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细胞广泛坏死是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特征。目前认为由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ytotoxic ityLymphocyte ,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导致肝细胞坏死的主要免疫机理 ,在此基础上继发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激活肝内外单核巨噬细胞释放以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 ,TNF -α)为中心的各种细胞因子 ,将进一步加重肝细胞坏死。近年来发现粘附分子 ,特别是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 1,ICAM - 1)与其配基淋巴细胞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LAK)疗法是常用的肿瘤生物疗法。目前寻找高效、低毒、价廉的新型抗瘤免疫活性细胞是生物治疗的新方向。粘附LAK细胞 (adherentLAKcells ,A LAK)是指在培养过程中能粘附塑料培养容器表面的一种以大颗粒淋巴细胞为主的一组LAK细胞 ,占LAK细胞总数的 4%左右 ,其抗瘤能力和体外扩增能力很强 ;抗CD3 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 AK ,具有高效激活与扩增、长期存活、体内外抗瘤活性显著高于LAK细胞及低毒副反应等特征。此两种细胞被寄希望成为应用于临床的新一代高效抗瘤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3.
大颗粒淋巴细胞 (lagergranularlymphocyte ,LGL)是淋巴细胞亚群。其形态特点为 :胞体较正常淋巴细胞大 ,胞浆丰富 ,有圆形或椭圆形、紫红色或淡紫红色明显的嗜天青颗粒 ,颗粒可粗可细 ,一般不超过 10个大颗粒。正常不超过0 0 5 ,如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 0 10~ 0 15可谓增多。大颗粒淋巴细胞由CD 3 和CD-3 两个细胞群体组成 ,CD 3 LGL为激活的细胞毒淋巴细胞 (T LGL) ,CD-3 LGL为自然杀伤细胞 (NK LGL)。大颗粒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是指外周血LGL持续增多而无明确病因的一组疾病的…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发病机制及其"二次打击"假设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7  
脂肪肝是肝脏对各种代谢异常改变产生应激反应引起的肝实质细胞脂肪变。形态学上的脂肪变性 (fattydegenera tion)、脂肪浸润 (fattyinfiltration)、脂肪储积 (steatosis)、脂肪沉着 (fatdeposition)及脂肪变态 (fattymetamaorphosis)等术语均含义类同。依病因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 (alcoholicfattyliver ,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 alcoholicfattyliver,NAFL)两类 ,前者是酒精性肝病 (alcoholic…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fattyliver,NAFL) ,又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 ,是一种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 ,ALD)相类似 ,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病因 ,可将NAFL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主要与代谢综合征和遗传因素有关 ,而后者多与某些疾病或特殊原因有关。根据病理学改变及临床表现 ,可将NAFL分为单纯性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on -alcoholi…  相似文献   

6.
抗肺癌单克隆抗体ING-1和干扰素IFN-a对LAK细胞活性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效应的影响陈茂森HankJASurfusJschillerJHArbaigeYsondelPM临床上单独应用白细胞介素-2(IL-2)或联合应用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与脂肪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春根  周霞秋  谢青 《肝脏》2001,6(3):184-186
脂肪性肝炎 (steatohepatitis)是一种继发于肝脂肪变性和细胞损伤的炎症和纤维化状态。按其病因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 ,NASH)和酒精性肝炎 (alcoholichepatitis ,AH)。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来细胞因子 (CK )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密切关注 ,从肝细胞脂肪变性到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进展中 ,细胞因子都起重要作用[1] 。参与肝脏疾病的细胞因子主要有 :①致炎CK ,如TNF α、IL 1、IL 1…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pcDNA3 质粒作为载体, 在人宫颈癌细胞(HeLa 细胞) 中高效表达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 观察表达产物诱导BALB/c小鼠免疫的应答水平。方法: 目的基因PfCSP在HeLa 细胞中表达, 将纯化的表达产物免疫接种小鼠, 通过ELISA、Western blotting 分析、T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NK 细胞活性检测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观察其诱导BALB/c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应答水平。结果: ELISA 检测抗体滴度达1∶6 400;Western blotting 结果在38.3 kDa 相应位置出现较清晰的显色条带;表达产物能特异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CD4+ 与CD8+ 细胞有所增加, 并能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结论: 真核表达系统pcDNA3-Pf/HeLa表达产物能特异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应答, 并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染料木黄酮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PTK)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FLS)异常增生与转化特性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没膜细胞。应用形态观察、细胞计数、^3H-TdR掺入、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双层琼脂培养法探讨染料木黄酮,特异性PTK抑制剂对于RAFLS细胞生长状态、数目、DNA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状态的差异;探讨RAFLS中,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在IL-1β和TNF-α作用下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  相似文献   

