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泌尿道感染常见于性活动年龄组的妇女。在采用抗菌治疗与对泌尿道研究合理措施之前,这些病人需要一个充分临床与细菌学的评价。反覆发作尿频、排尿困难在性活动年龄组的妇女是常遇到的临床问题。其中大部罹患泌尿道感染(UTI)。在有症状时,这些妇女大约只有一半人的泌尿道有细菌繁殖。虽然这些病人之中许多仅有一次尿道症状发作时尿内无菌而以后都成菌尿。极大多数反覆发生下尿路症状并有菌尿的妇女,放射科检查尿路正常,且未发生进行性的肾功能不全。然而这些发作对病人与她家庭来说,都很不便与不适。  相似文献   

2.
儿童是泌尿道感染(UTI)的高发人群,Sermin A.Saadeh等通过研究来探索UTI的最佳治疗方案。他通过检测脓尿和菌尿样品来诊断UTI,并发现潜在的泌尿系统异常,如膀胱输尿管返流、便秘以及排尿功能障碍都会增加UTI的患病风险。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发生肾脏瘢痕化和并发症如高血压、蛋白尿(伴或不伴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以及妊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医院内感染中以泌尿道感染最常见,据一些文献报告约占全部医院内感染的35%,但其感染率因研究者对感染的定义、调查方法和选择研究对象不同而难于比较。在美国约2%的住院病人发生院内泌尿道感染,即每年全国有50万人以上,其中1%伴有菌血症是潜在的致命性疾病。病原学院内泌尿道感染以大肠杆菌最常见,约占院内感染菌尿的50%,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是变形杆菌属,克雷白氏杆菌属、绿脓杆菌、肠杆菌和沙雷氏菌属,其中沙雷氏菌属和克雷白氏杆菌属较易发生菌血症。也有一些报告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感染率低,可能是住院与导尿时间,延长则转变为菌尿。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念珠菌在感染中的作用很难确定,因为许多文献资料中没把它们考虑为有意义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成人无并发症的下泌尿道感染用单剂抗生素治疗发现与常规10日疗法同样有效。儿科这方面研究由于缺乏统一的病例选择而致结果不一。某些研究中疗效不好其原因可能是所选择病例中含有上泌尿道感染或有尿路畸形患者,而所选的初发UTI患者,疗效都很好。急性有症状的初发UTI,由于无快速、可靠鉴别上泌尿道感染的方法及小儿潜在尿路畸形很多,  相似文献   

5.
<正>泌尿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多以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发热、小腹拘急疼痛等为主~([1])。据有关文献报道,泌尿道感染约占院内感染的20. 8%~31. 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位列院内感染第二位~([2])。反复发作性泌尿道感染是指:经正规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尿菌转阴后6周内再次出现菌尿,且菌种与上次相同。女性由于自身解剖结构、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及神经源性的原因,成为泌尿道感染的好发  相似文献   

6.
泌尿道感染水平的定位,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区分上泌尿道或下泌尿道感染,不但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也能估价病变的预后。无疑下泌尿道感染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比上泌尿道感染为佳,本文介绍一种膀胱冲洗试验,作为泌尿道感染水平的定位,有一定临床价值。方法 Foley导管插入膀胱,收集第一次尿标本作培养,随即完全排空膀胱。于是将50ml0.2%新霉素溶液注入膀胱保留30分钟,以达到膀胱完全灭菌。再排空膀胱用300ml消毒水冲洗共10次。第10次洗出液保留作培养,静脉注射40mg速尿以增加利尿及洗  相似文献   

