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名老中医胡黎生先生用“环行压垫夹板固定法”治疗肱骨干骨折,方法独特,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用适当对抗牵引,畸型及成角即可纠正。对横断骨折,无断端重叠移位,切忌牵引过大造成断端分离。术者复位时手法要轻柔、稳准,一次成功。复位后由助手维持位置。术者在骨折断端处用绷带缠绕十五至二十层,形成环行压垫。用四块长短宽窄合适的夹板来固定,上段  相似文献   

2.
肱骨髁上骨折是骨科创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临床上以 1 0岁以下儿童多见。自 1 991— 2 0 0 1年我院采用鹰嘴牵引与小夹板并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68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8例患者中男 3 6例 ,女 3 2例 ;年龄 2~ 1 3岁 ,平均 7岁 ;左侧 3 7例 ,右侧 3 1例 ,粉碎形 2 0例 ;骨折断端均分离移位 ,分离最大的前后约 1 .5cm ;伸直型 5 9例 ,屈曲型 9例 ;尺偏型 49例 ,桡偏型 1 9例 ;均为手法复位失败的患者。2 治疗方法2 1 尺骨鹰嘴牵引术 :一般采用仰卧位 ,肘部皮肤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 ,在距鹰嘴远端约 3cm…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2—2006年应用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长干骨骨折15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3例;年龄20~60岁。损伤原因:车祸3例,工伤10例,跌伤2例。骨折类型均为闭合性骨折,3例为肱骨干骨折,9例为股骨干骨折(其中5例为骨质疏松所致病理性骨折,2例为儿麻后遗症骨折,2例为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二次骨折)。1·2手术方法根据不同部位的长干骨骨折,采用相应的麻醉和手术入路,切开后暴露骨折断端,常规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将环抱式记忆合金接骨板置于0~5℃的无菌生理冰盐水中约3 min,撑开器撑开环臂,使每对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蒙医整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骨痂形成形态中观察骨膜掀起方向的规律及骨痂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股骨干骨折用蒙医整骨疗法治疗,在骨痂形成阶段观察骨痂形态。结果:本组患者的骨折断端解剖复位的骨痂在骨折处渐变式生长,骨折断端功能复位的骨痂在断端无接触处楔形填充式生长。结论:蒙医整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骨痂形成形态和骨膜被掀起部位有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5.
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5%,目前临床常采用一次性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加内固定治疗,但一次性手法复位后,由于肢体肿胀易导致断端分离和再移位,而手术切开复位加内固定易影响骨痂的生长,使骨折愈合缓慢。笔者采用动态手法复位,适时调整夹板及压垫,促进骨质的愈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9年11月应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加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得到随访6~29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X线片示基本达到解剖复位,断端无成角及分离现象,住院14~28 d,平均20 d。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稳定性好、功能恢复快、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儿童前臂骨折残余畸形早期干预的远期效果。方法:未达到解剖对位对线的64例分为两组,前期对残余畸形32例进行塑型能力的观察,后期对32例复位不良有残余畸形者进行早期干预(再次复位矫正,夹板压垫固定),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4个月。结果:前期观察病例有3例前臂旋转受限,2例再次受伤在原骨折处再发骨折均再次复位治疗。后期干预病例的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通过观察确立前臂骨折复位后断端对位及成角、旋转的最大接受度,对超过残余畸形最大接受度者进行早期干预,可保障儿童前臂双骨折闭合复位的安全性和疗效的确切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前臂成角畸形骨折,利用双夹板挤压原理,整复骨折。方法:前臂骨干骨折共36例,均采夹板挤压复位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外敷、外洗治疗。结果:经2~4周,平均3周的治疗,本组病例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结论:对于青少年前臂成角骨折,采用前后两侧夹板挤压骨折端,进行骨折复位的方法,既可以让上下尺挠关节自动复位,又不会因过度拔伸造成骨折完全分离,也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侧卧牵压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的疗效。方法:150例分为两组各75例,治疗组用侧卧牵压复位法,对照组用寰枢端提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整复1次59例、整复2次11例、整复3次及以上5例,治愈64例(85.3%)、好转10例(13.4%)、未愈1例(1.3%)。对照组整复1次31例、整复2次29例、整复3次及以上15例,治愈39例(52.0%)、好转34例(45.3%)、未愈2例(2.7%)。结论:侧卧牵压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症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
陈旧性髌骨骨折多为骨折早期未经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由于骨折长时间得不到复位常继发有股四头肌粘连挛缩,最终导致骨折断端分离移位明显、伸膝装置破坏及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一期手术复位困难。以往多采用髌骨切除方法治疗,但其并发症多,通常残留有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及难以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7~1990年收治11例肱骨干骨折有断端分离移位和成角畸形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和胶布悬吊的方法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成人10例,青少年1例;肱骨中段骨折6例,中下段骨折8例,中上段骨折2例;横断形5例,粉碎形2例,螺旋形2例,长斜形1例,背向叉1例,折端分离0.4~0.5cm者4例,~0.9cm者7例;成角在15~25°者6例;合并桡神经损伤2例。治疗方法手法整复,经X线检查复位满意后,术者一手内外侧固定骨折端,一手托住肘关节,助手用5cm宽的长条胶布,自锁骨外1/3处始,粘贴拉  相似文献   

12.
