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有研究者发现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有颅外段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推测是由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血管分布区组织仅靠侧支循环供血,处于相对缺血状态,称为“颈动脉供血不足”。之后,此概念被引申到后循环,产生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概念。然而,由于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滞后,VBI概念被广泛使用的同时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为了改变此状况,国际上用后循环缺血(PCI)取代了VBI概念。2006年,我国发布《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明确指出PCI指后循环的TIA和脑梗死。但这一概念在我国仍有被错误解读的现象。就此,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辩论场以“PCI应该随同VBI一起取消吗?”为题,探讨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包括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TIA)和脑梗死。国外研究认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前循环相似,而我国关于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少见。我们收集了236例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PCI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angiography,CTA)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bemia,PCI)患者的头颈部血管进行检查,分析血管异常病因,掌握发病规律。【方法】对200例PCI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应用原始图像、MIP、CPR和VR图像,记录钙化、斑块、狭窄、解剖走行及发育变异等表现,分析患者血管异常与PCI的因果关系。【结果】200例患者,诊断为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者148例、后循环脑梗死52例。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者147例,考虑与PCI病因有关;53例CTA未见异常者,22例明确有心脏病心房颤动,考虑与后循环脑梗死病因有关;21例考虑与颈椎骨质增生后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有关,余10例患者病因不明确。【结论】PCI的病因分析:(1)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仍是其主要病因。(2)椎动脉起始部和V2段的迂曲折叠及钩椎关节骨刺形成,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是PCI的重要病因,甚至较动脉硬化狭窄更常见。(3)栓子脱落是引起后循环脑梗死的重要病因。(4)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变异也可引起PCI的发作。(5)脑盗血综合征。(6)罕见病因:颅内动脉炎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VAD)与后循环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及VAD病人合并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人286例,分为前循环梗死组(ACI组)178例和后循环梗死组(PCI组)98例,比较2组病人VAD发生率、发生侧及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指标;对PCI组进行梗死部位分类,比较VAD与非VAD病人不同分区后循环梗死发生率;分析伴有VAD的后循环梗死病人两侧椎动脉直径差与NHI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CI组和PCIS组病人年龄、性别及各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D发生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病人中,VAD病人的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及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发生率均高于非VAD病人(P<0.01和P<0.05)。PCI组中伴VAD病人的两侧椎动脉直径差与NHI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66,P<0.01)。结论与其他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存时,VAD可被认为是后循环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VAD病人更易发生后循环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及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且双侧椎动脉直径差异越大,预后相对越差。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引起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机能障碍所致的症状,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VBI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声、CT、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扩大和丰富了VBI的诊断手段。超声检查由于其非创伤性、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VBI的首选及常规检查方法,特别是近年来超声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对VBI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PCI就是指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效果良好,我们对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后循环缺血患者60例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并证实常规再灌注和不同循环时间缺血后适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不同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方法 75例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随机分为常规PCI组(26例)、30秒PCI后适应组(25例)和60秒PCI后适应组(24例)。常规PCI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再灌注开始3分钟内不施加任何干预;30秒PCI和60秒PCI后适应组PTCA球囊扩张使IRA再灌注开通后,1分钟时在罪犯病变的近端用PTCA球囊低压充盈阻塞IRA30或60秒后,再开放灌注30或60秒,然后重复上述的阻塞一开放3次循环操作。应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入组前、24小时、72小时和7天血清sFas和sFasL水平。结果①AMl患者未介入干预前血清sFas和sFas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血清sFas水平术后24小时三组较介入前均下降(P〈0.05),术后第2—3天常规PCI与30秒PCI后适应组再度上升至第7天,60秒PCI后适应组仍保持24小时的低水平且持续下降至第7天(P〈0.05);③60秒PCI后适应组血清sFasL水平术后第7天较常规PCI组下降(P〈0.05)。结论 60秒PCI后适应再灌注治疗方法能明显降低AMI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细胞凋亡水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建党  卢超 《当代医学》2009,15(18):80-8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ecysteine,Hcy)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循环酶法检测48例AMl患者入院时、PCI治疗后及45例正常人的Hcy水平。结果AMI患者PCI前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MI经PCI治疗后Hcy水平显著下降(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AMI的发生有关,血清Hcy水平可以作为AMI的诊断和PGI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史习良  陈莲  刘刚  程坚  郑启东 《浙江医学》2022,44(16):1777-178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病变支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复极化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成功行PCI的CTO患者164例,按照主要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不同分为单支病变组114例和多支病变组50例。比较不同病变支数患者PCI前后心电复极化指标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采用Rentrop分级法评估)。