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是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机涉及寒热、虚实、气血等多方面。暴病多寒,久病多热,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初病在经,痛久在络。总之,上述各种原因皆能引起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常,气机不畅,胃失和降,不通而痛;其中肝气久郁,即可出现化火伤阴,又可致淤血内结,使胃痛加重而缠绵不愈,胃痛经久不愈,则胃之阴阳失调,而出现伪寒伪热或寒热错杂的症状。此外,脾胃互为表里,一脏一俯,故胃痛多及脾.脾病也可涉及胃.故脾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在外科手术中,需行胃大部切除术者一般为胃溃疡及胃癌患者,中医称之为"胃脘痛".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与脾互为表里,共司升清降浊,故对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饮食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又称胃痛.多见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心理、情志对胃腔痛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仅从心理疗法方面,初探胃脘痛的浩疗。  相似文献   

4.
郑沛仪  阮经文 《现代康复》1999,3(5):574-575
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中压的“胃脘痛”范畴,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常伴有暖气、吐酸,甚至便血等症状.且多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5.
戴廷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6):384-384,F0003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宜降,以和为顺。本证常见病因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导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其病因病机包括:(1)寒邪犯胃: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使寒邪内客于胃,塞凝气滞,升降不利,致胃气不和而疼痛。(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冷热不忌,均可损伤脾胃,令其食满不化,气机不畅而疼痛。如过食辛辣炙、酒醴之品,至中焦积热,耗伤胃阴,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3)肝气犯胃:肝为剐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忧思郁怒皆能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而致胃痛。若气滞日久,必至瘀血内结,胃络受阻,“不通则痛”。若气郁化火,耗伤胃阴,使胃络失养,而致胃痛。(4)脾胃虚弱:素体脾胃不足,中阳不振,寒自内生;或久病伤及脾胃,致使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气不和,均可引起胃痛。引起胃痛的病因虽然不同,但总的皆因胃气失于和降,“不通则痛”。其不通的原因有寒、热、食滞、血瘀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正>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的疼痛为主证,并伴有嗳气、呕吐等症状。现代医学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溃疡、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等疾患。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自  相似文献   

7.
仲景胃灵与慢性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 ,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占首位。慢性胃炎以上腹部 (胃脘 )疼痛、饱胀、食欲不振、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 ,属中医的“胃脘痛”“痞满”等范畴。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以反复发作、节律性、周期性上腹部疼痛为临床特征 ,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依照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治病特点 ,将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按照胃脘痛的辨证分型 ,将其分为脾胃虚寒型、寒凝中脘型、肝郁气滞型。这三种类型是胃脘痛临床最常见的类型 ,经临床证明 ,也是胃脘痛能否完全治愈的最适宜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从祖国医学来说,溃疡病属于胃脘痛的范畴。因此,要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中医疗法,就得探明胃脘痛的病因病机,据此辨证用药。胃院痛的产生,祖国医学认为有四个方面可以促其发病。一是寒邪犯胃、络脉拘急。这里的寒邪,或指寒冷气候的刺激,或指过食生冷之物,因其侵犯肠胃,使脉络拘急,血液运行不畅而发生疼痛。  相似文献   

9.
胃病,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症,常伴有暖气、反酸、呕吐等症,为青壮年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是饮食失调、情志不畅、素体阴虚和复感外寒等因素使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致.病位在胃,但常关系到肝脾,如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均可导致,但一般以饮冷受寒而诱发.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施护,效果满意,为此总结体会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脘痛宁汤治疗胃脘痛148例疗效观察邓泽民邓人富邓溪燕胃脘痛是指剑突以下,脐以上发生经常性疼痛或突发性疼痛为主的胃脘部疾患。其范围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粘膜炎症,胃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胃痉挛,胆囊炎和胆石症等,是...  相似文献   

11.
<正>胃脘痛是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临床中不少胃脘痛患者经耳压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笔者通过对40例各种原因导致的胃脘痛的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于胃,刺激胃黏膜而发生的病变.本病常发生于胃或胆囊切除术后,临床上患者表现胃脘灼热疼痛、嗳气、呕吐、口苦泛酸、脘闷嘈杂、食欲不振等,属中医学"胃脘痛","呕吐"、"胃反"等病范畴,笔者临床中,采用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收到显著效果,介绍如下(治疗前均做过胃镜检查予以确诊).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是中医病名,可见于现代医学的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等。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脏腑病变,有本脏自病,亦有他脏影响,胃痛亦莫不如此。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脾主运化,以升为顺,胃主受纳、腐熟,以降为和。若脾气健运,胃纳正常,则水谷精微得以转输到脏腑经络,使营卫畅达,五脏安和。反之,则脾胃虚弱,且波及其他脏腑,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治疗上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审察病因病  相似文献   

14.
胃病是指上腹疼痛的一类病症。祖国医学称为胃脘痛。常见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疾患。引起胃痛的原因有外因、内因。外因:饮用过量烈性酒、浓茶;进食过冷、过热、过于粗糙及富于辛辣刺激食物;或由于暴饮暴食;进食细菌及基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进食过急、咀嚼不全;生活无规律,进食无定时;服用某些药物等。内因:饮食习惯,胃的反应性,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忧思、焦虑、恐惧、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疲劳。上述原因有的能直接刺激胃粘膜充血、水肿、粘液增多、腐烂,使胃粘膜受到损害发生疼痛;有的受精神因素影响大脑皮层功能发生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使胃的血管和平滑肌痉挛和胃粘膜自身保护功能缺损而胃痛。  相似文献   

15.
胃脘痛系指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多因外邪侵袭,内伤饮食,情志不遂,起居失宜,脏腑失调致气机阻滞,胃炎和降而成(包括现代医学中单纯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其疼痛的特点及性质,多呈长期性及节律性钝痛、灼痛和饥饿样疼痛,多伴有返酸、嗳气、胃内灼热感、恶心、呕吐等其它胃肠症状。  相似文献   

16.
张淑萍 《全科护理》2012,10(13):1183-1183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脘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导致。胃脘痛早期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者,多为实证;若久治不愈,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胃脘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基本病机是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除湿止痛汤治疗湿热阻胃型胃脘痛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湿热阻胃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3例,采用自拟健脾除湿止痛汤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吗叮啉、颠茄片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有效率67.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健脾除湿止痛汤治疗湿热阻胃型胃脘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是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中常见症状、主要病理机制是胃失和降,气机郁滞,“不通则痛”。治疗选用辛开苦降法,调畅气机,疏通郁滞,即“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19.
电针治疗胃痛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痛,又称胃脘痛。常见有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笔者自2004年3月-2006年6月,针灸治疗35例胃痛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年患者的患病人数也在逐年上升,针对CAG的治疗,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查安生提出,老年患者阴常不足,再因肝郁、湿热、血瘀等,致使胃阴耗伤。胃阴者,胃之津液也,乃胃腑之根本,胃之受纳腐熟必依赖于胃阴的濡养,胃阴日久不复,胃体失养,通降不能,发为萎缩。在治疗上查师提出以甘凉濡润之药,补胃阴之不足,使胃络得养,再配以疏肝泄热、化湿清热、活血和络等法,荡涤胃腑邪气,阴复则胃得养,邪去则胃体安,最终使通降恢复,萎缩复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