7.
肾病综合征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rimarynephroticsyndrome,PNS)患者并发医院感染 (NosocomialInfec tion ,NI)的临床特点和监控、管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 146例PNS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5 3例 (36 .30 %)并发NI,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 :呼吸道 40例次 (5 5 .0 0 %) ,其次是泌尿道 18例次 (30 .0 0 %) ,其中有症状者仅 4例次(2 2 .2 2 %) ,无症状菌尿症者 14例次 (77.78%)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氏菌 ,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氏菌 ,真菌感染亦不少见 ;低Alb、IgG血症 ,大量蛋白尿 ,Scr水平增高是导致PNS易发生NI的因素。 结论 :PNS易并发NI,其中的泌尿道感染者多是无症状菌尿症 ,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8.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尿路感染 (Urinarytractinfection ,UTI)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 ,侵犯尿道粘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致病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及寄生虫等 ,以细菌性UTI最常见。UTI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 ,一生中发生UTI者约占 10 %~ 2 0 % ,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发病率最高。新生儿、婴幼儿患UTI可直接诱发败血症威胁生命 ,成人因失治或误治可发展为肾衰竭 ,故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   1 UTI的诊断1.1 UTI的病原体诊断1.1.1 尿菌培养 一般清洁中段尿培养 ,若菌落数≥10 5/mL或膀胱穿刺尿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菌落…  相似文献   

9.
与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与经尿道和耻骨上留置尿管、肾盂造瘘和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的尿路感染(CAUTI)是最常见的医原性感染。医院内或家庭护理中 ,留置尿管均可造成尿路感染 (UTI)。在美国 ,仅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每年路感染发病就有 10 0万例以上 ;医原性血液感染原因中 ,CAU TI占第二位[1] 。为预防CAUTI ,过去几十年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其中多数至今仍有效。相关的发病机理研究在最近几年也有了较大进展。有必要加强对尿管使用适应证掌握方面的教育和监督 ,以建立合理的尿管处理方法。一、CAUTI的病原体大多数CAUTI无症状 ,菌尿是CAUTI诊断的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泌尿道感染患儿临床特点及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无锡市儿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 003例泌尿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尿液细菌培养试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小儿泌尿道感染以3岁以下女孩多见。泌尿道感染患儿临床上多合并呼吸道感染(65.70%)、尿路结构异常(33.60%)、脓毒症(9.37%)、腹泻病(8.47%)等。1 003例患儿检出病原菌共191株(19.04%),革兰阴性菌为111例(58.12%),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共75例(39.27%);革兰阳性菌78例(40.84%),以屎肠球菌为主,共43例(22.51%)。无尿路结构异常者与伴有尿路结构异常者的主要病原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16,P0.0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耐药率均在70%以上,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定耐药率低。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均在60%以上,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呋喃妥因耐药率低。结论临床上以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首诊的患儿,尤其婴幼儿,注意鉴别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患儿仍以大肠埃希菌为常见致病菌,但肠球菌的检出率近年来增加,应当重视中段尿培养。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患者常见合并症,也是PNS疗效差和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显性感染常被重视,而无症状尿路感染,即无症状性菌尿(asympomatic bacteriuria,ABU)易疏忽遗漏.为了解UTI的临床特征和细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减少对不典型UTI的误、漏诊,本文收集我院1998年~2005年322例PNS合并UTI 48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191例首次泌尿道感染发作后4~6周的患儿(女孩177例,男孩14例)全部做了静脉肾盂造影(IVP)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检查。以“留清洁中段尿”技术、导尿和膀胱穿刺术等方法获得尿液进行培养,至少连续两次获得同一种细菌,集落计数均在10万/ml以上者作为泌尿道感染的诊断依据。造影所获照片由同一放射学专家解释。膀胱输尿管反流分为四度:Ⅰ度一反流限于到达输尿管;Ⅱ度一反流到达肾盂和肾盏,但收集系统无扩张;Ⅲ度-完全性反流伴输尿管、肾盂肾盏轻度扩张;Ⅳ度-反流伴输尿管、肾盂和和肾盏重度扩张。结果:仅在IVP检查有异常发现者计女孩1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女性尿路感染(UTI)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肾移植康复病房收治的肾移植术后UTI女性患者60例,依据年龄段分为低年组和高年组,比较两组患者UTI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78.33%(47/60)患者至少出现UTI1例次;51.67%(31/60)患者UTI临床症状不典型;38.33%(23/60)患者尿标本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但36.67%(22/60)患者却难以找到致病菌。其中高年组(占78.33%,47/60)比低年组(占21.67%,13/60)UTI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高年组UTI中,糖尿病和移植肾失功发生率均高于低年组患者(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是肾移植术后女性UTI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年组UTI患者易增加移植肾失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尽管泌尿道真菌(主要是白色念株菌)感染较泌尿道细菌感染少见,但其发病率在近几十年已有增长。作为泌尿科医生,不应低估其重要性。本文综述关于泌尿道念株菌感染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的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噬菌体治疗泌尿道复杂性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9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例应用噬菌体治疗泌尿道复杂性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 女, 65岁, 因反复尿频、尿急6个月余于2019年8月6日入院。外院尿细菌培养结果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反复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 治疗后尿频、尿急可缓解, 但停药后症状反复出现。2019年7月22日本中心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拟行噬菌体灌注治疗。2019年8月9日起予117、135、178、GD168号噬菌体混合液200 ml膀胱灌注, 每日1次, 连续灌注5 d。同时联合应用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加强抗感染治疗。结果噬菌体灌注治疗后连续两次尿细菌培养阴性。但灌注结束后2周, 患者再次出现尿频等不适, 尿细菌培养结果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019年9月7日应用130、131、909号噬菌体混合液200 ml膀胱灌注, 每日1次, 连续应用5 d。并在治疗第3天行输尿管逆行插管双侧肾盂灌注上述3株噬菌体混合液。2次治疗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院内发生尿路感染(UTI)的细菌学分布。方法:将148例肾移植患者分早期组和近期组,分析其UTI的细菌学分布情况。结果:早期组76例中发生UTI30例。分离出真菌16株,肠杆菌科菌14株,粪肠球菌4株,其他菌11株,其中多重耐药菌9株;并发严重毒血症4例。近期组72例中发生UTI16例,分离出真菌4株。肠杆菌科菌9株,粪肠球菌5株,其他菌4株;其中多重耐药菌株共同10株;并发严重毒血症7例。结论: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是肾移植术后院内发生UTI的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株感染、严重毒血症及支原体感染。增加了肾移植的近期风险。  相似文献   

