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银染法测定63例原发性骨肿瘤(恶性28例,良性20例,GCT15例)Ag-NOR,结果显示:恶性骨肿瘤Ag-NOR计数(8.61±2.33/核)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1.25±0.20/核),两有高度显性差异(P值〈0.01);两组不同预后的恶性骨肿瘤Ag-NOR亦有显性差异(P值〈0.01);GCT与恶性骨肿瘤,及不同Jaffe分级的两组GCT之Ag-NOR均无显性差异(P值〉0.05  相似文献   

2.
应用银染法测定63例原发性骨肿瘤(恶性28例,良性20例,GCT15例)Ag-NOR,结果显示:恶性骨肿瘤Ag-NOR计数(8.61±2.33/核)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1.25±0.20/核),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值<0.01);两组不同预后的恶性骨肿瘤Ag-NOR亦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GCT与恶性骨肿瘤,及不同Jaffe分级的两组GCT之Ag-NOR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但GCT与良性骨肿瘤之Ag-NOR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本研究提示:(1)Ag-NOR是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鉴别的一项可靠指标;(2)Ag-NOR检测有助于对恶性骨肿瘤的预后估计;(3)对所有GCT均应考虑恶性的可能,Jaffe分级不宜作为反映GCT生物学行为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DNA含量图像分析和Ag—NORs计数在估计大肠癌预后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利用图像分析术及组化技术对66例大肠癌组织进行了DNA含量及Ag-NORs(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分析,结合临床病理指标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预后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材料 收集6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大肠癌标本,全部病例随访满5年以上,标本以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厚度4μm。(二)DNA含量测定 切片做典的Fenlgen染色,选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单因素分析法探讨了54例骨肉瘤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表明:在考察的17个因素中,肿瘤细胞核DNA含量、S期细胞百分数、细胞增殖指数、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表达、细胞核面积、颗粒/核面积比、颗粒/核密度比、肿瘤外科分期、X线分期、肿瘤部位、最大径对患者预后均有一定影响;而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时间、肿瘤病理分型、X线分型、肿瘤细胞核异形因子与患者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5.
骨肿瘤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研究了78例骨肿瘤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表达,对其中36例比较了AgNOR计数和DNA含量流式细胞分析的结果,对46例骨肉瘤探讨了AgNOR数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1)良性、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骨肿瘤AgNOR数分别为1.71±0.36;3.15±0.62和3.99±1.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gNOR数与DNA含量分析提供的DNA指数、S期细胞百分数、G_2/M期细胞百分数及增殖指数的相关关系分别为:0.3045、0.5937、0.3506和0.6260,其对应的P值为:>0.05、<0.01、<0.05和<0.01;(3)AgNOR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骨肉瘤的某些临床特点:AgNOR数高者倾向于有较大的肿瘤体积、较晚的外科分期和较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作者采用银染技术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分别对83例结直肠癌细胞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DNA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临床随访和病理学资料评估其预后价值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AgNOR平均计数(9.79±3.67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粘膜组(2.937±0.812)。不同组织学分级的AgNOR有显著性差异(p=0.023),分化好的肿瘤AgNOR计数低。术后生存≥5年组的AgNOR数(8.177±3.296)低于<5年组(11.622±3.123),二组间差异显著(P<0.001)。高AgNOR(≥10)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亦明显低于AgNOR<10组的患者。结合DNA倍体进行分析,AgNOR<10的二倍体肿瘤患者的预后最好,而AgNOR≥10的异倍体肿瘤的预后最差,提示AgNOR是一项预后参考指标,与DNA从不同水平影响结直肠癌的恶性潜能,联合检测AgNOR和DNA可较好地反映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应用银染技术定量研究了46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核仁组成区AgNoR的数目和分布。表明此法不仅可作为定量或半定量指标,区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且提示与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49例有随访结果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以AgNOR技术染色,计算其银染颗粒数量,并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Ⅲ级间AgNOR均数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AgNOR表达强、弱两组之间生存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AgNOR技术不仅是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的有效方法,而且是一个判断、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食管鳞状细胞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银染技术对根治切除的50例食管鳞癌进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探讨AgNOR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AgNOR计数越高,肿瘤分化越差(P<).01),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预后也越差(P<0.01)。表明AgNOR可作为阉断食管鳞癌恶性程度的客观定量指标,也是估计预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在前列腺良,恶性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RASSF1A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RASSF1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用RT-RCR方法检测a)骨肉瘤MG-63细胞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b)30例骨肉瘤组织、10例骨软骨瘤组织及10例正常骨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结果a)骨肉瘤MG-63细胞中未发现RASSF1A基因表达;b)30例骨肉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缺失率为43.33%,对照组骨软骨瘤中表达率为100%,正常骨组织中表达率为100%。RASSF1A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Enneking分期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及大小、Price组织学分级及是否侵犯软组织无关(P〉0.05)。结论RASSF1A基因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13.
