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胚胎无瘢痕愈合的潜在原因 ,研究NO(一氧化氮 )在成人型和胚胎型愈合过程中的差别。方法 :在已建立的胎兔创伤模型的基础上 ,用一氧化氮酶法试剂盒检测胚胎兔和成兔皮肤匀浆液中NO的含量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正常胎兔不同孕期皮肤中NO含量无差别。②正常胎兔皮肤中NO含量高于正常成兔皮肤中NO含量 (P <0 .0 1)。③创伤胎兔皮肤中NO含量高于正常胎兔皮肤中NO含量 (P <0 .0 1)。④创伤成兔皮肤中NO含量高于正常成兔皮肤中NO含量 (P <0 .0 1)。⑤创伤胎兔皮肤中NO含量高于创伤成兔皮肤中NO含量 (P <0 .0 1)。结论 :NO参与了胚胎和成年动物的创面愈合过程 ,并在两种愈合过程中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2.
胚胎兔、成兔皮肤在正常发育及创伤愈合过程中IgG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胚胎兔,成兔胚皮肤在便伤愈合过程中IgG表达的差异,为胎儿型及成人型愈合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建立胎兔皮肤创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皮肤均化的方法,提取正常及创伤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IgG,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随正常胎兔(孕23-28天)孕期的延长,皮肤中IgG有合成增加的趋势,而正常成免皮肤的IgG含量显著高于胎兔(P<0.01);胎兔皮肤创伤后不同时间(1-6d)的IgG含量与对应的正常胎兔(孕23-28天)相比,只伤后第1,2天增高(P<0.01),而不同孕期的创伤胎兔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成兔皮肤创伤后从第2天起IgG合成量明显高于正常成兔(P<0.01),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对胎,成兔皮肤创伤后IgG变化趋势的动态发现胎兔呈平坦线性,成兔呈上升线性。结论 在胚胎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免疫系统日臻完善,虽然IgG在较低水平,但在创伤后仍表现出一定的免疫反应,而成兔在创伤后却表现出强烈的免疫反应,不仅含量高而且趋势显著,免疫反应的不同是胎儿愈合与成人型愈合的本质差别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在成兔与胚胎兔创面愈合过程中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胚胎无瘢痕愈合的潜在原因,研究NO(一氧化氮)在成人型和胚胎型愈合过程中的差别。方法:在已瓣胎兔创伤模型的基础上。用一氧化氮酶法试剂盒检测胚胎兔和成兔皮肤匀浆液中NO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透明质酸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以及胎儿型愈合和成人型愈合的机理。方法 通过胎兔创伤模型及皮肤均化的方法,提取游离及结合的透明质酸(HA) ,应用透明质酸结合蛋白( HABP) 技术,对胚胎兔、成年兔皮肤在正常及创伤愈合过程中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游离、结合及HA 的总量。结果 ⑴不同孕期正常胎兔皮肤的游离HA 及HA 总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合HA 有显著的波动,而且均比正常成兔增高( P< 0 .01) ;⑵胎兔皮肤创伤后不同愈合时间的游离HA 及HA 总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合HA 的组成亦有显著变化;⑶创伤胎兔与正常胎兔相比,各组分HA 均增高( P< 0 .05) ;⑷创伤成年兔游离HA 及HA 总量均比正常成年兔显著增高( P< 0 .01) ,而在创伤成年兔内部游离HA 及HA 总量呈“山峰型”变化;⑸胎兔、成年兔皮肤创伤后对应比较发现,HA 总量均为胎兔高( P< 0 .01) ,而游离HA 则第2 、3 天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HA 的增高是胎儿型愈合不可缺少的内部机制,其中游离HA 起主导作用,但结合HA 随孕期的延长以及在创伤后不同愈合时间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对于临床控制瘢痕形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胚胎动物与成年动物的创伤愈合存在差别 ,表现在炎症反应轻、创面不收缩和无瘢痕形成[1,2 ] 。本实验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胚胎兔和成年兔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的表达 ,以期探讨胎兔伤口不收缩的原因以及胎兔无瘢痕愈合的机制。材 料 和 方 法1.动物模型及分组 :选择怀孕 2 3d的日本大耳白兔 6只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只 ,每只孕兔取两只胎兔做创伤 ,分别于创伤后 3、6d行剖宫产手术取出创伤胎兔 ,在取出创伤胎兔的同时 ,每只孕兔还剖取两只正常胎兔作对照。另取普通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12只 ,…  相似文献   

6.
