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药物在治疗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用药不当不仅降低疗效,还会发生毒副反应,会造成许多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目前,临床医生开写处方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加上注射药物,诸多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的结果使药物疗效增强或减弱,作用时间延长或缩短,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表现为有益治疗作用或有害的不良反应。由此可见,药物可以治病,但又可以致病,所以合理用药是关键,为了配合临床用药逐  相似文献   

2.
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医生经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品同时或相隔一段时间给予同一个病人,联合用药普遍存在,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会随之增高。据报告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毒副反应发生率为80%,因此如何联合用药,重视联合用药问的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尤为重要,本文仅就药物间相互作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谭光君  周训平  杜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01-1602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病人用药现状及相关因素,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人群随机抽样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071收治住院的老年病人用药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抽样获得的213例病人中,大多老年住院病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有2/3病人同时使用7种或7种以上药物治疗,其中同时使用≥10种者高达34.74%。老年住院病人使用药物数量与其所患疾病种类数、住院时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本组资料老年住院病人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8%,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皮疹、出血凝血时间延长及心血管系统等。结论:老年人所患疾病多、住院时间过长是造成用药种类多的重要因素,亦是极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皮肤科用药中几则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斌  谢为民  于剑辉 《中国药师》2010,13(4):552-555
目的:探讨皮肤科系统用药中有关药物的相互作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7~12月药剂师审核中发现的具有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有关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156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6.12%,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涉及到药剂学、药动学、药效学等多方面因素。结论:药物相互作用是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评价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玉丹  翟所迪 《中国药房》2008,19(35):2787-2789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改变了同时服用的另一种药物的药理效应,其结果是一种药物的效应加强或减弱,也可能导致两种药物的效应同时加强或减弱。药物相互作用一般发生在药动学、药效学、药剂学3个环节。从临床角度考虑,效应加强可以表现为疗效提高,也可以表现为毒性增大;效应减弱可以表现为毒性减轻,也可以表现为疗效降低。临床用药中,通常希望通过合并用药带来疗效提高和/或毒性减轻的良好效果,而不希望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其中某药的毒性增大和/或疗效降低。有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影响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因脏器逐渐老化,机能下降,疾病发生率较高,用药机会也相对增多。作者新近调查60岁以上住院的老年患者224例的医嘱中发现,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和不合理用药达100例,约占45%,其中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占SO%。也就是说,老年人不合理用药主要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求加以注意,在出现新症状时又再加用药物,从而增加了用药品种,也增加了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机率。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224例平均年龄69.5岁。用药品种少于6种22例占9.8%,用药7~Ic种78例占34.8%,用药11~15种80例占35.7%,用药16~20种34例占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土家族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方法:在本院呈报的ADR病例中,选定以土家族住院患者ADR病例进行分析。结果:ADR与患者体质、初次用药或用药过久、用药途径、药品质量等因素有关;大多ADR出现在用药24h内;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涉及7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25个占33.3%,中药11个占14.7%;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消化系统损害96例,占28.9%、皮肤及附件损害84例,占25.3%。结论:询问患者用药史及不良反应史;合理选择用药途径;注意用药初期或长期用药后不良反应观察;合理用药,特别是抗感染药,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降低或减少ADR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为了帮助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本文将分几个部分介绍有关合理用药的知识和基础理论。1 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的作用由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存在而受到干扰,使该药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相互影响,致使药物的疗效加强或减弱,毒性加大或减少。  相似文献   

9.
3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处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和舍曲林的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代谢性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氟西汀的用量大于帕罗西汀和舍曲林。合用药物中有11种与氟西汀的相互作用具临床意义,有1种与帕罗西汀的相互作用具临床意义。与氟西汀相互作用可能具临床意义的合用药物有6种。合用药物数两种以上、且各自与氟西汀相互作用已被文献报道或可能具临床意义的合并用药有11种。结论:氟西汀在目前临床合并用药中,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大于帕罗西汀和舍曲林。与相互作用具临床意义的CYP3A4抑制剂或底物合用时.帕罗西汀可以作为替代药品。与治疗窗较窄的CYP2D6底物合用时.应注意帕罗西汀和氟西汀的剂量调整。舍曲林的合并用药较为安全.但仍有可能与CYP3A4底物发生相互作用。药师在SSRIs合并用药中应作好处方审查和病人用药教育。必要时对某些可疑相互作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循环系统常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老年人使用循环系统常用药物时的注意事项,为临床医师及药师提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参考《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常用药物不良反应》第三版、《医药新进展》、《临床常见非合理用药》第二版和Intemal等有关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结果:循环系统药物相互合并使用后其血药浓度发生改变。至使疗效下降或增加不良反应。结论:有部分循环系统药物在合并使用后会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有些药物是老年禁忌使用,应引起医师及药师注意。  相似文献   

