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透析充分性和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0例,按照不同血管通路分为动静脉内瘘组与深静脉导管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肥厚情况、血管通路血流量、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率(Kt/V)、血红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清蛋白、血磷、血钙、肌酐水平。结果:动静脉内瘘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肥厚发生率高于深静脉导管组(P<0.05);动静脉内瘘组血管通路血流量、尿素下降率、Kt/V高于深静脉导管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清蛋白、血磷、血钙、肌酐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会对患者的心功能产生影响,而深静脉导管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比较小,而两组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别,选择深静脉导管血管通路对老年患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应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人造血管内瘘(AVG)和中心静脉导管(CVC)3种血管通路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老年MHD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行MHD的老年患者127例,根据采用的血管通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VF组62例、AVG组25例和CVC组40例。比较3组患者持续透析1年后的透析效能(尿素氮下降率、尿素氮清除率、血管通路血流量)、心脏结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心功能(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并发症(感染、血流不畅、血栓栓塞、肌肉痉挛、心衰)以及贫血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AVF组的尿素氮下降率、清除率、血管通路血流量、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及LVDd、LVPWT和IVSTd值均明显高于CVC组(t=2.512、2.366、2.582、2.644、2.723、3.113、2.603、2.833、3.559、2.932,P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不同血管通路运用于血液透析中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和昆明市延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纳入的15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血管通路的不同分成三组各52例,A组采取自体动静脉内瘘,B组采取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瘘,C组采取带袖套隧道导管,记录三组透析后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Kt/V (尿素清除指数)及尿素降低率水平,并随访3个月,观察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及血栓栓塞),对比两组透析结果。结果三组透析后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Kt/V及尿素降低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B、C组,但C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B、C组(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可成为血液透析中首选的血管通路方式,若患者无法创建时可考虑带袖套隧道导管,来保证患者透析的充分性,减少并发症产生,提升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对患者营养状况、炎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VF组和TCC组,各46例,分别经AVF、TCC通路进行MHD治疗。比较二组MHD治疗12个月后透析质量[透析血流量、尿素清除率(Kt/V)、再循环率]、营养状况[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心功能(左室肥厚、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及MHD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VF组的透析血流量、Kt/V、再循环率均明显高于TCC组(P<0.05)。AVF组外周血中Hb、Alb、TP水平均明显高于TCC组(P<0.05)。AVF组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TCC组(P<0.05)。AVF组左室肥厚占比明显高于TCC组(P<0.05);AVF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占比虽高于TCC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张一帆  郑约楠  邵国建 《浙江医学》2014,(14):1265-1266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K/DOQI血管通路的临床实践指南建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首选动静脉内瘘,其次可选用带涤纶套长期透析导管透析.部分患者由于高龄、糖尿病、心功能差等因素使血管条件受限或无法建立长期动静脉内瘘,导致长期透析导管使用率较高.但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笔者分析了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感染情况,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术752例,其中鼻烟窝处动静脉内瘘术378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353例,上臂动静脉内瘘术18例,下肢动静脉内瘘术3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98.4%,使用时间3个月至10年,绝大部分患者透析效果满意.结论 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术是长期血液透析的最佳方法,鼻烟窝处动静脉内瘘术是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院血液透析5年以上成人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血流量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8例血液透析5年以上成人患者,按AVF血流量大小分为A组(38例)和B组(70例),分析其血流量的影响因素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糖尿病、造瘘次数、内瘘血栓形成次数等因素为患者AVF血流量减少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AVF的临床护理水平,是保持AVF通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回顾分析1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1例患者内瘘闭塞获再通,8例重新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2例改为持久性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1例改为安置人造血管。结论:引起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透析中低血压、血液黏度增加、内瘘局部压迫不当及内瘘穿刺不当等。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而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的基本要素之一.自体动静脉内瘘由于具有易于穿刺、创伤小、并发症少、活动不受限制、透析后生活能自理、并能长期稳定使用等优点,被大多数患者所采用,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作为血管通路的使用者和监护者,应该正确使用和维护自体动静脉内瘘,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长期使用率,并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和服务,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赵园园 《当代医学》2021,27(25):157-158
目的 评价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的充分性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透析通路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22)和对照组(n=49).研究组的血透通路为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对照组的血透通路为动静脉内瘘,比较两组透析前后血肌酐(Cr)、血清尿酸(UA)、血清尿素(BUN)水平及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透析前,两组Cr、UA、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后,两组肾功能均明显改善,但组间Cr、UA、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与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相当,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分别行前臂动静脉内瘘,鼻烟窝部内瘘及上臂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 100例病人手术均1次成功,术后2周以上使用动静脉内瘘均能达到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结论 动静脉内瘘首选非惯用手鼻烟窝处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其近期并发症最常见是血栓形成,远期常见为吻合口狭窄或闭塞致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应用人造血管为10例肾衰竭患者建立血透通路,探讨其手术选择及提高通畅率方法。方法对10例周围血管硬化及多次自体内瘘失败的患者,应用gore-tex及贝朗人造血管在前臂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术后进行透析及随访。结果10例患者平均随访3年,发生堵塞3例,其中取栓复通2例,失败1例;此外感染1例,抗炎治疗好转。结论人造血管移植建立血液透析通路中,对于周围血管硬化,多次自体内瘘失败有较好的可行性,提高手术质量,术后正确认识和处理并发症,加强护理可提高长期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16.
