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群体交通伤患者院前及院内急救模式,以提高急救效率与规范急救模式的途径。方法: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救治的群体交通伤为对照组,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救治的群体交通伤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救治两组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伤者的年龄、性别、受伤类型、受伤程度、现场伤亡人数、出诊平均时间、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P〉O.05);研究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死亡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O.叭。结论:急诊科加强院前现场救治,专科医生快速介入急诊抢救.全院统一的应急预案及绿色通道模式是基层医院提高群体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型群体伤事故频繁发生。对群体伤伤员抢救成功与否,不仅检验医院的急救能力,更重要的足反映了医院群体伤员救护组织管理是否严密。2005年我院护理部建立了护理应急系统,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2008年“4.28”胶济铁路特大交通事故群体伤救治中,护理应急系统卓有成效的运作,为55名伤员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了救护,提高了伤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张洪凤 《天津护理》2005,13(6):354-354
目的:探讨制定院内急救护理措施,在救治突发群体交通伤患者中的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抢救人员定位、定责、佩带标志;快速检伤分类、编号、确定基本去向;对危重患者按、旧抢救程序进行早期急救护理;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急救与妥善分流。结果:以此急救护理措施为基础,成功完成了两起41例突发群体交通伤的救治工作,抢救成功率为95%。结论:不断完善的院内急救护理措施,在突发群体交通伤的救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12例突发性群体氮气中毒的组织抢救与护理经验。方法:主要措施包括:快速检伤,启动大量伤患应急流程,按检伤级别集中力量抢救。结果-12例病人全部平稳安全转送到ICU。结论:大量伤患应急流程是整个抢救取得成功的基础。急诊护士正确检伤分诊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诊护士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娴熟的技术是使病人迅速得到救治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2008—05—12我所在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我们的同胞伤亡无数。我院急救中心从2008—05—12T17:00/2008—05-13T17:00共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150例,其中男75例,女75例,年龄1~80岁。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救治时间窗分诊模式在台风所致群体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对2004-2006年间,温州地区台风所致群体伤478例患者,由分诊小组根据患者症状及生命体征情况,筛选出危重缓急患者,按救治时间窗的要求,直接进入抢救室或到相应的科室就诊。结果:应用救治时间窗分诊模式,检伤分诊正确率95.9%,重型多发伤救治的成功率为96.5%。结论:分诊小组应用救治时间窗分诊模式,可以确保台风群体伤员尤其是高危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该模式科学、实用、高效,在台风群体伤治疗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道路交通伤紧急救治体系的具体运作模式。方法:通过回顾唐山市第二医院2005-06-01~2007-05-31 21 966例交通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总结我市交通伤的救治现状。结果:21 966例患者中死亡14例(含住院后死亡),其余均满意出院。结论:骨科医院急诊患者道路交通伤的急诊救治应倡导建立实证基础之上的救治模式。  相似文献   

8.
浅谈护理部在群体伤救护训练中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及自然灾害、重大疫情或事故等的救护需要,在组织全院护士举行野外实地救护训练的基础上,探讨了护理部在群体伤救护中的组织管理,主要表现在:将伤员按伤情、紧急救治指标科学合理分类;制定全面、科学、实用的急救预案;利用联动出诊及挂靠“120”急救中心等方式开展刨伤和战伤救护相结合的训练。总结出组织健全、职责明确是提高群体伤救护成功率的基础,措施落实、常备不懈是提高成功率的保证,宏观统筹、加强培训是提高成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伤病在急诊科救治的特点和组织实施的经验。方法:对65宗突发性群体伤病急诊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物中毒(或疑似)急诊救治案例宗数及病人总数均占第一位,其次为群体斗殴,交通事故案例;危重病人及死亡病例最多的是交通事故案例;需要多科室、多部门协作处置的案例占75%。结论:群体伤病急诊救治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密切关联。患者数量、年龄、性别及病(伤)情与案例的类型相关。迅速判断事件性质,相关科室或有关部门及时介入、分诊分流病人,有效地组织,合理地调配人力、设备,完善救治程序是做好救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严重创伤患者人口学资料及预后与病情、现场救治措施的相关性,为严重创伤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6月福建省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785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车祸患者构成比66.7%、死亡构成比64.9%;车祸伤患者发病集中于18:00-0:00,高处坠落伤集中于10:00-12:00和16:00-18:00;爆炸伤发病集中于10:00-18:00;其他类型集中于6:00-0:00。年龄、休克指数分值、GCS分值、ISS分值是死亡的保护性因素;现场包扎固定、气管插管、补液、吸氧是其危险性因素。结论:不同类型严重创伤的发病时间有差异,预后与现场救治措施密切相关,并受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急性亚硝酸盐中毒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7—03救治一起30例群体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58岁。进食后15~60min出现中毒症状。就诊时间于发病后15min-2h。首诊3例就诊于18:40,19例集中在19:00~20:00就诊,20:00以后就诊8例。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我院护理部建立了护理应急系统,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2008年“4.28”胶济铁路特重大交通事故群体伤救治中,护理应急系统卓有成效地运作,为55名伤员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了救护,保证了伤员得到成功的抢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中群体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31日我院收治的1348名地震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伤员中,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61例,胸腔闭式引流101例,清创缝合674例,颅内血肿清除,碎骨清除减压41例,截肢49例,清创外固定297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13例,肠切除或修补13例,脾切除8例,肝修补10例,剖腹探查1例。脊柱骨折引起完全性或不全性截瘫8人。死亡45例,入院1 h内死亡30例,1-24 h内7例,〉24 h 8例。死亡原因:失血性或/和创伤性休克29例,特重型颅脑伤1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在地震群体伤的救治中,有三大原则对于提高救治率至关重要:首先,迅速检查、快速诊断和分诊是提高大规模群体伤救治率的关键,早期诊断应以查体、诊断性穿刺和胸部X线、B超检查为主,迅速查明并紧急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防止漏诊误诊;其次,重视休克复苏和多发伤的处理、防治ARDS、骨筋膜室综合征、继发感染等并发症、防治交叉感染和疫情发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第三,按战时前线军队医院管理模式,向周边医院转移患者。  相似文献   

14.
