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峡部裂(lumbar spondylolysis)为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缺损不连续,亦称椎弓峡部裂或峡部不连,其本质是峡部假关节的形成[1].该疾病于1865年由Lambel首先发现,是骨科常见病,其国人发病率5%~6%,某些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则高达20%,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病因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弓峡部裂也称为椎弓崩裂(spondylo-ysis),多见于第5腰椎。该症以椎弓峡部(即关节突间部)的一侧或两侧缺损为主要病理特征,严重时还可发生该节椎体、椎弓及上关节突等的向前滑脱,系一种常见的脊柱疾患,尤其在青少年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于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探讨已有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本文就近年来在该症病因及手术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病 因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各家观点亦很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创伤因素 虽然部分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但大多在伤前即存在腰背疼痛,且伤情并不…  相似文献   

3.
腰椎峡部裂是指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细部分断裂.是椎体滑脱的主要病因之一。传统X线平片是诊断腰椎峡部裂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其获得的信息有限。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诊断腰椎峡部裂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影像信息。笔者对4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薄层重建图像及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裂发病的力学因素,为治疗与预防腰椎峡部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完整的脊柱腰段(L1-5)有限元模型,分析7种不同姿势下腰段脊柱椎弓峡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各椎弓峡部应力值由L1-5逐渐增大,椎弓峡部在前屈、后伸位均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其中后伸位时应力值最大。[结论]椎弓峡部裂的发生是峡部长期高应力刺激的结果,而且与腰椎后伸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腰椎峡部裂是引起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腰椎滑脱的前要原因,好发于在青少年及运动员。在青少年运动员中,近一半的下腰痛是腰椎峡部裂所引起。由于青少年椎弓峡部骨质薄,椎间盘抗剪切力弱,且腰骶部肌肉不够强大,高强度、高难度体育运动易导致峡部应力性骨折,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有峡部裂的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特点及其术式选择。[方法]对9例伴有峡部裂的上位腰椎爆裂性骨折,分别采用前路或后路减压植骨固定融合术、单纯经椎弓根固定术或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的方式治疗。[结果]前路手术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7.7个月,后路手术6例,内固定器取除术后平均随访15.8个月。全组病例峡部裂腰椎未发生滑脱征象。[结论]对于伴有峡部裂的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根据骨折部位与峡部裂腰椎的位置关系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最近接同道来信,对脊柱峡性滑脱“腰椎崩裂”一词提出异议。受其提问与启发,笔者查阅了近几年新出版的专业书籍及期刊,发现该词命名十分混乱。如:腰椎崩裂、脊椎崩解、椎弓不连、腰椎峡部裂、椎弓根裂、椎弓根不连、椎弓裂椎弓不连及椎弓峡部不连等。笔者认为以上词汇...  相似文献   

8.
峡部是指腰椎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之间最狭窄的部分。腰椎峡部裂(spondylolysis)又称腰椎峡部不连,系指椎骨与一侧或双侧的椎弓根或关节突间骨质连续性中断。如果同时椎体出现向前移动错位者,称之为腰椎峡部裂伴腰椎椎体滑脱。患者多为年轻男性,女性发病率为男性4倍,可发生在任何节段,好发L5,常发生于椎弓根下2.0~9.0mm,断端呈锯齿状或圆钝,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螺钉张力带治疗腰椎峡部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张力带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峡部裂患者进行峡部修整、局部植骨、椎弓根螺钉张力带固定.结果2例失访,23例随访2~7年,平均随访3.5年.患者下腰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椎弓根螺钉及钢丝松动、断裂.复查腰椎X线片均提示峡部已骨性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张力带是一种节段性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显著,其适应证较严格.  相似文献   

