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补体-3(C3)及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与无黄疸胆系疾病患者相比,梗阻性黄疸患者C3及FN增高(P<0.01),术后C3明显降低,持续两周,术后第21天恢复术前水平;FN术后明显下降,低水平持续1周,第二周恢复术前水平。而无黄疸病人术后C3及FN无明显变化。作者认为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C3及FN高可能与潜在感染有关;术后C3和FN降低与炎症反应消耗及手术抑制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患者淋巴细胞产生IL-2和mIL-2R的变化张,林守诚,王炳生,孟承伟以前的研究表明梗阻性黄疸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本文通过测定梗阻性黄疽患者胆道引流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肾移植早期的应用价值,动态监测40例肾移植患者血清、尿液及肾组织液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变化,发现术前透析患者血清SIL-2R水平较正常人高,术后迅速下降。急性排斥(AR)发生时,SIL-2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肾组织液中升高最明显,比临床症状和血清肌酐出现早1~5天。在急性CsA中毒发生时血清和肾组织液中SIL-2R水平明显升高,而急性感染发生时只在血清中明显升高。结果表明:动态监测血清、尿液SIL-2R水平有助于预测和早期诊断AR,同时行肾组织液及血清、尿液SIL-2R水平测定能较好地诊断与鉴别诊断AR、急性CsA中毒和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研究IGF-I对梗阻性黄疸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血清的ALT,γ-GT,Endotoxin,IGF-I,SL-2R,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检验。结果 良性梗阻性黄疸与对照组相比,IGF-I水平显降低(P<0.01),而SIL-2R则显升高(P<0.01);在胆道梗阻解除后,IGF-I显上升,SIL-2R则显下降(P<0.01)。在良性梗阻性黄疸时,血清中的IGF-I浓度的变化与SIL-2R的浓度变化呈负相关(r=0.723,P=0.028)。结论IGF-I对梗阻性黄疸的免疫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胆胰系统肿瘤引起胆管梗阻所致的黄疸,通常为胆道完全梗阻,对全身影响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而术前准备做的好将会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我院1990-1997年共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6例,本文就这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男12例,女4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2岁,平均58岁。病人都有进行性黄疸,伴食欲下降11例,呕吐4例,体重下降12例,发热2例。1.2 实验室检查本组对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梗阻性黄疸病人围手术期血清可溶性白介素-Ⅰ受体(SIL-2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动态测定一组梗阻性黄疸病人减黄手术前后血清SIL-2R的水平.病人按疾病的良恶性分为两组。结果 1.良恶性两组术前血清SIL-2R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血清SIL-2R逐渐下降.但良恶性两组的下降幅度差异明显。2.胆红素<171mmol/ml即可导致血清SIL-2R明显升高.且黄疸程度愈深.SIL-2R水平愈高。3.在良性组.胆道的内外引流术式对血清SIL-2R表达的恢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结论 梗黄病人体内存在着血清SIL-2R的过度表达,检测血清SIL-2R有助于了解病情、判断预后及鉴别梗黄的性质。胆道外引流相对不利于血清SIL-2R的恢复,推测可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IAP和SIL-2R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恶性梗黄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状况及减黄术前后的变化。方法 应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监测60例恶性梗黄疸患者围减黄手术期外周血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25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梗黄患者血清IAP和SIL-2R水平术前1天,术后10天及20天明显高于良性梗塞疸患者及正常人(P〈0.01)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当归围手术期对阻塞怀黄疸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用当归注射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外周血淋巴细胞IL-2活性及IL-2R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阻塞性黄疸患者血清巴细胞IL-2活性及IL-2R表达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梗阻性黄疽的CT诊断北京医院放射科(100730)施发表,王占立对黄疸病人进行CT检查,要解决三个问题:①判断是否为梗阻性黄疸,②明确梗阻部位,③鉴别梗阻原因。1梗阻性黄疸的判断梗阻发生2周以上,CT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准确率是85%~100%。CT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中药黄芪对阻塞性黄疸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阻塞性黄疸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中药黄芪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腹腔内注射黄芪(250mg/kg/d)2周,测定血中T细胞表型CD3、CD4、CD8含量和血清白介素-2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胆总管结扎3周后大鼠血中T细胞表型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CD4减少相对更明显,血清 明显下降。腹腔注射黄苑2周可使大微CD3、CD4和CD8升高至接近正常,纠正I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机理。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10)、阻塞性黄疸组(n=20)和谷氨酰胺治疗组(n=20)。血清TNF-α和IL-10水平测定用放射免疫法,肝功能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同时检测细菌移位情况。结果 阻塞性黄疸组在制模后1、2周血清TNF-α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TBIL、ALT及AST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而在应用谷氨酰胺后1、2周血清TNF-α较空白对照组和阻塞性黄疸组有明显升高,IL-10、TBIL、ALT及AST较阻塞性黄疸组明显下降,细菌移位较阻塞性黄疸组也明显减少。结论 谷氨酰胺能够改变阻塞性黄疸大鼠血清TNFa、IL-10功能的变化,增强大鼠免疫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113例I~Ⅳ级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发现胶质瘤患者术前血清sIL-2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升高程度与肿瘤分级有明显关系(P〈0.01),术后sIL-2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Ⅱ~Ⅳ级者下降尤为明显(P〈0.01),术后sIL-2R再次升高可先于肿瘤复发;血清sIL-2R与脑脊液(CSF)及肿瘤囊液中sIL-2R均呈正相关。提示血清  相似文献   

