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宫音声波在健康女性下肢脾、胃经腧穴接收差异性,以探讨音波循经按摩的临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音乐声波发射与接收系统,检测46名健康女大学生右下肢脾胃经腧穴及相应对照组织和其他经穴的音乐声波接收效值。结果宫音声波通过音乐声波发射装置从人体足底向上传导,相应对照组织总均方根电平值(RMS)随着水平高度的增高而明显减弱(P〈0.05)。胃经足三里穴和胆经阳陵泉穴RMS显著增强(P〈0.01),胃经下巨虚、上巨虚和膀胱经昆仑穴RMS特异性减弱(P〈0.05);而脾经商丘、地机和阴陵泉RMS则与相应对照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经穴的宫音声波接收效值比较差异显著,胃经足三里穴和胆经阳陵泉穴为宫音接收高敏感腧穴,胃经下巨虚、上巨虚和膀胱经昆仑穴为低敏感腧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宫音声波在健康女性下肢脾、胃经腧穴接收差异性,以探讨音波循经按摩的临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音乐声波发射与接收系统,检测46名健康女大学生右下肢脾胃经腧穴及相应对照组织和其他经穴的音乐声波接收效值。结果宫音声波通过音乐声波发射装置从人体足底向上传导,相应对照组织总均方根电平值(RMS)随着水平高度的增高而明显减弱(P〈0.05)。胃经足三里穴和胆经阳陵泉穴RMS显著增强(P〈0.01),胃经下巨虚、上巨虚和膀胱经昆仑穴RMS特异性减弱(P〈0.05);而脾经商丘、地机和阴陵泉RMS则与相应对照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经穴的宫音声波接收效值比较差异显著,胃经足三里穴和胆经阳陵泉穴为宫音接收高敏感腧穴,胃经下巨虚、上巨虚和膀胱经昆仑穴为低敏感腧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数据中不同季节因素对人体胃经五输穴的阻抗值是否有显著影响,用以判断季节因素是否对人体胃脏有显著影响。方法:试用自行研制脏腑疾病诊断仪DM-Ⅰ,测试180例无胃病及其循行经脉病的健康人胃经五输体表阻抗值。结果:经过统计方法处理,发现α=0.05水平下,季节对各个穴位的测试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以排除季节变化因素对胃输五经阻抗值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针刺治疗痤疮的现代文献进行统计,总结针刺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4—2017年针刺治疗痤疮的临床文献,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98篇文献,得到针刺主穴处方98个,涉及腧穴54个,共用腧穴频数为680次。使用高频腧穴为合谷、曲池、大椎、足三里、肺俞等。腧穴主要分布在头面颈项部及四肢肘膝以下,占78.97%。使用经络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特定穴使用以五腧穴、原穴、背俞穴为主。结论针灸治疗痤疮的主穴选穴是有规律的,总结其规律能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60例健康人,通过灸感法探查方法查找出热敏腧穴,分析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概率.结果:(1)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热敏腧穴出现率为93.33%.(2)高发热敏穴区在中极、命门穴区出现率较高,其次是在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穴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体表温度分布规律。方法 以25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和256例健康受试者为观察对象。使用Fotric 226红外热像仪检测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腧穴的温度值,每名患者每周固定时间检测1次,共检测4次,健康人检测1次,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受试者组穴位温度值的差异,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部位、经脉温度值的差异。结果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海穴、鹤顶穴、梁丘穴、曲泉穴、内膝眼穴、犊鼻穴、委阳穴、阴陵泉穴、膝关穴、阳陵泉穴、大杼穴、悬钟穴、足三里穴、命门穴、腰阳关穴温度值高于健康受试者(P < 0.05);患者组胃经的4次皮温均较高(P < 0.05),腰背部的4次皮温均较高(P < 0.05);KOA相关腧穴4次温度值变化趋势不显著(P > 0.05)。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部分腧穴皮温升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穴位升温现象具有规律性,与经络、部位相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穴位升温效应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患者与健康受试者体表部位的力敏腧穴分布差异,分析CNAG患者力敏腧穴分布规律。方法:对60例CNAG患者和6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力敏腧穴探查,将探查的力敏腧穴标注到人体神经皮节图上,对力敏腧穴进行计数统计,比较力敏腧穴分布与经脉、神经节段的位置关系。结果:(1)CNAG患者力敏腧穴探查出现率为86.7%,健康受试者力敏腧穴探查出现率为15.0%,CNAG患者力敏腧穴出现率明显高于健康受试者(P0.01)。(2)CNAG患者力敏腧穴频次居前3位的经络为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力敏腧穴在血海、中脘、中庭穴区出现率较高。(3)CNAG患者力敏腧穴多在胸(T)7—T10、腰(L)3—L5分布。结论:力敏腧穴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疾病状态下力敏腧穴分布与相关经脉、神经节段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五输穴体表阻抗的年龄特性。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人体穴位表面电阻测仪对2281名健康人的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进行测收,测试分别于中、青、老年组和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测得。结果发现青年、中年之间各对应体表穴位阻抗值差异不大P〉0.05,老年组各体表穴位阻抗值明显高于青、中年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体表穴位问的阻抗值的差异也较明显,其体表穴位阻抗值按足三里、解溪、陷谷、内庭、厉兑顺序规律降低。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年龄差异。结论不同年龄组健康人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值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章海凤  陈日新  付勇 《河南中医》2011,31(2):177-178
