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尝试评价贵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开展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应用 Grifols Procleix Tigris 全自动 NAT 和 Procleix Ulitrio Assay HBV 、HCV 、HIV NAT 联检试剂,对72967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HBV 、HCV 、HIV 联检,并对联检阳性标本做鉴别试验;同时对同批标本采用 ELISA 双试剂平行检测。结果 NAT 阳性检出率为0.63%(462/72967),ELISA 检测阴性标本的 NAT 阳性检出率0.16%(119/72624);单项核酸阳性标本的鉴别试验阳性率为24.3%(29/119)。结论贵阳地区核酸检测合格血液中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 HBV ,NAT 用于血液筛查能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王雅波  黄建荣  邓刚  胡军路 《浙江医学》2017,39(24):2298-230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与我国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关系。方法选取自愿无偿献血者36864例,每例抽取静脉血液样本5ml用于筛检。采用速率法检测样本ALT,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TTVIgG。观察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检测结果,TTVIgG检测结果,各传染病筛检指标不合格献血者与合格献血者TTVIgG检测结果。结果36864例献血者血液样本中检出不合格样本962例,不合格率2.61%。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21.83%vs4.30%,P<0.05)。ALT、HbsAg、抗HCV、抗HIV、ALT合并HBsAg、ALT合并抗HCV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分别为18.93%、28.22%、25.93%、16.42%、25.53%、27.78%)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均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传染病指标筛检,能一定程度上筛除TTVIgG阳性的献血者,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清远市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对清远市2012-2016年在本血站献血的77 67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双试剂检测,对抗-HCV检测结果不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清远市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34%(266/77 677),不同年份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阳性率0.36%(209/57 847)稍高于女性献血者0.29%(57/19 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献血次数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6例抗-HCV阳性献血者中86.84%为单一抗-HCV项不合格,献血者合并其他阳性的情况少。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力度,做好献血者筛选,建立一支固定的低危献血者队伍,减少输血感染HCV风险,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采用市售第二代抗HCVELISA试剂对一组供、受血者血清抗HCV进行了抽查。结果表明,未经地方血站抗HCV筛选的献血员血清抗HCV阳性率为18.57%,经筛选后为1.03%~5.24%,正常人群为1.98%,同期受血者为7.59%,抗HCV阳性与阴性献血者HCVR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8%与20.0%。在9例接受抗HCV阳性血液的受血者中,1例患者受血前后抗HCV均为阳性,5例抗HCV及6例HCVRNA阳转,6例血清HCV感染标志阳转者中4例ALT明显较正常为高,其中3例因临床症状较重而再次住院治疗。研究还发现3例输血感染者所接受的血液中抗HCV呈低表达状态(采用ELISA检测,OD值0.22~0.39),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梅毒-酶联免疫试剂筛查献血者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5719例献血者的梅毒筛查结果,评价TRUST与TP-ELISA两种方法在献血者梅毒筛查中的优劣。方法:同时采用TRUST与TP-ELISA试剂对献血者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将筛查结果阳性,包括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并对部分两种试剂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作追踪调查。结果:采用TP-ELISA试剂筛查献血者的阳性率(0.95%)明显高于TRUST试剂(0.58%,P<0.01);TP-ELISA与TRUST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057%、0.045%;140例TP-ELISA(TPPA确证)阳性标本中,TRUST有56例呈阴性反应,漏检率为40%;对部分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作追踪调查,TP-ELISA与TPPA结果与献血者反馈信息存在不一致。结论:TP-ELISA试剂的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TRUST试剂,但两种试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率。采用TRUST试剂筛查献血者可能存在输血传播梅毒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献血者及受血者血源性疾病指标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献血者16577例和输血前患者7525例,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检测。结果献血者和输血前受血者HBsAg阳性率为2.56%和4.79%,抗-HCV为0.51%和0.98%.TP为0.94%和0.39%,抗-HIV献血者为0,受血者为5例。结论献血者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受血者进行血源性疾病指标检测同样势在必行,其意义不仅有助于疾病的诊治,更重要的是检测结果能为患者在输血前和手术前是否感染以上病原体提供客观依据,避免日后医疗纠纷的发生。