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翼腭管注射法麻醉上颌神经28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翼腭管注射法麻醉上颌神经在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对280例病例分为二组分别进行翼腭管注射法麻醉上颌神经(A组)和上颌结节注射法麻醉上牙槽后神经(B组),比较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A组一次麻醉成功率为99%,B组为88%,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翼腭管注射法麻醉上颌神经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麻方法.  相似文献   

2.
口腔医学复习思考题──第二部分:口腔颌面及头颈部解剖生理功能(三)上海铁道医学院口腔系佟慕谦44."翼下颌皱裂"通常作为哪些临床治疗中的解剖标志?(1)阻滞麻醉下齿槽神经(2)咽旁间隙的口内切口(3)翼下颌间隙的口内切口(4)阻滞麻醉上颌神经45.阻...  相似文献   

3.
<正> 1.确认“眶下孔”的解剖部位及其通向: (1)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0.8cm处 (2)位于眶下缘内下方约0.5cm~0.8cm处 (3)向后、上、外方通入眶下管 (4)向上、内方通入眶下管 2.眶下管麻醉时,被麻醉的神经有: (1)眶下神经(2)上齿槽前神经 (3)上齿槽中神经(4)上齿槽后神经 3.基于上颌窦诸壁的紧邻关系,在施行上颌窦根治术  相似文献   

4.
研究翼颌间隙以及邻近的解剖结构是下齿槽神经和舌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也是避免麻药注射引起的一系列错误、失败和并发症的先决条件。作者对50个成人和22个儿童尸体的解剖标本的翼颌间隙及邻近区域的不同高度、不同平面的断面解剖进行了研究。结果是:颞肌位于冀颌间隙前面,附丽在冠状突和下颌支内侧面前部直达下颌磨牙牙冠平面。颞肌在  相似文献   

5.
<正> 通过眶下孔注射以麻醉上颌的上齿槽中神经及上齿槽前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以进行拔牙、囊肿摘除、上颌窦手术或面部其他手术,历来有口内和口外两种注射途径。常规的口内注射是以上颌侧切牙根尖粘膜皱折作为刺入点,往上、后、外的方向,并与中线呈45°角,至骨面后,寻觅眶下孔而继续进入眶下管内。口外注射法则是在鼻翼外约1cm处作为刺入点,注射  相似文献   

6.
<正> 翼静脉丛位于颞下凹,大部分在颞外肌的浅面,少部分在颞肌和翼内、外肌之间,在行上颌结节麻醉时,有时被穿破形成颌面部皮下血肿。此并发症并不少见、在行上颌结节麻醉过程中,可见患者颌面部迅速肿大,术后1~3天局部皮肤由紫红瘀斑转为黄色,约1~2周才逐渐恢复,增加了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由腭大孔进翼腭管达翼腭窝阻滞麻醉上颌神经的方法国内外均早有报道。翼腭管的平均长度为31mm,19%为弯曲的,以往的方法要求注射针由腭大孔进针,深达30mm左右,经过翼腭管直接将麻醉药注入翼腭窝内的上颌神经周围,由于19%弯曲翼腭管阻碍进针而降低了该麻醉方法的成功率。翼腭管内为丰富的血管,神经,长针注射时易于刺破血管神经,也可因注射针刺入圆孔进入颅内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临床上尚未广泛采用该麻醉方法。笔者认为在翼腭管的中段或前段推药,在注射压力的作用下,药物可被灌注到翼腭窝内而发挥麻醉作用。为了证实该设想,特设计用短针进入翼腭管麻醉上颌神经的方法,经实验及临床应用,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拔除上颌磨牙时,由于上齿槽后神经麻醉注射不当而引起翼静脉丛出血并非罕见。血肿常局限在面颊部。一般经压迫、冷敷即可止血、消退。我科最近遇一例因拔除造成右面颊、颌下、颈部及锁骨上区广泛血肿及反应性水肿患者。临床少见,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在按常规下齿槽神经阻滞方法作下齿槽神经麻醉时,常遇到麻醉不全的病例。其可能的解释是麻醉剂或麻醉技术上的原因,解剖变异或精神因素所致。近年来,学者们对解剖学上的变异已予以重视。认为可能是舌神经的分叉或上齿槽后神经、耳颞神经或下齿槽舌侧的异常分布。Schjetman氏于1967年报道下齿槽神经的变异磨牙分支可分布到下颌第三磨牙。学者们建议,对有神经分布变异者可采用各种辅助措施,如颏或舌下注射、改变阻滞技术及牙周韧带注射等。  相似文献   