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和60例健康人,通过灸感法探查方法查找出热敏输穴,分析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概率,讨论热敏腧穴与慢性盆腔炎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盆腔炎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率为88.33%,慢性盆腔炎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在腰阳关、关元、子宫穴区出现率较高,其次是在次移、三阴交、阴陵泉穴区。结论:热敏腧穴与慢性盆腔炎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为进一步研究热敏灸疗对慢性盆腔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热敏腧穴分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的分布特征.方法:纳入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并对照60例健康受试者,通过灸感法探查出热敏腧穴,分析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概率,探讨热敏腧穴与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性.结果:(1)三叉神经痛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率为83.3%.(2)三叉神经痛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在下关、四白穴区出现率较高,其次是在夹承浆、风池、鱼腰穴区.结论:热敏腧穴与三叉神经痛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为进一步研究热敏灸疗对三叉神经痛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心绞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1979—2011年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文献,建立心绞痛现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现代针灸治疗心绞痛常用的经脉、腧穴及特定穴,并分析这些经穴使用的潜在规律。结果:现代针灸治疗心绞痛以心包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为膀胱经与任脉。从针灸治疗心绞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来看,阴经使用最为频繁,阳经的选穴主要集中在膀胱经及胃经;穴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内关穴,心俞及膻中次之。从特定穴选用的类别看,特定穴的选用占有绝对优势,如络穴、八脉交会穴、五输穴的使用居前列。结论:特定穴的选取及特定穴之间的配伍是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主要处方原则。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is a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a-Ahm Five Element acupuncture devised about 360 years ago. A total of 21 books and papers ranging from the ancient Huang Di Nei Jing to modern biomedical acupuncture for pain management were researched in relation to the Five Shu points. Gao-Wu, in the Chinese Ming Dynasty, used the Five Shu points for the first time based on the creation cycle as the tonification and sedation treatment, termed the “tonification and sedation treatment of self meridian”. Since then, and for no particular reason, this method has been rarely used until Sa-Ahm's new doctrine, which includes the concept of the destruction cycle, was asserted. Sa-Ahm Five Element acupuncture is a method in which the Five Shu points are used from the viewpoints of the simultaneous tonification and sedation methods that are based on the promotion and control cycles. Although it is currently the most utilized meth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actitioner's points, this method is in need of designated guidelines by which Sa-Ahm acupuncture can be practiced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cinale Kimura et Migo)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通过测量经络电压探索铁皮石斛的归经作用。