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梗死病人血浆TAT、PAP和FDP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OMI)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等分子标志物水平,以探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病人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OMI病人25例,既往无心肌梗死史的AMI病人35例和正常对照28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AT,PAP和FDP,结果:OMI组TAT和PAP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而FDP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不显著,AMI组TAT,PAP,FDP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结论:MI病人凝血,纤溶系统均处于激活状态,TAT,PAP和FDP是监测MI发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FDP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疾病进行FDP D-二聚体(D-Dimer)的检测,探讨FDP D-Dimer在临床治疗和观察中的应用.方法以抗FDPD-Dimer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标记乳胶颗粒,后者与待测血浆混合.当血浆中FDP含量≥5μg/ml,D-Dimer含量≥0.5μg/ml时,标记的乳胶颗粒则发生凝集呈现阳性反应.结果 DIC时,血浆FDP D-Dimer明显增高,呈阳性反应,要结合临床表现警惕DIC前状态的存在.D-Dimer在原发性纤溶时正常,继发性纤溶亢进时显著增高,是两者鉴别的重要指标.此外,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梗,急性脑梗,肺栓塞,病毒性肝炎等均可见血浆FDP D-Dimer水平增高.深静脉血栓病人FDP D-Dimer 100%阳性,可作为溶栓治疗用药的指导及疗效观察.结论 FDP D-Dimer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其病情状态、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AL患儿依据小儿AL的诊疗标准分为初诊组、化疗缓解组、复发组,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胶体金方法测定其血浆D-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其FDP、FIB水平,观察各组血浆D-D、FDP及FIB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L初诊组、复发组患儿血浆D-D、FDP及FI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化疗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诊组比较,化疗缓解组患儿血浆D-D、FDP及FI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复发组上述指标则显著升高(P0.05);与化疗缓解组比较,复发组上述指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患儿在初诊、复发时D-D、FDP及FIB水平显著升高,化疗完全缓解时则降为正常,说明AL初诊、复发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与纤溶系统激活,有继发纤溶亢进;而随着化疗完全缓解后,继发纤溶亢进解除,提示小儿AL血浆D-D、FDP及FIB与病情状态密切相关,可作为其病情判断、化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正常妊娠生理性高凝状态时原发性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纵向序贯研究,纳入孕期及妊娠结局均正常的孕妇(正常妊娠组)100名,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育龄期妇女作为非孕对照组。检测正常孕期妇女常规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Fg/FDP比值]及纤溶调节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和t-PA/PAI-1比值]的变化,分析Fg、FDP与t-PA/PAI-1比值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妊娠组Fg、FDP水平及Fg/FDP随孕期增加逐渐升高(P0.01);与非孕对照组相比,正常妊娠组各孕期t-PA、PAI-1、t-PA/PAI-1比值均增高(P0.05)。正常妊娠组早孕时t-PA/PAI-1比值与Fg呈正相关[(r)=0.81,P0.05];t-PA/PAI-1比值在中孕时降到最低(即Fg降解率达到最低),Fg在晚孕时达到高峰。正常妊娠组孕早、晚期t-PA/PAI-1比值与FDP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及0.79,P0.05)。结论汉族人群正常妊娠时机体并未启动凝血。机体在整个妊娠期通过增强原发性纤溶活性直接控制升高的Fg含量,在高水平上使凝血/纤溶系统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 H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尿毒症患者50例,分别测定透析前后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透析前 M HD组患者血浆D-D、FDP水平及t-PA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I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透析后MHD患者血浆D-D、FDP水平及t-PA活性较透析前明显增高,PAI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 HD患者本身存在着纤溶系统的紊乱,而血液透析过程使得这种紊乱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平与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血液纤溶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海平地区妊高征患者32例,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26例,以海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5例作为对照;检测受检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及纤维蛋白原(FG)、纤溶降解产物(FDP)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海平、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FG和FDP含量及PAI-1活性显著高于海平正常妊娠组,海平和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FG和FDP含量及PAI-1活性的变化与病情程度有关,在海平正常妊娠组和妊高征组之间t—PA活性无显著差异。在海平和高原妊高征患者之间,相同病情程度下,海平妊高征患者的血浆FG、FDP、PAI-1均显著低于高原妊高征患者。结论:妊高征患者存在纤溶抑制功能的亢进及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紊乱,在高原妊高征患者表现可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的凝血标志物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4月在该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危重症患者143例,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88例)和死亡组(55例)。