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面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疗效,对治疗经验及结果加以分析总结。方法选择12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发病1周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120例患周围性面瘫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一般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药物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6周后评定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加以比较。结果神经定位在鼓索以上的,治疗组经治疗6周后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评分≤75分者,治疗组治疗6周后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定位在鼓索以下者或评分75分者,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达到痊愈,2组经治疗后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周围性面瘫,对面神经损伤节段较高、病情较重者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较普通针刺法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张建明 《山西中医》2011,27(3):27-27,29
目的:观察通脱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通脱法治疗组62例和传统针刺对照组60例,对2组患者痊愈率和愈显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44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30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治疗组痊愈率、愈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脱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及面神经功能、面瘫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前两组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神经功能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度差均明显缩小,两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及面瘫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对改善患侧面部温度和面部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栎  刘美琼  刘红波 《新中医》2016,48(7):47-48
目的:观察透刺法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透刺法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3.3%,对照组为4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透刺法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愈显率,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加中药治疗)30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的治疗方法。结果:经过治疗后,经t检验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症状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中医症状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两组均用通脱法针刺及TDP灯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脐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89%、对照组7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初次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艾灸联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的常规西医治疗相同。对比两组疗效及面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观察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为(69.50±17.50)分,优于对照组的(45.50±15.50)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艾灸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伟  曹莲瑛  陈晞 《新中医》2013,45(12):136-13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治疗5次为l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nl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间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疗效良好,优于单纯针刺治疗。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理髓海"针刺法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调理髓海针刺法配合耳穴贴压)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3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神经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理髓海"针刺法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一指禅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为一指禅点穴配合针刺组;对照组40例,为针刺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刺结合一指禅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温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115例病程在2天~30天的早、中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治疗组)63例和电针组(对照组)52例。后期70例周围性面瘫病程在30天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治疗组)39例,电针组(对照组)31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各组治疗后的疗效分析。结果:各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早、中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88.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后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无论早、中期还是后期更利于面瘫的恢复,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将 3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2 0 0例 ,采用穴位埋线加按摩治疗 ;对照组 180例 ,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8% ,痊愈率90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7 3% ,痊愈率为 5 6 2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1) ,痊愈率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穴位埋线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良好疗效 ,急性期是穴位埋线治疗此病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对照组64例采用祛风通络针刺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6.1%,对照组痊愈率为70.3%,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晶 《中国针灸》2004,24(1):47-48
目的 :观察不同深浅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浅刺法 (治疗组 )和沿皮透穴刺法 (对照组 )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95 8% ,对照组愈显率为 81 3%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15.
张建明  郑涵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12-913
目的观察程氏“通脱法”配合阿是穴密集刺治疗髂腰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将80例髂腰韧带损伤患者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程氏“通脱法”配合阿是穴密集刺法(治疗组)和普通针刺法(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程氏“通脱法”配合阿是穴密集刺治疗髂腰韧带损伤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加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疗效与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0%,对照组为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患者所需平均疗程为1.8个,对照组为2.1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加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且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7.
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1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针灸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研究现状。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待的1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及激素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针灸择期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及对比分析,并对研究现状及评价进行探讨。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65/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9%(58/68),两纽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而言,采用针灸择期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并且属于一种可靠与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按摩、TDP治疗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与Bell麻痹的临床疗效及疗程。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72例,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观察组)36例,Bell麻痹(对照组)36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针刺配合按摩、TDP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糖尿病标准化治疗。5次/周,1周为1疗程,8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4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25.00%;对照组愈显率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8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83.33%;对照组愈显率94.4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个疗程后临床痊愈患者平均疗程分别为6.86、4.50个,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针刺配合按摩、TDP治疗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与Bell麻痹二者疗效确切,但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恢复的疗程明显较Bell面瘫的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原理,比较分析中药配合针灸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与中药治疗法,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具有比较好的疗效,但治疗组相对见效较快,疗效较好。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比较安全高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