方法测定铁皮石斛汤剂的氧化还原电位值、pH值、总抗氧化能力。召集20名健康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服用铁皮石斛汤剂,8 g铁皮石斛粉冲泡于80 mL水中),对照组(饮用等量水),每组10名。服用药物前后进行人体经络电压的测量,选取12条经络上(肺经、肝经、脾经、肾经、胃经、心经、大肠经、胆经、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膀胱经)的合穴和原穴作为经络电压的测量点,均以合穴为正极,原穴为负极,记录经络电压的变化。结果通过pH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铁皮石斛呈现弱酸性。与蒸馏水比较,铁皮石斛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抗氧化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升高(P<0.01)。在经络电压测定中,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肠经、胆经、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和膀胱经的电压升高,肺经、肝经、脾经、肾经、胃经和心经的电压则无显著变化。结论铁皮石斛对可以显著增加大肠经、胆经、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和膀胱经所属的六腑经络的电压,对肺经、肝经、脾经、肾经、胃经和心经所属的五脏经络的电压则无显著作用。经络电压的变化规律与铁皮石斛的抗氧化性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收集高血压患者的经络良导络值,探索人体经络数值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运用经络检测仪,以太渊、大陵、神门、腕骨、阳池、阳溪、太白、太冲、太溪、束骨、丘墟、冲阳,左右各12条经络的原穴或腧穴为主,采集左右24条经脉的经络良导络值,录入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及相关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275例高血压患者的肝经、膀胱经、心经、脾经、小肠经明显处于高能量的太过、实证状态,胆经、三焦经、大肠经、肾经处于低能量不足的虚证状态,心包经、肺经、胃经则出现右高左低的状态。结论:高血压病变时经络的异常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从先秦至清末178种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偏头痛古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常用的经脉、腧穴以及腧穴配伍,并分析这些经穴使用的潜在规律.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以胆经选用频次最高,且具体腧穴的选用上既有病位局部腧穴,又有病位远端的四肢腧穴.从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来看,历代都非常重视阳经腧穴的选用,其中又以少阳经脉的风池、丝竹空和率谷使用最为频繁.从特定穴选用的类别看,除了重视头部经气相贯相交最为集中的交会穴外,还重视选用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如原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和五输穴.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手段对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文献进行提取和分析发现,经络理论是指导临床的基础和选穴的前提,特定穴是组成处方的主要部分和配伍选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徐冬梅  张志山 《新中医》2011,(8):117-119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人体胃经五输穴的阻抗值是否有显著差异。方法:试用自行研制的实用新型脏腑疾病诊断仪DM—I测试180例无胃病及其循行经脉病的健康人胃经五输穴的阻抗值。结果:不同年龄组足三里、陷谷穴位的测试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溪、内庭、厉兑穴位的测试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8—29岁人内腑及外经功能最好,30—59岁最差,而60岁以上人群身体调整恢复。  相似文献   

17.
鲁秀蕾  戴萌萌  陈华德 《新中医》2020,52(6):117-12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1999年1月-2019年3月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报道和临床研究,分析总结针灸治疗该病的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3篇,常用穴位53个,总共频次282次,最常用的5个穴位是肩井、膻中、乳根、期门、足三里;涉及经脉12条,除手少阴心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外均有涉及,其中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任脉出现频次最多。特定穴以交会穴、募穴、八会穴使用频次较高。穴位分布主要集中在胸腹部、腰背部及四肢。结论: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以胸腹部局部取穴及四肢循经取穴、选用特定穴为主,经络选取主要为胃经、胆经、任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古今针灸治疗失眠处方规律之不同。方法收集古今针灸治疗失眠处方文献,运用频数、百分数对针灸治疗失眠常用穴位、所用穴的十四经分布及取穴部位、特定穴应用情况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比较。结果古代医家选穴较为分散,取穴主要集中在胸腹部、下肢部;现代医者选穴相对集中,处方相对固定,取穴主要集中在头颈部、下肢部;取穴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古代医家还多选用任脉穴,现代医家则更多选用督脉穴。结论古今医家组方选穴差异较大,但在用穴的归经、类型上较为相似,选穴多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均看重俞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