检测患者进入ICU接受抗凝治疗前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2组的凝血标志物水平,分析影响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价凝血标志物水平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死亡组血浆TM、t-PAIC、FDP、D-D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FDP、t-PAIC是影响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显示,TM、FDP、D-D、t-PAIC水平增高时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ICU危重症患者血浆TM、t-PAIC、FDP、D-D水平与其预后及生存率密切相关,对ICU患者凝血标志物TM、t-PAIC、FDP,D-D水平进行持续监测,不仅对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也可协助临床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不同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血浆纤溶标志物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0例IMN患者(IMN组,其中CKD1期103例、CKD2期53例、CKD3期30例、CKD4~5期14例)和97名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结果IMN组Fib、FDP、DD与PI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PAI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MN组不同CKD分期之间Fib和tPAI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CKD分期的进展,Fib水平逐渐升高,tPAIC水平逐渐下降。Fib和tPAIC水平CKD1期与CKD3期、CKD4~5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P、DD和PIC水平各CKD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N患者存在纤溶系统功能低下的情况,易发生血栓栓塞。Fib和tPAIC与疾病分期有关,可作为IMN疾病进展及血栓栓塞预防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是在纤溶酶的作用下,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被溶解所产生的各种降解产物的总称[1]。FDP是纤溶系统作用的结果,机体在病态时激发了纤溶系统,随着一系列纤溶蛋白的活化,对体内纤维蛋白原水解生成了FDP。血栓发生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了较小的片段即为FDP。所以FDP既是纤溶系统活性的筛选指标之一,也是体内凝血系统继发纤溶时较灵敏的实验指标,常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判断临床一些由于凝血和纤溶失衡而导致的疾病诊断[2]。目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胎孕妇血浆凝血、纤溶指标的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94例双胎孕妇血浆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纤溶指标[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并与849例单胎孕妇检测水平比较。结果与单胎中孕组相比,双胎中孕组的D-dimer及FD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T、TT、APTT及Fib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与单胎晚孕组相比,双胎晚孕组的D-dimer及FD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T、TT、APTT及Fib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双胎中孕组D-dimer和FDP参考范围分别为0.0-6.8mg/L和0.7-9.7mg/L;双胎晚孕组D-dimer和FDP参考范围分别为0.5-17.2mg/L和1.0-30.0mg/L。结论双胎孕妇孕中晚期和单胎孕妇一样呈现高凝状态,但纤溶活性较单胎孕妇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升高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的机制.方法根据Ch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43例患者(男35例,女8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1岁)分为3组,A组(A级)13例,B组(B级)15例,C组(C级)15例.另外B级和C级的患者根据腹水的有无,分别分成2组.对每例样本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结果在有腹水的16例(B级和C级)肝硬化患者中,所有患者血浆D-D水平均大于1.0 mg/L, FDP水平均大于5 mg/L,平均D-D含量为3.97mg/L.14例(B级和C级)没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中只有5例血浆D-D水平大于0.5 mg/L、 FDP水平大于5 mg/L,平均D-D含量为0.77 mg/L.另外,在同级病例中,有腹水患者的D-D水平远远大于没有腹水患者的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患者的t-PA水平略高于没有腹水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患者的PAI水平与无腹水患者的水平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FDP<5 μg/ml;D-D<0.5 μg/ml)的病例,其中A级13例,B级6例,C级4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I活性在3组结果近似(P>0.05).另外,通过比较高纤溶活性和正常纤溶活性(B级和C级)t-Pa/ PAI变化.我们注意到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t-PA近似于正常纤溶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可能是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的重要因素;肝硬化本身在没有腹水的情况下,其纤溶活性略微升高;t-PA/PAI的失平衡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t-PA/PAI失平衡不是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靖江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5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90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160例;另外同期选取该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FIB、FDP和D-D水平。结果(1) COPD患者组FIB、FDP和D-D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5.18±1.51)g/L、(6.95±3.17)mg/L、(2.38±1.12)mg/L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FIB、FDP和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但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D-D[(0.87±0.43) mg/L]升高明显外(P<0.01),FIB和FD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轻度升高(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的体内的FIB、FDP和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和脂血对血浆中抗凝蛋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用真空采血管抽取50例住院患者空腹静脉血各两管,无黄疸、脂血、溶血,即刻以3 000r/min离心10min,立即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作为对照组。然后每管分装3份,同时制备不同水平溶血和脂血标本,分别测定上述抗凝和纤溶指标,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程度溶血标本与对照组相比,轻、中度溶血患者5种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溶血组ATⅢ活性显著升高(P0.05),PC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PS活性、D-Dimer、FD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脂血标本与对照组相比,轻、中度脂血患者5种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脂血组ATⅢ活性显著降低(P0.05),PC和PS活性、D-Dimer、FDP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为保证抗凝蛋白活性和纤溶系统水平,应严格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徐国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1):1803-1804,1806
