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射频热疗对兔膝骨关节炎形成过程中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 方法 选取雄性家兔54只,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将其右后肢制成实验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待造模成功后,将上述实验兔随机分为模型组、鹿瓜多肽组及射频热疗组。鹿瓜多肽组于制模后给予鹿瓜多肽肌肉注射,射频热疗组于制模后给予射频热疗干预,模型组制模后未给予特殊处理。于治疗7d、13d及19d时每组分别取6只实验兔处死,取右侧股骨内侧髁软骨,采用改良Mankins标准对其进行形态学评分,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实验兔血清中IL-1β及TNF-α含量。 结果 经相同时间治疗后,发现模型组、鹿瓜多肽组及射频热疗组右侧股骨内侧髁软骨Mankins评分及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均依次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热疗组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右侧股骨内侧髁软骨Mankins评分及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均逐渐降低,各观察时间点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射频热疗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明显优于鹿瓜多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控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射频热疗对兔膝骨关节炎形成过程中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雄性家兔54只,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将其右后肢制成实验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待造模成功后,将上述实验兔随机分为模型组、鹿瓜多肽组及射频热疗组。鹿瓜多肽组于制模后给予鹿瓜多肽肌肉注射,射频热疗组于制模后给予射频热疗治疗,模型组制模后未给予特殊处理。于治疗7d、13d及19d时每组分别取6只实验兔处死,取右侧股骨内侧髁软骨,采用改良Mankins评分对其进行形态学评分;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实验兔右侧股骨内侧髁软骨组织Ⅱ型胶原含量。 结果 经相同天数治疗后,发现模型组、鹿瓜多肽组及射频热疗组右侧股骨内侧髁软骨Mankins评分依次降低,软骨组织Ⅱ型胶原含量依次增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热疗组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Mankins评分逐渐降低,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含量逐渐增高,各时间点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射频热疗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明显优于鹿瓜多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显著增加软骨中Ⅱ型胶原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大鼠膝骨关节炎(OA)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ESW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和模型组采用单侧后肢跟腱切除法建立膝OA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组造模后立即给予ESW治疗1次,能流密度0.1mJ/mm2,冲击次数1000次。各组大鼠分别于治疗后4周处死,取膝OA关节液和关节软骨,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技术法,检测各组膝关节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采用ELISA法行关节液IL-1β和TNF-α含量测定,治疗组和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较模型组下降(P<0.05)。免疫组化法关节软骨IL-1β和TNF-α测定,治疗组和模型组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阳性率较模型组下降(P<0.05)。 结论:膝骨关节炎中IL-1β和TNF-α水平上升,而ESW能下调膝OA大鼠IL-1β、TNF-α的表达,提示可通过降低关节软骨的炎症因子水平,对膝骨关节炎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 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 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良伸直位固定6 周,制备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治疗组造模后立即给予ESW治疗1 次,能流密度0.1 mJ/mm2,冲击次数1000 次。各组分别于治疗后4 周处死,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关节软骨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组IL-1β 和TNF-α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调(P<0.01)。结论ESW能下调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IL-1β、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0.5ml/kg,手术完毕后当天就注射1次,以后每4天注射1次。在动物OA模型建立后的第10周,将兔处死,收集右侧股骨内侧髁标本,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关节软骨形态学结构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的关节软骨破坏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IL-1β、IL-6和IGF-Ⅰ蛋白阳性免疫反应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为粗细较为一致的淡红色颗粒。实验组IL-1β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6和IGF-Ⅰ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能调节OA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医沙疗对兔膝骨关节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维吾尔医沙疗对骨关节炎模型动物关节液、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右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再随机分成3组.