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儿马蹄内翻足的不同病理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分析先天性、麻痹性和痉挛性马蹄内翻足不同病理特点,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马蹄内翻足76例108足,随访8个月~7年,优良率为89.3%。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其治疗重点是彻底松解,平衡肌力和矫正骨畸形。对麻痹性下垂内翻足,重点是平衡肌力,而对痉挛性马蹄内翻足,肌力平衡不等于痉挛平衡,最好先行降低肌张力和痉挛的SPR手术,否则在行肌力平衡的同时尽量使紧张性痉挛得到平衡或使其缓解。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不同年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多种术式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52例(389足),结果:302例(326足)经2-8年随访,总优良率95.40%,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外科治疗,应根据其年龄大小,足畸形程序特点,综合选择术式即挛缩软组织松解,建立动态平衡,骨性手术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软组织松解治疗重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软组织松解治疗重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刘明廷房清敏赵志彩毛宾尧*自1983年7月至1990年8月,我院共收治重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7例,42足。采取软组织松解方法,较大儿童辅以骨性手术。经5~10年随访,疗效可靠、稳定。1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12例,...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57~1987年共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502例729只足,对婴幼儿采用早期跟腱延长,胫前肌外移,取得96%优良效果。大龄儿童及后、内松解复发者,采用多种方法彻底纠正畸形,同时行肌腱转移也取得84~93.5%的优良效果。本文讨论了病因与病理和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长期随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王道珍王莉玲自1977年4月~1995年4月,作者共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18例,效果满意,现就随访87例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8例中,男性81例,女性37例,男女比为2.2∶1。右侧45例,左侧3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成人马蹄内翻足畸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1月,应用骨性手术(选择性跗骨间关节融合、跖骨基底背伸截骨)结合软组织手术(胫前肌移位、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成人马蹄内翻足畸形60例(74足)。其中麻痹性马蹄足畸形20例(25足),先天性马蹄足术后复发15例(20足),痉挛性马蹄内翻足12例(16足),创伤性马蹄内翻13例(13足)。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6~60个月,平均22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和术后X线片确定的评价标准,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百分评分系统评分:优22足,良39足,可8足,差5足,优良率为82.4%。结论:成人马蹄足的校正相当复杂,应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和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判断,选择骨性手术、软组织手术或者两者结合的组合术式,制定出全面而细致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足部畸形。临床主要表现为前足内收、足内翻、马蹄畸形。我们自1981至1995年采用Turco[1]提出的一期后内侧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该畸形64例92足,并进行了随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24例。年龄最小10个...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congenitalclubfoot ,CCF )发病率0 .1%,男女之比为 2∶1,双侧同时发病占 5 0 %,右足多于左足。畸形包括前足内收、跟骨内翻和踝关节马蹄三部分 ,同时都合并胫骨内旋。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清楚 ,治疗方法也有争议 ,远期疗效仍不十分理想 ,本文就此做一综述。1 病 因1.1 遗传因素CCF的发病率与种族及性别有明显关系 ,发病率最高的是毛利人 ,约为 0 .6~ 0 .7%,国人为 0 .0 6 %。有学者认为 ,该病在白种人是单基因遗传基础上多因素变异所致 ,而亚洲人则多为多因素遗传基础上发病。Chapman等…  相似文献   

9.
早期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讨论早期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方法 :收集 1997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早期持续被动活动、手法按摩矫正、矫形石膏夹板矫正、白天穿外厚内薄的硬筒靴、夜间应用DennisBrowne夹板等综合手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86例 ,其中新生儿期 3 2例、小婴儿期 3 4例、大婴儿期 2 0例 ;轻度 3 8例、中度 3 5例、重度 13例。结果 :经术后 1~ 5年随访 ,从形态功能发育情况综合评价 ,优良率 :新生儿期 93 8% ;小婴儿期82 4% ;大婴儿期 5 5 0 % ;轻度 94 7% ;中度 71 4% ;重度 46 2 %。结论 :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与治疗的时间、术前的畸形程度有关 ,≤ 6个月的轻、中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保守治疗效果好 ,重度部分有效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治疗及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 2月~ 2 0 0 0年 2月收治 40 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其中手术治疗 3 5 2例 ,有 3 0 2例 3 2 6足经 2~ 8年随访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3 0 2例 3 2 6足 ,男 2 2 8例 ,女 74例。年龄 6个月~ 2 0岁。左 1 85足 ,右 1 41足。依畸形程度自定标准 ,轻度 :跖屈 <2 0°,内翻 <2 0°,前足内收 <1 0°,无骨性畸形 ,可手法矫正者。中度 :跖屈 2 0~ 40°,内翻 2 0~ 40°,前足内收 1 0~ 2 5°,有轻度骨性畸形 ,手法不能完全矫正者。重度 :跖屈 >40°,内翻 >40°,前足内收 >2 5°,有严重骨性畸形及异常胼胝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对15例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采用早期开放复位,运用钢板作坚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15例均为Muller分类C型骨折。结果:术后随诊时间为6个月-3年,优良率达80%,结果:早期手术,关节内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成年人小腿外旋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成年人小腿外旋畸形的成因、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144条腿,平均年龄29.3岁。小儿麻痹后遗症116例,其它原因22例,其中130例合并髋、膝关节和踝足关节的多种畸形209个。术前小腿外旋平均43°,手术先截断腓骨,在胫骨结节下杵臼形截骨,远端内旋至中立位,测量棘、髌、踝力线正常,合并膝内翻、轻度屈膝和膝反屈畸形者同时矫正,截骨端以外固定器或钢针交叉加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4个月,128例小腿外旋畸形完全矫正,10例部分矫正。