ALP监测对判定骨肉瘤辅助化疗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56例四肢骨肉瘤在治疗前测定ALP水平对判定预后的意义。结果表明,ALP水平高者,术后3年肺转移率明显增高,5年生存率亦明显降低;ALP水平正常者,预后良好。作者建议,辅助化疗及手术时,分析ALP水平对骨肉瘤有很好的预后判定价值,在计划或调整治疗方案时,此因素应该被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骨肉瘤中的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并评估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芯片为材料,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两步法与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32例骨肉瘤及10例骨软骨瘤中EGFR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结果 EGFR蛋白在骨肉瘤、骨软骨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4%、20.0%;扩增阳性率分别为75%、20%;骨肉瘤中EGFR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骨软骨瘤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肉瘤中EGFR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 EGFR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将其作为判断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Caveolin-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aveolin—1在骨肉瘤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分析Caveolin-1在骨肉瘤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9例骨肉瘤组和22例良性骨肿瘤中Caveolin-1的表达,镜下观察Caveolin-1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检测Caveo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Caveolin-1表达于所有标本的肿瘤微血管和小血管内皮上,Caveolin-1表达于大多数骨肉瘤的肿瘤细胞,定位于细胞膜和胞浆,但在良性骨肿瘤中表达很微弱。Caveolin-1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组中为59.0%,在良性骨肿瘤中为18.2%,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表明Caveolin-1在骨肉瘤中高表达。Caveolin-1的表达与骨肉瘤肿瘤体积、病理分型和患者的性别无关(P〉0.05),与骨肉瘤的组织分化和是否转移有关(P〈0.05)。结论Caveolin-1在骨肉瘤中高表达原因不明,其可能是促进骨肉瘤发生发展的一个潜在因素,也可能作为骨肉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P27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P27的表达,分析P27对骨肉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骨肉瘤组织中P27的表达,并对所有病例的5年存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54例骨肉瘤患者中有40例(74.0%)P27表达阳性,P27的表达与肿瘤体积的大小,Price′s分级,Dahlin′s组织学分型等无关(P>0.05),与骨肉瘤的复发或转移以及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P27可作为一个新的指标,用于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及转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骨肉瘤血管生成、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69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应用CD3 4、VEGF单克隆抗体对其组织切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VEGF探针对 2 7例原发性骨肉瘤进行原位杂交染色。分析研究了VEGF表达与CD3 4染色阳性的血管密度的关系 ,所有上述临床病理资料及染色结果与患者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 3 9例 (5 6.5 % )VEGF表达阳性的标本中 ,CD3 4染色阳性的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明显较 3 0例VEGF表达阴性的血管密度高 (P <0 .0 5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血管密度 (MVD)增高及VEGF表达阳性与骨肉瘤患者的远隔转移发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5 )。临床病理资料中 ,外科手术边界微小病灶阳性情况、Enneking外科分期、肿瘤大小和患者年龄与患者预后相关 (P <0 .0 5 )。患者性别、手术方法分类以及病理亚型与预后无相关性。结论 :VEGF在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VEGF是骨肉瘤血管生成的决定性刺激因子 ,骨肉瘤微血管密度 (MVD)和骨肉瘤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是骨肉瘤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AgNOR在肾盂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在肾盂癌中的表达,对29例肾盂癌和10例正常肾盂组织标本进行了银染色。结果表明,肾盂癌AgNOR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肾盂组织;AgNOR计数随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的上升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