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苦参与白土苓配伍的合理性。 方法: 采用小鼠体内抑瘤、镇痛、止血、抗炎四种模型,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含生药15,7.5,3.75 g·kg-1)、苦参注射液(含生药10.5,5.25,2.63 g·kg-1)、白土苓注射液(含生药4.5,2.25,1.13 g·kg-1)与药效的关系。 结果: 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注射液具有明显的体内抑瘤(高、中剂量)、镇痛(高、中剂量)、抗炎(高剂量)作用和止血作用(高剂量);白土苓注射液仅有一定的镇痛(高、中剂量)、缩短凝血时间(高剂量)作用;苦参与白土苓配伍为复方苦参注射液后,可增强苦参的抑瘤作用(高、中、低剂量),可提高苦参的镇痛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缩短凝血时间(高剂量)和出血时间(高剂量),并提高苦参的抗炎作用(高、中、低剂量)。 结论: 苦参和白土苓配伍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配伍应用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小鼠的镇痛止血和抗应激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小鼠的镇痛、止血作用,和对荷瘤小鼠的抗应激作用.方法:苦参注射液剂量为含生药15.0,7.5,3.8 g·kg-1,ip.以热板法、扭体法(连续给药3d)、毛细管和断尾法(连续给药5d)分别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小鼠的镇痛和止血作用,并观察连续给药10 d对肝癌荷瘤小鼠耐缺氧和低温游泳时间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高、中剂量可明显提高小鼠的热痛阈,显著延长小鼠扭体的潜伏期,显著减少扭体次数,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和出血时间,并可明显延长肝癌荷瘤小鼠的耐缺氧时间和低温游泳时间.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止血作用,并能增强荷瘤小鼠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3.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肺癌和肝癌细胞抑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肺癌LAC、Lewis细胞,肝癌Hep、H22肿瘤细胞体内、外的抑瘤效果,探讨其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肺癌LAC细胞的体外抑制率;以实体瘤模型观察该药对Lewis肿瘤细胞和H22肿瘤细胞的抑瘤作用;以腹水瘤模型观察其对肝癌HEP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LAC细胞生长的抑制与含药血清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呈一定的相关性;复方苦参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对Lewis肺癌的抑瘤率分别为46%、32.8%和22.3%(P<0.01),对H22肿瘤细胞的抑瘤率分别为37.9%、30.6%和24.2%(P<0.01);对Hep腹水型肝癌的抑瘤率分别为34.8%、17.5%和15.6%(P<0.01),与血清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LAC细胞体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实体瘤Lewis肺癌、H22肿瘤的生长均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ep肝腹水癌细胞的生长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万顺  李庆霞  胡饶  黄欢  陈小明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9):1987-1991,后插6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CKI)对奥沙利铂耐药SW1463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与NOX1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诱导SW1463直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耐药后,建立SW1463耐药裸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KI低剂量组[1.0 mL/(kg·d)]、CKI中剂量组[2.0 mL/(kg·d)]和CKI高剂量组[4.0 mL/(kg·d)],记录荷瘤体积,持续干预28 d后处死动物取材,ELISA法检测移植瘤中活性氧(ROS)含量水平,qPCR法检测移植瘤中NADPH氧化酶(NOX)1和NOXO1的mRNA转录水平,ELISA法检测移植瘤中NOX1和NOX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干预剂量CKI均能够显著抑制SW1463耐药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降低移植瘤质量分数(P0.05 vs.对照组),并呈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其中CKI高剂量组抑瘤作用最佳(P0.05 vs.CKI低、中剂量组);不同干预剂量CKI均能够显著抑制SW1463耐药裸鼠移植瘤中ROS生成(P0.05 vs.对照组),其中CKI高剂量组ROS水平最低(P0.05 vs.CKI低、中剂量组);不同干预剂量CKI均能够显著抑制SW1463耐药裸鼠移植瘤中NOX1和NOXO1的mRNA相对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 vs.对照组),其中CKI高剂量组抑制作用最强(P0.05 vs.CKI低、中剂量组)。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抑制SW1463耐药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OX1信号通路调控ROS水平从而发挥抗奥沙利铂耐药直肠癌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金银岗梅合剂的抗炎、镇痛作用,为复方金银岗梅合剂的广泛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观察复方金银岗梅合剂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复方金银岗梅合剂的镇痛作用。结果复方金银岗梅合剂高剂量组(41.6g·kg-1)能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复方金银岗梅合剂中(20.8g·kg-1)、高剂量组(41.6g·kg-1)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复方金银岗梅合剂高剂量组(41.6g·kg-1)使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的痛瘀值明显升高。结论复方金银岗梅合剂对疼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对变质性炎症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肺癌细胞H460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种植人肺癌细胞H460的方法建立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观察药物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对裸鼠移植瘤组织中MMP-9、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低、中、高剂量抑制率分别为19.48%、50.11%、80.59%,各剂量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MMP-1、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作用机制与降低MMP-9、VE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 ,治疗组 (110例 )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 ,对照组(98例 )先以西药镇痛 ,再用复方苦参注射液 ,治疗 3个疗程 (30天 )。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最佳缓解时间和药物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45-746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68)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和帕米膦酸二钠联合治疗,对照组(n=60)采用单纯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血清碱性磷酸酶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的缓解率,血清碱性磷酸酶下降的有效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瘤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6,(8)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和白土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9例完成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依据患者的意愿分为治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和对照组(未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1 d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辅助T细胞(CD4+)、细胞毒T细胞(CD8+)水平和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 d,治疗组的NK细胞水平,CD4+水平和CD4+/CD8+比值与术前自身比较,和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增强肝切除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茜草和茜草炭对正常Wistar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通过其药理作用探讨它们的止血化瘀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分别为茜草和茜草炭水煎制低剂量、高剂量组(含生药5.0,10.0 g·kg-1),阳性对照组(氨甲苯酸0.6 g·kg-1),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1).