甘草酸二铵注射剂15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周,3周后改为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100mg,每日3次。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变化、电解质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ALT、AST及TBIL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抗体(HCV-Ab)、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定量检测HCV-RNA,探究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对于丙型肝炎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6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和120例丙肝抗体阴性患者同时检测HCV-Ab、HCV-cAg和HCV-RNA。丙肝抗体检测采用间接ELISA法,丙肝核心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丙肝HCV-RNA检测采用荧光PCR法定量检测。结果36例丙肝抗体阳性组中,HCV-cAg阳性28例,HCV-RNA阳性25例。120例丙肝抗体阴性的门诊肝炎患者中HCV-cAg阳性有2例,HCV-RNA阳性有1例。结论 HCV-cAg检测可以缩短HCV抗体检测窗口期,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可将二者联合起来,提高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丙肝宁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丙肝宁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慢性丙型肝炎随机分为丙肝宁治疗组(A组,32例),联合治疗组(B组,干扰素α-1b加病毒唑,30例),单用干扰素组(C组,32例)。B,C2组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26周,停药26周时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复常率,血清HCV-RNA的阴转率。结果:A;B,C3组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率为100%,96.6%,90.6%。ALT复常率分别为59.4%,70%,46.9%,停药观察26周时,ALT持续复常率分别为40.67%,50%,25%,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CV-RNA的阴转率分别为53.1%,63.3%,37.5%,HCV-RNA持续阴转率分别为34.4%,46.6%,18.8%,只有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肝宁冲剂有明显抗丙型肝炎病毒疗效,且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成为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有效方药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反义寡核苷酸体外抑制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反义寡核苷酸体外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方法。方法以重组丙型肝炎病毒(pCD-HCV)转染的H9细胞为对象,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dotELISA检测HCVmRNA和抗原表达的变化,观察与HCV结构区(包括AUG)互补和同源以及随机的硫代磷酸化寡核苷酸(PS-ASON、PS-ODN、rPS-ODN)对HCV的抑制作用。结果PS-ASON和PS-ODN可有效地进入靶细胞并在体外与靶基因杂交结合,终浓度为10μmol/L的PS-ODN、rPS-ODN对HCV均无抑制作用,但PS-ASON可明显降低HCVmRNA和抗原表达水平,具有药物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脂质体修饰可增强PS-ASON的反义抑制作用,磷酸钙修饰却无此作用。结论与HCV互补的PS-ASON是HCV的反义寡核苷酸,在翻译水平上具有反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吉林省延吉市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延吉市丙型肝炎防治提供基本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就诊于延边大学福祉医院的体检、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血清中HCV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延吉市人群丙肝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2.54%;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64%,女性阳性率为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丙肝抗体阳性率分析,医护人员最高。并且HCV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结论:延吉市丙型肝炎感染率与年龄和职业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2例,其中观察组(合并IR)38例,对照组(无IR)34例,均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随访12周,观察IR与干扰素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持续应答率(SVR)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是34.2%和58.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SVR组HOMA-IR治疗前显著低于非SVR组,且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IR降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进而提示改善IR状态,有利于提高抗病毒治疗应答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