17.
鲍曼氏不动杆菌为革兰氏阴性需氧非发酵菌.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也存在于正常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和泌尿道等部位。该菌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且其分离率与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常从感染患者的血、尿、脓及呼吸道分泌物、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出来.在非发酵菌的感染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且近年来出现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成为ICU内患者治疗的难题。为了解鲍曼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耐药现状及其趋势,为临床及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尿道狭窄患者行膀胱造瘘术后泌尿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尿道手术前的准备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0例尿道狭窄患者,通过患者的膀胱造瘘管取尿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结果:600例尿道狭窄患者尿培养均阳性,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88.2%),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4.5%,主要有路邓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真菌占7.3%,主要为白色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结论:尿道狭窄患者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及抗菌谱不尽相同,应重视泌尿道病原菌及耐药性检测,个体化的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人们早已认识到泌尿道先天性或结构上的畸形以及泌尿系手术常与尿路感染有关。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的探讨令人注意到在病人导尿后常发生菌尿。据调查,因膀胱膨胀或采集尿标本而进行一次性导尿的病人发生菌尿的约有2%;若用留置导尿管,则在48小时末菌尿的发生率可增加到近1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并发尿路感染(UTI)的临床和细菌学特点。方法 分析72例NS患者并发UTI的临床特征和细菌学情况。结果 72例UTI者中,有症状者24例(33.33%),其中有典型膀胱刺激征者10例(13.89%),其余临床表现均不典型,48例(66.67%)无任何临床症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优势菌群,其中有15.79%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球菌占18.6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环丙氟哌酸、庆大霉素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NS并发UTI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以无症状性菌尿为多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