建立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406例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手术经验,提高建立理想血管通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3年1月对406例血液透析患者建立438个血管通路的手术部位、方式、技巧及常见血管问题的处理。结果:自然动静脉内痿手术总成功率98.15%(425/433),其中左前臂384例次、右前臂24例次(尺动脉侧手术9例次),鼻烟窝处25例次。行人工血管内痿成形术4例次,动脉浅置术1例次。最终因血管不良或心脏功能不能耐受改其他方法10例(2.46%)。结论:①绝大多数血液透析者可建立自然动静脉内痿,手术简单易行,并发症少,使用安全舒适。②正确选用手术方式、改进手术技巧及掌握血管常见问题的处理,可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成功率。③腕部内瘘手术失败,肱动脉一头静脉内痿为次选血管通路。不能建立自然动静脉内痿时,人工血管搭桥、动脉浅置术也可用于血管通路。④低血压是内痿血管堵塞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赵萍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1,23(2):105-105,,107,
探讨不同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对56例8428例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并发症进行了分析。前壁动静脉内瘘1年以内、1-3年、3-5年通畅率分别为100.0%,100.0%,97.4%;上臂动静脉内瘘1年以内、1-3年、3-5年通畅率分别为90.9%、81.8%、63.6%;小腿内瘘1年以内、1-3年、3-5年通畅率分别为83.3$、50%、33.3%。6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0.8%。并发症是血栓形成、动脉瘤及感染。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细致的护理对动静脉内瘘的长期、安全使用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黎琦  石宏斌  张劲  廖兵 《微创医学》2012,7(5):512-514
目的对比长期中心静脉导管(CVC)与动静脉内瘘(AVF)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带涤纶套双腔中心静脉导管(Bard)(CVC组)与动静脉内瘘透析(AVF组)病人,各40例,观察两组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及并发症,比较透析前后肾功能,计算Kt/V和尿素下降率来评价透析充分性,观察两组病人的血管栓塞和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CVC组原发病以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见,AVF组以慢性肾炎多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VF的使用寿命较CVC长(P<0.01),障碍率AVF组较CVC组明显减少(P<0.05)。血管通路并发症:AVF组8例,其中3例AVF血栓形成,1例AVF感染,4例AVF瘢痕硬结;CVC组15例,其中11例为导管相关性感染(糖尿病肾病7例,非糖尿病肾病4例),2例导管内血栓形成,1例导管外纤维蛋白鞘形成,1例导管壁出现裂缝,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在导管留置2年以上9例,2年以下2例。两组病人Kt/V均>1.2,尿素下降率>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VF使用寿命长,感染机会少,为透析血管通路的首选。对于自身血管条件不好不能行AVF的患者,CVC是较好的选择,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导管功能维护的重要条件,CVC组与AVF组比较可达到充分透析。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必须要有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 ,而动静脉内瘘是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做好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 990年 3月~ 2 0 0 0年 1月共透析尿毒症患者 81 4 7人次 ,病人 78例 ,应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 80 59次。其中男性 56例 ,女性 2 3例 ,年龄1 9~ 70岁 ,血透次数最多的是 1 2 73次。2 护理体会2 .1 内瘘术前准备 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告诫病人避免在内瘘侧上肢行注射、输血、输液术 ,以免损伤血管。2 .2 术后抬高患肢 3 0°,一周后做握拳锻炼 ,以便血管充盈 ,并随时检查内瘘是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利用患者自身动静脉血管直接在皮下吻合建立的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时的血管通道,利用此通道达到血液透析所需要的血流量要求,便于血管穿刺并避免对内瘘的损害。结果: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慢性肾衰竭患者最方便、最基本、最经济、最重要的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结论:血透护理人员对动静脉内瘘精心护理以及指导患者的正确自我管理,对内瘘的使用效果、时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透析质量,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意义深远。作者通过10多年对其术前、术后、使用时以及日常生活中指导患者正确的自我管理的全程观察护理,得到几点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