灌胃7d,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和纤溶酶原(PLG)活性.结果: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茜草在实验剂量下均能提高t-PA的活性,且高剂量时提高t-PA的活性更显著(P<0.01).高剂量茜草炭能使大鼠t-PA活性提高(P<0.05),但其作用低于高剂量茜草组.低剂量时对大鼠t-PA活性影响不显著.茜草和茜草炭对PAI和PLG的活性影响均不显著.结论:茜草高、低剂量均能提高t-PA的活性,且在高剂量时提高更显著,进而影响凝血-纤溶系统,从而发挥其止血化瘀作用.茜草炭对纤溶系统也有一定作用,但可能是多种酶的综合作用.茜草和茜草炭对凝血-纤溶系统药理作用效果不同,进而影响它们的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免疫组化和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诺氟沙星组、当归贝母苦参煎剂高、中、低剂量组6组,每组10只,前列腺背叶注射大肠埃希菌制备CBP动物模型.当归贝母苦参煎剂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1.67,5.83,2.92 g·kg-1,诺氟沙星剂量为9.3 ×10-2g·kg -.术后第15天起用药,连续4周.用免疫组化法观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TNF-α表达,用RT-PCR法测大鼠前列腺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各剂量组TNF-α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和mRNA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高剂量组最低.结论: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TNF-α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金荞麦提取物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金荞麦浸膏的抗炎、镇咳、祛痰药理作用以及急性毒性.方法:小鼠的抗炎、镇咳和祛痰实验分别采用小鼠耳肿胀法、氨水引咳法及气管酚红排泌试验法.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金荞麦浸膏混悬液灌胃给小白鼠,最大给药量为8.0g·kg-1,相当成人日用量的166倍(按体重计).结果:金养麦浸膏(剂量0.45~1.8g·kg-1)可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能使咳嗽次数减少.金养麦(剂量0.90~1.8g·kg-1)能增加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作用(P<0.05).结论:金荞麦浸膏具有抗炎、镇咳和祛痰作用.金养麦浸膏的最大给药剂量为8.0g·kg-1,相当成人日用量166倍(按体重计算).  相似文献   

13.
复方苦参注射液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开展中药大品种的技术改造,分类整理了近年来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物代谢、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该注射液主要含有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和氧化槐果碱等生物碱类成分,具有抗肿瘤、镇痛、止血、抗应激、抗炎、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多用于中晚期癌症(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性肝癌、胃癌、肠癌等)和胸腔积液患者的辅助治疗。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建立更加全面、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有助于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及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减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副作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在化疗的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和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照组28例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在主要症状改善、近期总有效率和减轻毒性反应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和参芪扶正注射液确能明显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灯盏花素粉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粉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调脂药等。治疗组加用注射用灯盏花素粉针剂。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血流变学变化和血脂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血流变学变化和血脂的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粉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苦参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方法:ALLTIMA AM INO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3%磷酸溶液-无水乙醇(80∶10∶10);流速1.0 mL.m 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结果:该方法回收率苦参碱为99.5%(RSD 1.58%),槐定碱为99.2%(RSD1.44%),氧化苦参碱为100.2%(RSD 1.8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该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颗粒(FJG)对硫酸镍(NiSO4)暴露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Wistar大鼠采用NiSO42.5 mg·kg-1·d-1 ip(连续7d,此后间日1次)制备肾损伤模型,随机分为NiSO4组(模型组)、FJG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d-1)、二巯基丁二酸(DMSA,50 mg·kg-1·d-1)组.另设NS组(空白对照)及FJG对照组(FJG 10 g·kg-1·d-1).各组大鼠ig 1次/d,共4周.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光电比色法及酶法检测尿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酶(NAG)及尿肌酐(UCr)的变化.结果:NiSO4组尿α1-MG及NAG活性(NAG/ UCr)较NS组显著增高(P<0.05和P<0.01),与NiSO4组相比,FJG各组尿α1-MG及NAG活性则明显降低,尤以FJG高、中剂量组为著(P<0.05和P<0.01).结论:尿α1-MG及NAG活性增高与早期镍性肾损伤存在关联,中药FJG对镍性肾损伤大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乙酰葛根素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四乙酰葛根素的抗炎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四乙酰葛根素高、中、低剂量( 80,40,20 mg· kg-1)组以及吲哚美辛(5 mg·kg-1)组,四乙酰葛根素尾iv给药4d,末次给药30 min后予以造模,观察四乙酰葛根素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急性足肿胀、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 PGE2)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四乙酰葛根素(80 mg·kg-1)能明显抑制模型大鼠的足肿胀(P<0.01),降低肿胀足爪组织中PGE2(P<0.05)及血清中TNF-α(P<0.05),IL-1β(P <0.05)的含量.结论:四乙酰葛根素可能通过影响炎性因子释放而起到抑制大鼠炎性足肿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