10.
本人遇一例作右上颌结节麻醉法导致同侧下齿槽神经完全麻醉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丁某某,男,36岁.本院医生.因右上后牙经常疼痛不适,于1984年3月6日就诊要求拔除。检查8残冠,无叩痛,松动一度. 用1%普鲁卡因肾上腺素3毫升按操作规程作右上颌结节阻滞麻醉(注射点在7颊侧牙龈皱折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2岁,因患右上后牙急性牙髓炎,于1996年12月3日晚21:00急诊,因患牙不能确定,而且疼痛难忍,故采用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注射法)和上齿槽中神经浸润麻醉封闭止痛。共用利多卡因3毫升。注射后约5分钟,患者感觉心慌、胸闷,四肢无力,尔后,全身寒颤,表情肌抽搐,全身肌紧张,面苍白,牙关紧闭,脉搏细弱,血压18/10Kpa,随后不久,血压下降为14/6Kpa,意识模糊。  相似文献   

12.
常规的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并不总是成功的,其原因之一是下颌舌骨肌神经分支分布于下颌牙齿。下颌舌骨肌神经除运动支支配二腹肌和下颌舌骨肌外,’有10~20%发出分支分布子下颌神经。  相似文献   

13.
1977年 Akinosi 提出了一种闭口位口内进路的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一次注射可同时麻醉下齿槽神经、舌神经及颊神经。因该法为闭(牙合)位进针,不受张口度的影响,特别适用于因炎症、创伤等原因致张口困难,用常规翼下颌注射法操作困难者。国外已有一些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上颌结节麻醉由于有时麻药未注射到上齿槽后神经位置,故未出现阻滞,这种麻醉方法有时引起血肿,甚至血肿化脓,故很多医生几乎不采用结节麻醉。  相似文献   

15.
下颌切牙可能存在的侧副神经分布可用以解释为何进行下齿槽神经或颏神经阻滞麻醉有时不能引起下颌切牙深麻醉的原因。作者在研究中使用了26具男女成人尸体,从下颌舌骨神经在颞下窝的起点到其在颏区的终点进行追踪。将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肌由下颌骨分离,以宜于密切观查颏后孔。当下颌舌骨神经的终支进入至少含有一个切牙的下颌骨时,作者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了骨内解剖。在50%的标本中显示下颌舌骨神经的神经分支通过颏后孔进入下颌骨。其中有九例  相似文献   

16.
<正> A型题:每一个问题有(A) (B) (C) (D)(E)5个答案,从中选一最佳答案 1.腮腺导管口位于何处? A、颊部粘膜的下1/3处 B、下颌第二磨牙牙冠部平对的颊粘膜上 C、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部颊粘膜的唾腺乳头 D、颊垫尖 E、翼下颌皱襞与颊垫尖之间 2.颊脂垫尖是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在张大口时,此尖约相当于什么结构的平面? A、乙状切迹平面 B、下颌孔平面 C、喙状突的平面 D、外斜脊的平面 E、下颌神经分出颊神经的平面 3.上下唇动脉位于唇部的何层中? A、皮下 B、浅筋膜上 C、口轮匝肌内  相似文献   

17.
<正> 2%普鲁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口腔局麻引起剧烈腰痛笔者曾有报道,近年来又见3例,均为成年女性,2例见于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1例见于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后。其机理认为是血内肾上腺素浓度突增(2%  相似文献   

18.
下颌骨升支截断式摘除面侧深区肿块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侧深区是指下颌骨升支深面、上颌骨后面、翼外板外侧、腮腺鞘前方的解剖区域,内有颌内动脉及分支、翼静脉丛、腮腺深叶、翼外肌、翼内肌、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等组织,与颅底诸结构、咽旁诸间隙关系密切,相互贯通。其间肿块组织来源比较复杂,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常规检查手段鉴别诊断比较困难,需用CT或MRI扫描作辅助诊断,手术暴露也不理想。根据陈日亭所著的《颌面颈手术解剖》中的描述,笔者对6例局限性面侧深区肿块患者行下颌骨升支截断式以摘除肿块,术中暴露理想,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国人腭大孔和翼腭管的观察与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常利用腭大孔,翼腭管至翼腭窝阻滞(麻醉)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操作方便,麻醉范围与效果较为理想。因而,有关腭大孔和翼腭管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工作者所重视。作者旨在一方面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并为国人体质人类学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20.
650例间羟胺普鲁卡因拔牙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制剂及剂量:间羟胺普罗卡因含普鲁卡因2ml,间羟胺0.5mg(相当于重酒石酸间羟胺0.945mg)二、麻醉方法: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369次,占56.8%: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105次,占16.1%;翼腭管麻醉44次,占6.8%;局麻132次,占20.3%(局麻2%普罗卡因2ml 中加间羟胺1mg)。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4~6分钟脉搏变化。用药后脉搏变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