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013年应用非恒定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3例,术前应用多普勒大体测定各穿支位置,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供血特点,选择距创面直线距离最近的穿支点做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术后23例皮瓣全部成活,经过6个月~2年随访,外观满意。结论非恒定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不受蒂部位置艰制,切取灵活,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53-1355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在踝部穿支血管,设计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两种螺旋桨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12例胫骨远端、内踝、外踝、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6例踝关节、跗骨、伸肌腱外露,3例慢性窦道感染,18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一期修复3例,二期修复18例。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设计螺旋桨皮瓣8例,以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设计螺旋桨皮瓣13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6.0cm~9.0cm×14.0cm。供区直接缝合18例,3例游离植皮关闭创面。结果:术后2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螺旋桨皮瓣、2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螺旋桨皮瓣出现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所有病例经随访4~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无臃肿,供区植皮全部成活。结论: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具有不损伤主干血管、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术前多普勒定位随意型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19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约3 cm×6 cm~6 cm×18 cm.术前进行创面处理及多普勒定位皮瓣穿支血管,以多普勒探测的穿支血管为旋转点,结合创面大小,设计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创面,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穿支动脉分别来源于胫后动脉10例,腓动脉6例,腓肠内侧动脉3例.皮瓣面积3 cm×8 cm~8 cm×23 cm.本组11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无血管危象,无皮瓣淤紫及水泡;8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等对症治疗后愈合,其中2例经二期植皮覆盖创面.8例供区切口直接缝合,11例供区经植皮后完全愈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随访皮瓣颜色红润,质地优良,外观臃肿不明显,弹性良好.结论 术前应用多普勒定位随意型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设计科学、血流符合生理、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临床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难题[1],方法包括带蒂皮瓣、游离皮瓣等。穿支皮瓣的概念自20世纪初提出后,因其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原则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它为创面的修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方式。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本院应用了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8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来源于胫后动脉、腓动脉的2种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对2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其中应用胫后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11例,应用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8例。结果 29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平均22个月。29例皮瓣转移成活良好,1例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创面,术后早期因远端回流障碍反复出现张力性水疱,后经局部减压后成活;2例胫后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跗侧创面后,皮瓣边缘局部坏死,后期经清创后植皮,恢复良好。所有皮瓣术后随访均未见溃疡及渗出,外观及功能逐渐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时修复距离长,范围大,手术适应证广泛,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比目鱼肌皮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例患者应用该方法修复手部皮肤缺损,8例皮瓣均以比目鱼肌皮穿支为血管蒂,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5.0 cm×4.5 cm,最大为12.0 cm×7.0 cm。结果:8例皮瓣均存活,没有出现血管危象,供、受区创面均全部愈合。术后有1例手背皮瓣外观较臃肿,接受皮瓣整形。术后进行0.5~1年的随访,皮瓣外观、弹性均比较理想,供区植皮创面瘢痕较小,不会给下肢功能带来不利影响。结论:比目鱼肌皮穿支游离皮瓣具有诸多临床应用优点,血管变异率低,厚度适宜,容易实施,在手部皮肤缺损修复中表现出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带蒂穿支岛状皮瓣对于小腿内侧与内踝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三门峡市中医院收治的99例小腿内侧及内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穿支蒂组(50例)与对照组(49例)。穿支蒂组应用胫后动脉的带蒂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对照组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半年,对比两组的皮瓣成活率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支蒂组皮瓣成活率、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带蒂穿支岛状皮瓣可以改善小腿内侧、内踝创面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远端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臂远端创面利用游离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显微外科手术修复的治疗效果. 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蒂与前臂骨间后血管或尺动脉腕上支血管吻合移植修复前臂远端创面7例.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平均18月,外形和感觉恢复良好.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穿支较多,选择余地大,利用该血管吻接不牺牲前臂主干血管,供区无继发损伤,适合前臂远端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穿支皮瓣近年来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但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需较宽的蒂部,逆行皮瓣转位时可因蒂部臃肿折叠扭转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甚至皮瓣远端部分坏死;而单一的穿支血管皮瓣由于穿支血管短小,其切取面积及旋转修复的范围均较有限。为此我院设计了以穿支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肢体远端深度烧伤、软组织缺损创面29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背阔肌穿支皮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背阔肌穿支皮瓣进行整复手术21例,其中面、颈部修复8例;胸前创面和腋窝软组织缺损3例;四肢创面修复10例。