11.
何燕清 《中国药房》2009,(27):2158-2160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师在中药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中药合理用药和临床中药师的职责的介绍,分析临床中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结果:临床中药师在合理用药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结论:临床中药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中药合理用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师如何更好地应用合理用药支持软件来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用药水平。方法:介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该软件的应用情况,精选相关不合理用药案例对监测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药师的干预,纠正了许多沿袭已久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提高了医师的用药水平。结论:通过合理用药软件的使用,结合建立合理用药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药师在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杭汉强  柳琳 《药品评价》2010,7(10):20-22
目的: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提出开发和建立基于互联网基础的药品查询系统的设想,为患者提供一个指导合理用药的良好平台。结果:药品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将大大方便患者直接获取药品信息和用药知识,并能帮助辨别药品的正确与否,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结论:网络药品查询系统可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罗建华  徐萍 《药品评价》2010,7(10):49-51
目的: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干预不合理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09年第4季度和2010年第1季度提交的不合理医嘱汇总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药师的干预.不合理用药比例由2.80%下降为1.74%.不合理用药表现在输液浓度、载体选择、配伍禁忌、给药方式、使用剂量、给药频次、药物剂型选择等方面。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配置前通过药师审核医嘱,可及时发现纠正不合理用药.通过与医师沟通.及时予以纠正。为患儿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5.
谢升阳 《中国药房》2013,(46):4332-4335
目的:探讨实施阳光用药工程的成效和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数据对比分析,对2012年与2013年的第一季度各项指标进行对照,分析医院实施阳光用药工程后的合理用药指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指标有明显改进;《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使用金额比例有待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步达到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要求:均次费用有所下降,有的降幅达48.09%,下降明显;不合格处方占全部处方比例(不合理用药率)有所下降。结论:阳光用药工程的实施能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推进了医疗质量改进,减轻了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6.
儿科用药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科用药特点,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方法:对儿科用药采用金额排序法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并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10 242张和462份住院病历进行合理用药分析。结果:按金额排序,儿科用药种类前5位依次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呼吸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解热镇痛药;抗菌药物和注射剂使用率均较高,且住院高于门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我院儿科用药基本合理,但应加强抗菌药物和注射剂的使用管理,特别是夫西地酸的使用;儿童使用中药制剂应加强规范;积极学习并提高儿童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坚  方维军 《中国药房》2009,(19):1517-1518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1家医疗机构门诊合理用药状况。方法:采用合理用药国际调研主要指标,对松江区21家医疗机构2007年10月~2008年5月抽取的16 800张门诊处方进行调查。结果:松江区21家医疗机构门诊处方主要指标中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5种,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42%,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20%,零差率基本药物使用百分率为43.97%。结论:21家医疗机构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部分医疗机构门诊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和注射剂应用比例均较高,合理用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  相似文献   

18.
马晓菲  徐海燕 《中国药房》2014,(34):3183-3185
目的:通过对1 837例失眠症患者抗失眠药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2013年于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 837例失眠症患者为对象,分析其抗失眠药的用药情况,归纳总结不合理用药类型及原因,并探讨如何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结果:2010-2013年失眠症患者人数分别为521、486、409、421例。不合理用药共132例,占患者总数的7.19%,各年度分别为50、42、24、16例;不合理用药类型包括单次剂量过大(50例)、药物重复使用(38例)、药物不合理联用(28例)及毒副作用超出耐受(16例)。结论:我院抗失眠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不合理使用情况仍占一定比例,其中以单次剂量过大为最主要类型。医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抗失眠药的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院药品采购管理及使用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小斌  黄振光 《中国药房》2010,(21):1934-1936
目的:介绍我院药品采购管理及使用监控办法,为各医院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推行"新药引进阳光工程"和采用严谨的中标药品筛选办法,严把药品入院关口,对药品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结果:2005年以来我院新药共采购82个品种;每年我院使用的约1500个品种全部由随机抽取专家记名投票选定;我院药品销售金额控制在5亿元以内,药品使用较为合理。结论:我院药品采购及使用控制方法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审方干预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药师在审方中的作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2年1—8月我院PIVAS的审方记录,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多数处方用药合理,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有508张,主要表现为配伍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等。结论:PIVAS药师审方可有效地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预防与减少因不合理用药而引发的不良事件,为促进合理用药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