11.
著名肝脏病学家 ,中国消化病和肝病学者的老朋友奥田邦雄教授 (KunioOkuda)和DonaldGMitchell,YujiItai,JoeAriga ma主编的肝脏病学专著《HepatobiliaryDiseases ,PathophysiologyandImaging》 ,书号为ISBND 6 32 0 5 5 4 2 1,于最近出版 ,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欢迎和好评。本书的问世是继上世纪S .Sherlock(195 5 )、L .Schiff(195 6 )和H .Popper(1975 )等经典肝胆系专著开始问世以来 ,具有独特风格的巨著 ,标志着…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言干扰素 (Interferon ,IFN)是细胞受某些反应刺激而产生的一类蛋白质 ,已有研究表明 ,至少存在α、β、γ三种亚型 :IFN α由B淋巴细胞、无标记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产生 ,IFN β由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 ,在病毒感染反应中最早出现 ,IFN γ由致敏的T淋巴细胞产生[1] 。IFN都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肝纤维化是由于肝贮脂细胞 (Fat storingcells ,FSCs)活化[2 ] 、细胞内维生素A丧失而引起胶原及其他细胞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的…  相似文献   

13.
第六讲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理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on 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是以无过量饮酒史 (或酒精摄入量 <2 0 g/d)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弥散性肝小叶轻度炎症和 (或 )肝中央静脉、肝窦周围胶原沉积等为临床 病理特征的慢性肝脏疾病。NASH一词提示 ,肝脏在脂肪变性的基础上有炎症表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因多种多样 ,而肝脏病理是从脂肪变性、不伴或伴有炎症 ,甚至到胶原沉积等变化由少到多 ,程度由轻到重的渐进过程。因此 ,NASH被认为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 alcoholicfatty…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肝星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民德  贾一韬 《肝脏》2000,5(3):129-129
18 76年Kupffer提出肝脏中存在具吞噬能力的星状细胞 (stellatecell) ,后来Ito经过电镜观察发现星状细胞与库普弗细胞是不同的细胞群体。直到 1971年才由Wake证实Ito所描述的星状细胞就是最初Kupffer提出的星状细胞 ,而Kupffer发现的“吞噬”现象实际上是由混杂的库普弗细胞引起的。至此 ,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HSC)才被明确为肝脏的一类细胞群体。HSC约占肝脏非实质细胞总数的33%或肝脏细胞总数的 13% ,它位于肝窦内皮下的Disse间隙内 ,其最明显的特…  相似文献   

15.
白介素12: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白介素12(IL12),又名细胞毒淋巴细胞成熟因子(cytotoxiclymphocytematurationfactor,CLMF),或称细胞刺激因子(naturalkilercelstimulationfactor,NKSF),是白介素家族中...  相似文献   

16.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肝脏毒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贾继东  崔儒涛 《肝脏》2001,6(1):50-51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其所致的肝脏损害也较常见。据统计 ,在北欧国家NSAID所致的肝损害大约占全部药物性肝脏损害病例的 9%之多。在我国尚无此类药物导致肝损害发生率的系统报道。但可以推测 ,本类所致的肝脏损害可能比预想的更常见。仅少数几种NSAID类药物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 (本药不属于从严格意义上的NSAID)和贝诺酯 (benorilate) ,为内在肝脏毒性 (intrinsichepatoxicity)药物。它们导致肝脏损害的机理为直接毒性 (对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而导致细胞代谢障碍 …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参与了Th0和Th1细胞的分化 ,发挥着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感染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调控因子IL 12的异常介导的Th1/Th2失衡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 IL 12及其受体的生物特性IL 12最早称为NKSF (naturalkillercellstimulatingfactor)或CLMF (cytotoxiclymphocytematurationfactor) ,主…  相似文献   

18.
ClinicalandexperimentalstudiesonstomachcarcinomatreatedwithYangweiKangliugranulesLUWenPing,SUNGuiZhi,PIAOBingKui,DONGHai...  相似文献   

19.
小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的发育分化及机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肠管腔内面覆盖有一层上皮细胞,直接与外界接触,其粘膜面积在机体中是最大的,平常在肠管中存在着许多来源于常驻微生物和食物的抗原,特别是肠管粘膜还经常受到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因此,可以造成分泌型IgA的B细胞首先在肠管中聚集,从而形成肠管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lymphocytictissue,GALT)。其中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之间存在有许多淋巴细胞IEL(intestinal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而这些淋巴细胞95%是T细胞,在小鼠肠管切片…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 - 12 (IL - 12 )是由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应答中产生的细胞因子。近年研究表明〔1〕:IL - 12不仅在免疫调节、抗肿瘤及抗感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IL - 12也是一种重要的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细胞因子。本文就近年来IL - 12抗HBV治疗作用综述如下。1 IL - 12的来源及本质IL - 12最初称作自然杀伤细胞刺激因子 (natu ralkillercellstimulatoryfactor ,NKSF) 〔2〕或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成熟因子 (cytotoxiclymphocyte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