结果不同病变支数患者PCI前心电复极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后,多支病变组患者校正QT间期(QTc)明显小于单支病变组(P<0.05),T波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而心率、QT离散度(QTd)、QTc、T波尖峰-T波末尾时间(Tp-Te)、病理性Q波或碎裂QRS波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病变支数患者Rentrop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O病变支数对PCI后QTc、T波异常有影响,但对其他心电复极化指标及侧支循环建立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联合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评估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将125例PCI患者分为脑梗死组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73例,同时行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同期设立健康对照组54例。比较脑梗死组和TIA组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的稳定性、狭窄程度,评估颈动脉狭窄对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①脑梗死组颈内动脉颅外段所检出的斑块中,易损斑块占66.3%(61/92),高于TIA组39.7%(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脑梗死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65.4%(34/52),高于TIA组的42.5%(3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脑梗死组颈内动脉颅外段≥50%狭窄的发生率为32.7%(17/52),高于TIA组16.4%(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发现前循环盗血的PCI患者11例,其大脑后动脉P1段、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峰值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联合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有助于发现PCI患者合并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识别易损斑块,评估前后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视觉诱发电位(、砸P)检查联合用于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临床确诊的PCI患者进行BAEP及、VEP检查。结果PCI患者VEP异常率为47.6%,BAEP异常率为67.6%,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AEP和VEP联合应用能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方毅  唐向阳  陈祚胜  哀良津 《安徽医学》2011,32(8):1116-111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确诊的VBI患者进行BAEP、EEG及TCD检测。结果 VBI患者BAEP、EEG及TCD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65%、32.5%及72.5%。结论 BAEP、EEG及TCD检查从不同角度反映了VBI的病理生理基础,对VBI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循环血中内皮细胞微粒(EM Ps)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成功行 PCI术治疗的AC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各40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丹参多酚酸盐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开始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疗程2周。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前,PCI术后24 h、2周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EM Ps和血清CRP水平。结果 PCI术前两组EMPs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4 h ,两组EMPs及CRP水平均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周,两组患者EMPs及CRP水平均较PCI术前明显下降,且丹参多酚酸盐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EM Ps与 CRP呈明显正相关( r=0.654,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减轻ACS患者PCI术后的内皮损伤和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例PCI患者术前、术后4 h、24 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与抗凝血酶(AT)含量的变化。结果 PCI术前与术后4、24 h PT、Fbg、AT没有变化(P>0.05),aPTT及TT术后4 h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24 h恢复正常。结论 PCI术后可在4及24 h采用aPTT及TT监测病人的抗凝情况,而对抗凝血酶含量正常的患者术后4 h已恢复正常,不必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从电生理角度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工TCD)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临床诊断为PCI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和TCD的检测。结果98例患者中三项检查均异常的患者26例,占26.5%,二项异常患者67例,占68.3%,其中TCD异常率最高,BAEP次之。结论联合应用BAEP、EEG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注射液(润坦)联合灯盏花素粉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导致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由VBI所致眩晕的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润坦和灯盏花素粉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口服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7~10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TCD结果均有显著改变,且治疗后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润坦联合灯盏花素能够改善脑循环,是治疗VBI所致眩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神经科住院患者中,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占很大比例,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病因之一.BPPV患者最初入院时往往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VBI)、后循环缺血(PCI)、颈性眩晕等.现将我科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7例BPPV患者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普遍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治疗,然而PCI术后出现的无复流(no reflow)现象会使患者随后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目前无复流现象仍是PCI治疗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回顾分析浙江医院PCI术后无复流患者的处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耳鸣与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VBI)的关系。方法对有耳鸣的VBI患者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听力检查,以无耳鸣的VBI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耳鸣组各波的潜伏期(PL)明显延长,波I最显著,随着各波的出现,这种差异变小,各波峰间期(IPL)改变不明显,常有程度不同的听力障碍。结论 耳鸣应是VBI的常见或早期症状,BAEP有助于VBI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圣脑康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选取经符合VBI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病人560例。其中将治疗组352例服用圣脑康胶囊和对照组208例服用复方丹参片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应用圣脑康胶囊治疗后,VBI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8%。治疗前后患者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也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圣脑康胶囊是治疗VBI的理想药物,TCD对评价VBI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