从造模第15天开始,Ⅰ组予埋沙治疗,Ⅱ组予芬必得灌胃,Ⅲ组不作任何处理.第30天留取血清及关节液标本检测IL-1β、TNF-α、NO水平.并取滑膜及软骨组织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Ⅰ组的软骨及滑膜病变程度较Ⅱ、Ⅲ组减轻;Ⅰ、Ⅱ组关节液中的IL-1β、TNF-α的水平及血清中NO水平较Ⅲ组明显降低.结论维吾尔医沙疗通过抑制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升高而发挥其对骨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关节液及滑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高强度运动组各12只.高强度运动组进行6周高强度跑台运动.取各组大鼠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软骨及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在大鼠滑膜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关节液中IL-1β水平.结果高强度运动组大鼠膝关节出现关节软骨损伤和滑膜炎表现,关节液中IL-1β的表达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滑膜组织中IL-1β的表达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结论高强度运动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滑膜炎症,以及关节液、滑膜中IL-1β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模型并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在其软骨中的表达,从而探讨与OA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注射法建立兔膝OA模型(木瓜蛋白酶组),同时采用向兔膝关节注射生理盐水的方法建立兔膝对照模型(生理盐水组)。通过比较大体评分、Mankin评分、IL-1β及MMP-1表达强度间的差异,观察关节软骨退变情况及探讨IL-1β、MMP-1与软骨退变间的关系。 结果肉眼及电镜观察发现木瓜蛋白酶组软骨退变程度明显重于生理盐水组,木瓜蛋白酶组软骨大体评分及Mankin评分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木瓜蛋白酶组软骨细胞IL-1β、MMP-1的表达强度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向实验兔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及L-半胱氨酸可成功建立兔膝OA模型;IL-1β、MMP-1表达水平与软骨退变严重程度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关节腔内注射对膝骨性关节炎(KOA)血清及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最终纳入动物数为生理盐水组8只,玻璃酸钠组9只和玻璃酸钠混合干细胞组9只。3组均通过手术切开膝关节韧带复制KOA模型,玻璃酸钠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只0.3 mL)、玻璃酸钠混合干细胞组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和BMSCs混和液(每只0.3 mL)、生理盐水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周1次,持续4周。4周后处死兔,检测3组血清及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玻璃酸钠组和玻璃酸钠混合干细胞组血清及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且玻璃酸钠混合干细胞组血清及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玻璃酸钠组〔IL-1β(ng/L):血清9.886±0.524比12.127±0.974,滑膜组织21.657±1.554比27.324±1.747;TNF-α(ng/L):血清4.256±0.478比6.578±0.765,滑膜组织14.324±0.556比17.175±1.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混合BMSCs可以降低血清及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抑制滑膜炎症,从而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陈琼  赵明才  蒋萍  廖涛  蔚芃  吴青  蒋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6):2065-2066,2068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样微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对体外培养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的作用,同时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TWEAK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OA患者原代软骨细胞,分别用TWEAK(75ng/mL),TWEAK(75ng/mL)和IL-1β(5ng/mL),TWEAK(75ng/mL)和TNF-α(5ng/mL)作用细胞48h,MTT检测细胞因子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影响;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13、IL-6和Fas的分泌表达。结果 MTT结果表明细胞因子刺激软骨细胞后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TWEAK和IL-1β组诱导MMP-13表达增加(P〈0.05);TWEAK和IL-1β组,TWEAK和TNF-α组均诱导IL-6表达增加(P〈0.05)。3组Fas分泌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β与TWEAK,TNF-α与TWEAK分别诱导OA软骨细胞MMP-13和IL-6表达增加,可能参与关节软骨损伤和OA的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11.