突发群体伤患者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14起突发群体创伤的救护采用与急救一体化模式相适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调整急救创伤中心的布局与设施,完善应急预案,规范抢救程序,抢救人员定位、定责,注重抢救的时效性,优化人力资源,加强护士业务培训等.结果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检伤分类时间、按区分流时间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满意度、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利用医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优势,不断完善急救护理管理,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促进了突发群体伤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应急预案演练,探讨群体伤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的护理救护方案,为提高急诊科护士对新冠疫情的防疫能力和对突发群体伤的救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由医务科制定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模拟突发群体伤救治场景,现场检伤后由两辆救护车和一辆发热专用救护车共转运8名患者到本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结果 通过快速检伤分类、分区救治、急诊绿通、多学科MDT合作等方式,8名伤员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其中包括危重伤3人,中度伤4人,轻伤1人。结论 急诊科护士在掌握科学且全面的护理管理策略后,能够在接近实景的群体伤应急预案演练中执行科学的防控措施,为伤员提供快速、及时的救治,同时能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疫情救护能力,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为群体伤实战救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全身其他部位外伤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01-2012-08收治的84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救治方法,总结救治经验。结果: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占据同一时期颅脑损伤患者的15.3%,合并伤中以胸部外伤和全身多发骨折最多。颅脑损伤处理最为棘手,ISS评分最高,按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级,经治疗和抢救后恢复良好27例(32.1%),轻度残疾2l例(25.0%),重度残疾24例(28.5%),死亡12例(14.4%)例。死亡原因:8例因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致死,2例因失血性休克,1例因严重的胸部外伤,1例因误吸致死。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全身多发伤的患者多见于车祸伤。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和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是关键,入院后诊断明确和处理及时、正确是救治成功的前提,后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救治成功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谭灵研 《全科护理》2014,12(7):648-649
[目的]总结大型交通事故群体伤院内救护的组织管理。[方法]对急诊科接诊救治的3批37例大型交通事故群体伤病人的抢救及护理管理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7例伤员得到及时妥当抢救、处置,无一例死亡。[结论]加强大型交通事故群体伤院内救护的组织管理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成批交通事故创伤的特点,探讨院前院内急救措施,提升交通事故创伤的救治质量,减少伤残及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一起客车翻车致33例乘客伤亡的救治资料,实施现场及时救护,途中正确转运,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院内伤情完整交接及院内接收后的相对集中救治等处理。结果:9例收治外院,24例住院治疗,23例痊愈出院,1例因多发性骨折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提升急诊人员急救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急救资源,建立和完善急诊急救服务过程,使各环节高效运作,规范连接,形成流程是成功救治大批交通事故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382例急诊交通伤害病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急诊交通伤害病例的特点,为交通伤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急诊首诊的交通伤害病例23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交通事故伤员就诊率以10~12月居高.高峰时点有三个,分别是7:00-9:00、16:00-23:00、0:00-1:00.重伤和致命伤的原因以颅脑损伤和多发伤为主.结论 交通伤害的时间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颅脑损伤和多发伤是重伤和致命伤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些特点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减少交通伤害的发生,提高交通伤害的急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犬多发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早期综合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犬多发伤合并海水浸泡救治前后水、电解质变化,探讨犬多发伤早期综合救治方案。方法:成年杂种犬20只,制作多发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多发伤救治组(n=10):海水浸泡1h后打捞出水救治;对照组(n=10);海水浸泡1h打捞出水后不予救治。救治组在补液、复温同时行破裂小肠一期切除吻合术和右下肢软组织爆炸伤清创术,观察救治前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改善情况,体温变化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及犬存活情况。结果:多发伤合并海水浸泡犬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体温过低于救治后4--6h得以纠正,小肠吻合口并发症低,1周存活率为80%;对照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体温过低在打捞出水后继续加重,全部于6h内死亡,死亡率为100%。结论:对多发伤合并海水浸泡应实施早期综合救治,可同时行破裂小肠一期切除吻合术和软组织爆炸伤清创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