13.
梗阻性黄疸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肾脏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4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肾脏损害程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内毒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内毒素水平愈高,肾脏损害愈重。内毒素水平与明功能生化指标尿素氮与肌肝含量呈正相关(r=0.48),提示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素是肾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72例肾移植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SIL-2R)值进行连续动态监测,结果术前尿毒症患者SIL-2R值较正常人高,术后迅速下降,排斥反应时SIUL-2R值明显升高,与血清肌酐(Cr)有明显一致性,并较临床症状的出现和血Cr升高早1-3天,敏感性达94.4%,特异性达91.7%,并能与CsA中毒相鉴别。术前SIL-2R水平对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有一定预示作用,连续动态监测对确定  相似文献   

15.
消炎痛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活性和血浆中前列腺素E2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了消炎痛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阻塞性黄疸患者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活性明显下降,而血浆中前列腺素E2水平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给阻塞性黄疸患者服用消炎痛,可以显著改善其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活性,降低其血浆中PGE2水平,提示阻塞性黄疸患者存在着免疫功能障碍,消炎痛能够明显改善阻塞性黄疸患者  相似文献   

16.
将50例梗阻性黄疸分为非精氨酸组和精氨酸组,A组分为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研究梗阻性黄疸细胞免疫变化特征及胆道减压和精氨酸对细胞免疫转归。结果表明梗阻恶性循环 黄疸细胞免疫功能严重抑制,尤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增高显著。  相似文献   

17.
温暖  邬善敏  陈辰  蔡杰  卢超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4):296-300,304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再通大鼠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探讨梗阻性黄疸影响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1周组(B组)、梗阻性黄疸2周组(C组)、梗阻性黄疸1周再通1周组(D组)、梗阻性黄疸2周再通1周组(E组)。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光镜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的表达。结果胆道梗阻后,B、C两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尤其是C组升高的更明显;光镜下可见B组和C组肝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可见胆管增生,C组较B组除以上改变更加严重外,还可见典型的片状肝细胞坏死;B、C两组肝组织G-6-P、PEPCK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相比,D、E两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均分别低于B、C两组,肝脏形态改变也明显趋于正常,肝组织G-6-P、PEPCK的mRNA表达亦均低于B、C两组,且D组在血清、肝组织mRNA表达及光镜下肝细胞损伤方面与E组比较均降低。结论梗阻性黄疸模型形成后,大鼠肝脏分泌的胆汁排泄不畅形成淤积。肝脏中G-6-P、PEPCK mRNA表达开始增强且随梗阻时间延长其表达增强趋势更加明显,加强了糖异生的过程,可导致血糖浓度的升高。梗阻解除后,受损肝脏形态及肝功能开始恢复,肝脏G-6-P、PEPCKmRNA表达开始降低,及早解除梗阻,恢复越快。提示肝组织G-6-P、PEPCK的mRNA表达升高可能是梗阻性黄疸时糖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信息通道在阻塞性黄疸机体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 从51 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和16 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和纯化淋巴细胞胞浆及胞膜部分蛋白激酶C,然后采用同位素γ32PATP催化活性测定法检测它们的活性。 结果 (1)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的总活性较正常健康人明显增强( P< 0-01) ,且胞膜部分蛋白激酶C活性占总活性的百分值较正常组也明显升高( P< 0-05)。(2)阻塞性黄疸患者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的活性与血清黄疸的程度(TBIL) 显著正相关(r= 0-67,P< 0-01),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oluteinterleukin2,sIL2R) 浓度显著正相关(r= 0-58 ,P< 0-01)。 结论 蛋白激酶C信息通道的激活与黄疸程度有关,且可能参与了阻塞性黄疸时T淋巴细胞的活化,对阻塞性黄疸时免疫调节及病情评估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RBD和PTCD两种微创方法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45例,随机分为PTCD组18例(A组)和ERBD组27例(B组),比较两组肝功能改善情况、黄疸再次升高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A、B两组术后1周时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谷丙氨酸转氨酶浓度、γ-谷氨酰转肽酶浓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术后1周A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和B组γ-谷氨酰转肽酶下降更明显(P〈0.05)。A组术后黄疸再次升高时间及死亡病人生存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但A组的胆道感染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RBD和PTCD均为微创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ERCP和PTCD疗效各有侧重,并可联合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败血症的发生机理,研究了37例梗阻性黄疸(A组)和90例胆囊结肠(B组)患者的胆道内压力、门静脉血流速度与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A组又分为急诊手术组(A1)、择期手术组(A2)、〉60岁组(A3)和〈60岁组(A4)4个亚组。结果显示:A及A1-4各组术前CD3^+、CD4^+ ̄CD8^+值均显著低于术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