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自徐林1991年报告开展这一术式以来〔1〕,已有许多医院陆续开展此手术。并收到明显效果。许多作者在手术操作中,对入路及脊柱稳定性,脊神经后根分束及切断比例,适应证和术后效果评定等问题各有观点。本文结合...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88年~1996年手术治疗脑瘫后遗症81例,单纯矫形手术31例,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50例,其中20例Ⅱ期又行矫形手术2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66例,女15例。年龄:3~38岁,平均11.5岁。根据国内脑瘫诊断标准〔1〕:单纯痉...  相似文献   

3.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1~3〕。但是采用该术式治疗因胸腰段骨折并发痉挛性瘫痪,改善患者行走功能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采用该术式于1997年1月21日治疗1例胸12骨折并痉挛性瘫痪患者,取得初步效果。临床...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痉挛(附40例报告)卢一生,黄宏前,杨永,王云波,王宝虎痉挛性脑瘫以往采用非手术治疗和矫形外科治疗,因不能有效地解除痉挛和改善肢体功能,故临床疗效不佳。近年来,国内新开展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等肢体痉挛,获得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运动功能中、远期随访疗效。方法 收集1992年10月~2000年12月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脑瘫共195例,男142例,女53例,年龄最小的为3岁,最大的为22岁,平均为6.9岁。根据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手术前后的运动功能。结果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运动功能有改善。术前不能独立行走的共有37例,其中20例复诊时具有独立行走的能力。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远期可改善患者站立和行走时的交叉和尖足畸形,改善患者行走步态,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尤其是改善独立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用于脑瘫患儿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体会王俊*马骏*兰心翠*脑瘫患儿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操作精细,时间长,对麻醉要求高。我们采用异丙酚辅以阿曲库铵和芬太尼静脉麻醉,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脑瘫患儿5例,男3,女2,年龄6~8岁,体重...  相似文献   

7.
脊髓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脊髓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1994-1998年在脊髓圆锥部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同时进行选择脊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28例。并选10例双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作同体两侧肢体不同方法治疗对照,右侧行SPR+SAR手术,左侧仅行SPR手术。结果脊髓圆锥部手术较腰骶部传统术式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捷,手术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按刘小林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预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告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46例,获随访34例,优良率97.1%。对手术的机理、并发症预防和几项改进作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脑瘫的常规手术旨在减轻肌痉挛,平衡对抗肌力和矫正畸形,但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尽管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已经在临床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其手术复杂,创伤大,且有一系列并发症,使其推广受到限制〔1〕。为寻求简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较好方法,对近期解除痉挛和改善步态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某些方面尚存争议,本文就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发展历史、长期疗效、并发症、特殊治疗效果及其与矫形手术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脑瘫四肢痉挛多采用四肢关节松解方法但收效甚微,尤其是远期效果较差,多数又回到原有状态。本院自2003年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方法对12例脑瘫四肢痉挛患者的手术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脑瘫多种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痉挛性脑瘫病人采用肌腱延长、畸形骨矫形和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等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单一或多种手术组合治疗痉挛性脑瘫病人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提高脑瘫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传统的软组织松解延长手术、截骨手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逆向吻合术,以及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等手术,对642例年龄在10个月~37岁的脑瘫病人采用不同的手术组合治疗,随访6个月~4年,平均18个月。[结果]传统的软组织松解延长手术仍然是痉挛性脑瘫病人肢体矫形的主要手术,传统的软组织手术虽然不能降低高肌张力,但可矫正固定性挛缩和畸形。能降低肌张力的决定性手术是在神经部位手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早期有部分的肌张力下降,由于降低了肌张力,使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控制能力增强,功能明显好转。[结论]手术前仔细分类,严格掌握各种术式的适应证,充分了解不同手术的潜在并发症,采用各种术式互补可提高手术治疗的综合效果,减少痉挛和畸形复发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加强功能训练也是治疗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性瘫痪显微外科治疗的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脑性瘫痪治疗领域内,本世纪显微外科技术的运用创造性的发展了对脑瘫治疗有重要突破作用的两种新型术式,即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electiveperipheralneruotomy,SPN),把痉挛性脑瘫治疗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用国产XG -8多媒体多功能微循环检测仪 ,观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脑瘫手术前后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手术后患儿甲襞微循环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能改善肢体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简称SPR)是目前治疗痉挛性脑瘫较新的方法,国内自徐林首次报告后现已广泛开展。我们自1993年以来,采用SPR手术治疗了30例病人。其中18例在椎板切除方法和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上做了某些改进,均收到了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板成型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腰椎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采用腰椎板成型的方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患者44例, 随访时间1年。结果:共42例患者完成随访, 术后1年未出现腰痛, 2例出现腰部无力, 腰椎屈伸位片提示骨性结构未见异常。结论: 本组病例所采用的椎板成型的方法对儿童脊柱骨的发育未产生明显影响, 并可较好的重建腰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瘫患者的下肢痉挛状态及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分别采用单纯康复治疗和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合康复治疗脑瘫患者共47例,根据是否行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手术治疗分为A组和B组,A组则采用康复结合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B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其中A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7.30±3.25)岁;B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7.00±3.09)岁。治疗前后对47例患者进行改良的Ashworth(MAS)评级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项)评分。对比治疗前后患者MAS分级及GMFM-88项评分变化以评价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及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4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MAS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GMFM-88项D区、E区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A组D区及总分较B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在E区的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合康复改善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及粗大运动功能效果明显,能够有效促进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及恢复。  相似文献   

18.
单开门式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单开门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方法:保留椎板棘突、椎板开槽、绞链式翻转、暴露硬膜脊神经根、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结果:临床应用16例,随访6~12个月,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可恢复椎弓后部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较好地防止腰椎肌乏力、腰椎滑脱、过伸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82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采用SPR手术治疗82例脑瘫患者,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3~19岁,平均8岁。根据术前判断下肢痉挛的范围并参考痉挛所造成的下肢主要畸形,施行SPR手术。[结果]通过6~60个月的随访观察,所有病例肌张力均较术前下降Ⅰ~Ⅲ级,下肢痉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有效地解除肢体痉挛,改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医术精湛 锐意开拓 王秋根教授1984年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即被分配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工作.从实习医生、住院医生到主治医生,再到主任医师,最后从人才济济的国家重点学科——上海长海医院骨科脱颖而出,担任行政副主任. 王秋根教授早年服从组织分配,从事显微外科工作,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继续,但是这一段早年经历练就了他扎实的外科基本功.20世纪90年代,他开展了脑瘫的矫形外科手术并较早地将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SPR)引入脑瘫的治疗中,并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上先后发表了《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和《脊神经后根小范围选择性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两文,获得了较好的反响.2001年,王秋根教授主编了《脑瘫》一书,该书全面地阐述了脑瘫的病因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康复治疗及预防与控制等,系统介绍了他多年从事脑瘫临床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