结论小腿外旋是渐进发生的常见畸形,胫骨结节下内旋截骨是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合并髋、膝、踝关节畸形者尽可能同期手术矫正,恢复下肢的持重力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灰质炎后遗成年人爬行——蹲移型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治疗14例爬行蹲移患者,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27.5岁。双下肢肌肉重度瘫痪伴多关节畸形,无站立行走功能。术前设计正确的手术方案,应用组合性手术,一期恢复一侧下肢的持重力线,获得良好康复后再实施二期或三期手术治疗。本组病人平均每例实施3人次手术,共实施手术75术次。结果:14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年4个月,全部达到站力行走,其中2例达到徒手短距离行走,12例扶拐行走,全部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脊髓灰质炎后遗成年人爬行——蹲移患者,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整体手术方案制定正确,应用组合性手术,可以获得站立行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Summary  Object. We wish to report our experie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residual or recurrent intracranial aneurysm after previous endovascular or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clinical notes, operation records and cerebral angiograms of eighteen patients who were known to have undergone treatment for residual or recurrent aneurysms.  Results. During the period of April 1994 to May 1999, 210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an intracranial aneurysm either surgically or by endovascular methods. Eighteen of these patients (8.6%) were subsequently treated for residual or recurrent aneurysm. Thirteen achieved a complete occlusion. Complete occlusion was achieved in five of the eigh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s a second procedure. Seven out of ten surgical cases achieved complete occlusion. Fifteen patients made a good recovery according to the Glasgow Outcome Score. Two patients who presented in a poor grade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SAH) were left severely disabled. One patient died after retreatment.  Conclusions.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 remnants can be performed effectively using a variety of modalities.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the treatment, which is total occlusion of the lesion, can thus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76例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治疗病例。其中T113例,T1219例,L;40例,L214例。根据AO胸腰椎骨折分类,A型骨折34例,B型骨折7例,c型骨折35例。术前脊髓损伤(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分级,A级14例,B级14例,C级38例,D级5例,E级5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injuryclassificationandseverityscore,TLICS)评分均大于4分。采用后路减压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66例,前路减压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10例,其中多节段固定31例,单节段固定45例。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D评分标准和脊髓损伤ASIA分级结合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变化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并对术前和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患者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ODI术后平均手术改善率为62.5%,优良率为69.8%;术后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所有患者的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椎体骨折节段、损伤程度、AO分类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等,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术中椎管彻底减压,恢复和重建椎体高度,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和植骨融合,可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开放性腕部损伤的分型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腕部开放性损伤的分型及治疗。方法;分析了156例腕部开放损伤患者的伤情,根据腕部肌腱,骨关节,血管神经裂伤和缺损的程度分型。损伤组织采用直接吻合或局部短缩后修复。结果:腕部损伤分类且度九型。Ⅰ度为可直接修复的肌腱和骨骼损伤,Ⅱ度为可直接修复的腕部各种组织的损伤,Ⅲ度为不能直接修复的腕部多种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并作了随访观察。结果:32例患者(75.7%)有顽固性便秘,18例患者(42.9%)存在反复不完全肠梗阻,16例患者(38.1%)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以便秘为主。39例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39例。41例(97.6%)病理检查于镜下可见典型改变。42例均行不同长度的肠段切除,4例加行乙状结肠固定术。术后随访率为83.3%(35/42),28例症状消失,4例仍有症状,保守治疗有效果,3例再次手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典型的病史和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最终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壶腹癌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1例壶腹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50例采用肿瘤切除术治疗,31例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肿瘤切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局部切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低。行不同方法的姑息性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肿瘤切除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但采用不同方法的姑息性术式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发现,壶腹癌行肿瘤切除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行姑息性手术长。姑息性手术方式中,行ERBD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胆肠吻合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治疗的长。结论:壶腹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术后生存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