皮瓣游离过程中保留胸背神经和背阔肌不受影响,形成单纯的穿支皮瓣。本组病例皮瓣大小为6 cm×8 cm~15 cm×21 cm,其中带蒂移植3例,游离移植18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受区修复外形满意。供区背阔肌功能保留完整,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后外观均优于传统背阔肌皮瓣。结论背阔肌穿支皮瓣最大限度减少了供区的损伤;皮瓣较薄,克服了传统背阔肌肌皮瓣过分臃肿的缺点,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背阔肌穿支皮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背阔肌穿支皮瓣进行整复手术21例,其中面、颈部修复8例;胸前创面和腋窝软组织缺损3例;四肢创面修复10例.皮瓣游离过程中保留胸背神经和背阔肌不受影响,形成单纯的穿支皮瓣.本组病例皮瓣大小为6 cm×8 cm~15 cm×21 cm,其中带蒂移植3例,游离移植18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受区修复外形满意.供区背阔肌功能保留完整,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后外观均优于传统背阔肌皮瓣.结论 背阔肌穿支皮瓣最大限度减少了供区的损伤;皮瓣较薄,克服了传统背阔肌肌皮瓣过分臃肿的缺点,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腿远端蒂前肌间隔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小腿远端蒂前肌间隔穿支皮瓣修复1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患肢创面经Ⅰ期彻底清创行骨折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创面采用VSD技术治疗,待创面新鲜软组织基床满意后采用小腿远端蒂前肌间隔穿支皮瓣修复深部组织裸露创面。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6~29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失访1例。10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回流障碍经局部减压后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所有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满意,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小腿远端蒂前肌间隔穿支皮瓣可安全有效地修复足踝部创面,提供修复的范围更大,修复距离更远,增加了皮瓣蒂部的静脉回流通道,降低了皮瓣术后肿胀程度,可以较好地恢复患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述腓动脉穿支为蒂的相关皮瓣的研究进展,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腓动脉穿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文献,选择小腿外侧近、中、远不同部位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分别进行阐述.结果 利用腓动脉近中段的穿支设计的局部岛状皮瓣和游离皮瓣与利用腓动脉远端穿支设计的带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皮瓣,修复四肢创面,临床应用广泛.结论 提高腓动脉穿支的定位,加强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的结合,掌握好不同部位的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手术指征,扬长避短,更大程度上减少对供区的损害,并达到创面修复的最佳效果,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新  朱吉武  付宝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92-1792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在修复足部创面的应用。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5例足部皮肤组织缺损、坏死患者进行小腿外侧带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其中足背及踝前外侧外伤撕脱缺损4例,均予急症手术治疗。冻伤致双足跟皮肤坏死、缺损1例,给予Ⅰ期切痂手术修复。结果:本组5例患者,6例皮瓣均成活。结论:应用带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背、踝前外侧及足跟皮肤缺损,对肢体血供影响小,皮蒂长度及皮瓣大小选择灵活,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5.
正最大程度保留手指外形以及功能是目前临床治疗手部皮肤缺损伴骨外露以及肌腱缺损的主要目标~([1])。已有临床报道显示,采用游离带肌腱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背侧软组织合并肌腱缺损的复合伤,疗效显著~([2])。对于合并指背骨皮质缺损的复合伤,传统修复方法通常选择直接缩短患指后对应吻合相关组织或取自体髂骨植骨,并单纯取掌长肌腱等肌腱组织移植,再选取邻指带蒂皮瓣转位覆盖创面,可能还需切取上肢局部断层皮片覆盖供区~([3])。带尺骨的复合皮瓣应用广泛有效,在修复手背皮肤合并掌骨缺损方面疗效较为显著~([4]),  相似文献   

16.
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种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软组织缺损,其中包括内踝上皮瓣、外踝上皮瓣、足底内侧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带隐神经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带旋髂深血管髂骨游离皮瓣、游离的背阔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55例皮瓣中完全成活48例,部分坏死7例,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比较柔软,带蒂皮瓣比较薄,相对容易恢复保护性感觉。游离皮瓣一般外形臃肿,恢复保护性感觉差。结论小腿远端及足踝创面修复的皮瓣种类日渐增多,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来达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多个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因手指创面周围皮肤软组织较少,往往很难以局部皮瓣转移的手术方式修复创面。以往经常应用先并指而后单一皮瓣修复或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这些手术方式修复后二期一般还要经过皮瓣断蒂、分指、植皮、皮瓣修整等多次手术,存在治疗时间长、手术次数多、患者不能早期功能练习及患者痛苦大等缺点~([1])。2012年8月—2016年12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近侧穿支蒂掌背皮瓣切取及修复手指创面的可行性。方法取20条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尸体标本,解剖观察指固有动脉近侧穿支、指蹼动脉、掌背动脉穿支等血管走行、吻合。据此设计指固有动脉近侧穿支蒂掌背皮瓣。18例手指创面采用指固有动脉近侧穿支蒂掌背皮瓣修复。男12例,女6例,年龄6~60岁。创面范围约4.0cm×2.0cm~5.0cm×2.0cm,皮瓣范围约5.0cm×2.2cm~6.5cm×2.2cm。皮瓣供区采用游离植皮覆盖或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7~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手指伸屈无功能障碍,皮瓣两点辨别觉8~9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获优18例。结论指动脉近侧穿支与指蹼动脉、掌背动脉穿支等血管的分支有较恒定的吻合,指动脉近侧穿支蒂掌背皮瓣可修复手指较大创面,手术简单、血供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头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4例电烧伤患者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结果4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顺利成活,头部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供瓣区损伤小,无需损伤主干血管,组织块合适,无需二期修薄,缩短治疗周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皮瓣外科在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供区损伤最小化、受区功能最大化。由于穿支皮瓣能最大限度满足上述条件,因此发展迅速。本文重点总结穿支皮瓣近年在基础与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基础研究方面包括:穿支皮瓣3D可视化研究、穿支体间choke vessels在体动态研究;临床应用方面包括:穿支血管的术前影像导航技术、带蒂穿支皮瓣、游离穿支皮瓣、自由穿支皮瓣、穿支微型皮瓣和特殊形式穿支皮瓣以及影响穿支皮瓣成活的血管因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