5-氟脲嘧啶关节腔注射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5-Fu)关节腔注射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疗效。方法:24只兔子制成骨关节炎模型后随机分成OA组、5-Fu组和对照组,OA组立即处死,5-Fu组按5-Fu 2mg/kg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4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最后一次治疗后1周处死。观察3组滑膜组织的光镜、电镜改变及软骨的光镜、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免疫组化改变,比较软骨Mankin’s评分及关节液中IL-1的浓度。结果:5-Fu组可见软骨破坏减轻。滑膜炎症明显抑制,Mankin’s评分明显改善(P〈0.01);关节液IL-1浓度降低(P〈0.05).关节软骨中MMP-1表达减弱。结论:5-Fu关节腔内注射能抑制滑膜炎症,缓解软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鹿瓜多肽注射液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中TNF-α和IL-23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在常规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疗效及对血清中TNF-α和IL-23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TNF-α和IL-23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下调血清中TNF-α和IL-23的表达,临床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液中TNF-α、IL-6和MMP-3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3组,即治疗组(n=10)、模型组(n=10)和正常组(n=10),采用制动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治疗组每周关节腔内注射1%透明质酸钠0.5ml,连续6次,最后1次注射后1周处死,抽取关节液,测定兔膝关节液中TNF-α、IL-6和MMP-3含量,并观察膝骨关节软骨病理切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软骨破坏减轻,关节液中TNF-α、IL-6和MMP-3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能减少关节液中TNF-α、IL-6和MMP-3的水平,降低炎症介质对软骨的破坏,有利于软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膝骨关节炎(OA)的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两项指标水平的关系,以探讨二者在OA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用于临床上判断OA早期病理变化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正常人及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TNF-α与IL-6的水平.结果 膝OA患者组血清中TNF-α(25.96±22.80比4.31±1.28,P<0.01)和IL-6(35.27±14.27比4.57±1.37,P<0.01)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膝OA患者组血清中TNF-α、IL-6早、中、晚期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二者呈线性相关(r=0.34,P=0.00).结论 TNF-α与IL-6在OA患者血清中均有较高水平,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而且在膝OA患者的不同时期二者的存在不同的高峰期.二者之间在O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筋骨痛消丸干预后膝OA模型兔膝关节液中IL-1、TNF-α含量的变化,探讨筋骨痛消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新西兰兔随机抽出11只纳入空白组,余纳入模型组,模型组用管状石膏伸直位固定右后膝5周制作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完成造模后,随机抽取空白组和模型组各1只兔子处死以验证模型成功后,拆除造模组石膏。将没有造模的剩余10只兔子分为A组(空白组),造模成功的剩余30只兔子随机分为B组(模型组)、C组(筋骨痛消丸组)、D组(盐酸氨基葡萄糖组)。C组予以与60Kg体重人等效剂量的筋骨痛消丸悬浊液10mL、D组予以与60Kg体重人等效剂量的盐酸氨基葡萄糖混悬液10mL灌胃,A、B组予以10mL蒸馏水灌胃,灌胃处理3周后处死,行各组肉眼观察膝关节大体形态以及取股骨髁软骨行光镜观察,ELISA法测定膝关节液中IL-1以及TNF-α含量。结果:①造模5周后,造模组膝关节出现明显的退行性改变。②治疗后肉眼观察B、C、D组较A组相比均有退变,C、D组的退变程度较B组轻。光镜下B、C、D组均可见软骨退变的病理变化。③治疗后:B、C、D组与A组相比较关节液中IL-1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C、D组关节液中IL-1和TNF-α含量与B组相比有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C组IL-1、TNF-α含量与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筋骨痛消丸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有防治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关节液中细胞炎性因子IL-1、TNF-α含量从而抑制软骨的破坏,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联合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治疗管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下肢管状骨骨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所有患者予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治疗,术后观察组辅助鹿瓜多肽注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6.9%,对照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症状积分、血清IL-1β和TNF-α值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记忆合金内固定器能够有效保护下肢管状骨骨折愈合的微环境,鹿瓜多肽的应用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缓解症状,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源性玻璃酸钠(sodiumhyaluronate,SH)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的血清及滑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26例膝关节OA患者,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1次/周,连用5周,治疗前后均空腹抽取血清及滑液,以检测IL-1β、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血清和滑液中的IL-1β、TNF-α含量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外源性玻璃酸钠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I-1和TNF-α水平,从而治疗膝OA。