目的了解重症肺炎患者部分血栓前状态(PTS)相关指标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重症肺炎和8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并计数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结果重症肺炎组PLT降低,WBC增高,PT、APTT延长,Fg增高,D-D及FDP阳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PLT水平与PT、APTT、Fg呈显著相关(r=0.416、0.521、0.458)。重症肺炎组WBC水平与PT、APTT、Fg呈显著相关(r=0.387、0.524、0.486)。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紊乱,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注意PTS相关指标的监测,对于重症肺炎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凝血和纤溶功能与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单纯卵圆孔未闭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常规止凝血检测指标、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与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隐源性卒中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溶解产物(FDP)、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FDP、TM、TAT、PIC和t-PAIC均是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隐源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 ROC曲线显示,D-D、FDP、TM、TAT、PIC和t-PAIC预测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隐源性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大剂量国产抑肽酶的止血作用及机制.方法1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抑肽酶剂量6万KIU/kg.选点测定血中PC、Fib、FDP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用药组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0%左右.FDP较对照组降低(P<0.05).Fib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大剂量国产抑肽酶有明显的止血效果,抑制纤溶是止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纤溶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对57例儿童与成人ALL患者的临床资料、纤溶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D-二聚体血症或与高白细胞(WBC)、T系ALL、成人患者相关;D-二聚体大于0.5μg/mL时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值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ALL患者纤溶水平的变化可以通过其D-二聚体与FDP值来体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抗凝系统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84例AECOPD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纤溶-抗凝系统功能,对比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凝血四项检测指标PT、APTT、TT和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DP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常存在较为明显的凝血-纤溶-抗凝功能系统失衡状态,故在AECOPD患者治疗中需密切监测凝血、纤溶、抗凝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的凝血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凝血标志物对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38例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栓组)和81例疾病未发生血栓的患者(对照组)的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溶解产物(FDP)和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其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血栓性疾病组凝血标志物TM、TAT、PIC、D-D和FD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AI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疾病组炎性因子PCT、CRP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凝血标志物TM与炎性因子PCT、CRP、IL-6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8,0.249,0.270(P0.05)。结论: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存在有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同时伴有全身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增高。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之间存在网络关系,凝血因子和炎性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促凝和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探讨D-二聚体/FDP比值在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40例急性脑死塞患者与40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活性。检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三个参数。对三个参数分别进行组合分析:评价不同组合在鉴别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的应用价值。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FDP比值明显高于陈旧性脑梗死组(P〈0.05);而单独Fbg、FDP比较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两组单独D-dimer结果均与正常参考值有差别(P〈0.05),但两组相比较,D-dimer值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大于纤溶状态,D-二聚体/FDP比值可以作为诊断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的快速简便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