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以寻求护理对策。方法:调查86例肠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肠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生活质量与其社会支持呈正相关(γ=0.626,P〈0.01)。结论:肠造口患者得到比正常人高的社会支持,其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护理过程中重视社会支持可改善护理效果,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对策.方法:调查80例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情况,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分析食管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患者的社会支持高于正常人群,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食管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的社会支持较高,社会支持与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护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患者的生物属性,还要重视其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重视社会支持可以改善护理效果,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翠淑 《中国康复》2006,21(3):205-206
目的:探讨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寻求康复护理对策。方法:调查86例肠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肠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肠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626、P〈0.001)。结论:肠造口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康复护理过程中重视社会支持可以改善护理效果,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生活质量的关系。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调查100例AD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AD病人的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AD病人的社会支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275,P〈0.01)。[结论]AD病人的生活质量偏低,与社会支持及护理对策有关;护理过程中重视社会支持可以提高护理效果,提高AD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小峰 《全科护理》2009,7(27):2445-2447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与宫颈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关系,根据其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宫颈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宫颈癌病人进行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的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病人的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三项得分较低,可获得的社会支持较高;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社会支持与宫颈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护理过程中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改善护理效果,提高宫颈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因素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寻求相应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宫颈癌患者中文版QOL评估量表(QOL—ICC)、社会支持量表对52例宫颈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心理状况、生活乐趣、治疗负面反应评分较低,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较高,且其心理状况、生活乐趣、治疗负面反应与社会支持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结论:社会支持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选取60例符合鼻咽癌诊断的患者,应用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程度,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r=-0.211.P〈0.01),与生活质量中的情绪功能(r=0.273,P〈0.05)、认知功能(r=0.264,P〈0.01)、社会功能(r=0.295,P〈0.01)呈正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对鼻咽癌患者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期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进行治疗的HD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s tudy 36一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D患者较正常人群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HD患者较正常人群生活质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HD患者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活力及总体健康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社会支持与HD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护士应充分利用患者的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寻求护理对策。方法调查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并与对照组(10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其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r=O.612,P〈O.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比正常人低;社会支持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治疗护理过程中重视社会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复发,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社会支持与创伤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探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000例创伤骨折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两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创伤骨折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创伤骨折患者较正常人获得的社会支持较高(P〈0.01);社会支持与创伤骨折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537,P〈0.01)。结论社会支持与创伤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并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以提高创伤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生活质量与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43例60岁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中,除躯体疼痛外,其余各维度均比一般老年人群低(P〈0.01),其中心理健康下降最明显;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其自理能力、病情和经济状况与生活质量多个维度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83.7%,其中轻度抑郁占调查人数的69.7%,中、重度抑郁占14.0%;生活质量各维度中,除社会功能外,其余均与抑郁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影响最严重的是情感功能。结论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偏低,抑郁水平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在临床护理中应关注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通过有效的心理支持及护理干预,减轻老年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响癌症初期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探讨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uality of life core questionnaire,EORTC QLQ-C30)、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及自制问卷对78例癌症初期放、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癌症的种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等因素对癌症初期放、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影响(P〈0.05或P〈0.01);屈服应对策略会降低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整体健康状况(P〈0.05,P〈0.01),回避的应对策略会降低患者的躯体功能,但增强其整体健康状况(P〈0.05,P〈0.01);能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的患者角色功能及躯体功能较好(P〈0.05,P〈0.01)。结论应针对癌症初期放、化疗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疾病种类等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如避免使用屈服的应对方式、适当使用回避的应对策略、正确看待他人提供的客观支持、努力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手段提高妇科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72例妇科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一对一与患者交谈、心理护理、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满足患者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性生活指导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躯体、社会、心理功能维度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妇科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9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均低于普通人群(P〈0.01),精神健康高于普通人群(P〈0.01);社会支持总分为(41.23±8.59)分,高于常模(t=7.408,P=0.000);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神健康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多个维度均受到疾病的影响,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与。肾移植均是治疗终末期肾病常用的有效方法。 目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比较分析。肾移植患者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设计、时间及地点;问卷调查于2005—01/2006-0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完成。 对象: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及门诊随访的。肾移植患者各60例,均自愿参加问卷调查。 方法;应用以下2个量表:①一般情况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治疗干预措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②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4个因子及自评总分,各个领域得分越高,代表该领域的生活质量越好。主要观察指标;计算患者量表各领域得分,并与常模进行比较。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与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的相关性。 结果:1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自评总分低于。肾移植患者(P=0.001)。②血液透析患者在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常模(P〈0.01);肾移植患者在生理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常模(P〈0.01)。③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各因子中,心理领域评分与受教育程度有关(P〈0.05);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与婚姻状况及家庭收入相关(P〈0,05);环境领域评分与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及医疗费用对家庭的影响相关(P〈0.05-0.01);患者生活质量的自评总分与家庭收入相关(P〈0.05)。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各因子中,环境领域评分与家庭收入、医疗付费方式有关(P〈0.05),自评总分与肾移植时间有关(P〈0.05)。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总体感觉低于肾移植患者;与肾移植患者比较,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受更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ocialsupport ringscale,SSRS)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ualityoflifescale,WHOQOL一100)对30例HLD患者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HLD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性。结果HLD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分(273.60±15.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345.53±2.70)分,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社会支持总分(35.73±1.72)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45.50±1.68)分,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LD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均P〈0.01或P〈0.05)。结论HLD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其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即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生存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17.
吴爱凤 《护理研究》2009,(11):3037-3038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关系,制订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肠造口病人90例为肠造口病人组,正常人9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肠造口病人的社会支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734,P〈0.01)。[结论]肠造口病人获得了比正常人高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与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护理中重视社会支持,提高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飞云  童建冲 《护理研究》2008,22(6):1606-1607
[目的]了解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探讨社会支持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对67例乳腺癌病人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且与5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病人的总体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均较健康对照者差(P〈0.05);社会支持与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病人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提示护士应该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将195例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89例和B组106例,A组在子宫全切除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认知、情绪和心理护理干预;B组仅给予子宫全切除术常规护理。分别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A组内外向分值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神经质、焦虑、抑郁、负性生活事件分值均低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组主观支持的分值低于B组,而对支持的利用度高于B组,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B组神经质分值与其SAS、SDS、LES分值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B组患者具有明显的内向和神经质、焦虑、抑郁个性,并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对全子宫切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其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养老院老人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养老院老人抑郁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02名养老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02名老年人GDS评分为(9.64±6.52)分,38例(37.3%)存在抑郁情绪;养老院老人较正常人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低(P〈0.05);其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271,P〈0.01);有无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不同的老人其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情况存在差异。结论养老院老人存在抑郁状态,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应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养老院老人抑郁状态的作用,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