再者,发现潜在的传染源,也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血液制品制备、诊疗和护理时加强操作的隔离保护,避免医源性感染,体现了对献血者与受血者血清学检测的意义。血源性疾病指标检测应作为输血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HCV感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为当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河源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716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TP及HIV (Ag/Ab),统计分析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合并感染HBV、HIV和TP的情况。结果7161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0.56%(402例)、1.48%(1062例)、1.14%(821例)、0.09%(61例);初次献血者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均高于多次献血者(P<0.05);402例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中合并HBsAg、抗-TP、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1.74%(7例)、4.98%(20例)、0.25%(1例)。结论抗-HCV阳性献血者合并TP感染率显著高于抗-HCV阴性无偿献血者,HCV合并HBV、HIV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病检测,便于医患双方做好自身保护,为是否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方法将2008年度存院输血的郑州地区813例患者输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查并与同期郑州市12787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4项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住院患者中,受血者813名,其中无输血史的HBsAg阳性25例,占受血者总数的3.08%,无输血史的抗-HCV阳性3例,占受血者总数的0.37%;127872例献血者中,HBsAg阳性601例,占献血者总数的0.47%,抗-HCV阳性539例,占献受血者总数的0.42%。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秦伟斐  杨丹蓉  段恒英  黄霞 《重庆医学》2021,50(18):3163-3166
目的 探讨献血人群H CV筛检效果,为献血者血液筛查和归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ELISA抗-HCV反应性但核酸检测阴性的122份标本,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进行抗-HCV确证试验,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2份标本中确证试验阳性38份、不确定42份、阴性42份,确证阳性率为31.15%.ELISA试剂1单反应性的确证阳性率为0,ELISA试剂2单反应性为25.93%,试剂1、2均反应性为47.06%.确证试验条带主要以核抗原蛋白为主,其次为NS4蛋白.随着S/Co增高,确证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也增高.结论 ELISA和核酸联合检测能更好地保障血液安全,有必要对单试剂ELISA抗-HCV反应性献血者开展归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塘沽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国产、进口两种试剂,ELISA方法对天津市塘沽区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抗-HIV检测。结果:共检测血液标本50442人份,其中国产试剂阳性标本66例,进口试剂阳性标本49例,两种试剂均为阳性的9例。抗-HIV确认阳性6例,感染人数占无偿献血总数的12/10万。结论:选择低危健康无偿献血者;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试剂盒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要进行严格的筛查,避免抗-HIV的漏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近5年献血人群输血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减少血液浪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00 114份,不合格3901份,总不合格率为1.30%。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0.35%、TP抗体0.30%、HBsAg 0.27%、HCV抗体0.25%和HIV抗体0.09%,其中ALT、HBsAg、TP抗体等指标阳性率逐年上升,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而HIV抗体阳性率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稳定态势。ALT、TP抗体和HBsAg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体检和检验以及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是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献血人群抗-HCV反应性、HCV核酸检测结果及HCV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确证实验结果.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和1个进口核酸检测试剂及配套检测系统对HCV进行筛查,对抗-HCV呈反应性或/和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RIBA,将2种ELISA试剂检测反应性的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共检测133 959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覆盖核酸检测结果的标本113 380例,抗-HCV检测呈反应性标本比例0.19%(252/133 959),NAT检测阳性共27例,阳性检出的比例0.02%(27/113 380);HCV反应性标本经RIBA确证实验确证阳性的比例19.8%(50/252)、阴性的比例54.8%(138/252)、不确定的比例25.4%(64/252);27例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均为ELISA检测双试剂反应性和确证实验阳性;2家ELISA试剂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2次ELISA+1次核酸检测的检测策略更为安全;针对较高比例的假阳性标本,应建立献血者跟踪随访制度,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14.