胎兔皮肤伤口中糖胺多糖及透明质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兔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机理。方法 取胎兔,孕兔,成年兔切口及其周围组织,用阿利新蓝比色法,醋酸纤维素膜电脉分离法测定糖胺多糖(GAG)和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 (1)胎兔正常皮肤(GAG及H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孕兔及成年兔(P<0.01),手术区,胎兔,孕兔,成年兔在术后3天时GAG及HA均升高(P<0.05)。但术后第7天,胎兔GAG含量仍维持在高水平,而孕兔及成年兔其含量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高浓度的HA在胎兔伤口间质的持续存在对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可能机理及条件。方法:采用孕22-23d的母兔及所孕胎兔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动物模型及成年兔皮肤伤口愈合模型,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胎儿伤口中的EGF和TNF术后3d明显升高(P<0.05),并维持至术后7d;孕兔及成年兔仅在术后3d升高(P<0.05),术后7d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胎兔皮肤伤口中特有的细胞因子水平是胎儿伤口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 )对兔耳创面愈合期伤口周边组织和肉芽组织中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 e, PTK)活性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探讨IFN-γ外用于皮肤创面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在兔耳腹侧伤口外用IFN-γ,观察上皮化的时间并测定正常兔耳、伤后1天、3天、6天和创面上皮化时(12~14天)组织中PTK活性变化.结果周边和肉芽组织中PTK活性伤后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 .01),周边组织伤后6天即恢复正常水平,而肉芽组织在上皮化后仍然较高.IFN-γ可使伤口周边和肉芽组织的PTK活性升高(P<0.05或0.01).IFN-γ可使伤口愈合延迟1.23天(P<0.01).结论创伤愈合组织中PTK活性升高且与增生程度相关.PTK既介导生长刺激信号使细胞增殖和合成物质的功能增强,也介导IFN-γ的信号使愈合延迟.  相似文献   

9.
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形态学和胶原构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可能机理及条件。方法:用22-23d的孕兔建立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动物模型,并与孕兔、成年兔伤口愈合进行比较,对各组兔皮肤切口组织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胶原含量测定(羟脯氨酸法)及分型。结果:①胎兔切口无急性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FB)出现早,伤口无瘢痕一期愈合。②胎兔伤口中胶原含量及构成变化不显著;孕兔、成年兔胶原在术后7d时升高(P<0.05)。结论:无急性炎症反应、皮肤中的FB及胶原构成是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观察TGF-β1对兔耳伤口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中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和瘢痕形成的影响,探讨PKC的作用.方法在兔耳腹侧伤口和瘢痕组织使用TGF-β1,测定正常兔耳皮肤、伤后3d、6d、创面上皮化时(11~16d),上皮化后14d、30d、45d和60d组织中PKC活性.观察上皮化时间和瘢痕变化.结果肉芽组织、周边组织和非增生性瘢痕和组织PKC活性上皮化后均高于伤前皮肤组织(P<0.001或0.05).增生性瘢痕的PKC活性均高于非增生性瘢痕(P<0.01或0.05).TGF-β1进一步活化各种组织的PKC(P<0.01),且加速伤口愈合并显著刺激瘢痕增生(P<0.05).上皮化前后使用TGF-β1的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组织间分别比较时无差异(P>0.05).结论PKC活化与伤口愈合和瘢痕增生有关.TGF-β1进一步活化各种组织的PKC提示PKC介导TGF-β1的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