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前后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 β(IL-1 β)和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正常组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左膝关节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6周制作KOA模型,电针治疗组电针治疗14d.分别观察各组兔造模结束和治疗后左膝关节冲洗液中IL-1 β含量变化,治疗后各组兔左股骨内侧髁软骨MMP-1表达的变化.结果:采用放免法行关节冲洗液IL-1 β含量测定,造模结束后正常组与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组间比较,其后两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组间比较,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治疗结束后软骨免疫组化法MMP-1测定,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的MMP-1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模型组MMP-1阳性率高于电针治疗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治疗KOA,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电针使KOA关节中细胞因子IL-1 β和软骨中MMP-1的含量减少,从而降低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降解,促进新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合成,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经气运行,从而有利于关节渗出液吸收,促进软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阳和汤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阳和汤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6月龄健康新西兰兔32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25±0.25)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和汤组、筋骨痛消丸组,每组8只。适应性饲养2周后,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关节腔内注入木瓜蛋白酶复制膝骨关节炎兔模型:轻度弯曲兔膝关节,经关节正中或两侧进针,将1.6%木瓜蛋白酶生理盐水溶液0.5 mL通过髌上韧带注入膝关节腔,每隔3天注射1次,连续3次。对照组与模型组予0.9%生理盐水灌胃;阳和汤组予6 g/(kg·d)阳和汤灌胃;筋骨痛消丸组予6 g/(kg·d)筋骨痛消丸灌胃。以上干预均1次/d,每周7次,共干预5周。停药1周后,处死全部实验动物,取兔股骨内髁关节软骨,采用肉眼、光镜下进一步观察苏木素-伊红染色后的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改变情况;采用改良Mankin's评分标准评价软骨退变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和关节液中IL-1、TNF-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的软骨表面凹凸不平、局部缺损,软骨形态结构紊乱,软骨细胞数量减少,潮线紊乱消失,Mankin's评分增高,血清和关节液中IL-1、TNF-α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和汤组、筋骨痛消丸组兔的软骨缺损减轻,软骨形态结构较整齐,软骨细胞数量增多,潮线清晰,Mankin's评分降低,血清和关节液中IL-1、TNF-α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筋骨痛消丸组比较,阳和汤组兔的软骨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区别,血清和关节液中IL-1、TNF-α含量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对骨关节炎的软骨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能有效延缓关节软骨退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1、TNF-α等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因子与膝骨关节炎(KOA)MRI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9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有滑膜炎将研究组分为Ⅰ组(滑膜炎,n=71)和Ⅱ组(无滑膜炎,n=49)。比较所有患者MRI影像学表现和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对KOA患者MRI影像学特征与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Ⅰ组所有患者均存在软骨病变,且66.20%为2级软骨病变,而Ⅱ组患者有5例无软骨病变,病变患者59.18%为1级。Ⅰ组软骨厚度低于Ⅱ组(P < 0.05)。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对照组 < Ⅱ组 < Ⅰ组(P < 0.05),IL-10表达水平Ⅱ组 < Ⅰ组 < 对照组(P < 0.05);Ⅰ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中IL-1β、IL-6和TNF-α与MRI软骨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387、0.289、0.426,P < 0.05),IL-10无相关性(P > 0.05);Ⅱ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中仅IL-1β与MRI软骨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509,P < 0.05),IL-6、IL-10和TNF-α均无相关性(P > 0.05);KOA合并滑膜炎患者MRI滑膜厚度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中IL-1β、IL-6和TNF-α呈正相关(r=0.497、0.425、0.506,P < 0.05);MRI软骨厚度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中IL-1β和TNF-α呈负相关(r=-0.503、-0.313,P < 0.05)。  结论  KOA患者MRI可见明显异常,与血清炎性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膝关节影像学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合可对KOA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