10.
1854年,Killam发现并报告了4例发生于产后的脊椎滑脱患者并提出了脊柱滑脱的定义。Robert于1年后证明本病的病因为椎弓崩裂。腰椎椎弓峡部是指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窄部分。单纯峡部裂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X线检查中无意发现。峡部发生断裂后,受累脊柱运动节段骨性结构发生破坏,最终导致腰椎滑脱。腰椎滑脱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下腰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一种既能使滑脱椎体复位,又能保留椎体间的活动度的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新型内固定器械。方法根据腰椎生物力学特点:生理载荷下椎弓峡部为重力的前移剪切力与抵抗力集中的部位,设计一种加强椎弓峡部强度的椎弓成形复位固定器(pedicular formingreduction fixationsy stemPFRF),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后应用于临床,治疗17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Ⅰ-Ⅱ°),并长期跟踪随访。结果17例患者中,术后临床评价优14例,良2例,可1例,术前JOA评分平均19.2分,术后JOA评分平均25.3分,症状缓解率98%,随访病例未见断钉和再次滑脱现象。结论应用PFRF内固定系统非融合性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Ⅰ-Ⅱ°)疗效显著,可以保留腰椎的活动度,椎弓峡部可以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12.
正腰椎峡部裂是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缺损不连续,也称椎弓峡部裂或峡部不连。孔庆奎等[1]研究认为椎弓峡部裂在腰腿疼痛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4.17%,国外报道发生率为6%~8%[2-3],而在某些体育运动中发生率高达63%[4]。关于腰椎峡部裂的发生原因学说众多,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它是在脊柱先天结构异常的基础上,脊柱过度活动或重复屈曲、伸展及旋转等应力刺激引起的应力骨折与疲劳性骨折[5]。但对导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43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腰椎进行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进行多模式图像后处理,多方位观察患者椎弓峡部裂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共发现83个椎弓峡部裂,双侧32例,其中4例累及两个脊椎的双侧椎弓;单侧11例。腰椎斜矢状位MPR及平行于椎弓的轴位MPR能够诊断全部病例,13例裂隙呈不规则锯齿状,边缘清晰,9例边缘骨质硬化、膨大;12例伴有碎骨块,并见裂隙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正中矢状位MPR发现脊椎向前滑脱22例,其中Ⅰ度滑脱16例,Ⅱ度滑脱5例,Ⅲ度滑脱1例。7例出现假性椎间盘膨出征,硬膜囊向前移行。MIP也能全部显示所有病例的峡部裂,但是对软组织观察不如MPR。高密度VRT仅发现峡部裂23例39处。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后MPR、MIP及VR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全方位评价腰椎峡部裂的形态变化,为临床提供与峡部裂有关的更多更详细的影像信息,MPR是最有价值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腰椎峡部裂是一侧或两侧椎体的峡部骨质缺损或不连续。在一般人群中,腰椎峡部裂发病率为6%~11.5%,在青年运动员中发病率为7%~8%,而其中27%~37%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1]。腰椎峡部裂最常发生在L5水平,占97%,而双侧峡部裂占88%;其中,成人峡部裂病例中L5占90%,青少年中占65%~85%[2]。一、腰椎峡部裂的发病腰椎峡部裂是青少年下腰痛最常见的病因,尤其是从事运动的青少年运动员背痛的发生率高达47%[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症1170例病人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横断面扫描,扫描完成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包括椎间盘横断面、腰椎矢状面及腰椎峡部平面。结果:椎间盘病变可以在横断面及矢状面得到更加准确的定位,而且矢状面对椎弓峡部显示清晰,并发现66例椎弓峡部裂。结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一次扫描可同时对椎间盘病变和椎弓峡部裂诊断提供精确可靠依据,避免腰椎峡部裂漏诊,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腰椎峡部裂CT扫描技术及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裂CT扫描技术及提高CT征象的认识。方法 :利用GEpaceCT机采用改进的扫描方法自椎弓根下缘向下连续扫描至下位椎弓根上缘 ,并分析 48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 :采用改进的扫描方法可显示峡部裂的各种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结论 :采用该改进的扫描方法并认真分析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可提高CT诊断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SSE系统后路同节段内固定治疗痛性腰椎弓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SE系统内固定加峡部植骨治疗痛性单纯性腰椎峡部裂15例,探讨此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腰痛症状全部缓解,术后3个月均全面恢复术前工作,无不良并发症发生,腰椎X线片均提示峡部已骨性融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椎板钩松动或断裂。结论应用SSE系统同节段内固定加峡部植骨治疗痛性腰椎弓峡部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保存了腰椎的节段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SOCON椎弓根钉钩系统治疗青少年椎弓根峡部裂.观察固定和融合效果。方法对16例青少年腰椎椎弓根峡部裂的患者行椎弓根钉钩系统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所有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脱。结论SOCON椎弓根钉钩系统是精疗青少年椎弓根峡部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Buck法螺钉固定联合椎板-横突植骨术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手术效果。方法 应用Buck法螺钉同定联合椎板-横突植骨融合,治疗10例合并Ⅰ~Ⅱ度腰椎滑脱的腰椎椎弓峡部断裂。结果随访8个月~4年,均达骨性融合,腰痛等症状缓解。结论Buck法螺钉固定联合椎板-横突植骨融合技术治疗合并Ⅰ~Ⅱ度以内滑脱的腰椎椎弓峡部裂,手术创伤小,对腰椎生理影响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是由椎弓峡部不连引起的峡部裂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是最常见的腰椎滑脱类型。临床症状多为慢性腰痛,若神经受压可出现下肢和马尾神经症状,最好发的是L4、L5前滑脱。按照Meyerding提出的在侧位X线片上上位椎体在下位椎体上滑移的程度,将滑脱分为5度:Ⅰ度,前移下位椎体前后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