笔者多次遇到一些骨折断端手法复位后对位良好,外固定牢固,但因超量X线照射,骨折久不愈合的患者,运用中医理论,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获得明显疗效,现选择3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23岁,1993年6月3日入院。入院前因摔伤致左肽骨中段横断骨折,在外院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拍片示对位良好,以后每隔3回拍片1次,住院165天,共计拍片53次;现骨折对位良好,断端骨质疏松,无连续骨痴,来诊。患者纳少,夜寐欠安。舌质谈红,脉细。分析患者经X钱超量照射,损伤气血,导致局部气滞血瘀,引起难愈;久服活血化瘀类药物,必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客观评价多维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标准对照,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多维复位固定器及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安全性评估2组比较,经Ridi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共出现7例不良事件,对照组6例,治疗组1例。结论:多维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复位时能使骨折断端旋转、平移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平面的调节,固定时又能使固定器与骨折端形成多维立体固定,做到架随针调,骨随针定。多维复位固定器适合小腿的生物力学要求,为胫腓骨骨折治疗提供了一种既无偏心应力,又无应力遮挡,结构稳固利于骨折愈合的弹性固定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压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Smith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5年8月,采用推压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Smith骨折患者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23~78岁,中位数54岁。左侧10例,右侧17例。按照Smith骨折的分类,Ⅰ型12例、Ⅱ型3例、Ⅲ型1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0 min至3 d,中位数3 h。观察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整复固定前桡骨掌倾角27.18°±1.67°,骨折端短缩(5.12±0.31)mm,关节面分离(2.63±0.25)mm;整复固定后桡骨掌倾角15.43°±0.87°,骨折端短缩(1.12±0.17)mm,关节面分离(0.34±0.12)mm。2例整复固定后1周骨折再次移位,住院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2例失访;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1个月,中位数5个月,骨折均愈合。治疗后3个月,按照Anderson成人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标准评价疗效,优14例、良7例、不满意2例。结论:采用推压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Smith骨折,骨折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有选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骨牵引或者手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作者发现单纯小夹板外固定或骨牵引不能使重叠错位的骨折断端有效维持在复位状态,特别在患肢肿胀逐渐减轻过程中骨断端容易再移位或重叠。石膏外固定由于超髋关节超膝关节,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手法复位传统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021年山东省中医院符合条件的桡骨远端骨折病号,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的40例患儿分为试验组,采用手法复位传统夹板外固定的4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患肢的骨折恢复愈合时间、骨折再移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后期腕关节功能评分等差别。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试验组在骨折断端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后期腕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再移位率低,能有效恢复腕关节功能活动,优于手法复位传统夹板外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足趾断趾的显微外科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该科室收治的足趾断趾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两组共断趾64例。对照组的患者在全身麻醉后,扎止血带,在断趾末端予2%利多卡因麻醉后进行清创消毒、断端修整、复原缝合等非断趾再植治疗。实验组的患者在同样麻醉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断端清创消毒,注意分离神经、血管,并采用无损伤缝合线进行标记,行断端骨复位,用克氏针固定骨质,吻合血管、修复神经,根据需要取足背神经移植修复,修复肌腱、皮肤,松开止血带观察血运。术毕均进行抗凝血、抗痉挛治疗,并加强消毒,预防感染。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然后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对比两组的成活率;关节活动度、两点辨别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成活率为93.75%,对照组的成活率为75.00%,两组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关节平均活动度为(62.3±3.5)°,对照组的关节平均活动度为(49.3±5.9)°;实验组的两点间距辨别觉是(5.9±0.3)mm,对照组的两点间距辨别觉是(6.8±0.5)mm。这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中3例出现趾端触痛,8例出现指甲缺损,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实验组2例指甲缺损,并发症发生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足趾断趾患者行断趾再植治疗,能提高移植成活率和关节活动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四肢长骨、锁骨创伤骨折手术中,骨折断端的粉碎性骨碎片体积若比较大,可直接嵌合在骨折断端,若不稳定,通常用螺丝钉作为拉力钉固定,或用钢丝及丝线捆绑,以达到固定的目的。骨折断端复位后再通过钢板螺丝钉、髓内针、钢针等内固定,达到治疗目的。若骨碎片体积小、碎片多、用钢丝及丝线难以固定,或小骨碎片堆放在骨折断端、不作固定,则会发生位移,离开骨折断端,最后漂浮于软组织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二次断脐的优点。方法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进行二次断脐。结果二次断脐能促进脐带残端早日愈合。结论通过二次断脐,能够促进新生儿脐带残端早日愈合,减少脐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本组39例,年龄为3~14岁,其中男31例,女8例;病程4小时~11天。均经X线确诊为“肽骨髁上骨折”,其中有3例合并正中神经和挽神经损伤。2治疗方法2.l准各L作: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分析X线片,明确骨折断端移位的方向、程度,是否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井选择合适的整复固定材料。对明显肿胀或有张力性水泡者,应先在3~5天内进行消肿处理,然后再进行手法复位。2.2手法整复及固定:患儿伤肢外展30~45”,将前臂旋至解剖学姿势,并伸直至0“;沿着上臂纵轴向两端牵引,使骨折两端相互分离;双手合抱骨折部,拇指朝向远侧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