The profit to be gained by testing Danish blood donors for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with a third generation technique instead of the currently used immunoelectrophoresis was investigated by additional screening of 48 750 blood units by radioimmunoassay three weeks after donation. Twenty nine units were positive for HBsAg on radioimmunoassay (0.059%). Only six of these were found by immunoelectrophoresis (0.012%). Most of the 23 donors positive on radioimmunoassay and negative on immunoelectrophoresis were healthy carriers of HBsAg (20) or had asymptomatic chronic liver disease (two). One donor had acute hepatitis B. Fifteen of the 23 blood units were transfused. The 15 recipients were monitored biochemically and serologically for up to nine months. One recipient developed fulminant hepatitis B, three developed acute hepatitis B, and one became a healthy carrier of HBsAg. All these patients had received blood from healthy carriers of HBsAg. Two recipients were immunised against HBsAg, and in one patient no seroconversion was observed. The remaining recipients died soon after transfusion or were protected by antibodies to HBsAg that had been present before the transfusion. Testing of Danish blood donors using a third generation technique identified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donors positive for HBsAg overlooked by immunoelectrophoresis. Most of these donors were healthy carriers of HBsAg. Blood taken from such carriers is highly infectious when transfused, probably because of the large amount of material transmitt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2012~2015年株洲地区献血者血液中ALT的不合格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调整地区无偿献血策略、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5年株洲地区献血者血液标本的ALT检测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χ2检验对其中2012年~2015年的1580人份ALT阳性的血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12年~2015年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ALT总不合格率为1.21%,且逐年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χ2检验结果显示,ALT与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地区等因素相关,40岁~49岁年龄组和大于等于50岁组年龄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男性阳性率较高于女性,且随献血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军人和学生中ALT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职业者,在株洲市、攸县、茶陵县、醴陵县、炎陵县、株洲县和其他地区七个地区,茶陵地区和攸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地区。总体上看,我们发现2012年~2015年株洲地区献血者血液中ALT的流行趋势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ALT仍有一定范围的流行,可能与该地区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及所在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ABO、RhD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探讨ABO、Rh血型调查与建立Rh表型库在安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我院8 000例住院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的检测结果,对需输血的患者5 000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结果标本进一步行抗体特异性鉴定。随机选取3 000袋RhD阳性滤白红细胞悬液样本检测Rh表型,通过电脑建立献血者Rh表型数据库,探讨其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结果 8 000例患者中ABO血型分布情况从多到少依次为B型血(32.02%)、O型血(28.98%)、A型血(27.01%)、AB型血(11.99%)。不同年龄组间ABO血型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中ABO血型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000例患者中RhD阴性48例(0.60%)。男性和女性 Rh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000例需输血患者的血样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0例(0.60%),Rh血型系统抗体阳性19例(63.33%),抗-E检出率最高。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例RhD阳性献血者血样标本Rh血型表型共8种,其中CCDee检出率最多,其次为CcDEe,DcDEE和ccDee检出率较少。 结论 ABO血型的分布与地域及年龄有关;临床上除在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应进一步检测其抗体特异性;建立献血者Rh表型数据库有利于预防因Rh表型不符输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于临床安全输血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5年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门诊求询者HIV感染状况,为本市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2月在本中心艾滋病VCT门诊203例求询者血液标本进行了HIV_抗体(1/2)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初筛,初筛试验阳性者用蛋白印迹检测法(WB)作确认试验。结果:检出HIV_抗体阳性30例,阳性率14.78%;男15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1∶1。年龄分布在18~70岁之间,其中1995年前后有偿献血感染13例,1995年前后输血感染11例,阳性配偶感染2例,不洁性行为3例,接触者1例。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86.67%)。结论:我中心艾滋病VCT门诊求询者HIV感染仍以1995年前后有偿献血者及受血者为主,应加强控制HIV感染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配偶间传播及母婴传播,尽快制定具体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肖瑞卿  林武存  曾杰  许聃  陈英  胡建 《重庆医学》2007,36(24):2473-2474
目的通过对Rh(D)阴性献血者的试验检测,了解DEL表型。方法用盐水法、木瓜酶法3家试剂检测RhD(-)及其RhCcDE4个因子;阴性者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筛查;红细胞用抗-D作吸收放散试验,观察试验结果;吸收前、后抗-D抗体检测其效价。结果无偿献血者16935例,其中Rh(D)阴性75例,占4.42%;吸收放散试验:75例经吸收放散试验检测,阳性标本47例、占62.67%,阴性28例;吸收前、后抗体效价比较:吸收后抗体效价不变的53例,效价下降的有22例。结论在鉴定Rh(D)阴性中,DEL表型应用血型血清学吸收放散的方法正确鉴定;在临床输血中,含有弱D与DEL的个体,反复多次输血后就有产生抗体的可能。含有弱D与DEL的个体,作为供者应该当成阳性.作为受者应该当成阴性,防止因输血产生免疫性抗体,引起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用抗-HCV EIA法检测献血员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抗-HCV。ALT异常献血员抗-HCV阳性率(37.5%)明显高于ALT正常献血员(2.9%),抗-HCV与ALT异常密切相关,提示用ALT加上抗-HCV筛选献血员将大大减少输血后NANBH的危险性。HCV是输血后和慢性NANBH的主要原因,是散发性NANBH的重要原因。抗-HCV检出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但抗-HCV出现时间较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我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血源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了解本地血源感染疾病的情况,输血前检查对防范院内感染,预防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自身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对我院959例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1+2型(抗-HIV1+2型)、梅毒抗体(抗-TP)四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88例,占9.2%;抗-HCV阳性4例,占0.42%;抗-HIV1+2型阳性2例(送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阳性),占0.21%;抗-TP阳性13例,占1.36%;输血前四项总阳性107例,阳性率11.16%。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源感染疾病的检测,可以预防院内感染,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